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印巴為最新交火事件互放狠話,巴警告印度不要越界襲擊
10
回覆列表
  • 1 # 爐石傳說研究院

    正常情況,一般看待。

    印巴邊境衝突是自他們各自建國時就開始的,兩國圍繞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爆發了多次衝突與戰爭,這是歷史背景。

    但是,儘管兩國交火激烈,但真的要開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的,因為印巴都是有核國家。雙方都有最後猛烈報復對手的手段,雙方都不敢做出更激進的舉動。

    我認為,我們既應該習慣印巴兩國這樣衝突交火不斷的狀態,又要保持足夠的警惕,防止他兩個打上了頭犯二。

  • 2 # 雲石

    這兩天,除了東亞那場舉世矚目的峰會,南亞次大陸上,印巴兩國爆發的20年來最大規模衝突,也引發了世人的廣泛關注。這場因印度越境清繳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恐怖勢力引發的衝突,從炮戰到空戰,形勢步步升級,而印度戰機被巴空軍擊落的訊息,更是極大的刺激了看客的神經。

    印巴為什麼會爆發衝突?直接的導火索,是2月中旬巴基斯坦境內極端組織“穆罕默德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製造30年來最大襲擊案。印度將這次越境打擊,作為對這次恐襲的迴應。

    這種分析是正確且符合邏輯的。這次大選,莫迪面臨的處境可以說是頗有些不妙。一直以來,莫迪都扮演著改革家的人設,以推行改革讓印度成為世界強國,攬活民眾支援。

    這就給莫迪出了難題。莫迪是打著改變印度上臺旗號的民選總理。如果它不能兌現承諾,讓印度變好,那民眾就會認為其欺騙了自己,然後透過選票將他攆下去。可印度的這種現狀,決定了要在短短几年內,使印度出現讓民眾能夠明顯感受得到的積極變化,這實在是太難了。雖然莫迪也為此絞盡腦汁,正道邪道都用上,甚至不惜調整GDP演算法做漂亮資料(比如著名的牛糞計入GDP),但最終仍無法讓大多數民眾的生活得到改善,民眾的不滿也就隨之攀升。

    鑑於這種困局,莫迪面對此輪大選,免不了承受巨大的壓力。這種時候,極端組織主動在克什米爾發起挑釁,莫迪正好轉移內部矛盾,挑起國家和民族主義情緒,把自己捍衛國家尊嚴的政治強人形象塑造起來。只要這一步棋下對了,那麼莫迪本來已經漸處下風的選情,就有了翻轉的希望。

    這才是莫迪挑起衝突的真實原因。但莫迪這招之所以能成功,其實也離不開巴基斯坦恐怖勢力的“積極配合”

    首先,穆罕默德軍幾次三番的對印發動恐襲(2016年時,“穆罕默德軍”就曾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製造類似的自殺式襲擊),已經撩起了印度人巨大的憤怒——正是因為印度人對穆罕默德軍極端憤慨,所以莫迪才敢如此不加掩飾的轉移矛盾——他吃定了印度人即便明知自己動機不純,但基於強烈的國家民族主義情緒,依然會選擇支援自己。

    其次,這恐襲發動的也真是時候。印巴是數十年的宿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更是有著千年宿怨。這種格局下,作為巴基斯坦伊斯蘭極端組織,穆罕默德軍在印度大選之前發動恐襲,這簡直就是白送莫迪一個大禮包——這種程度的恐襲,根本傷不了印度分毫,但卻足以引發印度的舉國憤怒,使莫迪憑空獲得一個讓自己政治翻身的天賜良機。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穆罕默德軍的這次恐襲,咋一看是打擊印度,但實際上就是在給莫迪幫忙。

    那麼,問題就來了,穆罕默德軍為什麼要這麼做?

    表面上,穆罕默德軍此舉是很不符合邏輯的——畢竟作為秉持原教旨主義的極端武裝,穆罕默德軍的戰爭目的,應該是打擊和削弱印度,維護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利益。而作為印度著名的改革家,莫迪如果成功連任,那對巴基斯坦是不利的——這不僅僅是因為莫迪是人民黨黨魁,而人民黨在印度是出了名的對巴態度強硬;更重要的是,莫迪作為改革派領袖,讓他繼續連任,印度的改革就會獲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印度可能會因此更加強大——而這無論是對巴基斯坦這個國家、還是對穆罕默德軍這種紮根巴基斯坦,成天叫囂的對印聖戰的武裝組織,都不是好事。

    可問題就在這裡。既然邏輯如此簡單,那麼穆罕默德軍為什麼還要在這時候拱火?難道這幫人不懂政治?

    很多人可能真會這麼以為。畢竟恐怖分子嘛,在大家印象中都是一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蠢貨。也只有這種沒文化沒見識的土包子,才會傻啦吧唧的去當什麼人體炸彈。就這種貨色,能懂政治才怪了!

    這種說法本身也沒錯,但它只能指代那些底層的炮灰——也就是那些被一通洗腦,就綁著炸藥上街自爆的二貨,以及不遠萬里從美歐跑到敘利亞給IS士兵們當新娘生孩子的腦殘女。真正能混到恐怖組織高層,掌握控制權的,智商、情商絕對都不會差。這幫人即便不能說天縱英才,但也絕不會傻到這點政治邏輯都看不懂——否則他們也拉不起這樣一支隊伍。

    即便明知莫迪連任會讓印度更加強硬,甚至有可能讓印度更加強大,那他們為什麼還要主動跑去給莫迪送禮呢?

    其實他們此舉有自己的考量。表面上看,他們對印度的挑釁,會給自己招惹更大的麻煩——且不說印度肯定會對他們直接進行報復,就是被迫捲進來的巴基斯坦政府,雖然現在出於維護國家主權,不得不對印度強硬回擊,但事後也不會輕易放過它們這幫惹事生非的刺頭——按照正常邏輯,這意味著穆罕默德軍的未來環境將會更惡劣。

    但這只是表象而已。實際上,穆罕默德軍這些恐怖勢力,不僅不會因此陷入困境,反而極有可能因此獲得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

    這是怎麼說?這個其實得從巴基斯坦的國情說起。

    眾所周知,印度一直有大國夢,所以一直想一統南亞,對於佔據印度文明發祥地,又跟自己有莫大淵源的巴基斯坦,也是一直抱有吞併之心。

    對印度的浪子野心,巴基斯坦當然要予以抵制。但巴基斯坦不僅國小力弱,面對印度進逼,硬實力對抗居於下風;同時,由於二者歷史、地緣以及人文方面關聯過深,這種特殊的國情,使得巴基斯坦在軟實力對抗方面,也十分困難——直白點說,他面臨被印度同化的風險。

    那麼,如何應對?答案就是大力強化伊斯蘭認同。強化伊斯蘭認同,以此作為國民主要精神認同標準和紐帶,可以放大與印度的差異,以此抵禦印度的同化攻勢,增強民眾抵抗印度的決心;而且強化伊斯蘭認同,內能彌合民族差異,增強國民凝聚力,外能引伊斯蘭世界為援。

    有這麼明顯的好處,巴基斯坦國內的伊斯蘭宗教影響力也就不斷加深——而且每一次印巴戰爭或者衝突,都會反過來對巴基斯坦構成刺激,迫使它不斷強化宗教影響力,以抗衡印度進逼。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巴基斯坦因政治需要,必須嚴重依賴宗教,這就大大抬高了宗教在巴國的地位和社會影響力。這種情況下,秉持原教旨主義的極端勢力,在巴國也就有了生存土壤。無論是北部的塔利班,還是這次盤踞克什米爾的穆罕默德軍,這些恐怖勢力,之所以能在巴基斯坦紮根,這都跟巴基斯坦高度宗教化的社會氛圍不無關係。

    這其實並不是巴基斯坦政府樂見的。只不過它也無可奈何——因為政治需要,巴基斯坦政府必須擴大伊斯蘭宗教影響力,借它來維持國家認同和國民凝聚力;而在享受這裡面好處的同時,它就不得不面對社會越來越保守,極端原教旨主義獲得廣泛群眾基礎的現實,甚至連政治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宗教,尤其是原教旨主義所掣肘。

    但這並不代表巴基斯坦政府就會坐實秉持原教旨主義的極端勢力壯大——畢竟巴基斯坦是從英殖時代演化而來共和國——換句話說它是世俗化政府。它是要借重宗教的力量,但絕不是要教權取代治權,更不能接受體制外的原教旨主義武裝發展壯大——畢竟它們不光會威脅印度,同樣會威脅自己。而且,從國際環境來說,像穆罕默德軍這種恐怖勢力,根本不容於主流,任憑它們壯大,自己也沒法跟國際社會交代。所以,但凡有機會,巴基斯坦肯定會將他們取締。

    那什麼是機會?答案就是印巴和解。巴基斯坦之所以強化伊斯蘭認同,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印巴對抗給逼的。如果印巴能和解,那深受英殖時代傳統影響的巴基斯坦世俗化政治勢力,也犯不著再去過分強化宗教認同,靠宗教力量幫自己穩定國家秩序。而如果巴國社會的宗教化氛圍減弱、世俗化回潮,那秉持原教旨主義的極端勢力,生存土壤就會明顯惡化,他們跟印度“聖戰”的存在理由也不復存在——或者說不能再得到民眾的認同和支援。屆時巴國政府再將他們取締,明顯就容易的多。

    對這一套邏輯,穆罕默德軍這幫極端勢力心知肚明。他們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和生存土壤,所以他們也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朋友”——並不是作為自己庇護者的巴基斯坦,而是自己表面上的死敵印度。

    只要印度強大,印巴關係惡劣,那巴基斯坦對宗教的依賴就只會增強不會減弱,教權對治權的制衡力也就會愈發明顯、這種情況下,極端勢力不僅現在能獲得生存土壤,甚至不排除有朝一日作為宗教勢力,取代世俗派政府,上臺奪權的可能。

    而如果印度發展乏力,或者印巴關係回暖;那隨著巴基斯坦經濟發展,世俗化回潮,極端勢力也就失去了民眾認同和存在價值,他們的未來,自然不會好。

    搞清楚了這套邏輯,你就能理解,這個什麼穆罕默德軍,為什麼會選在這時候襲擊印度,親手給莫迪送上大禮包。甚至,你還能明白,為什麼那些恐怖分子,會對巴基斯坦的中國工地乃至中國領事館發起襲擊。原因很簡單——印度越牛,對巴基斯坦越狠,原教旨主義極端勢力在巴基斯坦才能混得越開;反倒是巴基斯坦要是厲害了,他們的存在價值和生存土壤,也就沒了!

    這就是極端原教旨主義的“聖戰”鬥士的生存邏輯!同樣,這也是困擾巴基斯坦多年的痼疾。

    那麼,對這個痼疾,巴基斯坦就沒有破解之法,只能任由其肆虐嗎?也不盡然,拋開發展經濟、緩和印巴關係這些大道理,即便是從技術層面,巴基斯坦也還是能有一些辦法的。只是在實踐中,若想將這種想法落地,巴基斯坦政府卻很有可能面臨一個意想不到的尷尬。甚至不得不自抽耳光。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2019年2月26日正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即將在越南河內舉行的特金會吸引時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了20年來最大規模的衝突:印度空軍的多架戰機越過克什米爾地區的巴方實際控制線對巴方一側多處目標營地進行轟炸,幾小時後巴方對印方多地進行報復性炮擊並造成5名印軍官兵受傷。次日巴基斯坦空軍越過克什米爾地區的印方實際控制線進行轟炸並與印度空軍交火,這次印巴空軍交火以2架印度空軍戰機被擊落、1名飛行員被俘告終。一時間關於印巴之間是否會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各種推斷層出不窮,對此我們只能靜觀其變,目前斷言印巴之間一定會開戰或一定不會開戰都還言之過早。事實上印巴矛盾由來已久,印巴之間要真正走向和解依然任重道遠。

    印度和巴基斯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三面環海,北部是巍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在古代交通條件下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地理空間,唯有西北一隅是進出次大陸的缺口,因此這裡也成為了自古以來外部勢力入侵南亞次大陸的必經之路:雅利安人、馬其頓人、突厥人先後從西北部的缺口侵入南亞次大陸,而隨著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系民族確立了在次大陸的統治地位後次大陸西北部地區逐漸伊斯蘭化。古印度文明其實幾乎由始至終只是文化和地理上的概念,而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在次大陸的土地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半獨立土邦,直到英華人確立起在印度的統治後印度人才在近代民族主義的刺激下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概念,也正是這一意識的覺醒最終導致英國在次大陸的殖民統治的終結。然而英華人在撤離次大陸之前仍試圖儘可能壓制獨立後的新國家,從而使其仍處於英國的政治經濟影響之下,為此英華人提出了《蒙巴頓方案》:將英屬印度根據宗教信仰的差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佈獨立建國,次日印度也宣佈獨立。然而在實際的印巴分治過程中《蒙巴頓方案》的缺陷暴露無遺:英國殖民時期對南亞次大陸長期以來形成的土邦割據狀態採取了預設的態度,試圖以此實現分化瓦解以印治印的圖謀,正因為如此各土邦從得以在服從英國殖民當局的前提下保持半獨立地位。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各土邦有權自願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實際的印巴分治過程中《蒙巴頓方案》方案在海得拉巴、朱納加德、克什米爾三個土邦遭遇了尷尬:海得拉巴和朱納加德都被印度領土所包圍,居民也以印度教徒為主,偏偏卻是由信奉伊斯蘭教的土邦王公統治;克什米爾則恰恰相反——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領土都接壤的克什米爾以伊斯蘭人口居多,卻由印度教王公統治。這樣一來就使這三個土邦的歸屬問題出現爭議,印度依仗著自己在地理上的優勢搶先下手佔領了海得拉巴和朱納加德,對此鞭長莫及的巴基斯坦選擇了預設這一既成事實。但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巴基斯坦就不願讓步了——畢竟克什米爾相比對巴基斯坦而言鞭長莫及的海得拉巴和朱納加德直接和巴基斯坦接壤,又是以伊斯蘭教人口為主的地區,在心理上較為容易接受巴基斯坦,於是巴基斯坦派兵進入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土邦王哈里·辛逃往印度,印度隨即也出兵克什米爾,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戰後印度得以控制克什米爾近四分之三的地域,而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爾四分之一的地域,然而這場戰爭並未解決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這就為日後的印巴關係埋下了隱患。

    在印度河入海口附近有一塊麵積約1.8萬平方千米的名叫庫奇蘭恩的鹽鹼沼澤地——就是在這裡引發了第二次印巴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均未在此明確劃定國界線。從1947年至1956年這裡實際處於巴基斯坦控制下,1956年印度破壞巴方哨所並趕走了巴基斯坦邊防警察,建立了自己的哨所。1965年2月印度陸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佔領了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3月起印度以進行“箭頭”演習的名義向庫奇蘭恩地區持續增兵,使自己在該地區的兵力達到3個旅並奪取了巴基斯坦的幾個哨所。巴基斯坦方面隨即向庫奇蘭恩地區派出了第8師的兩個旅,雙方開始發生武裝衝突。巴基斯坦為了從印軍手中奪回失去的地方隨即又增援一個坦克連進入庫奇蘭恩並制定了代號為“沙漠之鷹行動”的作戰計劃:1965年3月27日巴基斯坦軍隊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向印軍發起猛攻,雙方的邊境衝突正式升級成為第二次印巴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巴基斯坦不僅奪取了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千米的土地,還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並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1965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佈: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

    印巴分治後巴基斯坦的領土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部分,而在兩者之間隔著印度的龐大國土。巴基斯坦的主體部分位於西部,東巴基斯坦實際上成為了一塊遠離本土的飛地。即使在資訊諮詢已相當發達的今天擁有飛地的國家也屈指可數,在上個世紀的南亞地區以巴基斯坦的國力想要控制這樣一塊遠離本土的飛地其實並不容易,與此同時印度也不會放棄巴基斯坦這個可以被自己利用的軟肋。印巴分治完全依據於宗教信仰,而忽略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在民族文化上幾乎是完全不相通的:西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旁遮普人,其次是信德人、普什圖人和俾路支人,官方語言是烏爾都語;東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孟加拉人,其母語為孟加拉語。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為加強對遠離本土的東巴基斯坦的控制就在這裡強制推行烏爾都語,以試圖徹底同化東巴基斯坦地區,然而這引起了東巴基斯坦人民的牴觸。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在國內經濟建設上始終偏重於西部本土,而對東部飛地則顯得不太上心,久而久之雙方的恩怨日積月累。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以及東部人民認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綜合在一起使東巴基斯坦對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離心傾向越來越強。1971年3月26日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並在4月於印度加爾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隨後東巴基斯坦發生大規模動亂和難民潮。印度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打擊巴基斯坦的大好機會,於是出兵當時的東巴基斯坦,隨後戰爭又擴大到西巴基斯坦,最終釀成第三次印巴戰爭。當年12月16日印軍攻佔東巴首府達卡,東巴駐軍無條件投降,從此東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

    儘管自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至今的近50年間印度和巴基斯坦沒再爆發過國家層面的大規模戰爭,但邊境衝突其實一直並未停止:2013年1月6日凌晨3時15分駐紮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巴軍突然向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靠近邊境地帶的印軍哨所及一處村莊發射迫擊炮並用自動步槍進行襲擊。2016年11月23日巴印兩軍於當天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實際控制線附近再次發生交火,導致3名巴軍士兵和7名印軍士兵死亡。2017年7月18日下午印度軍隊朝印巴實際控制線附近的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開火併進行炮擊,共造成2名平民死亡、13人受傷。2018年2月15日巴基斯坦聲稱印度軍隊越過印巴實控線蓄意向一輛校車開火,致使校車司機死亡。同日巴基斯坦軍隊以摧毀一處印軍據點並打死5名士兵作為迴應。10天后印度軍隊對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的巴基斯坦哨所進行報復性炮擊。相比歷年來的印巴衝突而言:今年的衝突的確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同時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引發兩國衝突的起因並不是兩國軍隊的邊境摩擦,而是一起恐怖襲擊事件——2019年2月14日下午15時左右在印控克什米爾斯利那加以南約27公里的普爾瓦馬地區武裝分子用一輛載有爆炸裝置的車輛對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的一個車隊發動了自殺式襲擊,造成至少40人死亡,多人受傷。次日印度宣佈取消給予巴基斯坦的最惠國待遇並將從巴基斯坦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200%。隨後印度軍隊開始越過兩國實際控制線搜尋恐怖分子,巴基斯坦方面則對此進行了強烈迴應,隨後就發生了26日和27日兩國之間的邊境炮擊和空軍交火。

    應該說印巴之間的衝突已持續多年,以致於媒體在報道印巴衝突時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就是”再度“,由此可見衝突的頻繁,多年來人們已對印巴之間的衝突司空見慣了。這次印巴衝突的特殊性在於:多年來印巴雙方一直存在著矛盾衝突,但雙方都較為剋制地將衝突限定在邊境地區,盡力避免國家層面的大規模戰爭,然而這次衝突中除了印、巴兩國政府作為當事雙方之外還多了一個可能影響局勢發展的變數就是克什米爾地區的極端組織。決定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永遠是各自的國家利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國之內是可能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團的,甚至有的利益集團的利益與本國利益並不一致。作為巴基斯坦政府而言:儘管印度是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但在與印度的博弈的過程中還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然而極端組織考慮問題就相對簡單得多了——只要把局勢弄得越亂越好。因此即使巴基斯坦方面有意改善與印度的關係,極端組織也會千方百計把局勢攪亂。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克什米爾地區的極端組織對印度的強大是喜聞樂見的。這麼說也許會令人費解,要說清楚這點就有必要了解克什米爾極端組織誕生的原由: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經濟實力更是隻有印度的十分之一,縱觀歷史上三次印巴戰爭儘管雙方互有勝負,但印度到底略佔上風。然而巴基斯坦相比印度也有一大優勢: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印度有300多個民族、上千種語言以及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錫克教等各種各樣的宗教體系,僅官方語言就有18種,加之國內巨大的貧富落差和種姓制的束縛,很難形成統一的合力,於是印度政府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低效;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民族宗教成分是比較單一的,政府的行政效率也遠遠高於印度,所以即使在國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也可以憑藉相對的高效率優先發展國防軍工事業,這是巴基斯坦在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實力均處於下風的狀態下還能與印度抗衡的根本原因。可巴基斯坦其實同樣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巴基斯坦強化國民認同、提升行政效率的手段就是強化統一的伊斯蘭信仰,以此作為國民認同的紐帶,增強民眾抵抗印度的決心。克什米爾地區的極端組織正是在巴基斯坦強化伊斯蘭信仰的大環境下誕生的,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極端組織的存在客觀上對印度起到了一定牽制作用,也因此得到了當地穆斯林民眾一定的認可和支援。問題在於:巴基斯坦儘管是一個宗教氣息比較濃厚的國家,卻並不是一個奉行原教旨主義的極端宗教國家。事實上極端組織的做大做強並不是巴基斯坦政府所樂見的:一方面極端組織的存在在牽制印度的同時也極大擾亂了巴基斯坦的國內秩序,另一方面極端組織的存在也損害了巴基斯坦在國際上的形象,因此巴基斯坦無論出於國內治理的需要或是為了給國際上一個說法都有心取締極端組織。在印巴對抗的大格局之下巴基斯坦國內的宗教氣息是比較濃厚的,同時克什米爾當地的穆斯林民眾對極端組織也是心存一定幻想的,如果巴基斯坦政府要強行取締這些極端組織將有可能導致國內矛盾激化,從而使自己在印巴對抗的格局之中處於不利位置。那麼如果印巴之間實現和解呢?很顯然極端組織將會因此失去自己的生存土壤,所以對極端組織而言:其實一個強大的印度會更加突顯自己牽制印度的價值,利於強化當地民眾對自己的心理認同。

  • 4 # 軍武次位面

    2019年開年印巴兩國就搞出這麼大個新聞,這是要強行切換到野狼獾寫的《國家意志》世界線了麼?

    真的,一談到印度跟巴基斯坦之間的衝突,尤其是圍繞著克什米爾地區爆發的區域性衝突,軍迷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獾叔的《國家意志》(或者又叫做《雷霆反擊》)。儘管這部網路軍事小說僅僅是獾叔的餘興之作,在人物塑造上或多或少地還有些薄弱,而且小說越到後期越有“為了衝突而衝突,為了挖坑而挖坑”的狗尾續貂之嫌,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家意志》無疑是目前中文軍事小說領域不可多得的佳作,遠比前些年氾濫成災、瞎開外掛的鐵血戰士式的僱傭兵題材小說,以及有著官方背景、動輒以所謂的軍事改革為衝突點(實際上現在回頭看那一波軍改跟2015年軍改相比真是改的是個什麼玩意)、不斷地往裡面夾帶男女戀愛私貨的“軍事小說”要來的直接,來的熱血,來的高大上,讀起來真是酣暢淋漓。

    在《國家意志》裡,最精彩的無疑有三個部分——一是戰前印巴雙方國內的政治力量對比與博弈,尤其是對印度國內的描寫,一位有著印度教民粹主義背景的人民黨總理為了所謂的“印度的光榮與復興”就堅持要開啟戰端,幾乎就是當下莫迪老仙的真實寫照——畢竟昨兒下午自家飛機被打下來以後莫迪老仙就放話說“絕對不會讓印度母親低頭認輸”;二是戰爭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從偷塔襲擊升級到摩擦挑釁,再從摩擦挑釁上升到全面戰爭的——雙方在“瞪眼遊戲”中誰都不肯先讓一步,於是你襲擊我的車隊(小說裡是巴基斯坦恐怖分子襲擊印度商業區),我就越境空襲你的“恐怖分子訓練營”,你對我搞空襲,我就擊落你的飛機——接下來如果印度再不收手,那麼印巴雙方的總體態勢按照《國家意志》的世界線發展下去,演變成地面部隊參加的邊境摩擦乃至營團一級的戰役進攻是可以預料的,至於會不會演變成大規模戰爭倒是還要看莫迪老仙的想法;三是軍迷們最關心的部分—

    —戰爭或者說一場戰鬥到底是怎樣打的。實際上一場現代化的戰鬥根本就不是軍迷們想象中的那樣僅僅是武器紙面效能的對比,軍隊的戰鬥意志,戰術素養,對手中武器的熟悉程度,進入戰鬥的態勢,戰場總體態勢,戰鬥的情報與補給保障才是決定一場戰鬥乃至戰爭勝負的關鍵性因素——在《國家意志》小說裡我們可以看到把手中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用出花來的巴基斯坦老鉗工,可以看到駕駛不具備中距空戰能力的FC-1 block1型飛機戲耍蘇-30MKI的老薩米,可以看到把手中的“哈立德”坦克與ZTZ-99型坦克用的出神入化的亞希尼,當然也可以看到盲目突擊結果全軍覆滅的印度旅長坎比亞坤,一路打得順風順水最後栽在了殲-20手上的印軍王牌戈亞,以及印度陸軍“阿瓊”坦克的悲催表現與海軍“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的悲慘結局——講真,在現實的世界線中筆者儘管對印巴雙方的陸軍海軍都不抱太大希望(相對而言,似乎印度陸軍搞戰役進攻的實力更為強勁一些),但是以筆者個人的想法來說,還是極為渴望看到巴基斯坦空軍能夠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湧現出老薩米這樣的人物(最好印度空軍也能夠出來幾個戈亞上尉與加法爾中尉這樣的人物)——這可是未來多少年,全國的軍宅都會津津樂道的談資啊。

    當然,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講,筆者現在其實只想引用一段話來加以闡釋——“許多文官政府對於本國的軍事潛力究竟有多大,幾乎是全然不瞭解的。對於他們所發動的戰爭在軍事上應當具備哪些條件又是漠不關心的。而軍人們卻一次又一次地被這些文官政府的野心、衝動與失策所裹挾,投入到戰爭中去。”

    語出瓦格茲:《軍國主義的歷史》。

  • 5 # 觀瀾0520

    印度率先違反“停火協議”對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不宣而戰,將中方葛洲壩集團援建巴基斯坦-尼魯姆.傑魯姆大壩作為炮擊目標。至今歷時一個多月,印度仍步步緊逼局勢焦灼。俄近日表示支援印度廢除克什米爾自治,並極力舉薦印度成為“第六常”。克什米爾地區關係到中國西線戰略部署,巴基斯坦是中國一貫的友好鄰邦,俄羅斯在開展“突破西方戰略封鎖”和“聯中抗美”重大戰略部署的同時為何絲毫不顧忌中方感受,公然支援印度搶奪克什米爾地區,可見印度的價值在俄羅斯眼裡非同一般。 中、美、俄三國的關係就是如此撲朔迷離、風雲詭譎。俄在繼承前蘇聯完整的軍事體系的同時也繼承了其長遠的戰略意圖和國家意志,對於普京而言其任內還有兩件大事未落實,一、把中國拉入戰爭泥潭,徹底與其形成統一戰線,借中國國力為其提供穩定的戰略補給,從而增強對沖歐美的實力資本,同時也可拖住中國經濟;二、突破歐美戰略封鎖,提振國家經濟,俄羅斯在金融、經濟、區域一體化一直是弱項,沒有絲毫競爭力,目前只有瘋狂的利用資源輸出擺脫經濟困境。 俄面臨的不光是要突圍歐美封鎖,同時也要扼制中方繼續做強,而巴現任親美派巴總理,是其找到合理掐斷中國西線的又一次機會,克什米爾是中國發展西線的重要戰略通道,一旦被掐斷前功盡棄,西線告危。同樣是人口大國的印度雖然辦事不是很靠譜,但是很聽話。每年一百多億的軍購專案替俄羅斯緩解了部分壓力,並且印度對於俄是一個非西方體系的合作者,不受俄與西方對抗影響,印度長期保持相對於西方的獨立性,可以協助俄推動突破西方戰略封鎖成為俄羅斯多邊合作機制中的重要對沖力量。拋開中國全力支援印度掌控克什米爾符合俄全球戰略核心價值。待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後,提出中俄印三方合作以俄為主導的架構。有俄媒評論稱:“莫斯科希望從新德里到北京的最短距離是經過莫斯科”。在俄眼中,巴基斯坦是阻礙俄中亞佈局的不利因素。而現在中國的突圍形勢更加嚴峻,一旦巴基斯坦失守西線通道被斬,一帶一路戰略佈局即使能成形也要讓出部分主動權。印度一旦掌控克什米爾,國境北至阿富汗邊界,有助其戰略北進深入中亞腹地。中巴的陸地聯絡被切斷,無法得到陸地支援的巴鐵不得不作出投印或投美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來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