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經常看古劇時看到學童誦讀文章的畫面,古時的讀書人要熟讀“四書五經”,那“四書五經”具體指什麼呢?
8
回覆列表
  • 1 # 悍馬

    四書五經是四書、五經的合成,泛指儒家的經典著作。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禮記》《周禮》,《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一名起於宋朝;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相傳他們都是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編輯或修改。

    兩漢以後學五經,兩宋以後學四書;半部論語打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足可見四書五經在中國古文學的價值和地位。

  • 2 # 當年青山

    先說結論: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是:《尚書》《易經》《詩經》《禮經》《春秋》

    四書五經是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

    四書:

    四書中的《大學》《中庸》是五經《禮經》中的《禮記》中的兩篇。

    《論語》的內容是:孔子講的話和少量孔子徒弟講的話。作者是孔子的再傳弟子。《論語》共二十篇,前十篇價值更高,因為後十篇是戰國中期更晚時候的儒生所做。論語從孔子講學到成書,輾轉了數十載,很多話和意思,都不是孔子的原話原意了,但仍然是孔子原話,原意最多的書,所以對於研究儒學的後人意義重大。

    《孟子》共七篇,是孟子弟子所做。主要記言,反應了戰國時期孟子的思想。

    五經:【說五經前特別說一句。五經的作者不是孔子,只是孔子是第一個開門收徒,第一個把貴族的書籍給平民看的人。他的最大貢獻是讓五經普及於一般人。所以後人會說五經是孔子編的。】

    《尚書》:是王和貴族講的話(記言多,記事少)。是上古的史,雖然《尚》從周傳抄到秦,再到漢的過程中,很多內容因為書簡爛掉,被改寫。但是後人知道夏商周的事,多虧有尚書。尚書分五部分:1.典:記君王的事 2.謨:記臣對君的言論3.訓:記一般政事的議論4.誥:記一些文告5.誓:誓言,誓師之詞

    《易經》是講的八卦,是占卜的書。八卦重疊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組合出三百八十四爻。從卦爻中可知那些事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直到秦漢時,才將他放入儒學,注入哲學思想,慢慢哲學化。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和雅用於交際。風多抒情,雅用於尊貴的客人。頌是祭祀祖先時用。

    《禮經》又分為三部分《儀禮》《周禮》《禮記》。其中《周禮》傳說是孔子做,實際是戰國末期,天下快大一統了。齊人設想統一全國後,在天子下設六個大官,每個大官下設六十個小官。(西漢篡權的王莽就是看了這本書,做的過於理想化的改制)《禮記》是儒家散文。

    《春秋》傳說是孔子所做。實際是孔子學生抄寫的魯國編年史的刪減版。雖然是編年史,但因為是大事記,過於簡單,要配合《左傳》一起看。

  • 3 # 聽戲聽戲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下面我們分別看一下這幾本書的內容。

    《大學》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是孔子的弟子曾參所作。南宋時朱熹將其從《禮記》中抽出來,獨自成文,與《論語》、《孟子》、《中庸》並列,而後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大學》便成了《四書》之一。

    由於朱熹和程頤認為,《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所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家學派的入門必讀之物。因此,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為它由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同《大學》一樣,它也是在南宋時由朱熹抽出而獨自成文的,也同樣是朱熹撰寫《四書章句集註》時被列入“四書”之列。

    《論語》

    眾所周知,《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其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由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弟子所整理。《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家學派最主要的經典。宋代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由此可見論語所涉內容之多、所做貢獻之大。

    《孟子》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同孔子一樣,孟子的政治主張也不被統治者所重用,所以他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同學生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這便是《孟子》的由來。元、明之後,《孟子》一書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因此成為了讀書人的必讀之物。

    《詩經》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共計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主要是朝廷樂曲,有詩105篇;而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樂歌,有詩40篇。表現手法主要是賦、比、興。“賦”是指鋪陳,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是比喻,即“以彼物比此物也”;“興”就是啟發,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尚書》

    《尚書》古時稱《書》、《書經》,到漢代稱《尚書》。“尚”是指“上”、即上古的意思,因此尚書就是上古之書。其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間的史事,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史記·孔子世家》中稱孔子“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相傳為孔子編定。

    《禮記》

    《禮記》是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朱子語類•卷八十七》中說“《禮記》只是解《儀禮》”。但《禮記》雖然只是解說《儀禮》之書,但由於涉及面廣,其影響卻超出了《周禮》、《儀禮》。

    《周易》

    《周易》也稱《易》、《易經》,是儒家經典之首。《周易》是一部占卜之書,蘊含了至深至弘的哲理,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的各個方面。《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應的卦名、卦辭、爻名、爻辭等組成。《傳》一共七種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易經》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個方面。

    《春秋》

    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傳》,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它的取材範圍包括了王室檔案、魯史策書以及各諸侯國史等。所記事情基本上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內容包括了各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後世史學文學都有著很重要影響。它本不是儒家經典,但自從它立於學官,後來又附在《春秋》之後,所以就逐漸被儒者當成經典。

    一家之言,出錯之處,望請指正,不勝感激!

  • 4 # 詩書君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想要讀懂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從這幾本書入門。

    先從五經說起。雖然我們都是說五經,實際上是六經。章學誠在它的文史通義開篇就說:六經皆史也。但是由於樂經失傳了,才有了五經的說法。

    五經分別指的是詩經、書經(尚書)、易經(周易)、禮記、春秋。

    詩經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使我們先民的歌謠。今天的詩經一共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笙歌沒有內容,只有題目,所以很多的版本收錄了三百零五篇。很多的文獻記載都說原來的詩經有三千篇,孔子刪減為三百篇(取整數)。個我個人而言,不贊成這種說法。孔子不可能根據數學運算十篇取一篇吧,而且標準是什麼?詩經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論是後來的漢樂府,還是魏晉六朝詩,以及唐詩宋詞,都從詩經裡面汲取營養。

    尚書,又稱書經。尚書,顧名思義,就是上古時代的書籍。根據錢賓四先生的說法,尚書的作者是周公。尚書佶屈聱牙,用詞古奧,因為年代久遠,不加註釋的情況下,基本上,幾乎看不懂。尚書是研究上上古歷史的一手材料,裡面記載了很多商周之際的事情。而且,後代的人在寫作的過程之中經常引用尚書,如果不能夠誦讀尚書,有些書是不能夠看懂的。

    易經也是一部古老的書籍,而且是一部華人關於宇宙與人生關係的一部書籍。易經裡面的很多話成為了我們經常使用的成語,也有的成為了格言。

    禮記是儒家關於制度和禮儀的一本書,普遍認為成書於漢代。禮記內容非常之多,梁啟超的讀書指南里面對禮記的讀法有相當全面的介紹。

    春秋,相傳是孔子所作。是一部編年體史書,這本書雖然是編年體,但是卻意味深遠,雖然不評價,但是褒貶早已經透過句子表現出來。

    四書是朱熹提出來的說法,他將論語、孟子以及在禮記裡面抽出來的中庸、大學並列在一起,稱為四書。

    論語,是記載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很有可能屬於曾子的傳人,因為曾參的年齡最小,而且史記裡面有關於曾子的語錄。論語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博大精深,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誦讀,也必將繼續誦讀下去。

    孟子,是記載孟子言行的一本書。孟子是儒家僅次於孔子的二號人物,被後人尊稱為亞聖。孟子的這本書裡面涵蓋了孟子的言行以及他的政治主張,開篇的義利之辨為整本書定下了基調。

    讀過禮記之後,就不用讀中庸大學了。

    這幾年流行起傳統文化,這是好事,但是有的人拿起了四書五經,就不再學習自然科學,就有走上了另一個極端。傳統要學習,但是自然科學也不能夠拋棄。

  • 5 # 內衣小助手
    何 謂 “ 四 書”

    “四 書 ”的 《大 學 》 、 《中 庸 》 原 是《禮 記》中的兩 篇 。 宋朝 孝宗 淳熙 年間(1 17 4 年一 115 9年 ) , 朱 熹 ( 113 0年 一 120年 , 撰 《四 書 章 句集 注 》 , 從 《禮記 》 中抽 出這 兩 篇 , 與 《論 語 》 、 《孟 子》合 稱“ 四 書 ” 。

    何 謂 “五經”

    “五經”為《詩經》、《書經》、《易經》、《禮記 》、《春秋 》

    五經 ” 中 的《詩經 》, 是 中 國最 早的詩歌 總集 。 新 編《辭海 》的評介是 :“ 長期以來 , 《詩經》一直受到很高的評價 。它對中國二 千多年 來 的文 學發展有深廣的影響 , 而且 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 ”

    《書經》是中國上古歷史檔案的彙編 , 其中有些是後來儒家補充用以追述古代事蹟的作品。

    《易經》相傳是周朝作品 , 近人認為大約是戰國或秦漢之際的儒家作品。它透過八卦形式(象徵 天 、地 、雷 、風 、水 、火 山 、澤八種自然現 象 , 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 , 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 。

    《禮記 》是先秦作品 , 大多是孔子弟子和再傳 、三傳弟子所記 , 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 、儒家學 說和文物制度的參考書 。

    《春秋 》是編年體史書 , 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國史官的記載 (原文已佚)整理而成 , 由魯隱公元年 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7 2 年一前4 8 1 年 )。 此書記載過於簡略 。相傳左丘明詳加解釋 , 稱為《春秋左 氏傳》

  • 6 # 楊朱學派

    朱熹所言的四書五經有,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左傳》、《禮記》、《周易》。

    其中,五經的地位高於四書。《大學》、《中庸》是從《禮記》中摘出的兩篇。

    鄙人認為,四書五經應該如下增刪。

    四書:《論語》、《孔從子》、《荀子》、《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左傳》、《禮記》、《周易》。

  • 7 # 子衿書法

    四書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

    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也就是儒家弟子們的教科書。必須完全背記下來 。所以我們在讀古典小說的時候,書中的書生講出來的話,都象格言一般的富於寓意。個個都是口吐蓮花,如果現在我們也把四書五經全部背記下來,也能出口成章。

    四書始於朱熹。他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彙集整理為一套經書,刊印問世。其中,大學和中庸原為禮記中的篇目。大學為孔子門徒曾參所作。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論語出自孔子的弟子們把孔子的言行記錄下來的語錄。孟子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語錄體散文集。

    五經是儒家早期的五部經典著作。原有六經。樂經在焚書坑儒時被燒燬。只剩下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流傳下來。五經都經過孔子的編輯修改。成為儒家文化中的精華。

  • 8 # danyboy

    古代的絕大多數讀書人,從來沒有被要求過“熟讀四書五經”過,這都是今天的人已經不瞭解古代的教育變遷,不瞭解儒學的發展歷程,甚至不知道“四書五經”是什麼概念導致的誤解。

    四書,和 五經,這是兩套不同的儒學經典系統。

    我說的不同,不是指平面上的不同,而是說時間上的先後。

    先說“五經”

    所謂“五經”,也就是《詩》《書》《禮》《易》《春秋》,都是“大經”,卷帙浩繁。古人讀經,不是讀經文白文,而是有家法和師法,讀的是經的註疏,傳承的是對經的闡釋。所以,古人很少有能“熟讀五經”的,能熟讀的基本上就是大家,能夠入史的了。

    “五經”作為教育的教材,主要是在漢代到唐代,尤其是漢晉時期。而且,即使是五經,朝廷裡作為考試物件也是不同的派別,譬如,東晉南北朝時,南方對五經的解讀多數是南朝的新解,帶有玄學意味;北方對五經的尊崇多數是漢朝的舊說。

    到了唐朝的時候,五經雖然還是考試的內容,但事實上,很多經並不被人重視,比如春秋公羊傳等。一些漢晉時期的經說,到了唐朝就亡佚了。

    到了北宋,知識分子們更不重視五經,王安石說《春秋》是“斷爛朝報”,可略見一斑。此時計程車大夫們,能夠熟讀五經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因此,古人很少能夠熟讀五經,即使有,也主要集中在漢代到唐代。

    再說“四書"

    正是因為“五經”太多、太難,經說又複雜,反而導致了儒學實際上不被重視。唐朝佛教大興,與儒學的衰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為了挽救儒學的危機,為了迴應佛家對人心性的開掘,從韓愈開始,就對儒學進行了改造。這種改造,到了南宋的朱熹終於完成,那就是將“五經”系統轉變為“四書”系統。

    所謂“四書”,就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

    五經之間沒有順序,四書之間是有順序的,就是我上面說的順序,因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處。

    這裡面,只有選自《禮記》的《大學》《中庸》是原有五經系統裡的,而且嚴格來說,五經的《禮》指的是《儀禮》,不是《禮記》。

    所以我們可以說,“四書”是完全不同於五經的一套經典體系,採擷了儒家經典中關於道德、心性的部分,剔除了關於制度、讖緯、政治儒學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四書"內容較少,可以達到熟讀的地步。從南宋以後,特別是元明清將四書作為科舉考試的教材後,熟讀四書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凡科舉考試考的好的,都能熟讀。就算是到了現代,當代,也很正常,我同學、老師裡就有能夠背誦四書的。

    因此,古人能夠熟讀“四書”。

    綜上所述:

    “四書五經”是一個當代的說法,古人很少用。古人也不會說自己熟讀四書五經,特別是朱熹之前的人,是完全不知道四書是什麼的。五經因為體量龐大,也很少有人能夠熟讀。而四書因為作為科舉教材,所以古人能夠熟讀。

  • 9 # 大梁遊記

    筆者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梳理一下“四書五經”,讓大家有個最基本的瞭解。

    一、“五經”包括哪五本?分別講什麼? “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下面分別介紹這五本書的概要:

    大家知道,中國是從詩開始的民族,我們先民的生活,直接用歌謠唱出來的。以前史官都要去採風,就是采詩。透過《詩經》這本書可以瞭解先民生活的歌謠,感受先民生活的心性。

    透過《尚書》這本書可以瞭解先王治理國家的史料。

    透過《禮記》這本書可以瞭解聖賢所規定的生活方式。

    透過《易經》這本書可以瞭解古人用心觀看世界的經驗。易經把古人所證得的“用心之道”用極簡易的手段落到特定的形式中,每一個卦象所指的是人應感外部世界的緯度。

    透過《春秋》這本書可以瞭解魯國兩百四十年的歷史,孔子給予了價值判斷,目的是讓那些政治人物知道,善惡規範是很嚴格的。

    二、“四書”包括哪四本?分別講什麼?“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是朱熹提出來的說法。

    下面分別介紹這四本書的概要:

    《論語》是孔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透過閱讀這本書可以集中瞭解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孟子》是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透過閱讀這本書可以全面瞭解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所以讀完《禮記》就不用讀了。

    以上就是筆者對《四書五經》的簡單梳理。

    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仍然可以透過閱讀這些經典獲得生命的啟示,但體會和實踐是閱讀經典的前提,切勿死讀書,甚至困在裡面。

    ……

  • 10 # 點史

    我覺得四書五經是一部經典的傳世作品,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來講都是可讀性非常高的,也是很有必要學習的一本書,想搞懂其內容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潛心的研究和學習,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我們都知道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就裡面的內涵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尤其要說明的是他是我們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的載體,另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要說誦讀的重要性我們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帝王將相,還有黎民百姓,這可以說是他們修身,齊家,治國,立德的基礎和根本,我們也清楚只有讀了四書五經才是這些的根本依據。我認為我們現代人要想真實的瞭解和理解我們中國國學傳統文化就必須閱讀四書五經,他是開啟歷史智慧和先賢做人做事的參考。

    據記載,我們大家都清楚四書五經開始見於南宋,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將“四書”和“五經”進行編校整理的,後面就有了四書五經,其實就是一個合稱。四書指的的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這四本書,可以瞭解到這四本書都是為儒家傳道受業解惑的基本書籍和教材。另外就是五經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就是這五本書的一個合稱。也是經過了朱熹的編撰和整理後流傳至今,並且廣為流傳的。並且我們也知道自南宋定名問世後流傳到了我們今天,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的。

    就我自己讀了一個大概的內容覺得確實很深刻,而且是很實用的,我們也需要功夫去努力的研究。其內容博大精深,蘊含著我們中華文明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我認為閱讀的時候必須細心細緻的琢磨品味,要想搞懂沒有個多少年的功夫確實難理解的,並且要結合經歷和實踐,切記紙上談兵,就理論而理論。南宋的朱熹在閱讀四書時曾經說過要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許多學者和喜歡研究的人都是按照這個由淺入深的次序在研究和閱讀,這幾年也看到了市面上不少書籍和理解,有一些是皮毛,有一些的理解和可讀性非常高。很實用。就簡單看看的看看這基本書吧,大學大家都知道原本是禮記的一篇,相傳是由孔子的學生整理成文的,也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必要書籍。其內容主要講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其重要的思想,這也是後來成為儒家傳統思想的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和最高的理想。我們也可以結合歷史看看比如大漢的文化等等。還有論語也是由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著而成的,我們也知道這是儒家學派非常經典的著作之一。這裡面的內容不難發現是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和倫理思想還有道德觀念及教育的原則等等,我認為還是非常的全面,具有很高的現實指導意義,也是我們今天需要繼續學習傳承的。

    另外就是春秋我們懂歷史的人都清楚,春秋是我們國家歷史上出現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據考證和傳下來的資料是由孔子修訂的,其內容記載的是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481年)的歷史,他裡面的內容包括了諸侯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記錄內容。書中的每個句子基本都是暗含著褒貶之意。以至於我們看到有些作品中寫的微言大義的寫法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其實裡面的核心內容很多,需要時間和功夫去揣摩研習。

    因為個人的能力水平有限,閱讀的也不是很深刻,只是利用業餘時間看看學習,感觸有一些。總是覺得我們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尤其是四書五經在歷史上的地位崇高,是非常熱的文化典籍。他裡面確實的蘊含了我們華夏先哲的智慧和結晶。記錄了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也是我們的正統思想,非常的值得我們青年人學習和拜讀。他裡面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歷史,政治,哲學,文學等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和意義。我們都清楚,自西漢獨尊儒術之後,這些經典一直是備受推崇。我認為閱讀四書五經既可以修身養性,又可以增智廣識,還可以立德勵志。其實現在來講很多時候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國學對於多數人來說在閱讀時存在閱讀障礙。因此我覺得可以多看些經典的註解和註釋。

    我覺得閱讀四書五經可以通曉古人的智慧,塑造我們的完美人格,尤其是可以豐富我們美好的感情,也可以改進我們的生活態度,以及工作的態度和思維方式或許可以成就完美的一生!謝謝,由於知識淺薄,只能認識這麼淺,與之交流!不知你們怎麼看待四書五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吃過最幸福的一頓飯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