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月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飛碟探索》雜誌社獲悉,2019年開始,《飛碟探索》雜誌將休刊一年。雜誌2020年將會復刊,但目前安排還不明確,具體情況下半年將在《飛碟探索》雜誌的官方公眾號上公佈。
6
回覆列表
  • 1 # 愛較真的戴老師

    這個問題勾起了兒時的回憶,在小學時,《飛碟探索》,《奧秘》這些都是必看的雜誌啊,原來還有飛碟探索這個雜誌啊,好像10歲以後就不再看了。

    題目上問是不是找不到關於外星人的最新結果了,所以飛碟探索辦不下去了?不存在的啊,現在人人手持手機,還可以直播,飛碟探索本來應該稿源不斷的。其實都怪現在的手機畫素太高,沒事拍個UFO,激動的回家傳電腦上一看,是個大撲稜蛾子在飛。哪像以前,相機拍的都沒防抖功能的,隨便拍點圖片都夠小編們一頓分析猛如虎,很快一篇稿子就出來了。

    這些雜誌本來走走科普路線,普及下宇宙知識,還是受大家歡迎的,可惜搞了太多毫無證據和真相的揭秘,一堆模糊照片硬扯外星人和UFO,看多了連小學生都不會信了。起碼中學以後,我周圍朋友的閱讀都轉向了《航空知識》,《兵器知識》這樣的實在的雜誌了。

    一方面是時代的原因,紙媒慢慢失去讀者,另一方面,大眾科學知識的普及,這些揭秘類的偽科學已經不然能吊人胃口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嫦娥四號都在月球背面登月,肯定和外星人簽了什麼協議,外星人說月球你們隨便來,以後不要在瞎報道那些虛假的UFO了,我們丟不起人。

  • 2 # 王人慶

    小時候一到時間就往郵政報亭跑怕買不到,買到了迫不及待的看起來,而且還看了幾遍,感覺以後我們就要和外星人交朋友了,到了奔五才知道這幫孫子只是在寫科幻小說。

  • 3 # 聿言又止

    現代雜誌運營方式變了,需要紙質訂閱+電子閱讀+周邊發展才能盈利了。我也多年沒看飛碟探索了,因為沒了報刊亭,無法就手買到了,坐火車也用手機了,不會再帶紙書了。如果早年能抓住網路文學科幻主題這個點,應該也是個出路。我畢業了就幹雜誌社,眼睜睜的看著舊式理念的雜誌倒下了那麼多,思想保守,書生意氣,文人相輕,夜郎自大 ,論資排輩,裙帶關係,師生團體,自命清高,這種單位不垮不可能的。我當年的雜誌社總編輯還挺清醒,但有保守的社長制約,後來紙媒轉型戶外,被傳媒的女老闆帶著女公關給算的團團轉,最終耗盡了雜誌的資本得到了劣質戶外媒體,優質的被人家傳媒弄去了。我分管印刷,需要用和造紙廠之間的直供客戶關係倒賣銅版紙賺取辦公費,到最後社裡的蘋果電腦,藝卓顯示器,分光光度計,數字打樣機多抵頂了印刷費,被印刷廠拖走了。到現在雜誌刊號租給了報業集團期刊中心,只有一個人留守。

  • 4 # 軒尼詩911

    不管原因是什麼,我覺得外星人一定不會坐視不管的。這以後他們在地球就沒有存在感了。2019年他們一定會鬧出點大動靜的!

  • 5 # 乘鳳破浪

    一個飛碟探索一個奧秘,把中國樸素務實的民風透過科學手段引領到牛皮大王歷險記時代。站在十字路口,每一張神色端莊呆若木雞的面孔下都隱藏著一千零一夜都說不完的機智謊言。

  • 6 # 蒼狼9608

    《飛碟探索》這個雜誌早期還不錯,緊密圍繞外太空的神秘及不明飛行現象向讀者展示出奧秘無窮的超自然世界。

    後來,漸漸地成了某些人的科普論文刊物,跟宇宙毫無關係,跟飛碟更不沾邊的大塊頭文章比比皆是!九五年以後我就再也不看這個雜誌了!

    辦刊方針之凌亂,主編水準之低下,早晚是停刊的結局!

  • 7 # 刁博

    2019年,新的一年剛剛開始的幾天裡,陸續傳來一些紙媒停刊的訊息。一些報紙停刊的訊息還能讓我回憶起曾在上面發表的點滴文字,雖然我對那些報紙談不上什麼感情,有些甚至還給我留下過很不好的印象,但看到它停刊的訊息心裡多少還是有點傷感的。而當看到《飛碟探索》停刊的訊息,我心裡居然湧出一份喜悅:活該!早該停刊了!

    《飛碟探索》自稱是科普雜誌,實際上是宣揚迷信、偽科學的雜誌。這種打著科普旗號宣揚迷信的垃圾書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我曾多次見過一些父母談到他孩子喜歡看外星人、飛碟一類書籍時的洋洋得意表情。人類發現過外星人嗎?從未有過。那些不明飛行物與外星人有關嗎?探究那些不明飛行物究竟是什麼時,不需要假設那與外星人有關。假設那些東西與外星人有關,與古時候的人假設風雨雷電與神仙有關是一個道理。研究UFO的目的不是要證明那是飛碟,不是要證明那是外星人駕駛的飛船,恰恰相反,應該是證明那東西不是飛碟,證明那東西與外星人無關。

    《飛碟探索》就是依靠渲染神秘、渲染外星人賺取眼球的雜誌。為了賺人眼球,早已將廉恥拋到九霄雲外。一個垃圾塑膠袋被風吹到天上,也能被無聊無德的人炒成外星人駕著飛碟光臨地球。

    人類文明的進步會將騙局的壽命變得越來越短。鬼神迷信騙人騙了成千上萬年,外星人這種新的鬼神迷信不會再騙人幾千年。二三十年前,相機並沒有在公眾中普及,一個模糊的影像可以被人放大成外星人的飛碟。而今,幾乎人人一部可以拍照拍影片的智慧手機,那些光顧地球的外星人飛碟卻不見了蹤影。不是外星人不來了,而是外星人從未來過。依靠一張模糊的照片已經難以騙公眾說那是外星人的飛船了,《飛碟探索》到了說拜拜的時候。

  • 8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飛碟探索》雜誌宣佈休刊一年,是不是代表著雜誌的編輯找不到關於外星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了?

    聽聞《飛碟探索》停刊的訊息,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說本人也曾經是《飛碟探索》探索的忠實讀者,在初中時代也曾是狂熱飛碟愛好者,基本上每期必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各種資訊渠道獲取來源的拓寬,不知是個人的欣賞水平提高了呢還是《飛碟探索》的水準下降了,發現越來越有向地攤文學靠攏的腳步......因此在高中時代徹底的拋棄了《飛碟探索》這本雜誌!

    《飛碟探索》的賣點是各種神秘論以及未解之謎,與各類接觸報告,但這種套路看多了容易審美疲勞,而且很多案例敘述並沒有交代清楚敘事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總是缺那麼幾個要素,不是沒有確切的時間就是沒有詳細地點,或者人物等都模稜兩可!這在早期或者認知水平有限時還是可以接受的,但隨著知識面以及對資訊獲取的完整度要求,更隨著INTERNET的普及,類似的套路已經很難說服讀者了....因此讀者群很難走向中高階!

    《飛碟探索》也在積極轉型,但似乎並不太成功,因為其創刊時的宗旨並沒有放棄,但事實上這些已經很難吸引讀者,畢竟這些類似於地毯文學故事的網上多了去!《飛碟探索》在後期也加入過一些寫實的比如各種天文和航天寫實類的文章,甚至有科幻故事穿插其中,但事實上這只是保住基本盤,因為這些文章有更為專業的去處,比如《航空知識》、《天文愛好者》、《科幻世界》等等!

    對於寫實類雜誌,儘管仍然網上鋪天蓋地的資訊,但真正從圍觀群眾到半專業的偽愛好者的,也只有這些寫實類的雜誌可以滿足了!而且隨著定向投稿文章的專業以及文章的知識獲取程度,會逐漸有一些愛好者慢慢投入其中併成為其讀者甚至作者!對於這樣的良性迴圈《飛碟探索》難以複製,因為其刊物名稱也就讓大家對這本雜誌的內容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了!

    《飛碟探索》走向停刊也算是讀者對於知識認知的一個過程,很難說這意味著好事或者是壞事,但至少可以這樣認為,僅僅是靠虛無縹緲的UFO現象是無法留住讀者的,即使未來真的存在之類飛行器或者外星人,也許寫實更為合適!

  • 9 # 那一曲花瓣雨

    我是70後,小時候也喜歡看飛碟探索雜誌,但是沒有喜歡很長時間。

    其實,小時候有不少這個型別的雜誌,比如航空知識、艦船知識、武器知識等等。

    面窄、內容少,是這些雜誌的通病。創刊初期,還能保持一定量的案例,比如世界上比較著名的飛碟事件。但是,隨著這些陳年舊事說完了,就沒啥東西可說了,基本上就是各地目擊者的清單。

    對於飛碟愛好者來說,現在網路發達了,並不需要你雜誌來一個簡單的羅列,而是需要你有比網上更進一步的探究和分析。這個時候對於一個雜誌來說,就顯露出短板了,說白了雜誌的編輯不是科學家也不是那種善於追查的記者,實際上就是簡單的搬運工。所做的就是一個簡單的搬運、堆砌的工作,這個客觀的說甚至不如讀者中的精英。

    現在,很多報紙都紛紛關門,就是因為缺乏及時性、深度,雜誌就更談不上了,網路上都冷卻了,你才剛剛進入話題。

    至於深度,如果你編輯不能直接去接觸事件,採訪目擊者,那麼至少不要單純的搬運其他新聞媒體的貨,能不能親力親為的去做點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ti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