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謝謝!
3
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1、初看整體似乎不錯,有一種不激不勵、溫文爾雅的味道,估計練過二王一路行書,只是臨帖太少,根基太淺。

    (幽字行書:元 · 趙孟頫 · 二贊二詩卷)

    2、細看很多字形不對,是按照自己習慣隨意書寫。古人云:“作一字,須筆筆有原本為佳,一筆杜撰便不成字”。比如,圖上我用紅色標記出來的“幽”、“不”、“服”、“行”、“止”、“淮”、“說”等字,若不與原文對照看,肯定不認識——都寫成了錯字。如“幽”字若能照上圖趙孟頫寫法就非常好看。

    3、此外,在章法處理上缺乏經驗。此三句話,有很多字相同,應該錯開分佈,儘量避免相同字排在一塊,而相同字在寫法上也要有所區別,避免雷同過多。見圖上藍色線條標記處。

  • 2 # 老路書法

    我們現在按圖索驥。

    這幅書法作品在行文貫氣方面,做得比較到位,行書作品牽絲不要太多,也不能沒有。為了使作品靈活多樣,而不至於呆板,所以遇到相同的字,要稍微變換一下寫法,這方面做的也很好(大家已經知道的,王羲之在《蘭亭序》中,之字的20多種寫法)。

    我們看此幅書法作品的上面三個字“蘭,舟,君”在筆墨的處理方面比較好,有輕有重。

    此作品的風格,不是那種張揚的風格,很是平和散淡,應該學的是趙孟頫和二王一路。

    缺點是個別的行書書寫錯誤。

  • 3 # 中州耕牛堂主

    給題主的作品點評:

    總體來說,這幅行草作品書寫流暢,某些字裡少許含有傳統的元素,章法佈局也說得過去,看來書者在學習書法方面是下了一定功夫的,這些都應該予以肯定,也應該予以鼓勵。

    不足之處:

    第一,用筆不老辣,筆入紙的力度不夠,導致某些點畫飄浮不定,使“俗筆”時而出現。

    第二,字法不準。這個主要是臨帖少造成的。有的字寫得混胡溜幾的,該有的動作卻沒有,該到的動作卻沒到,這就像是唱戲之人吐字不清一樣,這是寫字的大忌。

    第三,字有雷同。這就談到章法問題了。王羲之的《蘭亭序》中的幾十個“之”字,字字都有變化,難道你的“不”字就不能變化嗎?在創作時,字,可大可小,可寬可窄,可長可短,只要不失法度,就可以盡情發揮,關於這一點,題主顯然做得不夠。

    第四,缺神韻。這幅字總體看還說得過去,但細觀之,就會發現有點俗氣,這主要是用筆和字法不準造成的。一幅缺少神韻的書法作品,那就是俗書。特別是作品中的“江”、“海”二字,說透了,就是江湖體字。

    建議題主還是要深入臨帖,先不要急著寫作品,若想寫作品時,可嘗試集字創作,因為你的“火候”不到。記住百鍊才能成鋼。功到才能自然成。

    記住:“好看”、“耐看”,是評判一幅書法作品高雅或低俗的界樁。一個書法家,把字寫得好看還容易些,但真正把字寫得耐看,就難之又難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子如何栽培?技術要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