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北洋政府在史書上的評價一直都較為負面,但今年來,關於北洋政府的評價趨於客觀,還是正視其一些正面作用。因此,如何客觀評價北洋政府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回覆列表
  • 1 # 戰爭史

    公元1599年,大明徵倭總兵從北韓凱旋而歸,萬曆皇帝在午門迎接了他們,將士們軍容整齊,威風凜凜,他們山呼萬歲,將俘虜的日軍將領61人獻於萬曆皇帝腳下,萬曆皇帝隨即將這些倭人處死,並頒佈了著名的《平倭詔》,詔書中道“於戲,中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茲用佈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識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幹顯罰,各守分義以享太平”跳梁者雖強必戮,這一詞足以將大國強盛描寫的淋漓盡致。

    醒來的華人

    時隔三百餘年,在經歷了無數的慘敗和割地賠款之後,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建立。

    此時的民國是個空空的架子,解放了,民主了,清帝趕走了,然而國家依然貧困,被清政府禍害和揮霍的中國尚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恢復元氣,而軍隊依然不是國家的,土地依然都是軍閥的。

    儘管如此,中華民國的建立,對於那些渴望祖國強大,渴望屹立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仁人志士們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進步,但也僅僅是如此。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同盟國向協約國集團投降,此時的民國,雖然沒有派遣參戰軍參加歐戰,但歐洲的戰場上,卻也活躍著幾十萬的勞工為協約國的勝利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所以中國做為戰勝國,也是與有榮焉的,在勝利的訊息傳來後,人們欣喜若狂,民國政府決定,28日,在故宮太和殿前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並鳴禮炮108響。

    不管如何,這是企圖努力進入現代社會,進行民主化改革的中國的第一次勝利,在這之前,在面對列強的戰爭中,中國從來都沒有一次揚眉吐氣過,歐戰勝利,興奮地人們舉行了慶祝活動遊行,學生們和民眾將八國聯軍入侵之後遺留下來的象徵恥辱的克林德碑改成了“公理戰勝牌坊”似乎,中國即將走向了復興之路。

    公理戰勝強權

    時間是11月28日,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主持了這次總統大閱兵,他身穿燕尾服,頭戴禮帽,從太和門臺階前拾級而上,63歲的總統為了展示民國政府的形象可邀請了無數的國際政要和民間賢達,的確,北洋政府雖然懦弱,但他們在這一年卻做出了打死清政府都不敢做的事情,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北洋軍不顧列強反對,不顧日本威脅,為了保護滯留在俄國境內的一百多萬華僑,毅然派出4000軍隊和海容號巡洋艦到海參崴護僑,不僅如此,北洋甚至還發起了收復外蒙的軍事行動,將清末獨立的“大蒙古帝國”摧毀,使得蒙古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外爭國權,內攘軍閥,想必當時的北洋政府也是這樣想的吧,顯然他們沒想到,勝利的中國甚至還不能被允許摘取勝利的果實,那就是另外的一件事了。

    108響禮炮鳴放過後,參加閱兵的北洋軍士兵列隊進入太和殿廣場,士兵們或許在平時是參加內戰的軍閥之間的工具,但在此時,卻代表著剛剛站起來的中國昂首走入閱兵場,他們裝備簡陋,卻舉槍向前,這一刻不知華人等了多久。歷經多年的屈辱和壓迫,華人終於找到了一次釋放感情的機會。年輕計程車兵,觀禮的各國政要,歡樂的人群,都給了人們一種錯覺“公理最終戰勝了強權”

    無用的公理不如跳梁者雖強必戮

    然而,這次閱兵僅僅是曇花一現,一個積極向上的中國形象在剛開始沒多久,就又再度結束了,隨之而來的巴黎和會,將中國的利益出賣給了日本,再一次證明了弱國無外交的真理,本就是弱國,卻依然內戰不停,政府雖然想要徵得國權,卻在內戰中活的疲憊不堪,強權再度到來,政府也無能為力,不僅如此,他們在偶爾強硬了一下後,又再度縮了回去,不得不說,那是那個時代的宿命。指望跟在強國後撿桃子,指望國際社會給予公理戰勝強權,那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一個鬆散的,沒有統一的國家,一個民眾思想麻木,剛從沉睡中醒來的民族,想要戰勝強權,是不能指望公理的。

  • 2 # 科羅廖夫

    經常有網友評論:“這些年,北洋政府的口碑變得有些不一樣,我們真應該好好重新審視那一段歷史。”也有網友認為北洋政府曾經參加一戰併成為戰勝國,出兵俄國,巡洋艦開進海參崴保護僑民,因此就認為北洋政府是一個鐵血禦敵、揚中國威的政府。的是這樣麼?

    北洋政府連續贏得了兩個歷史大禮包: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蘇俄內戰。除了領到兩個大禮包之外,北洋政府在軍事上並沒有提升多少硬實力,國內的老百姓依然吃不飽飯,國際地位與今天的中國也是天差地別。

    為什麼說一戰是北洋政府的第一個大禮包。

    北洋政府始於1912年,這個時期,曾經在晚清不斷干涉中國的列強,他們在中國的行動突然就銷聲匿跡了!在中國擴張勢力範圍的列強主要有以下幾個:英、俄、法、日。另外還有兩個是德國和奧匈,分別在青島和天津有自己的租界。這些列強後來齊齊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北洋政府登臺的時候,歐洲正圍著火藥桶坐著呢。老大英國和老二德國在搞海軍競賽,劍拔弩張,英國官員說“德國造一艘戰列艦,英國就造兩艘”。德國和法國不但在阿爾薩斯洛林邊境摩擦,還在非洲殖民地摩擦。德國的施利芬計劃已經成型了,時刻準備動手。沙俄不但和日本有過節,還和和奧匈在巴爾幹利益上有衝突。所以,對這些列強來說,中國成立了一個北洋政府?不好意思,真沒什麼功夫關心。

    唯獨日本,依然野心勃勃,時刻找機會侵犯中華。不過,在一戰開打之後,因為英日同盟的事情,日本也被拉上了英國戰船,對德奧宣戰,發動了青島戰役,甚至海軍還前往印度洋、地中海執行任務。

    在這種情況下,北洋政府雖然實力不濟,卻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對外和平。後來,還成為了一戰兩大陣營拉攏的物件,比如說德國駐華代辦就搞了一個“中德協會”,拉攏中國知名人士站在德國一邊。在索姆河與凡爾登兩大戰役之後,整個歐洲人力損失慘重,雙方對中國的拉攏更加激烈。北洋政府的外敵只剩下日本一個。

    圖:一戰華工

    在日本提出《二十一條》之後,袁世凱問計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得到了“日本已經是協約國,英國不能抵制日本,如果中日都是協約國,我們不能看著盟國欺負盟國,事情就好辦了”的說法。從此,中國倒向了協約國一邊,後來段祺瑞執政時還向英法俄派出了華工,於是日本的危機也暫時解除了。藉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從昔日的列強齊齊干涉的病夫,轉眼就變成了列強們的盟友。如果說北洋政府把握住一戰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專心發展民生,那後世對於北洋政府的評價必須是要更上一個檔次。但是,北洋政府卻在把握這個機會來“打內戰”,各系軍閥鬥得天昏地暗,其本質可見一斑。後來,做為一戰的戰勝國,北洋政府沒有能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主權,而是轉嫁給了日本。可見其國際影響力依然是十分微弱。

    戰後,北洋政府又收到了第二個大禮包:俄國內戰,協約國出兵干涉西伯利亞。

    當時在遠東,協約國主要支援高爾察克等人的白軍。美國、日本和、英國(加拿大)都派遣了遠征軍,還有一隻在俄國境內聽從協約國指揮的“捷克軍團”準備沿西伯利亞鐵路向東。野心最大的還是日本,他一再強調“捷克軍團”有危險,向西伯利亞派遣了將軍8萬名士兵,最遠達到了貝加爾湖以東。結果軍費開支太大,國內爆發了穀米暴動,就是有名的“米騷動”事件。同時在對俄用兵期間,軍紀不檢,日軍爆發了大規模性病,戰鬥力大幅度下降。

    圖:俄國白軍首領高爾察克影視形象

    這個時期,俄國一片混亂,基本上處於無政府狀態,協約國內部又用兵不利,作為協約國的一員,北洋政府大可以把握機會展露頭腳,然而,他們的反應卻比較遲鈍。比如說,日本發覺這個機會後,在1918年就派出陸軍登陸遠東了,北洋政府卻礙於日本,遲遲到1919年10月才進軍外蒙,實際上也並沒有打過什麼硬仗。很快,就再次捲入內鬥當中不可自拔,外蒙古再度得而復失。最後整個北洋政府歸於歷史塵埃。

    圖:中國再度陷入軍閥混戰

    當時世界一下送給中國兩個大禮包,時局非常有利。假定執政的不是北洋當局,而是歷史的某個朝代,做得也不會比北洋差多少。換做我們現在的政府,如果遇到這樣的大好機會,必定會做出更大的成績。北洋政府無力改善國內混亂、軍備落後的大問題,距離揚威國外仍然是差了很遠。中肯的說,北洋盡到了自己的本分,做了一些自己應當做的事情。畢竟,只有軍人能在戰場上得到的東西,當局者才能從談判桌上得到。

  • 3 # 我就是火鳥

    廢話太多是浪費口水!

    引經據典是自身空虛!

    人云亦云是沒事裝B!

    總結北洋軍閥這個群體,從其主體上就一句話是:糾糾武夫、不負家國!小節不拘、大節不虧!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北洋軍閥受到的否定比較多。人們都覺得,由於北洋軍閥互相混戰,給中華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因此屬於反動落後的勢力。不過,任何事情,其實都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對北洋軍閥,其實我們也不能一概否定。北洋軍閥在歷史上,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那麼北洋軍閥起到了哪些作用?有沒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呢?

    (中為袁世凱)

    一、北洋軍閥政府混戰的目的為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

    袁世凱死了以後,北洋政府確實對全國各地缺乏掌控,北洋軍閥各霸一方,當時也出現了很多的土皇帝,形成了實際的分裂。

    但是不管怎麼說,北洋軍閥主觀上還是維護國家統一的。他們互相混戰的目的,還是要實現國家的統一。而不僅僅是為了各霸一方,當個土皇帝。

    比如奉系軍閥,當時內部就有不少人提出,應該讓東北獨立出去。但是張作霖反對這樣做,張作霖一直把統一全國作為他的目標。張作霖去世以後,張學良上臺,他宣佈東北易幟。張學良的做法,也是在維護國家統一。儘管他當時是有些迫不得已,但是他並沒有為了割據,當日本人的傀儡政府,沒有像後來的偽滿洲國那樣。

    其他的直系、皖系這些軍閥,以及後來產生的新軍閥,都沒有人擅自宣佈獨立。他們這樣做,對保持中華民族的完整是有貢獻的。

    雖然他們混戰的目的,是想透過暴力,實現建立新的專制王朝。而不是當時進步人士認可的共和。但是畢竟沒有造成國家的大分裂,所以也不算壞事。

    (張作霖)

    二、北洋軍閥政府沒有讓列強徹底瓜分中國。

    晚清把中國一步步推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淵。如果中國不是從清政府過渡到北洋政府,中國可能就將變成完全的殖民地,或者被徹底瓜分。

    現在咱們回過頭來看看八國聯軍。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時候,他們為什麼並沒有繼續打下去,而是要保住清政府?就是因為他們覺得,清政府的存在,可以讓他們繼續壓榨中國,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利益。這種可以獲得更多利益的方式是是非常清晰的。一旦慈禧太后死了,一旦清政府不存在了,中國就會形成非常多的勢力。這就讓外國列強沒辦法把控了。沒辦法把控,那麼他們的利益列就可能被打斷,他們能夠獲得的利益,就不太清晰了。

    中國進入北洋軍閥政府統治時期後,包括根子賠款在內的很多賠款,以及列強在中國的很多利益,都沒有延續下去。

    比如,雖然張作霖也經常和日本人眉來眼去,甚至允許日本人在東北修建鐵路,攫取在華的利益。但是張作霖對日本人同時又比較強硬,日本在華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這使得日本人不能夠非常暢快的做大。最終也是因為不滿張作霖,覺得張作霖的存在,影響了他們在華的發展,所以他們才會想方設法把張作霖殺死。

    包括吳佩孚、段祺瑞等,他們對待西方列強也並沒有做出漢奸的行為,並不是一味地把中國的利益出賣給列強,也有多次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行動。

    總之,北洋軍閥出現以後,改變了列強可以在中國肆意妄為的現象,打斷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節奏。中國沒有被徹底瓜分,因此得以儲存希望,為後來的統一戰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張勳復辟)

    三是北洋軍閥政府致力於向當時先進的西方學習。

    雖然很多北洋軍閥首領,頭腦中都有封建殘餘勢力。也想像袁世凱那樣,想要建立一個帝制時代,自己當皇帝;或者像張勳那樣,想要重新建立專制政府。

    但是,他們卻沒有重拾舊文化、舊道德,而是積極開啟國門,讓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湧入國內。

    也許他們並不是主動的,並沒有自覺意識。但是他們也沒有明確拒絕。他們這樣做,顯然就比清朝統治時期要先進得多。

    允許各種思想進入中國,和中國傳統文化交匯在一起,就產生了很多的新思想新觀念,也使得當時的仁人志士,得以摸索出救國救民的道路。

    另外,北洋軍閥政府還加大了國際交流,透過派留學生向西方學習,透過在國內建立各種新式學校,培養了很大一批人才。這些人才,對重建中國新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之,北洋軍閥政府作為一個過渡性的政府,為維護國家統一,為中國走向新時代,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不能全盤否定。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史》等)

  • 5 # 豫見華夏軍政史地

    北洋領導人也是民族主義者。但是,他們不能提出三民主義五權憲法這種先進的治國文化。而且與帝國主義過從甚密。全華人民就會反對他們。段氏在一戰中表現可以,對民族有功。袁大頭推翻清王朝有大功,除了袁與段比較有作為,其他領導人比較平庸。

  • 6 # 鄭說豫見

    北洋政府,從1912年開始到1928年結束,不到20年時間,總統、皇帝、執政、元帥、總理各種名號換來換去,一會兒共和,一會兒君憲,一會兒復辟,一會兒訓政,這個辭職,那個登臺,總的感覺一個亂字。

    上圖:袁世凱

    但細究起來,在這些亂象背後,北洋時代竟然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首先,北洋時代不但沒有籤割地賠款的賣國條約,反而成了一戰戰勝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其次,同時國內民族資本發展迅速,工商業經濟一片繁榮景象。最重要的是,教育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各種新聞出版物如雨後春筍,人們思想得到極大解放,新文化運動蓬勃發展,文化大師輩出。

    這十幾年,主導政府的仍然是袁世凱等北洋軍閥,馮國璋、段祺瑞、徐世昌、曹錕、張勳都是袁世凱的同僚和下屬,吳佩孚、張傳芳甚至是下屬的下屬,屬於新生派力量,奉系張作霖只能算北洋旁系。

    上圖:段祺瑞

    這些人被稱為軍閥,為了爭權奪利打來打去,但仍然有共同的底線,失敗者也只是通電下野,作愚公為止,打仗也沒有大打出手,更沒有趕盡殺絕,遠沒有後期的內戰慘烈。

    在維護民族利益上,北洋政府大節不虧。雖然跟日本週旋簽了一些出賣利益的條約,也是為了緩和矛盾,爭取發展時間,甚至還取得了巨大收益,日本並未佔到便宜。

    上圖:曹錕

    第一次世界大戰主戰場在歐洲,北洋政府還是敏銳的選邊成功,僅僅出了十幾萬勞工就取得了戰勝國地位,而在清朝總是籤割地賠款的戰敗條約,這次北洋政府破天荒的成為了戰勝國。雖然因為分贓不均,中國主張的利益沒有全部實現,但客觀評價中國代表團已經盡力了,曹汝霖等賣國賊並非全部事實。

    北洋時代,出現了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曹錕賄選等政治笑話般的事件,但不要忘記北洋時代仍然維持了憲法和憲政,仍然遵守了基本的政治規則。仍然是北洋的馮國璋、段祺瑞等人的抗爭,才使局勢得到扭轉,比如段祺瑞號稱三造共和,成為北洋後期的實質核心。曹錕再厲害,也不得不靠議員們一人一票的選舉才能當總統,他並不敢否定議院和議員的權力。比直接囚禁總統,關閉議院,甚至推翻政府造成的危害還要小很多。

    北洋政府因軍閥混戰成為北伐物件,以東北改旗易幟而結束,中國進入南京國民政府時代,就沒有人說北洋政府好話了。

  • 7 # 達摩說

    現如今在學界,已經不再提“北洋政府”了,而是代之以比較中立的稱呼,即“北京政府”。因為這一時期中華民國的首都位於北京,故稱北京政府。

    至於如何評價北洋政府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個人覺得,北洋政府並不是一個成功的中央政府,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既不能開疆拓土,又不能保障民生,簡直糟透了。如果要是給中國歷史上的歷代中央政府搞一個大排名,我感覺北洋政府絕對能排到倒數十名以內。

    但北洋政府時期也的確有亮點,這個亮點我認為是“自由”。

    現在很多人對自由有誤解,認為自由就是想幹啥就幹啥。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個人認為自由主要分三個層面:

    第一,想幹啥就幹啥;

    第二,不想幹啥就不幹啥;

    第三,容忍那些“想幹啥就幹啥”和“不想幹啥就不幹啥”的人。

    當然,這三點都必須遵循一個前提,那就是要在法律的範圍之內。

    從這個角度上看,北洋政府時期是非常自由的一個時代。

    咱就以辮子問題為例。

    民國一建立,就有巡警上街強制剪人髮辮,說大清都亡了,還留著那豬尾巴呢。但比如有一個人,他說我就想留辮子,你能把我怎麼著?

    這就是自由的第一個層面,想幹啥就幹啥。

    然後呢,過了一段時間,甭管是自願的還是強制的,大家似乎都把辮子剪掉了,可這個人呢,他還留著辮子。於是呢,大家走過路過都要看一看他頭上的辮子,不乏有人好心勸他,說你看這都是民國新社會了,辮子是前清舊社會的產物,更何況大家都剪了,你也別硬撐著了。更不乏有些人看熱鬧不嫌事大,看見他還沒剪辮,就嘲笑他是個老古板。面對眾人的勸阻、非議和嘲諷,他仍然不改初心,說我就不想剪辮子,你能把我怎麼著?

    這就是自由的第二個層面,不想幹啥就不幹啥。

    再然後呢,很多人上書政府,說這個老古板不剪辮子,太落後了,這種人就應該殺了,省得毒害青少年。更何況,他留辮子就證明他是遺老遺少,說不定他就參加了張勳復辟,即便沒參加,這老小子心裡肯定也想著做狗皇帝的順民哩。最後,政府經過謹慎調查後,證實他並未參加復辟活動,不剪辮也並未違法,且他是否持有保皇觀點,這都是他的自由,可以反對,但不能剝奪。

    這就是自由的第三個層面,容忍那些“想幹啥就幹啥”和“不想幹啥就不幹啥”的人。

    能真正做到這些,實現自由的三個層面的,只有北洋時期。

    所以我們發現,那個時候的思想是多元化的,有推崇全盤西化的,有主張復古保皇的;有穿著西裝革履說著英格立士的,有穿著長袍馬褂念著之乎者也的;有畫裸體畫講性生活的,有滿嘴斯文掃地男女大防的……

    在北洋時代,無論什麼主義,無論什麼思想都可以存在,雖然有爭論,但基本沒禁區。在中國歷史上,這種思想交鋒的盛況,可能也只有春秋戰國時代能夠相比擬。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這倒不是北洋政府有多厲害,恰恰是因為北洋政府太無能。北洋政府是一個典型的小政府,無論內政外交,只要是他們的職責,他們都無法獨立完成,必須依靠西方列強和民間社會的支援。也正因如此,北洋政府對中央和地方的掌控力很弱,所以他們也根本無法統一思想,思想文化界遂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

    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政府,都是有控制慾的,都是想抓權力的,不要太高估他們的覺悟,只是因為國家不幸,你才有了自由,北洋政府亦然。

    但國家不幸,自由的是這群枯坐書齋的有錢人,窮人百姓除了顛沛流離,就是凍餓而死,古今亦然。

  • 8 # 黑虎97

    北洋政府有作為的,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一,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統治,讓共和的思想深入民心。

    二,沒有喪權辱國(袁的二十一條沒有成功),保持國土完整。

    三,組織撰寫《清史稿》,雖未定稿,但已基本完成,功勞很大,至今仍是較好的清朝斷代史。

    四,軍閥混戰但不賣國。

    五,山河沒有破碎,只是些軍閥長期混戰不止,給老百姓帶來了一定的災難。

    六,其它,創辦軍校,培養軍事人才,國共的重要將領大都是北洋時期培養出來的人才;創辦了清華北大等大學,功不可沒。

  • 9 # 大弟909

    北洋政權繞不開北洋軍閥,繞不開晚清王朝繞不開北洋水師繞不開李鴻章,更繞不開袁世凱。而北洋水師全滅亡,李鴻章買國賊,晚清王朝滅亡了,北洋軍閥完全是反動派,袁世凱更是歷史罪人,全部被否定了,被完全否定了。北洋政府能有好評嗎?北洋政府也就是北京政府滅亡了近百年,這段離我們很近的歷史大家都遺忘了,也沒有人願關心瞭解自己國家的這段歷史。都說華人堅持自己國家的歷史,可只能講盛世之歷史,凡動亂戰亂自然災難天災人禍我們往往避之唯恐不及,對北京政府北洋政府,即民國時期開初的那二十年更是避之唯恐不及,真令人懷疑華人對歷史的傳統文化傳承的歷史事實,就那麼地隨意忘記了,輕意地抹去記錄記載記憶?把中國歷史上事實,不是求實,而是選擇忘記抺去。

  • 10 # 梨城雅士

    北洋政府,統治黑暗。

    軍閥混戰,生靈塗炭!

    鎮壓革命,罪惡血腥!

    賣國求援,苟延殘喘。

    禍國殃民,不得人心。

    西式教育,西化軍制,

    其它方面,部分西化,

    於國於民,應該肯定!

  • 11 # 菩提本是樹矣

    蓮朱洪武都是承認傳承至大元!這個是法統。民國北國從大清遜位傳承,乃正統王朝!特別是終結皇帝乃2千年未有的變局。評價不準確是歷史虛無主義!

  • 12 # 春風雨1007326392703

    所謂北洋政府,即民國初年,民國黃金十年,始於那個年代。

    北洋政府的垮臺,源自北伐,北伐的成功,雖說桂繫有首功,終歸還是靠黃埔軍校,因為軍校是蘇聯資助的,也是蘇聯籌劃的,北伐,蘇聯不僅提供裝備,提供資金,而且有顧問團直接參與。如果沒有蘇聯,僅憑軍閥混戰,吳佩孚非等閒之輩,實力強過桂糸數倍,鹿死誰手,殊難料定。

    北洋政府歷史地位不論,倘若北洋政府不倒,兩點不用疑問,一,九一八事變不會是那種局面。日本人斷然不會有一夜佔領東三省的好事,或者事變就不會發生,吳佩孚不是張學良。二,外蒙劃不走。蘇聯開始也與北洋政府接觸,外蒙是條件,碰壁了,後來才和孫中山接上了關糸,資助黃埔軍校,是有目的的。

    許多歷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只是我們能看到的,都是不太全面的東西,所以好的十全十美,壞的十惡不赦。

  • 13 # 青蓮玉華58465514

    北洋是從舊滿清走來的自強革新派,對民主、自由並不感冒,繼承了大量封建陋習,封建家長作風嚴重,但誰當北洋的家都把中華大地當成自己的家,他們的矛盾是誰來當這個家。所以工業、教育都回慣性推動。

    南京的炮黨呢,自詡民主、自由,看不上北洋這些封建軍閥,幻想踹走軍閥就可以建立理想國。實際上他們根本不配給這些北洋軍閥提鞋,炮黨自412自廢武功之後就斷了獨立、自主、民主、自由這些的根。人家只是封建家長,這些人只是輪番請求做狗,永遠的買辦,教育是庚子賠款強推的,工業簡直是恥辱。註定沒有未來!

  • 14 # 人類文明史鑑

    北洋政府其實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很關鍵,很多人十分瞧不起清王朝在近代史上的所作所為,但是清王朝倒臺以後,真正能夠在國際上展示自己強硬的,其實在整個20世紀能夠代表國家對外進行正常交流而不低三下四的,北洋政府還是排的上號的。

    在國家外交方面不能單看外交官怎麼說,更要看一個國家怎麼做。北洋政府在我們看來確實是軍閥割據的時代。但是在北洋政府最輝煌的時期,由袁世凱統治整個國家的那一小段時期裡,這個東方國家是很令人懼怕的。甚至日本人說如果袁世凱稱帝,或者是袁世凱作為一個合法的國家政權的掌控者,能夠掌控北洋政權十幾年,那麼日本在東亞是不可能有機會的。

    但怪就怪在北洋政府的內部問題出現了結構性的風險,從而導致北洋政府看起來變得很混軍閥每一個軍法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者,並且都想掌控北京政府。即便如此,各大侵略勢力也只敢扶持自己的代言人,而不是直接取而代之,建立一個他們所認為的非常可靠的殖民政府。原因是什麼?那就是因為北洋政府作為當時的唯一合法政府,依然有自己的效用,這一點是其他的政權和外國的侵略勢力也沒有辦法去替代或者是否認的。

    而且北洋政府對外也是十分強硬的,首先北洋政府哪一個軍閥都缺錢,都向列國借高利貸。但是借多了,還不還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了。軍閥確實通過出賣國家資源的形式獲得列國貸款,但是這些資源究竟有多少到了外華人手裡呢?還不都是在那兒放著。而且在蘇聯誕生的時候,當時的列寧可把北洋政府也看作是列強之一。作為侵略自己的一個列強集團成員國,這在之後的一百多年的歷史裡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北洋政府作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政府不可能因為外交的世界與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鬧掰,不歡而散,但是至少北洋政府不論是誰掌控,他們對外都有一個一致的套路,那就是前期諂媚,中期不承認,後期裝糊塗,既能夠借款又不損害自己的力量,更不實質性的出賣國家資源。雖然不那麼絕對,但至少對於當時的北洋政府來講,這是一個最佳的套路和模式。

    此外,北洋政府還有一個最關鍵的作用,那就是北洋政府作為中國徹底學習西方民主議會制選舉的模式的試驗場登上歷史舞臺。不論大家認為這只是一個空架子也好,還是大家認為這種民主並不適合中國,至少實實在在的實踐,使得人們認識到了其中的優點和缺點以及自己不可能在這種制度下維護整個國家穩定發展。

    所以之後的南京國民政府甚至之後新成立的共和國,也從來都沒有把北洋政府所堅持的那一套擺在檯面上來,都實行的是一黨組織,對於一個還沒有真正開化的民族,北洋政府的模式最終證明了在這個國家內部,終究還是沒有一個強大的社會力量能夠抗衡獨裁者。道路無所謂走對還是走錯,只是貼近現實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指粗細與彈鋼琴的好壞有沒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