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幼教咖
-
2 # 李夢龍
其實根據3-6歲兒童的特點以及發展規律來看,孩子回家告狀所說的話不一定是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想象豐富。3-6歲的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並且常常會把想象的事物與現實混淆,例如有的孩子會在看完一些動畫或者圖片之後產生想象,並且對此深信不疑,因此有的孩子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告訴家長,並且描述的相當可信。
第二:為了逃避。有的孩子會為了逃避某些事物或者懲罰而去說謊,例如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就會告訴家長自己身體不舒服,並且極力的去掩飾。也有可能孩子在幼兒園做錯事挨吵了,就回家告訴家長老師打他了,以此來逃避或是掩飾。
第三:模仿行為。還有一部分孩子說謊其實是家長導致的,因為在平時家長就會出於某些目的對孩子說一些自以為無關緊要的謊言,殊不知會對孩子極大的影響,因此家長一定要記得儘量少對孩子說謊。
-
3 # 公正永生
謝邀。我認為孩子回家告幼兒園的狀,這事得一分為二去看。不能說是真也不能說是假,原因是:特別是現在的孩子,他們智力不比大人差,有時大人都想不到。他們也會斷章取義,把一說成是二。做父母的也要動一動腦,不要為一點小事和校方鬧矛盾。不要偏聽偏信,和而為貴。
-
4 # 萌豆媽2013
看到這個話題,我就想說一件我女兒上幼兒園小班發生的事,不算是告狀,但也和這個話題有點關係。事情發生到現在2年過去了我還記
憶深刻,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發現孩子說的話和事實不符合。有一天下午,我女兒放學回來和我說她們今天在幼兒園升國旗了。我問她:是你們看升旗還是在旗杆前拿著國旗去升的啊?我女兒說:我們自己升的啊,拿著國旗啊,把國旗用繩子綁在旗杆上,在慢慢拉繩子國旗就升上去了啊,並且一直肯定她說的是真的。我和她爸爸聽她說的頭頭是道就信以為真了。第二天早上我送孩子去幼兒園,碰上她們班主任閒聊了幾句就問:昨天你們班的孩子上去升國旗了嗎?老師說是大班的孩子升的,她們站在下面看著。後來回家和孩子爸爸討論這事,我們覺得這事孩子沒必要說謊,至於她為什麼這麼說就不得而知了。第二天放學回來我又問她這件事,她說可能是她記錯了。透過這件事我覺得小孩子有時候說的話和事件本身是存在誤差的。
女兒放學回來偶爾也會告狀,說同學打她啦搶她玩具啦。我都告訴她媽媽沒看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學校發生的事你要自己處理,自己處理不了就找老師。我一直告訴她,在學校要和同學和睦相處,如果別人是不小心要學會原諒別人。如果別人故意欺負你,你要大聲警告再不聽就告訴老師,讓老師處理。
我一直覺得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就得相信幼兒園,相信老師。大多數幼兒園老師都是Sunny,有愛心的好老師。孩子遇事找老師,老師在第一現場,肯定會公平的處理。
所以我覺得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回家告狀,我們要做的除了判斷她話的真假外,也要教她處理事情的方法,學會保護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第一時間處理事情比事後在處理簡單容易的多。
-
5 # 呆萌老爸育兒經
是不是真的,如果做為家長連這個都判斷不出來的話,我覺得你這個家長做的不夠格。
發生了事情,不去溝通,而是主觀的先去懷疑事情的真偽,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其實這個事情,多溝通就可以基本瞭解事情的真相了。和孩子、孩子的老師、事情的當事人平和的溝 通一下,就可以知道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
再次,自己的孩子自己應該很清楚的呀,自家的孩子平時是不是經常說謊,如果經常說謊,那麼這又 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如果不經常說謊,出現這個事情為什麼會先懷疑呢?
如果孩子經常說謊
那麼首先如果家長對孩子太嚴厲,孩子一做錯事就不分青紅皂白就一頓批評,這樣長期以來孩子就會 產生畏懼,就會為了迎合家長而說謊。所以孩子有了問題,家長一定要溫和的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再做決定。
其次,孩子也會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而說謊,如果家長平時很少陪孩子,或者對孩子的關心不夠,這 時孩子就會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而說謊。所以說平時有空的時候多陪陪孩子,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吧。
再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你被孩子看到說謊的時候,孩子就會模仿起來。另外家 長如果不兌現承諾,孩子也會覺得你在說謊,孩子以後也會跟著說謊。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 言一行,自己言行一致,才能給到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
所以呀,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養育孩子,其實也是自己再成長的一個階段,先做好家長, 你的孩子才能快樂的成長。
-
6 # Ezio_M500
小孩的杏仁核發育比較早,面對危機和恐嚇時,可能會阻斷語言中樞,出現失語和表述不清的情況。希望這能成為一個判斷依據
-
7 # 彤言稚語
誠邀。我覺得要分情況看待這樣的事情。
一、不恰當的提問會誤導孩子,誇大事實同事有一次說她的兒子被老師打了。我們再一細問,原來是同事先聊起話題,幼兒園老師有沒有打你呀。孩子就順著她的話,指了指肚子說,打的這裡。
同事立馬就焦慮了,恨不得立馬打給老師問個清楚。另一個同事連忙安慰她,說不定是老師就是碰了一下,根本沒那麼嚴重。因為這個同事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孩子有時候會誇大事實,引導父母偏袒保護自己。
不管是父母或是家裡其他長輩,接孩子的時候可以側面問問老師,孩子在學校表現怎麼樣,有沒有調皮。可以大致瞭解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二、如果孩子說的是真的,家長怎麼辦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跟ta完整的還原事情的經過,分析孩子做的好與不好的地方,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怎麼處理。
我們不要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不能保護他們一輩子。如果遇到這樣的危機時刻,正好可以讓他們當做一次學習的機會。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溝通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瞭解清楚情況,就聽信孩子的一面之詞,去指責老師,我想這也不利於孩子今後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
回覆列表
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專業的見解和分析:
1、六週歲以前的孩子,他的記憶是片段化的、零碎的,他們可能會把同樣的一個人身上發生的兩件事或者多件事組合在一起,說成一件事;也有可能會把不同場景發生的事情合併在一起;還有可能會把相關的事件在不同時期的表現合併在一起……
這些記憶特點都決定了孩子的思維是跳躍性的,是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這是孩子的優點,但反映在一件事情上面,可能他跟我們成人的思維會有所不同,這才會出現孩子說的事情給我們呈現的是不一樣的。
2、六週歲以前的孩子,他的語言表達還不能像成人一樣理性,有邏輯,反映出來就是表達不清楚,所以真實性有待查實。
3、有些孩子因為分離焦慮,不願在學校睡覺等等原因,都會找藉口說老師打他、懲罰他等等這些情況。
4、有些孩子因為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或者老師確有疏忽他的情況出現,他就會表現出不想上幼兒園,也會說老師打他、懲罰他的情況,目的是不想上幼兒園。
因此,家長應該理性看待孩子回家告狀這個問題,應該相信老師,給老師更多的信任。如果發現孩子告狀或不願上幼兒園的情況,應當及時與老師溝通,共同查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