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有鄰317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世間萬物變化無常,人生如寄,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應盡情地活出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當生命結束時,就讓它結束,不必留戀,不必計較個人得失成敗。

    這是陶淵明的生命價值觀,他對人生的一種徹底覺悟。他跳出了三戒外,不在五行中,實現了真正地解脫,他找到了靈魂寄託之所。他對生命終始的思考,對人生價值的看法,是對世人最大的啟迪和貢獻。

    八歲喪父,家庭逐漸貧困。陶淵明喜歡讀書著文,他精通儒,釋,道及玄學。由於家庭窘迫,他二十九歲出來作官。但是官場的汙濁晦氣與他那高潔品德格格不入,在他四十一歲時,依然決然辭職。“安得折腰事權貴,使我得開心顏。”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開啟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晚年生活更悽慘,“僵臥飢餒有幾日”。餓得快成殭屍了,好幾天起不來床了。江州刺史檀道濟來探望他,說:“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淵明說:“我那是什麼賢人,我還達不到啊!”檀道濟臨走時送了些糧食和肉。

    孔子說過,君子保持節操而固守窮困,小人窮困時,就會肆無忌憚。陶淵明在他窮困潦倒時,依然持守節操。

    桃花源裡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紛紛擾擾,有的只是怡然自得,自在寧靜。他在桃花源裡陶冶情操,讓心靈迴歸源裡。桃花源不僅是身息之所,也是心靈深處的一方淨土。

    他看透人情世故,生死離別。“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俯瞰自然界的輪轉,生生不息,人生亦如此。他敢於正視死亡,在死亡面前是那樣的篤定肅穆淡然。

    生命誠可貴:不可虛度光陰

    “人生無根蒂,漂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英雄,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他慨嘆人生無常,生命短暫,命運叵測。勉勵人們抓緊時機,珍惜寸陰,奮發有為!

  • 2 # MARK影視集錦

    氣節 我認為是 、

    變通 更需要了解

    當時 情況不是我們可以揣測的 現有的文章 文字 多為後世 加工 改編

    其價值導向是我認為值得學習的 氣節

  • 3 # 茫茫長夜

    也就是個樣子!因為俺也不知道他所有的積蓄是不是比他所有的文字更為乾淨,……俺也想扛起鋤頭去挖挖地種種花,去過過清淡無慾的生活,可是那"底氣"不夠啊!

    所以也就別拽啦!

  • 4 # 夜西樓

    (貢獻就是他的文學作品被選為了語文課本教材∵)主要的貢獻在於文學方面: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位田園詩人,田園詩派創始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散文辭賦家,在文學史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5 # 雲中遛魚

    陶淵明畏難而退,不求進取,不大好。如果大家都像陶淵明一樣,採菊東籬下,與世無爭,什麼事也不幹,什麼事也不管,這個社會怎麼進步發展?

  • 6 # 論語社

    第一個從體制內勇敢出走辭去縣令不幹的人。但生活過得不是很好,借糧、要飯,失業,就業渠道太窄,貧窮終老。陶淵明是生活和人生失敗者,但是中國文學的勝利者!他用個人貧窮一生打造了一個燦爛的文學境界,成為一個高峰!

    陶淵明是真苦,用苦的生活釀出純美的詩文美酒!但後世追慕陶淵明的文人騷客,包括蘇東坡,他們是拿著體制內的好處,做著田園夢,他們不敢裸退,所以,他們的話,聽一半兒即可,無病呻吟、意淫的居多。

    生活不易,藝術難造,且行且珍惜!

  • 7 # 梅里一了

    謝邀,個人認為,陶淵明的貢獻主要在活法上給世人三點啟示:一是活得自然,把莊子自然齊物的觀念,做了一次現實的詮釋。二是活得獨立,在爾虞我詐中活出人格獨立。三是活得有趣,艱難困苦俱可入詩,酸甜苦辣皆可下酒。

  • 8 # 綠楊蔭裡

    一,給後人選擇生活方式提供了一個參考。可以選擇權貴豪門,也可以選擇田園山水。

    二,給後人留下了田園詩歌藝術,精神食糧。這種精神食糧,彌足寶貴,因為不多,太少,幾乎無人提供。

    以上貢獻足矣[祈禱][祈禱][祈禱]

  • 9 # 文友南山竹

    陶淵明做的貢獻可以從三個方面闡述:

    一是文學方面的貢獻。他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也是傑出的辭賦家與散文家。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

    二是在為官為方面,不為五斗米折腰,在亂糟糟的局面下選擇歸隱。陶淵明當時做縣令,對下不會搜刮,對上不會奉迎,也不貪汙。看不慣那些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人。面對這種腐敗的政治局面,陶淵明無力控制,但不同流合汙,而是選擇隱居,也算是一種明顯的抵抗態度。這受到當時一些有良心的官員和老百姓稱道。後不少官員看不慣當時政治腐敗,學習陶淵明隱居起來。

    三是為人類社會規劃了一個美好的前景。陶淵明寫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做《桃花源記》。寫的那個世外桃源,在當時的社會裡是不會有的,但是他在文章裡描繪的那種人人勞動,個個過著富裕、安定生活的圖景,正是後世人們一直追求的的一種美好社會制度。應該說,陶淵明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為人類發展作了一個最美好的規劃。《桃花源記》之所以世世代代受人喜歡,正是基於這一點。

  • 10 # 莊蘇谷

    陶淵明的貢獻,有從兩方面看:

    一 詩歌方面

    在陶淵明之前,東晉詩壇流行的是玄言詩。

    玄言詩大概是個什麼東西呢?

    就是通篇講“玄理”(老莊和佛教哲理),嚴重脫離社會實際生活的玩意兒。

    比如以下這首:

    仰觀大造,俯覽時物。

    機過患生,吉凶相拂。

    智以利昏,識由情屈。

    野有寒枯,朝有炎鬱。

    失則震驚,得必充詘。

    孫綽《答許詢》之一

    “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

    意思是十分平淡,通篇講道理,三國“建安七子”流傳下來的風采至此已經完成沒有了。

    是誰在詩壇中扭轉了這種寡淡無味、晦澀艱難的詩風呢?

    那個人就是陶淵明。

    陶淵明的詩表面上看也很恬淡,但並沒有講玄奧難明的哲理,而是充滿了生活氣息。例如下面這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其五》

    陶淵明的田園詩成就最高,達到了開宗立派的級別。故鍾嶸稱其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後世蘇東坡對他評價更高:“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

    扭轉詩壇風氣,開創田園詩派,這是陶淵明的第一大貢獻。

    二 思想方面

    陶淵明不但是個詩人,也是辭賦家,他的《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如後世歐陽修所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片而已。”

    但是筆者想強調的不是陶淵明在辭賦發展上的貢獻,而是他通過詩歌、辭賦所表現出來的思想。陶淵明在《桃花源記》當中,刻畫了一片世外桃源,源中生活著一群普通人,祖上為了逃避戰亂而與世隔離。

    歷來儒家強調“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陶淵明看透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其個人放棄對“達”的追求,而刻畫桃花源,則是期望給所又的“窮”人找一條出路和一片樂園。

    雖是空想,但也已經勝過“獨善其身”的理念。後世文人無論“達”與“窮”,都會在心中給自己留一片“桃花源”。

    用文章辭賦,為中國文人構建了一片心靈淨土,這是陶淵明的第二大貢獻。

  • 11 # 靜一號普洱茶

    卷之一 詩四言:

    《停雲(並序)》《時運(並序)》《榮木(並序)》《贈長沙公(並序)》《酬丁柴桑》《答龐參軍(並序)》《勸農》《命子》《歸鳥》

    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並序)》《九日閒居(並序)》《歸園田居五首》《遊斜川》《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乞食》《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答龐參軍(並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連雨獨飲》《移居二首》《和劉柴桑》、《酬劉柴桑》《和郭主簿二首》《於王撫軍座送客》《與殷晉安別(並序)》《贈羊長史(並序)》《歲暮和張常侍》《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悲從弟仲德》[1]

    卷之三 詩五: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還舊居》《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己酉歲九月九日》《庚戌歲九月中西田獲早稻》《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飲酒二十首(並序)》《止酒》《述酒》《責子》《有會而作》《臘日》

    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雜詩十二首》《詠貧士七首》《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十三首》《擬輓歌辭三首》

    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並序)》《閒情賦》《歸去來兮辭》

    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並詩)》《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五柳先生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並序)》

    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

    摺疊作品型別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

    詠懷詩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代表。《雜詩》十二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裡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瞭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汙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六首》、《和陶九日閒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 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雲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散文辭賦

    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於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於他的詩歌。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傳》採用正史紀傳體的形式,並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蹟而重在表現生活情趣,帶有自敘情懷的特點,這種寫法是陶淵明首創。《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迴歸田園的宣言。文中不乏華彩的段落,其跌宕的節奏,舒暢的聲吻,將詩人欣喜若狂的情狀呈現在讀者面前。歐陽修曾評價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片而已。”《桃花源記》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獨特之處: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戰亂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純。陶淵明在歸隱之初想到的還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不限於個人,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能夠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生活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一個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

    文學思想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據說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汙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陶詩文共一百四十幾篇,引用《列子》、《莊子》典故多達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說對老莊思想接受甚深。陶淵明崇尚老莊的自然美學觀,同時又是生活勞動在田園之中,很自然地,田園生活便成了他的審美物件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國田園詩歌的輝煌。陶淵明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的詩美思想,閃耀在詩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個性,使讀者強烈感受到詩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體現在內容上,則是把田園生活引進 了詩壇,為中國詩歌的發展開闢了一片新天地;滲透在藝術上,則是產生了真樸淡遠的藝術境界和沖淡自然的美學風格。這就是偉大詩人的陶淵明,千百年來,他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連同他的那份悠然,一併成為後世詩人與讀者崇拜和研究的物件,就足以說明他美學思想的無盡生命力。

  • 12 # 永縱一壑

    我從兩方面來闡述一下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貢獻):

    一、人格

    綜觀陶淵明的一生,因為處在晉、宋易代之交,他是非常悲觀的人;由於深得田園之趣,也是非常樂觀的人。他是非常謙和的人;由於寄言“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也是非常驕傲的人。他是非常寂寞的人;由於與大自然為友,也是非常不寂寞的人。陶公的性情,在於“真”;陶公的節操,在於“貞”;陶公的襟懷,在於“達”;陶公的生活,在於“勤”。他從最辛苦的生活中,體驗出至樂;從最平凡的生活中,顯露出清高;從最切實的生活中,表現出超脫。

    二、詩品

    陶詩對當時和後世都有著重要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所以瞭解陶詩的特點是不然的。鍾嶸對陶詩的品評最為經典,雖僅七十三個字,然既周祥又深入: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直。至如“懽言醉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受陶詩影響的詩人很多,尤其是唐代,如田園派的王維,得陶公之“靜”;儲光羲,得陶公之“樸”;韋應物,得陶公之“澹”,等等。在當今物慾橫流、急功近利、勢利浮躁的社會氛圍裡,在百忙之中、勞累之際讀一讀陶詩,也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吧?

  • 13 # 詩詞散文世界

    而他對後世的貢獻,我覺得分為三點: 第一,他創立了田園詩派,第二,他的文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第三,他留下了很多流傳千年且膾炙人口的詩詞。

    1. 創造了田園詩派

    陶淵明是第一個以田園生活為題材,創作出大量田園詩,並創立出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他更被後世譽為山水田園詩歌的宗師。千百年來,歷代許多大詩人如李白、白居易、蘇東坡等無不敬仰效模他,對後世影響深遠。

    2.文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陶淵明還是中古時代的一位思想家,他崇尚老莊的自然美學觀,同時他又生活在田園之中,很自然地,把田園生活和詩歌聯絡在一起,成就了中國田園詩歌的輝煌。他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的思想,都突出了他的品格和個性,使讀者強烈感受到詩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千百年來,陶淵明的文學思想,他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乃至他的那份悠然,都對後世詩人與讀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後世崇拜和效仿的物件。

    3.他留下了很多流傳千年的詩句

    (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 其五》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2)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雜詩十二首 其一》

    人生在世就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

    (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移居》

    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

    (4)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歸園田居 其一》

    籠子裡的鳥兒懷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裡的魚兒思念原來嬉戲的深潭。

    (5)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 其三》

    清晨早起下地剷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

    (6)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雜詩》

    美好的青春歲月一旦過去便不會再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陶淵明的詩詞,足以流芳千年,是因為他的詩詞中,可以讀到人生哲學,可以感受到他的淡泊悠然,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慰藉。他的詩詞裡還有自然之美,平淡之美,生活之美!所以我覺得讀陶淵明的詩,不但可以感悟人生,還可以領悟塵世之美,讓人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分衛”都有1歷史紀錄,那麼誰的最難被打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