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麼治療孤獨症?能治好嗎?
2
回覆列表
  • 1 # 孤獨行者Noodle

    在談這個問題前還是要先理解孤獨症。

    孤獨症又稱自閉症,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以社交障礙為核心問題的一種人在三歲前發病的生理與心理的全方位發育遲緩。這個病是終生無法治癒的。

    目前醫學界就是這麼個大體定義,因為這個定義也是我用自己的書面語說出來的,我從來不去背教科書上的那些概念。其實我的意思就是我對孤獨症有另外一種理解。

    我認為孤獨症就是譜系的一種特質,我並不喜歡把它稱之為病,它就如我們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基因結構一樣,他們有他們被控制為譜系特質的特定基因,只不過我們現代醫學發現不了其生命密碼罷了。所以他們就是這麼一類人,有別於我們普通人的人,我更喜歡把他們稱之為譜系,稱之為非典型發展人群。

    所以他們終生無法被治癒,他們根本無法被改造為普通人,任何藥物物理治療都不可以。除非將來有一天基因研究有突破,刪改基因那也會如克隆人一般應該受到道德上的質疑。

    那既然我們如果按我的想法把孤獨症者看做是一類人,改善孤獨症最好的途徑就是改變看待他們的方式,然後理解接納他們引導他們逐漸接近我們這些典型發展人群普通人的世界,求同存異相互融合,不能因為他們是異類而排斥他們,只要他們不違反公共道德行為不影響大眾,就該給予最大限度的包容。

    就像孤獨症常見的自我刺激問題,這是根本消除不了的,即便被生硬地消除,也會有其他途徑來代替,甚至更糟糕的行為來替代。所以,如果一個異於我們常人行為出現後,只要不影響我們,這對他們自身來說就是有意義,這就和吸菸者需要吸菸一個道理,只要不嗆著別人和違反公共規定在哪吸都可以吧?

    只有環境如此對待他們,而家長又做出自己的努力去教授孤獨症孩子本領與規則,我想孤獨症的症狀就會一步步得到改善吧。而且這不是一日之功,只能比普通孩子更加長罷了。

    最後還要認識到,的確只能緩解孤獨症的症狀,對於孤獨症者來說,只要今天比昨天,下一秒鐘比上一秒鐘進步一點點就是改善,甚至有些改善外人根本察覺不到,而家長必須成為那個能立馬覺察出的那個人。

    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是緩解,請廣大處於強勢地位的普通的典型發展人群,都儘量包容這些與我們一樣的弱勢非典型發展人群吧。

  • 2 # 大話精神

    孤獨症的病因不明導致治療都停留在“對症”階段。

    1、2006 年 10月美國 FDA 批准利培酮(Risperdal) 用於治療5~16歲孤獨症患者的易怒、自傷行為及情緒不穩。國內的開放性研究也表明利培酮可以有效善孤獨症患兒的異常行為、睡眠障礙和易激惹,但對於社交的改善沒有意義。利培酮是現階段國內外臨床醫師用於治療伴有異常行為的孤獨症患者的首選藥物。

    2、2010 年美國 FDA 批准阿立哌唑用於治療6~ 17歲孤獨症患者的易怒症狀。研究表明,阿立哌唑對於孤獨症行為量表中的條目改善較為明顯。

    3、還有一些藥物被用於孤獨症的治療:奧氮平可以改善易激惹、睡眠和精神病性症狀,但會加重強迫症狀;哌甲酯可以控制多動症狀但耐受性較差;SSRIs可以改善情緒減少刻板重複行為,但有可能加重異常行為故未被廣泛接受。

    4、現階段孤獨症的治療仍以特殊訓練為主,藥物治療作為輔助手段,主要用於緩解孤獨症患兒伴發的一些異常行為問題,以助其能更好的參與訓練,也在某種程度上減輕訓練師和患兒家長的教育壓力。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孤獨症不同於抑鬱症等後天精神障礙,而是一種先天損傷,治癒的希望極其渺茫。特殊教育和早期干預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治癒”孤獨症,而是為了能夠讓孤獨症患者更好的融入社會。

  • 3 # 優加學院姜老師

    首先,要先了解孤獨症。

    (1)孤獨症的成因:雖然現在沒有確定,但可以知道的是,孤獨症是先天的,不是後天的,更不是因為家庭教育引起的

    (2)孤獨症的核心症狀社交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動作、感知覺異常。

    (3)孤獨症的表現:社交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動作、感知覺異常、認知障礙、言語發育遲緩、自理能力差等。

    當我們瞭解了自閉症之後,就要進行干預訓練。到專業的機構進行評估,看看孩子哪些能力已經達到了,而哪些方面還有欠缺,再針對欠缺的能力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進行訓練。

    針對不同的症狀,目前主要的幾個康復訓練有

    精細動作訓練:自閉症兒童的早期精細動作訓練主要涉及手眼協調能力,用手指抓握物體的能力和協調雙手同時運動的能力;言語訓練:透過對構音器官的訓練和認知理解能力的訓練使患者儘可能改善說、聽和語言交際能力;認知訓練:主要對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力、情緒能力、認知靈活性等6大認知能力進行訓練,幫助被訓者提升認知水平;感知覺訓練:改善孤獨症兒童的行為問題和提高自閉症兒童的學習能力;自理能力訓練:針對衣、食、住、行、入廁等方面展開訓練,讓孤獨症孩子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情緒問題訓練:針對情緒問題進行干預,學會以正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可以更好的與人交往,融入社會;社交能力訓練:訓練孤獨症兒童與他人相處的技巧,包括學習認識自己、發展主動行為、處理人際關係等;提高自閉症兒童在其他學習範圍中的能力;學習社交規則等。 每個孩子的症狀和程度都是不一樣的,訓練計劃也應該因人而異,要根據孩子目前的能力來制定計劃,不能盲目的把所有方法都用上。

  • 4 # 7寶Wei

    孤獨症,又稱自閉症(autism),是孤獨症譜系障礙(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中的通俗說法,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言語交流障礙、重複刻板行為。自閉症譜系障礙屬於神經發育障礙。

    醫學上改善自閉症常用的幾種方法:

    1、語言治療

    由於患者自閉行為主要表現在語言上,因此這種治療的方法一定不可忽視,對一些長期無語言交流的患兒來說,手語也可以幫助他們與人溝通,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因無法溝通引起的情緒問題,不少患者家屬也反映此種效果是比較好的一種。

    2、教育方面

    特殊教育能夠有系統、有組織地針對個別自閉症患者的情況和需要而設計教學計劃,並配合密集的家居練習,使其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啟發他們擁有的潛能,並學習適當的行為。

    3、行為心理治療

    心理醫生利用行為心理的療法恢復治療是目前最為普遍的一種,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改進患者的行為問題,並隨著漸進法逐漸建立和強化目標行為,在智商和語言運用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4、摟抱治療

    這種方法首先要注意,擁抱患者時一定要溫柔,這種行為會減輕自閉患兒對周圍人身體接觸的抵抗,有助於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與目光接觸,長期堅持下去同樣可以減輕自閉症狀。但此種方式需謹慎使用,避免孩子越加牴觸。

    5、其他輔導

    如果患者是兒童的話,隨著自閉症兒童的長大,他們需要面對日益複雜的人際關係、青春期情緒的轉變、兩性的關係及尋找適當的工作,因而家人的支援和社會工作者的輔導,加上社會人士的諒解及接受,都是不可或缺的。

  • 5 # 心理射線

    單身人士經常有“隱性假設”—如果沒有異性愛我,我就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沒有愛情就沒有整正的快樂。

    你沒有愛就沒法快樂,所以你需要愛,這種對愛的需求稱為“依賴”。“依賴”意味著你不能為自己的感情生活負責。

    一個人也要精彩

    “愛”上癮的壞處

    一位33歲的單身女人,一到晚上和週末她就在家裡悶悶不樂,她對著自己說:“這個世界上別人成雙入對”。沒人愛,我就一文不值。她雖有姣好的面容,可言語間卻充滿苦澀。她憤憤不平,因為讓認為愛就是氧氣,沒人愛就活不下去。但是她太渴望愛了,她的貪婪讓人望而生畏。建議將“沒人愛,我就一文不值”這種想法的好處和壞處列出來。

    這些想法是真實的嗎?帶著這種信念不會帶來一位理想的伴侶。這種想法並不能產生魔力,根本不可能幫她把男人帶到家門口。如果你覺得沒人愛就一文不值,採取這種立場就無異於大聲吶喊:“邀我吧!我沒有內在價值!我討厭死自己了!”這就怪不得別人不要你了!

    這樣不僅一開始無法吸引到異性,而且就算吸引到了也經營不好感情。一個人如果獨自也能快樂,她(或他)簡直會人見人愛,往往總能吸引到最理想的異性伴侶。這是因為他們心態平和,渾身散發著人格的魅力。

    端正心態

    愛情,友誼和婚姻不是獲得快樂和自尊的必要條件。結了婚依然不幸福的男男女女,猶如黃河之沙。

    除了想辦法豐富生活之外,還應該找出獨處時腦海中,閃過的消極念頭並反駁它們。當一個人想做點什麼事時,總會告訴自己:“獨處時一種災難。”於是,自作自受,把一切樂趣都給毀了。這種念頭讓人自憐自怨,為了克服這些不良情緒,下面是一份反駁列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芳雨表示阿聯很可能復出,但為何鞏曉彬這麼不瞭解小丁的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