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能,是中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會計監督制度主要是企業對其經濟業務活動全過程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進行控制、考核和指導,其目的在於使各類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在國家法律、法規和制度允許的範圍內,按預定的目標、計劃和原則進行,以獲得最優的經濟效益。
一、中國企業會計監督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監督法律的約束機制不全
在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過程中,會計體系需要健全的法制來規範和保障,但在目前會計工作中所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行為。雖然新的《會計法》已頒佈,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沒有跟上,使得當出現違規事件,仍然沒有相應法律條款進行有力地制裁,使得會計監督形同虛設,導致會計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
(二)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職業道德觀念有待加強
會計人員是會計資訊的提供者,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以及職業道德觀念在會計監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前些年中國會計人員奇缺,從現階段來看,雖解決了量方面的問題,但在職的會計人員中受過高等專業教育的人數還只是佔極小部分,多數沒有經過專業培訓,而且有的還是無證上崗。會計人員整體的素質不高,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缺少分析能力,從而導致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資訊失真。會計人員的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從,在權大於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會計資訊失真在所難免。
(三)企業外部的會計監督不力
執法部門執法不力。中國目前總的說來還是人治大於法治,執法部門往往有章不循,以權代法,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作假付出的代價大大小於產生的利益,對有關責任人起不到應有的懲戒作用,致使一些經營者和單位領導膽大妄為,無視國家法律法規,各種型別的企事業單位都存在嚴重的會計資訊失真現象。雖然中國企業外部監督方式很多,包括法律監督,財政監督,工商稅務監督,金融監督等,監督體系可謂龐大,但監督效果卻不理想,原因是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準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橫向資訊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
二、加強企業會計監督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會計監督的重要地位,完善有關法律法規體系
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健全的法律法規,是會計監督能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國會計體系逐漸完善過程中有法可依的基礎。中國已頒佈了新《會計法》,為從源頭上防止會計監督弱化,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還應儘快出臺《會計法》實施細則,提高《會計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滿足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需要。會計部門要以現有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制定和完善各種會計監督實施辦法和操作規程,儘量把實際工作中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補充進去,逐漸地充實完善,監管人員在工作中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公開辦事程式,使會計監管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二)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建設
由於會計人員出具的會計資訊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整個過程,他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會計的輸出結果。所以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首先是要有較強的法制觀念,這樣才能在國家會計法律體系下真正履行會計人員的職責,其次是要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有一定的行為規範來自我約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譽。這樣素質的會計人員才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會計職業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然後,會計人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綜合能力。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技能的高低決定著會計資訊質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會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繼續提高,提供機會給他們進行繼續教育。最後,會計人員還要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首先要主動的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業務操作能力,同時國家、社會也要提供相關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這些會計人員進行培養,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真實性,全面性,使得會計監督能夠有效的得以執行。
(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
內部監督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重要措施。社會監督、政府監督的目的是為了督促企業內部監督到位。企業加強內部監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如何健全和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則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是財政部門作為會計主管部門,應加大對企業管理層和會計等相關人員的宣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內部控制實施環境,否則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虛設。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大中小股東的投票權,防止大股東一人說了算,提高管理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三是完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內部控制機制。明確股東代表、董事、監事的任免制度,規定他們的權力和責任,對董事會議事規則及重大事項的決策等都要形成長效機制。四是強化內部審計機構和監事會的獨立地位和作用,賦予其更多的監督權。內審機構和監事會能否有效行使監督權,關鍵看能否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只有享有充分的獨立性才能有效履行監督權,真正起到內部監督的作用。五是重大專案要採取重抓事前、事中控制,事後持續跟蹤監督的方式進行管理,對發現的內部控制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修正,確保內部監督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企業外部的會計監督力度
在會計監督中單純強調內部監督是不夠的,也必須加強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也就是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社會審計監督是指註冊會計師接受委託,根據有關規定,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託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加強註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會計監督力度的外部基礎之一。國家監督具有權威性,是指財政、審計、稅務、工商、人民銀行、證券監督、保險監管等政府機關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代表國家對各單位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的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它是中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監督體系的主導,與企業內部監督起互補作用。政府監督要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建立責任制,各負其責。
企業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能,是中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會計監督制度主要是企業對其經濟業務活動全過程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進行控制、考核和指導,其目的在於使各類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在國家法律、法規和制度允許的範圍內,按預定的目標、計劃和原則進行,以獲得最優的經濟效益。
一、中國企業會計監督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監督法律的約束機制不全
在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過程中,會計體系需要健全的法制來規範和保障,但在目前會計工作中所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行為。雖然新的《會計法》已頒佈,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沒有跟上,使得當出現違規事件,仍然沒有相應法律條款進行有力地制裁,使得會計監督形同虛設,導致會計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
(二)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職業道德觀念有待加強
會計人員是會計資訊的提供者,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以及職業道德觀念在會計監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前些年中國會計人員奇缺,從現階段來看,雖解決了量方面的問題,但在職的會計人員中受過高等專業教育的人數還只是佔極小部分,多數沒有經過專業培訓,而且有的還是無證上崗。會計人員整體的素質不高,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缺少分析能力,從而導致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資訊失真。會計人員的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從,在權大於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會計資訊失真在所難免。
(三)企業外部的會計監督不力
執法部門執法不力。中國目前總的說來還是人治大於法治,執法部門往往有章不循,以權代法,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作假付出的代價大大小於產生的利益,對有關責任人起不到應有的懲戒作用,致使一些經營者和單位領導膽大妄為,無視國家法律法規,各種型別的企事業單位都存在嚴重的會計資訊失真現象。雖然中國企業外部監督方式很多,包括法律監督,財政監督,工商稅務監督,金融監督等,監督體系可謂龐大,但監督效果卻不理想,原因是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準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橫向資訊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
二、加強企業會計監督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會計監督的重要地位,完善有關法律法規體系
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健全的法律法規,是會計監督能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國會計體系逐漸完善過程中有法可依的基礎。中國已頒佈了新《會計法》,為從源頭上防止會計監督弱化,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還應儘快出臺《會計法》實施細則,提高《會計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滿足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需要。會計部門要以現有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制定和完善各種會計監督實施辦法和操作規程,儘量把實際工作中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補充進去,逐漸地充實完善,監管人員在工作中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公開辦事程式,使會計監管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二)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建設
由於會計人員出具的會計資訊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整個過程,他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會計的輸出結果。所以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首先是要有較強的法制觀念,這樣才能在國家會計法律體系下真正履行會計人員的職責,其次是要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有一定的行為規範來自我約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譽。這樣素質的會計人員才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會計職業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然後,會計人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綜合能力。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技能的高低決定著會計資訊質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會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繼續提高,提供機會給他們進行繼續教育。最後,會計人員還要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首先要主動的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業務操作能力,同時國家、社會也要提供相關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這些會計人員進行培養,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真實性,全面性,使得會計監督能夠有效的得以執行。
(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
內部監督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重要措施。社會監督、政府監督的目的是為了督促企業內部監督到位。企業加強內部監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如何健全和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則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是財政部門作為會計主管部門,應加大對企業管理層和會計等相關人員的宣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內部控制實施環境,否則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虛設。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大中小股東的投票權,防止大股東一人說了算,提高管理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三是完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內部控制機制。明確股東代表、董事、監事的任免制度,規定他們的權力和責任,對董事會議事規則及重大事項的決策等都要形成長效機制。四是強化內部審計機構和監事會的獨立地位和作用,賦予其更多的監督權。內審機構和監事會能否有效行使監督權,關鍵看能否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只有享有充分的獨立性才能有效履行監督權,真正起到內部監督的作用。五是重大專案要採取重抓事前、事中控制,事後持續跟蹤監督的方式進行管理,對發現的內部控制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修正,確保內部監督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企業外部的會計監督力度
在會計監督中單純強調內部監督是不夠的,也必須加強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也就是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社會審計監督是指註冊會計師接受委託,根據有關規定,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託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加強註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會計監督力度的外部基礎之一。國家監督具有權威性,是指財政、審計、稅務、工商、人民銀行、證券監督、保險監管等政府機關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代表國家對各單位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的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它是中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監督體系的主導,與企業內部監督起互補作用。政府監督要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建立責任制,各負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