-
1 # 陳永金
-
2 # 風謎悟語
要想創作出好的詩詞,我個人認為至少要做到這幾點:一是多讀多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這句講得好;二是要保持創作熱情,人在特定的年齡段比較容易產生靈感,但這個年齡段詞彙量、創作方法積累的可能又不夠,不足以將靈感充分釋放出來,而等到閱讀積累夠了,又容易陷入類似於“玩文字遊戲”的陷阱當中,所以要保持創作的熱情,當自己詞彙充足方法嫻熟時,還能有創作靈感,由內而外發出真情實意,實現章句的妙手偶得;三是深入生活,熱愛生活。古時詩詞巔峰,已用盡好詞佳句,唯有深入生活,將當代人事景物用舊有詞彙和當代詞彙共同編織到自己的作品中,突破舊有格律韻式限定,方能超越前人建造詩詞空間,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
3 # 莫笑痴
我寫過古詩詞,發表一下我的心得。如果是作為初學者,首先應該學會模仿,模仿可鍛鍊詩感,也相當於有一個作為判斷得失的參照物。在學會了模仿之後,再去學會獨立地去創作一些詩詞,做到有感而發。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詩詞雖然是一門興起於古代的文學體裁,但它還是應該與時俱進的,詩詞創作要學會與時代相結合,不能老是去寫一些復古的東西,這樣也往往沒有太多人看得懂,變成了孤芳自賞的事情。
-
4 # 老紀草堂
找方法讓自己入靜,修定
慢慢的你在修習的過程中自然會由你的深心內處,湧出此情此景的意境
當然你也可以很熏習詩經典籍,讓它來為你內心充盈意境
-
5 # 使用者1540235173980
就是要用精煉的語言文字,抒發自己對客觀存在事物的發生、發展、結局所產生的感悟和感慨。若能抓住格式、韻律、意境這三個要素,使作品具有簡潔、感人、畫面感強的特點,才能通過讀者的閱讀能領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
-
6 # 一斗樓
做詩詞的訣竅就是鑽進詩詞去,從游泳中學會游泳。比如熟悉詩性的方法。記得十幾歲時用猜詩句出處來鍛鍊詩性,讓阿弟們在多本詩集中淘生僻句子考猜。從而知道了唐宋明清詩性的不同。知道詩詞的風格流派不同,如唐早期詩與晚期的不同,宋詩的崇意不同,元曲的俚詞俗句與宋詞的不同,又如個性的晚唐大曆十才子之與初唐四傑的詩性風格之不同。等等的練習促使對詩性的敏覺,往往是一句瞭然。倘若猜不準,再多加一句,猜出是什麼朝代,哪個時期,大約什麼風格,最後是歸根到什麼人的詩詞。這種訓練可以算作訣竅。雖然很難,但也有樂趣。那個時代除了電影戲劇與書本,沒有別的。所以學詩詞也有時機。
-
7 # 戰魍魎
詩詞創作最重要的是熟讀詩經,唐詩,宋詞,元曲,以及納蘭性德的詞。學好學會平仄格式及各個詞牌的起源韻律。詩與歌,詩與曲,詩舞都有必然的聯絡。其次,在掌握所有詞牌之後的運用絕不可生搬硬套,如此就失去了其韻味和詩境。至於現代詩我以為還是要有韻腳,有韻律的詩更能使人很快進入佳境。無論古詩詞還是現代詩源於生活很重要!
-
8 # 有你真好1949634
詩詞創作是見題材構思意境符合韻律即可,不需要什麼訣竅。譬如看到園角落的一株小牽牛花開得非常鮮豔,而由於園角少光潮溼,花株旁邊長了不少青苔,一首五言小詩即成腹稿,而恰與袁枚的‘苔花’相和,(詩人與周邊環境皆在農村,從小與泥腿娃兒為伍,袁枚筆下的苔花與詩人心中的小牽牛花各自憑莖中所蘊藏的‘顏色’自由妍放)圖配詩如下:
天生藤蔓胚,
從小伴青苔。
顏色藏莖裡,
逢春兀自開。
-
9 # 手機使用者52103914249
詩詞寫作,不是訣竅問題,而是喜愛興趣問題,首先是讀得多,古詩詞,現代詩歌,讀得多,說明你愛好這種文體。讀得多,必然心癢手癢,自己也想寫一寫。至於寫的水平如何?一看文化基礎,看文筆好不好?文筆好,是關鍵,詞彙豐富,出手成章。二看認知,認知到位不到位,對人對事對景對物,一眼看穿,心到手來,自然文行句成。三看靈感 ,靈感好,能抓住事理特診,事理細節,寫出來豐富,形象,生動。至於古典詩詞,五要素,必備:韻律、平仄、對偶、意象、結構。這就是訣竅!
-
10 # 來自高原的詩
心之竅及事之竅,以及道之竅。心為萬物之主,無詩心的人,寫無心之詩,能叫詩嗎?只能算碼字。詩不來源於生活,昇華於生活,那她的生命力等於零。道,悟道和方法的統稱。一為主一為輔。其實,詩詞的創作就是這麼複雜高深,也就這麼簡單明瞭。
-
11 # 趙伯文41762883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文學創作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詩詞也是如此。
本人不才,日常寫寫小文,偶爾作作詩詞,全當是業餘愛好,只做為練練文筆。
熟能生巧 勤能補拙愚以為,文筆是不能放下的,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那樣會手生,手生就提筆忘字。那樣會陌文,陌文則無從下筆。
尤其是詩詞,它是語言的凝鍊,文字的濃縮,有些難以駕馭,也不容易創作。但詩詞又像花仙子似的美麗動人,於是不少人為此而筆耕不輟。
我不是詩人,也不是作家,沒有什麼天賦,也沒什麼大志。但常被詩詞所誘惑,有事沒事作上一首,雖談不上勤學苦練,卻也是接二連三地創作般來。
另外,我逢節氣和節日幾乎都要作上一首詩以示紀念。如清明節當天,我在早晨六點創作發表了《七絕·清明祭》(外一首),到了八點來鍾,思緒難平,於是又創作發表了《七絕·詠烈》。
勤補拙熟生巧是我詩詞創作的訣竅之一。
常思常想 隨有隨記我認為,創作詩詞不是為了顯擺出名,純粹為了抒發感情。
常想詩詞,能夠調動心中的閃念、感念、馳念、憶念。如母親節那天,作為已經花甲之年並是祖輩的我,思想往事,回憶童年,想起了已去世多年母親的點點滴滴,於是一首《七律·懷念母親》油然而生,其中“孕生懷抱如天大,哺育柔情似海深。”和“遙呼萬里吾先妣,兒子何時謝母親。”的詩句可以說是當時湧顯出來的。
我的詩詞有的是“前店後廠現做現賣”,也就是靈感來了立馬就寫。有的是“日積月累囤積居奇”,也就是平時有好的詞句及時記著來,免得過後遺忘。這樣積攢多了,拼湊一番,更能創作出不錯的詩詞。例如,我天天接送孫女上下學的必經之路有三棵低矮的山楂樹,一年四季變化無窮,我通過觀察,積累了“身無偉岸傲群木,枝彎果垂不爭雄”的詩句,後來寫成了《贊山楂樹》。
心中有詩常積累這也是我詩詞創作的訣竅。
深推細敲 字斟句酌記得小時候老宅的附近有一個銅鑼廠,經常看到師傅們在做好的鑼坯上,用尖頭的榔頭成百上千次不斷地敲打試聽,最後一錘定音。我至今記憶猶深。
所以我的另一個訣竅是創作詩詞時,就像敲打銅鑼似的推敲字詞句,力求詩詞完美意明。
如我日前寫的小草頑強地從磚縫中生長的《五絕·頌草》,“素面無修己,身微力不窮。仰嘲磚透頂,俯笑縫無能。”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反反覆覆修改而來的。
再如《五絕·春分識曉》中怎樣說明或形容白天和黑夜一般長呢,琢磨來琢磨去,不就是如同筷子一樣嗎?於是寫下了“天似箸齊心”的詩句來。
結論總之,詩詞創作的訣竅是:天分固然重要,勤奮必不可少!
-
12 # 文心雕詩
首先,詩詞創作與其他文學樣式一樣,創作有法但無定法。詩詞是高度凝練,小篇幅容納大主題,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文學體裁。近體詩的創作,一定要遵循格律詩的法則,絕句就只能是四句,啟承轉合。押韻可押偶句或一、二、四押韻三不論。五絕每句只能五個字,七絕即每句七言。五律每句五言,共八句,七律每句七言,共八句。律詩共四聯,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其中頷聯和頸聯要兩兩對仗。律詩要用韻互補平仄相對。律詩中五律和七律各有八種格式,絕句裡這各有六、七種格式。(受篇幅所限,不得一一列舉)
詩是有這麼多法則,詞牌的創作要求更細,創作者必須按規定的詞牌格式、字數、用韻,平仄去對號入座,叫作填詞。填詞是更復雜,更浩瀚的創作,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詞牌十三大門類,具體到小令和套數等計一千多種。因此要賦好詩,填好詞,必須依照這些法則,這就叫創作法,當然,詩詞創作還有很多方法,下文再講。
所謂創作無定法是什麼含意呢?文學創作要提倡兩個字,即"新"和"深",所謂新即新穎,別人尚未涉獵到的領域,你搶先一步,那你的詩作就賦予新意:所謂深即挖掘深層次的含義,也就是老題材,深含義,那麼你的創作獨佔鰲頭。怎樣才能做到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呢?詩詞創作有沒有訣竅?訣竅即是熟能生巧。要做到熟,就要儲備大量的知識積累,掌握大量的詩詞歌賦方面的材料,手到擒來,左右逢源。詩是文化沉澱之後流淌的瓊漿,不是互批亂湊的文字遊戲,詩詞創作不能投機取巧,沒有捷徑可走,只能不斷積累,不斷實踐,多研究些名篇名作,領悟其真諦,這大概就是詩詞創作的訣竅吧。
-
13 # 紫菀品月
詩詞創作訣竅
朋友你好!詩歌是一種浪漫、跳躍、儲存作者內心情感精華的文學形式,每個字都閃動著生命。 詩分兩類:舊體詩包括:原始社會的歌謠(主要是兩言詩,是一種口頭創作)樂府詩:(是漢代可以如樂的民謠)古風體:(不受格律限制。它集古詩之精華、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修辭方法,如:杜甫《麗人行》《劉邦《大風》等)律詩、絕句:(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靜夜思》還有杜甫的重經昭陵等)詞、曲,歌謠體;新體詩:包括新格律體,自由體,梯形體,散文詩,十四行詩。現代詩一般以自由體出現,如聞一多的《死水》藏克家的《老馬》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親》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紗帳、白雪的讚歌》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艾青的《透明的夜,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等經典作品。
艾青,藏克家,郭小川,郭沫若,聞一多等 泰戈爾,但丁,阿赫瑪託娃,雪萊等等 陸游,李白、李清照、李商隱、蘇軾等等。說了一大堆也不知對您是否有幫助?我們共同學習吧!祝福您心想事成!
寫好一首詩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走進讀者的心靈?讓心微微顫動...那才是文字的最高境界。您說呢?!祝福您寫出自己的心聲!我可是第一個讀者啊。
-
14 # 荷葉村夫
詩詞創作有什麼訣竅嗎?首先要搞清楚,提問中的詩詞主要是指的近體詩,當然也可以包括古體詩,但不包括新詩。“汝果想學詩,功夫在詩外。”熱愛生活,積累素材,蘊藏情感,畜勢待發,這不論寫什麼作品都是需要的。詩詞乃文學中的文學,來源於生活,高出於生活,生活底蘊不可少。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新穎獨創的想象,特殊的語言結構,鮮明的音韻節奏,注重形象思維,一樣也不能少。多讀多記多背多默,也很重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詿也會吟”。但是,為什麼今天能寫出詩詞的人還是很少呢?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懂韻和寫詩詞的規則。現代漢語的押韻是這樣規定的,韻腹和韻尾相同叫押韻。這裡沒有分平仄。但在詩詞中押韻是要分平仄的。詩押平水韻,詞押詞林正韻。詩詞均可押新韻。平水韻和詞林正韻大致方向相同,只是詞林正韻比平水韻寬鬆和略作調整而已。古代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平即平聲,上去入均為仄聲。平仄一般不能通押。詩有格,較簡,一般只要記住兩個音節交換平仄,不能三平腳三仄腳和首句(可押可不押)及偶數句(二四六八句)押同一個韻部即可。寫詞不論用什麼詞牌,都要按詞譜而填。常用的詞譜有《白香詞譜》《欽定詞譜》等。用新韻,只要韻腹韻尾相近就押韻,也有新韻字表,不能想當然。韻腹韻尾相同,肯定是押韻了。只要分清平仄就可以了。陰平調(第一聲)和陽平調(第二聲)為平,上聲(第三聲)和去聲(第四聲)為仄。還有專押入聲的詞牌,不大好用新韻寫。硬要用新韻寫,只能押仄聲韻。
-
15 # 鈍筆
如果問詩詞創作有什麼訣竅的話,那麼首先就要看“詩詞”指的是古詩詞還是現代詩歌、自由詩、打油詩等。既然提到的是“詩詞”,大概主要是指古詩詞。
有人把古詩詞的一些要求如對偶、平仄、詞牌等說成訣竅,我覺得不妥,這是規律性的東西如七律、七絕等,你不這麼寫就不叫七律、七絕了。還有詞牌,你不按沁園春的格式去填詞,就不叫沁園春了。這是古詩詞創作的最起碼的要求或是規律,而不能說成訣竅。
如果說詩詞創作有訣竅的話:那就是在掌握了以上那些要求或規律外,還要有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我認為這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就是我們詩詞創作的訣竅。沒有這個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既使你的詞句多麼華麗,也是索然無味的。李白的《將進酒》之所以寫的如此的瀟灑、酣暢,又能挑動人心,是因為他的“真實感受”。
創作現代詩也是一樣,雖然沒有任何的格式限制,要想寫得真實感人,也必須有這個訣竅: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文章是有感而發而不是硬寫,硬寫的東西很難感人。現在網上或報刊雜誌上好詩不多。有一首叫什麼追遍全國去睡你(請原諒我忘了正確題目了),應該說還是有點真情實感的,但寫的也太白了吧?可修飾的方法很多,為什麼寫這麼白呢?青少年看了怎麼想?讀讀普希金的抒情詩,讀讀他的《紀念碑》?我們會感覺到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或有感而發,應該是詩詞創作的訣竅。
-
16 # 劉changrong
拙作是七絕,書寫了50年後的同學會上,對50年前學生時代的回憶。這個美好的回憶,濃縮在四句遵循格律的語言中。
我們從第一句的第二字“稀”字說開去:A、本句要求:稀字是平聲,依它要求第四字歲字必須是仄聲,第六字同字必須是平聲,這就是1-3-5不管,2-4-6分明的含義;最後字窗也是平聲,就要求第五字要仄聲字,不然就三平尾出律。B、下幾句要求:第一句的2-4-6是平仄平,第二句的2-4-6就應該是仄平仄(寫研課),第三句的2-4-6也應該是仄平仄(外中共),第四句的2-4-6跟第一句一樣平仄平(歡喜童)。二、三、四句也要防止三平尾或三仄尾,主要在第5字上取巧。
拙作是首句押ang韻絕句(窗、堂、裝),第三句不押韻,但應該是仄聲字。
在形式服務於內容的前提下,注重一下形式美,也是詩詞的亮點之一,拙作上句第6字,就是下句的起字,且本句三出現,下句同位三出現,見二、三、四句的同、課、共。分享心得體會,見笑了
-
17 # 歐陽寒曦
詩詞創作最大的訣竅就是熟讀詩詞三百首!
讀的詩詞多了,背得多了,你才能轉化白話文為適合詩詞的語言,才能提高你的鑑賞能力,你得先知道什麼樣的詩詞、什麼樣的語言、什麼樣的意境是美的好的,你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當然了,想要寫出好的詩詞興趣是必不可少的,沒有興趣支援你是很難長久堅持下去的,詩詞創作沒有捷徑,不經過歲月的沉澱很難凝練出優美的詩詞文字以及一顆詩意的心,沒有一顆詩意的心又怎麼能發現生活中詩意的美,從而創作出絕美的詩詞呢?有人說詩人大抵都是感性的,喜歡傷春悲秋、感時憶舊,沒錯,詩人都是敏感而又很容易被感染的,正是因為他們有一顆詩意的心。
除了興趣、適當的學習一些詩詞格律以及創作技巧也是必要的,前幾年在網上開課教人寫詩詞,都會先教人一些格律基礎,最少你得知道什麼叫詩詞,你得知道律詩絕句一般有幾句,哪些地方該押韻,每一句的平仄該怎麼接,也就是平仄的粘對。然後教他們如何練字,也就是詩詞中常說的“推敲”,詩詞不比白話,詩詞的語言都是高度凝練的。學會了練字你還得懂一些詩詞創作的基本手法,比如李白是豪放派詩人,他寫詩就天馬行空經常用一些誇張的手法,所以多用一些擬人比喻的手法會讓你的詩詞更生動有靈性。相比一些普通的組合對仗會顯得更整齊有意味,例如被譽為千古第一律詩的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裡的對仗就被用到了極致,即顯得工整,又能前後呼應,所以能冠絕千古。
所以除了一定的詩詞閱讀量以及興趣外,有意識的去提高自己的詩詞創作技巧也是快速提高你詩詞創作水平的必經途徑。雖然很多人抗拒這些,但是你如果真想把你的詩詞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這些,你還得學會怎麼去借景抒情、寓情於物,俗話說“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言之無物肯定不是好詩,一首好的詩詞必然能表達一種引人共鳴的心情、思想、情懷。在學會練字的基礎上還要學會如何整體的去構築詩詞的意境以及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感染讀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才能吸引讀者置身其中引發共鳴。
有人說我就喜歡隨便寫寫,當然了能喜歡詩詞都是好的,喜歡自由也是好的,但真正的自由必然是與約束共存的,當你把詩詞爛熟於心,你就能見山不是山,別人眼裡詩詞格律的束縛也只是你攀登仙境的石梯,信筆拈來皆是佳句。
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得之之人必是久浸其中之人。
-
18 # 大鬍子林肯
一、找靈感。
靈感就是去尋找意象,意象是指構成一種意境的各個事物,這種事物往往帶有作者主觀的情感,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意境。按真、善、美的眼光,尋找帶有美感的,讓人賞心悅目,心情愉悅的意象,創造美好的意境。那怎麼找意象呢?不要刻意,不做無病呻吟,要觸發心靈的閃光。如本人在《清明_思念》中的靈感就是通過“雨”和“茶”的意象來表達,“思親不剪連山雨,相思如芽滿清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看原創,關於怎麼將意象表現出來,也在另幾篇說過,此處不再贅述)
二、詩言志,有氣韻。
蔡元培在《圖畫》一文解析為:文學或藝術上獨特的風格;文章或書法繪畫的意境或韻味以氣韻勝。
如拙作《江城子_賽龍奪錦》
鐵幕欲破川普狂,阻炎黃,舞炮槍。關貿強求,萬億凌華邦。為爭國運嚴死守。天欲墮,待兒郎。
漿暢鼓戰浪中揚,年微少,又何妨。擊水三千,志高越盛唐。共舉神舟遨九宵,效華為,正非凡。
三、要有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所謂的"家國情懷",是主體對共同體的一種認同,並促使其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內涵包括家國同構、共同體意識和仁愛之情;其實現路徑強調個人修身、重視親情、心懷天下;既與行孝盡忠、民族精神、愛國主義、鄉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文化有重要聯絡,又是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超越。"家國情懷"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設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不能侷限於自我,“小我”也要有“大我”的情懷。一是,要有正能量,站位要高。二是,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三是,關注時事,關懷民生,觀照自我。
虞美人_後浪
娘炮佛系流粉掉,逆行知多少?人民有難喚先鋒,五千華夏精神接續中。抗洪戰魔衝鋒在,崩山色不改。夸父女媧當驚殊?逐日補天后浪自橫流。
-
19 # 月殘小築
格律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詩宋詞中有無數名篇佳作在文學的星空下熠熠生輝,這些詩詞易讀易記且深蘊哲理。閱讀欣賞和創作格律詩詞,幾乎是我全部的業餘文化生活。我是從2000年開始嘗試格律詩詞創作的,屬於在閉門狀態下始終造不成車那種,所以小20年下來,也就算剛剛敲開格律詩詞的大門,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底蘊積累不夠,說白了就是讀書少。今天我斗膽就格律詩詞的創作在各位老師面前談一點心得體會,當然,這個心得不完全是我個人的,可以說它融合百家,含英咀華。
詩詞格律循傳統,入手莫嫌規矩多
在動筆寫格律詩詞之前首先要確定一個題材,或寫景抒情、或詠物言志、或即事感懷、或懷古詠史。然後擇韻,擇韻很關健,韻通常會影響詩詞作品的整體味道(前人總結了平水韻各部聲情特點,我們可以參考,茲列如下: 上平一東韻寬洪,二冬韻穩重,三江示爽朗,四支顯縝密,五微蘊藉,六魚幽咽,七虞細貼,八齊整潔,九佳舒展,十灰瀟灑,十一真嚴肅,十二文含蓄,十三元清新,十四寒挺拔,十五刪雋妙;下平一先雅秀,二蕭飄逸,三餚靈俏,四豪超脫,五歌端莊,六麻豪放,七陽巨集亮,八庚清厲,九青深遠,十蒸清淡,十一尤迴旋,十二侵沉靜,十三覃蕭瑟,十四鹽謙恬,十五鹹通變。詩中白腳字,表肯定時用去聲韻結,表否定時用上聲韻結)。詩詞的起句要耳目一新,不落俗套,中間要善於鋪敘,夾敘夾議,但要不露痕跡。對句工穩,張弛有度。尤其是要注意的是,詩詞的結句一定要有寄意或感悟。注重結語,古往今來大多格律詩詞寫手的觀點都是一致的。
人生但有詩心在,宜將筆法對高標
一首好的詩詞要有意境優雅之美。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和無窮的詩意空間。它是藝術辨證法的基本範疇之一,也是美學中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意境是屬於主觀範疇的“意”與屬於客觀範疇的“境”二者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這一藝術辨證法範疇內容極為豐富,“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在兩個統一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所以立意造境當採用情景雙兼的手法。
一首好的詩詞要有詞采蔚然之美。詞采是指詞章的文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超強的文字組織能力和豐富的思維想象空間,且表達運用自如。此所謂詞彩蔚然也。《宋書·顏延之傳》:“ 延之與陳郡(今河南境內)謝靈運俱以詞彩齊名,自潘岳、陸機之後,文士莫及也,江左稱顏謝焉。”
一首好的詩詞要有形象生動之美。詩詞要主旨分明,形象生動,言之有物。用字遣意必須迥異於日常,筆法靈動且蘊含哲思道理,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和震撼。主旨是靈魂,也是決定詩詞作品質量高低、價值大小、反響強弱的統帥。
一首好的詩詞要有寓意清淺之美。詩詞作品的深刻寓意就是寄興。所謂文為心聲。就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與眾不同的思想感情充分地展示出來,讓讀者可以過目感知。
一首好的詩詞要有情調真摯之美。詩詞的情調可以表現為曠達,也可以描摹成憂傷,但需用情真切。所謂以作者之情動讀者之心。而且,這種情調之美要化有形為無形,切記泛泛而浮於文字表面。也就是要做到“通篇無一愁字而愁情無限”的境界。
一首好的詩詞要有格調高雅之美。大凡佳構,必有風骨、格調和神韻,耐人賞析品鑑。詩詞格調反映的是作者的自身修養、精神風貌、人生態度。大致可分為放曠、豪逸、幽憤、蘊籍、沖淡、清婉等。
修辭技法尋常用,最是難離賦比興
修辭即修飾文辭。本義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儘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一般來說,詩詞的修辭手法不外乎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賦是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比是類比,比喻。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點更鮮明。(這裡有兩種說法,分別是類比和比喻。而在"比興"中,"比"為"比喻"之意。)興是以其他事物為發端,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比興手法可增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韻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尋章摘句須得法,無妨經典永流傳
於初學者來講,仿作大抵是詩詞創作的必經之路,仿作就是仿前人或時賢之佳篇,用其韻,摹其意,然後再營造新的立意和語境,最終脫體而出,現己之鋒穎。用黃庭堅的話來講就是“奪胎換骨,點鐵成金” 所謂“奪胎換骨”,就是你還是用前人的意思,但是你在遣詞造句方面又有新的嘗試,也跟前人截然不同了。有些初學詩者可能自知作品平仄達不到律詩律絕標準,故冠以古絕或古風。其實,古風古絕只是對平仄要求相對寬泛一些而已,很少出現四連平、四連仄現象,至少吟誦起來得有抑揚頓挫的美感;許多初學詞者,以為只要對照某一詞牌的句式和字數寫來便可。殊不知,每種詞牌除了規定每句多少字數之外,那個位置的字是平是仄也都是有嚴格規定的。
造境由心情更篤,悠揚古韻待君拈
詩詞創作也不外乎是為情造文或者為文造情。隨興抒懷,隨懷造境,意篤情真,反覆推敲,方成佳構。所謂佳構,必是文脈通暢,語法自然,其中或有警世哲言,或有綺思麗句,令人吟誦後,有脣齒留香之感。
已知的修辭手法 (修辭格)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復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較喻(強喻)、譬喻、飾喻、引喻】; 白描,比擬(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頂針、聯珠),對比,對仗(對偶、隊仗、排偶),翻新,反覆,復沓,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
用典:引用古人的歷史事蹟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語詞句,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或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就叫用典。如"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種用法的好處是含蓄,增強表現力。缺點是時間過久,後人難於理解;有時隨意割裂拼湊,以至形成一種生造的畸形詞語。
委婉:不把表述的內容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有意地把話說得婉轉曲折,含蓄有致,這就是委婉。古書中常見的委婉手法有:(1 )使用謙敬語。如對己表謙的有"僕、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穀﹑寡人"等謙稱來代替第一人稱。對人(特別是皇上)用"左右﹑足下﹑先生﹑執事﹑陛下"來代替第二人稱。(2 )避諱語。就是對要說的事加以迴避掩蓋或裝飾美化。如"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3 )迂迴語。本來想說甲事,卻偏要說乙事,轉彎抹角,話中有話。這就是迂迴語。在外交辭令上多使用。
分承:在遣詞造句中,把本來應寫成兩個短語或句子的話,合為形式上的一個短語或句子,把相同的語句成分放在一起並提,但在表意上卻仍然必須按照兩個短語或句子的組合關係來分別相承,這種修辭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做並提。如"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整。",句中"耳目聰明"形式上是一個主謂結構,其實是"耳聰""目明"兩個主謂結構分承而來。這種方式可以使行文緊湊,但在內容表達上卻容易使人產生誤解。
共用:在行文中,兩個相連線的詞或片語共用某一個或幾個詞語,換言之,同一個或幾個詞語在組合搭配的關係上是兼管著兩個相連的詞或片語。這種修辭方式就是共用。如:"今君有區區之辭,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中"拊愛"和"子"這兩個動詞共用"民"這個賓語。
複合偏義:把兩個意義相對相反的詞組合在一起,但在表義上只睛一個詞起作用,另一個詞並不表義,僅僅是一種陪襯,這種修辭表達方式就是複合偏義。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異同"只有"異"義,"同"不表義。
互文見義:為了避免行文的單調平板,或適應文體表達的某些要求,把一個意思比較複雜的語句有意識地分成兩個或三個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用詞交錯有致的語句,使用權這兩個(或三個)語句的意義內容具有彼此隱含,彼此滲透,相互呼應,相互補充的關係,這種修辭方法叫做互文見義,(簡稱互文、互言﹑互備﹑互體﹑參互)如"秦時明月漢時關"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關塞。如"煙籠寒水月籠沙"意思是:煙霧和月色籠罩著寒涼的江水和沙灘。
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比擬、借代、拈連、誇張、雙關、映襯、移就、對偶、排比、錯綜、仿詞、設問、反問。
借代:不直說事物的名稱,而是用與本事物有密切關係的事物來代替本事物。例如:紅領巾參加植樹活動。"紅領巾"代指"少先隊員"。設問:為了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而有意提問,先問後答,自問自答。反問 :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問在於突出地強調所要表達的意思,所說的話具有一種不可辯駁的氣勢。比喻:是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有相似點才能構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體喻體和喻詞;比喻可以使被描寫的事物形象鮮明生動,加深人們的印象,用它來說明道理時,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於人們理解。對偶:主要針對句子的結構而言,構成對偶的上下句之間必須字數相同,意思相對或相反,兩句才能構成對偶。反語:就是用褒詞表達貶意。如"多麼美麗的名稱-進取性",這裡的"多麼美麗的名稱"是褒詞但表貶意。頂針:是指把前一句結尾的詞語作為後一句起頭的詞語的修辭方法。例如: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竹根。摹狀:是指對事物的形狀、聲音、色彩如實的摹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如:他們輕輕地划著船,船兩邊的水譁、譁、譁。迭字:就是一個字重複使用,例如:綠油油的水草。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義和語音的條件,有意使語意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方法就是雙關。雙關有四種:1.諧音雙關。2.語意雙關。3.音、形雙關。4.音、形、義雙關。諱飾:遇到忌諱的事物不便直說,而用旁的話來代替它、裝飾它的一種修辭方法。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誇張:運用豐富的想像,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擴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反覆: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複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的一種修辭方法。擬人:藉助豐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擬成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能夠把甲事物藉助豐富的想像摹擬成乙事物。
-
20 # 段華為
詩詞創作中的基本技巧——立意、構思、佈局等 。詩詞的創作,立意謀篇為首要。立意主要考慮的是內容,謀篇主要考慮的是形式。謀篇涉及的範圍很廣,狹義地說,包括結構安排和一些其他問題。
一、開頭的不同形式:
詩詞的開頭,沒有固定的形式,然而,在不同的開頭形式中,是有好有壞的,下面,就古典詩詞的一些好的開頭做些歸納。
1、起興式。“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是朱熹對興的解釋。也就是說,興是以別的事物為發端,引出要記述的人物事件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興作為發端,一般用於文的開頭,所以稱起興。如《詩經·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開頭起興,寫潔白明亮的月亮出來了,心愛的女子在月光下容貌、姿態更加美妙,這就是通過月亮的美好而引出心愛女子的美妙。再如漢樂府《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也是通過孔雀不願南飛的這種景象引出文中對主人翁焦仲卿和劉蘭芝纏綿愛情的敘述。
2、點題式。這是一種開門見山的形式,一開始就亮出本事或本意。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開頭“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開始就亮出本事,直接點題“茅屋為秋風所破”;再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開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正面點明此詞的主題“赤壁懷古”,亮明詞的本意。
3、寫景式。這種形式,最為多見。有的詩詞,是寫景開頭,是為了營造一種闊達深遠的意境。如南朝齊詩人謝眺《贈西府同僚》的開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就是以大江日夜東流不息作比,在闊達境界中蘊含著深廣的悲愁。還有的詩詞,用寫景開頭,是為了給本事或本意渲染氣氛,如李白《古風》第二十四首開頭“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寫宦官權貴乘車橫行霸道,通過對揚塵蔽日這一景象的渲染以揭露他們的驕奢無度。也有寫景式開頭是為了起象徵作用,如南唐馮延之《謁金門·風乍起》的開頭“風乍起,吹皺一池碧水”,明寫景,實象徵思夫之婦難以平靜的心境。總之,寫景式開頭,因情況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4、傾懷式。這一形勢是抒情性的,但又不是一般的抒情,而是一開始便傾訴心中之概嘆,營造一種淋漓酣恣而不可遏止的氣勢。如李白《餞別教書叔雲》的開頭“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發端既不寫樓,更不敘別,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鬱結。“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說,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鬱悒。這裡既蘊含了“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精神苦悶,也熔鑄著詩人對汙濁的政治現實的感受。他的“煩憂”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煩憂”者也非止一端。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鬱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發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
5、感喟式。這一形勢也是抒情性的,這一形勢與傾懷式略有不同的就是表達情感通常是抽象的,如李白《蜀道難》的開頭“臆籲戲,危乎高哉”起篇就感嘆蜀道是多麼險峻、多麼高。辛棄疾《賀新郎》的開頭“甚矣吾衰矣,恨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發端感嘆而後一發不可收,“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6、發問式。開頭提出問題,或隨即回答,或先不回答以引人入勝,這樣的例子很多,大家不妨從以下句子看個端倪: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處尋?”元稹《織婦詞》“織婦何太忙?”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辛棄疾《南鄉子》“何處望神州?”《蜀相》的第二句“錦官城外柏森森”實際就是隨即回答提問;《南鄉子》第二句“滿眼風光北固樓”其實也就是暗指北固樓是悵望神州之處;而《水調歌頭》接後“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沒有直接回答提問,而是讓讀者的思緒隨著作者詞句慢慢引向深處,“何事長向別時圓”;《織婦詞》接後“蠶經三臥行欲老。 蠶神女聖早成絲,今年絲稅抽徵早......”也是慢慢將這一疑問的答案娓娓道來。
7、設辯式。將富於辯論色彩的句子設置於開頭,也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陸游《遊山西村》的開頭“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似乎似乎有人嘲笑農家酒渾,作者卻加以辯論,說明農家的熱情,“渾酒”更是“足雞豚”。陳亮《水調歌頭》的開頭“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對認為南宋沒有人才的誹謗之言作者加以辯論,變現出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8、交代式。一開始就把問題交代清楚,使頭緒不亂。這種形式,有交代地點、實踐、人物、事件等不同情況,如李白《長相思》的開頭“長相思,在長安”就將地點“長安”交代清楚,白居易《觀刈麥》的開頭“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交代“五月”這一時間,高適《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是開頭就交代事件,再如杜荀鶴《山中寡婦》“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交代了人物,通過描寫人物的居住環境、著裝和形容來說明山中寡婦的艱難。
9、突起式。這種形式,與交代式大不相同,交代式大多是平起,而突起式是陡然起勢,令人震撼,如岳飛《滿江紅》的開頭“怒髮衝冠”,這種開頭多用於強烈的感情表達,“怒髮衝冠”就是為了表達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將岳飛的浩然正氣、英雄氣質以及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10、概括式。開頭就是對全篇的總括。如歐陽修《採桑子》的開頭“輕舟短棹西湖好”,先總說“西湖好”,接著再具體描寫穎州西湖是如何好,接下來的七句分別描寫穎州西湖的景色之美。有些詩詞的開頭雖不是對全篇的總括,但能體現全篇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看做是概括式開頭。
回覆列表
詩詞創作有什麼訣竅?
有,訣竅很多住要有2方面,
一、不斷學習詩詞創作,提高文學駕馳能力。
二丶.不斷學習對聯創作,提高對仗水平,能做到貼人、貼境`貼物的對聯要求,有這樣訣竅離好詩好詞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