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964262124

    先說一下二者關聯。

    美術指導與攝影指導與導演配合,構成核心的藝術創作團隊。執行製片人、製片主任服務於製片人,構成主要的管理團隊。在權責上來說,導演對製片人負責,製片人對投資方負責。對於製片人而言,導演也不過是整個製作團隊的員工之一。分分鐘可以捲包袱走人。以《亂世佳人》為例,前後一共換了5個導演。最後只署名維克多·弗萊明執導,另兩位導演喬治·庫柯和山姆·伍德都沒出現在演職員表上。

    接下來,我們先說導演。

    一般來說,導演是整個電影的重要主創,編劇、演員、攝影、剪輯等分工都是為他的創作服務。

    1.對於編劇,導演要審定編劇撰寫的情節的可行性和連貫性,將其轉化為有畫面感的敘事構圖形態。然後判斷編劇撰寫的臺詞是否符合角色和情節需要,大部分導演會在片場親自修改具體的臺詞。部分擅長即興表演的演員也會修改,前提是他具備這個許可權或導演很欣賞他的修改。

    2.對於攝影(攝影指導),導演要提供分鏡構圖、景別要求、鏡頭長度等具體要求,然後由攝影指導、掌機攝影來掌鏡,將導演要求的整場戲(整個鏡頭)拍出來,部分攝影出身的導演如張藝謀偶爾會親自掌鏡,多數導演則只會呆在監視器前看拍攝效果。然後晚上和主創審看樣片。通常看著看著就被狗仔隊逮住了。第二天就會有某知名導演半夜與女主深談之類的。

    3.對於演員,導演要為其說戲,講明演員在接下來要表演的一個場景或鏡頭中用何種情緒、眼神、表情、語氣來表演(走位、說臺詞、肢體動作),大部分導演會提出明確的表演要求或為演員講述角色的真實狀態,而部分演員出身的導演則不給演員太多條條框框任其自由發揮,極少數特別擅長指導演員表演的導演如李安會直接做出示範建議。如果有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到,邁克爾貝通常說戲只有一個動作。

    4.對於剪輯,導演在提出自己基本的創作思路、明確的故事線和重點情節後,理論上應該把一堆素材扔給剪輯讓他慢慢篩選,然後再審閱提出修改意見。演員在看到成片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演的那麼多戲到底能保留哪些;但是在好萊塢,終剪權通常留在片方手裡。也就是說,導演也不知道自己最後拍的是啥。而導演版剪輯只會在電視點播版中出來。

    5.對於其它部門,導演主要是提出要求然後審查 production 質量,如藝術指導production director要提供整體的場景服裝道具的設計,是體現導演美學表達的主力環節,大部分導演的個人風格都很依賴藝術指導來提供色彩支撐。說句題外話,大家經常吐槽劇本差(其實就是基於點子趕工的產物,沒經打磨),其實其它技術環節才是中國電影最落後的部分,燈光、道具、爆破等部門都是些草臺班子甚至電工,沒有任何審美可言。

    好萊塢通常會願意花幾年的時間做場景搭建以及各種效果的推演,和很長的時間做特效。這一點從十年一部的《阿凡達》的效果可以看出。而史上最慘的好萊塢電影——特瑞·吉列姆版《堂吉訶德》已經籌備了27年,前前後後經歷7次開拍,不是主創受傷。就是山洪衝了佈景,好不容易邀請投資人到片場觀光。就讓北約軍演給炸了現場。

    然後,我們說說製片人。

    好萊塢的製片人通常是全能,他會從選劇本開始。找好劇本和演員之後,再找導演,如果跟導演有分歧,就會把導演開了。

    一個合格的製片人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存在,他能找編劇、看劇本、找導演、選演員、定預算、談發行、定宣傳策略時做決策工作。而且在整體方向上同時兼顧藝術與商業,簡單來說,就是比導演組更懂拍攝,比市場部更懂營銷,比投資人更懂資本。

    根據美國製片人協會(PGA)的定義,要取得producer的署名,在整個電影專案的製作到發行的階段,他需要做到以下的工作。

    開發階段(DEVELOPMENT)

    製片人的日常工作就是尋找好的故事,所以製片人每天就跟老國企幹部一樣,天天閱讀大量雜誌報刊喝開水。從報刊雜誌上尋找可能吸引觀眾的故事或者小說,並在第一時間此書的電影拍攝權。製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手裡是否擁有獨家拍攝權的故事或者最好的劇本。同時製片人在選擇故事的時候需要兼顧預算。

    2.評估立項,選編劇創作劇本

    故事一旦選定,製片人必須對拍攝成本、電影型別、電影市場、觀眾群體、票房、潛在風險進行評估,同時需要為投資人提供理性、客觀的風險評估方案。同時選定編劇,開始創造劇本。

    3.尋找專案啟動資金,成為該專案“職業經理人”

    優秀的製片人精通各種電影的融資渠道和方式,所以他們深知投資人所看重的。同時製片人過往的職業信譽和票房成績就是其融資的敲門磚,當然,這種融資模式通常是獨立製片人所採用的,這個時候會有第三方機構對資金進行監管,以保障製片人不存在攜款潛逃的可能性。而簽約製片人通常會由片廠(studio)提供啟動資金。

    前期籌備階段(PRE-PRODUCTION)

    1.尋找和擬定導演、並與導演確定所有拍攝事宜;

    我們在看電影時會同時看到producer, executive producer, co-producer, line producer等,但是隻有produced by或者imdb上標有著producer這個人,才是真正的製片人,一部電影只有一個製片人,其他人都是臨時工。製片人根據影片風格樣式和資歷選定導演,在拍攝之前製片人和導演必須對電影的劇本、劇組、拍攝、取景、預算等問題達成共識。製片人和導演是平等合作、友好協商的關係,但是製片人擁有整個專案的最終決定權。導演不能發揚自嗨精神脫離製片人的創作意圖,更不能在預算範圍外修改拍攝計劃,追加投入,讓電影成本上升。如果意見分歧沒法解決,製片人可以炒掉導演。因為他沒有盡責的同時,投資人就可能炒掉製片人。所以,在好萊塢模式下,是拍不出《戰狼2》,導演吳京因私自提高電影成本,超過預算,被製片方開除。《戰狼2》卒。

    2.制定嚴謹的前後期製作計劃

    嚴謹的製作計劃精準到每天,每一場戲。對於製片人而言,預算決定製作週期,製作週期也將影響預算。所以精明的製片人會花大量時間在前期籌備階段。通常好萊塢一部電影的前期籌備週期是拍攝週期的3-4倍。電影《阿凡達》從1995年出第一部手稿,籌備到拍攝總共花了14年。而影片成本僅為2.3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6億),全球票房收入2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93億)。如此完美的成績,與好萊塢金牌製片人喬恩.蘭道是分不開的。

    拍攝階段(PRODUCTION)

    1.片場勞模,兼職導演+場務

    拍攝過程中,製片人需要隨時掌握拍攝質量與進度,每一次多於的NG就是超預算的先兆。所以製片人通常要比導演更懂拍攝,晚上要跟導演和主創審看樣片。同時還是現場的總指揮和總排程。除了拍攝問題,安全問題也是在範圍內。任何意外和事故都會導致預算的追加。

    2.場外鐵算盤

    製片人需要對投資人負責,所以要審看每天進度報告和花銷報告,是否與預算有出入。每週要向投資方提供周拍攝進度與花銷報告。

    後期製作階段/市場宣發(POST-PRODUCTION / MARKETING)

    1.催命閻王

    後期製作是製片人最輕鬆的階段,同時也是預算所剩無幾的階段。製片人需要對電影后期製作的各個環節進行把控,輔助導演做決策性工作。就就跟甲方爸爸一樣,天天催稿,保障後期在預算內如期完成,保證公映如期進行。

    2.營銷高手

    按照好萊塢的管理,製片和宣發的預算通常是五五開。超預算的情況下,通常會發行一筆宣發基金。而製片人則需要對影片宣傳方案、物料和發行方案做決策性工作。這要求製片人對全球各大電影市場足夠了解,嗅覺靈敏,眼光毒辣。

    3.最後的勝負手

    簽約製片人通常直接把發行交給製片廠,透過片廠的發行系統,影片才可以在院線大規模上映,即至少2000塊銀幕。而獨立製片人都有一個自己的銷售公司做預售(pre-sale)為專案提供一定資金支援。極個別的好專案也許還能把北美髮行權賣給片廠甚至有機會參加小金人的角逐。或者與新型數字發行平臺,如Netflix合作。參與好萊塢發行視窗的革命。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專業的製片人是導演的“導演”,他是站在導演身後,可以監督指導導演一切創造活動的人。專業的製片人在電影和美學素養上不低於導演,可以為導演把關,及時幫助導演修正問題。換句話說,導演不過是製片人創造意圖的執行者。同時,一個專業的製片人還是一個場務、會計、後勤部長以及市場專家。他承擔著來自於投資方的巨大壓力的同時,協調電影質量與預算的完美平衡。讓投資人回收資本並獲得預期收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章魚湯喝了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