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氧氣充足, 先燃燒的木炭是充分燃燒的, 生成二氧化碳:
C + O?= CO? 如果氧氣足夠多,就只有上述一個反應了. 如果氧氣不足, 就會發生下一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
2C + O?== 2CO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灰分很低,熱值約27.21~33.49兆焦/千克,此外還有氫、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其含量與樹種的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炭化的最終溫度。木炭屬於憎水性物質,灰分含量在 6%以內,孔隙佔木炭體積7%以上,比重一般為 1.3~1.4。
發熱量取決於炭化條件,一般在 8000 千卡/千克左右 ,木炭的還原能力大於焦炭。木炭有大量的微孔和過渡孔,使它不僅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而且孔內焦油物質被排除後將有很好的吸附效能。與氧氣完全燃燒產生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燒產生有毒氣體一氧化碳。較為疏鬆。
擴充套件資料:
機制炭優勢在於其生產過程中沒有環境汙染:
1、廢渣:
機制炭生產過程中無需新增任何新增劑和化學藥品,其產品也沒有任何廢品產生,即使是再小的可以也能回收利用創造效益。所以以其生產過程中無任何廢渣產生。
活性炭的生產過程中有重金屬殘留,對環境有較為嚴重的影響。
2、廢液:
機制炭生產過程中無需水源,所以根本不會對水有任何汙染,更談不上廢液了。
而活性炭不同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大量的水源來活化和漂洗,所以生產過程中要排放大量的廢液,也正是這個原因生產才受到國家的明文限制。
3、廢氣:
機制炭的各個生產過程產生的氣體基本都是水蒸氣和一部分可燃氣體(可以回收當作燃料使用),所以機制炭生產過程中基本對空氣也沒有任何汙染。
活性炭由於需要活化其中一些化學藥劑比如說氯化鋅會對大氣有一定汙染。
按燒炭用的原料可分為:
①硬闊木炭。由硬闊葉材如殼鬥科麻櫟屬、栲屬樹木為主,次要的還有樺木屬等。如水青岡、樺、麻櫟、苦櫧、榆、槭等。
②闊葉木炭。由硬、軟闊葉材混合燒製的炭。如楊、椴、柳等。
按成材與不成材可分為:
第一類不成材林主要用於民間燒炭用,即薪炭材;第二類成材林主要用於工業、民用木材加工,既薪材林。
此外還有用竹類燒製的竹炭和用果殼、果核(椰子殼、桃核)等木質原料燒製的果核炭。
從家用爐灶中收取的柴炭則俗稱桴炭。
如將木炭粉碎後拌以適當的粘合劑,再進行壓積成型和焙燒則製成壓積炭。
參考資料:
首先是氧氣充足, 先燃燒的木炭是充分燃燒的, 生成二氧化碳:
C + O?= CO? 如果氧氣足夠多,就只有上述一個反應了. 如果氧氣不足, 就會發生下一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
2C + O?== 2CO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灰分很低,熱值約27.21~33.49兆焦/千克,此外還有氫、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其含量與樹種的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炭化的最終溫度。木炭屬於憎水性物質,灰分含量在 6%以內,孔隙佔木炭體積7%以上,比重一般為 1.3~1.4。
發熱量取決於炭化條件,一般在 8000 千卡/千克左右 ,木炭的還原能力大於焦炭。木炭有大量的微孔和過渡孔,使它不僅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而且孔內焦油物質被排除後將有很好的吸附效能。與氧氣完全燃燒產生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燒產生有毒氣體一氧化碳。較為疏鬆。
擴充套件資料:
機制炭優勢在於其生產過程中沒有環境汙染:
1、廢渣:
機制炭生產過程中無需新增任何新增劑和化學藥品,其產品也沒有任何廢品產生,即使是再小的可以也能回收利用創造效益。所以以其生產過程中無任何廢渣產生。
活性炭的生產過程中有重金屬殘留,對環境有較為嚴重的影響。
2、廢液:
機制炭生產過程中無需水源,所以根本不會對水有任何汙染,更談不上廢液了。
而活性炭不同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大量的水源來活化和漂洗,所以生產過程中要排放大量的廢液,也正是這個原因生產才受到國家的明文限制。
3、廢氣:
機制炭的各個生產過程產生的氣體基本都是水蒸氣和一部分可燃氣體(可以回收當作燃料使用),所以機制炭生產過程中基本對空氣也沒有任何汙染。
活性炭由於需要活化其中一些化學藥劑比如說氯化鋅會對大氣有一定汙染。
按燒炭用的原料可分為:
①硬闊木炭。由硬闊葉材如殼鬥科麻櫟屬、栲屬樹木為主,次要的還有樺木屬等。如水青岡、樺、麻櫟、苦櫧、榆、槭等。
②闊葉木炭。由硬、軟闊葉材混合燒製的炭。如楊、椴、柳等。
按成材與不成材可分為:
第一類不成材林主要用於民間燒炭用,即薪炭材;第二類成材林主要用於工業、民用木材加工,既薪材林。
此外還有用竹類燒製的竹炭和用果殼、果核(椰子殼、桃核)等木質原料燒製的果核炭。
從家用爐灶中收取的柴炭則俗稱桴炭。
如將木炭粉碎後拌以適當的粘合劑,再進行壓積成型和焙燒則製成壓積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