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北拾芳

    關於李鴻章,現代人應該歷史地、辯證地看待他。我試著從幾個小故事入手,給大家展現一個儘可能真實的李鴻章。

    在一次與列強的會議上,當時需要奏國歌,然而清政府沒有國歌,相傳是李鴻章上臺清唱了一遍他的家鄉小調茉莉花,據現代人考證,其實他唱的不是茉莉花,而是以一首詩改編的,被稱為是中國近代的一個臨時國歌,雖然後來沒有成為真正的國歌,但是李鴻章,在列強面前為國家挽回了尊嚴。保證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從這件事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李鴻章這個人,對國家還是有所貢獻的。

    在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他被日本的刺客打傷了右耳,但是他堅決前往會場,就憑這一次刺殺行動,他讓中國少賠償了幾百萬兩白銀,在屈辱的條約簽訂之後,他發誓此生不再登上日本的土地。後來在一次前往歐美國家的路途中,需要在日本換乘船隻,但是為了履行自己的諾言,他不肯踏上日本的土地而是在一塊木板上,自己從木板上走過去,從這件事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李鴻章擁有極強的自尊心,即使是在最後,他為這個晚清政府所做的貢獻已經仁至義盡,他也不希望中國就這樣如此的衰敗下去,任人欺負。

    作為一個華人,他心中當然抱著一份不甘,希望中國有朝一日能夠強大能夠不再受列強的侵犯,能夠變成一個富強文明的國家並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2 # 噼裡啪啦小賤賤

    李鴻章是過渡時代的過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國政壇上少有的開明的封建官僚。作為地主階級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鎮壓太平天國、興辦洋務都是這一階級屬性的具體體現。李鴻章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的落後,主張透過向西方學習來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並身體力行,客觀上有利於中國的近代化;但他沒有真正認識到中國落後的根源是其政治制度本身,向西方學習存在著本質的侷限性,不可能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之路。李鴻章在對外戰爭中,指揮失當、極力妥協,戰後代表清政府簽定賣國的《馬關條約》等條約,儘管是被迫的,但客觀上確實是喪權辱國,他是清朝的主要賣國賊之一。雖然對中國近代化有積極貢獻,但是本身階級性限制了其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和改變當時中國落後的封建體制。也註定了成為悲劇人物。

  • 3 # 發條鳥編年史

    如何客觀正確的分析李鴻章,真的是個複雜的問題。

    忽如其來的想起那句話:你終會發現,你會逐漸變成當初你最討厭的那個人。如果說這是李中堂大人後期的內心寫照,似乎也並無不妥。

    現在網上隨便一查就會看到,討厭李鴻章和洗白李鴻章的兩派各有各的論據觀點,十分翔實豐富。

    但問題就在於人性的複雜程度,總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近代大人物李鴻章,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標籤化人物,而是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政治家。

    他的失敗,可以預見,因為他代表的體制很失敗,清政府這個政體很失敗。

    正如和他同時代的伊藤博文強是因為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迅速崛起帶來的政體的強,國家的強。

    李鴻章的個人能力很強,可這給他帶來的,不是好事是悲劇。

    能力強,所有的重要事件都要他來經手,那麼賣國條約上他來簽字,就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咯。個人能力再強,也抵不過趨勢,在清政府這艘不斷下沉的破船上,李鴻章能力越強越悲劇,修缺補漏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所有旁觀的人還在不停罵。

    真的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老鼠鑽進通風管——兩頭受氣。

    但他還得盡心盡力去完成。壓抵賠款額了,爭取最好的待遇了……完成的越棒被罵的越慘。

    李鴻章無論為國還是為自己家都把個人智慧用到了極致,最終,宰相合肥天下瘦,背盡黑鍋真罪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顯示屏不亮會不會是vga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