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傑哥微知

    提起王維,大多人都會認為他是一位十分幸運的詩人。才華橫溢,少年得志,一生在詩、書、畫、音樂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造詣。生活上寄情山水,一生無憂。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仕途上也官至尚書右丞,人稱王右丞。

      但實際上,王維早年確實春風得意,晚年卻並不十分順遂。

      王維自幼聰穎。聰穎到什麼程度?九歲時便能作詩寫文章,而且工於草書隸書,嫻於絲竹音律,擅長繪畫,在青年時代便已名動京師。

      唐人薛用弱《集異記》曾有一段有趣的記載。

      參加進士考試之前,傳聞狀元已經內定,王維就去找皇室宗親岐王想辦法。但這事岐王也說了不算,不過岐王夠哥們兒,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給王維出了個主意。岐王讓王維盡心修飾打扮後,帶著他到了九公主的府邸,說是來獻上酒樂。王維精心修飾過的帥哥形象先聲奪人,等他很有火候的琵琶獨奏曲《鬱輪袍》一上演,立刻就把九公主給迷倒了。

      公主一問之下,王維就把他的作品拿了出來,公主看了大吃一驚:這都是自己平時常讀的,還一直以為是古人的詩篇。她馬上請王維入上座。就這樣,靠著公主的大力提攜,王維狀元到手。那一年,他才21歲。

      王維開元九年春天中狀元后,即解褐為太樂丞,開始了仕宦生涯。但他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受了牽連而謫為濟州司法參軍。在那裡度過了四年多的光陰,後又在長安閒居了幾年,並透過張九齡的關係又官拜右拾遺,又為監察御史,40歲時,遷殿中傳御史。王維就在閒居和官職的變換中,度過了許多年的時光。他還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空山幽谷,明月冷松,碧湖清泉。可惜好景不長。

      叛國之罪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祿山叛軍陷潼關,隨之攻入長安,玄宗倉皇逃往四川,王維沒來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後,他曾假裝患病,以逃避麻煩。但因為他的名氣太大,安祿山派人將他迎到洛陽,關在菩提寺裡,不管他答應不答應,硬是讓他當官。

      王維胳膊拗不過大腿,只得給安祿山當了給事中。但他的心依舊追隨唐王朝。安祿山在凝碧宮請客吃飯,王維不由悲從中來,暗中作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卻沒想到,正是這首詩救了他的命。

      至德二年(757年)九、十月,唐軍相繼收復長安、洛陽,王維與其他陷賤之官,均被收繫獄中,隨後押到長安。這些人按律當死。有人提出王維凝碧宮詩可證其忠於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縉請求削己官職以贖死罪,唐肅宗特此原諒了他,不但不殺,而且還給了個太子中允之職,可謂不幸中之大幸。

      這時,王維已57歲,接近暮年了。沒想到這次事件之後,王維更加官運亨通,後又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上元元年(760年)夏,60歲的王維轉尚書右丞。但只任了一年,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所以後世稱他為王右丞。

  • 2 # 小白的日常a

    其實也不能說王維做的是叛國賊,他只是黑安祿山做過一個叫做給事中的官,而安祿山雖然是胡人,但是當時也是臣服於唐朝,在漢人朝廷裡做官,那麼,我們就可以可以把安史之亂當稱是一場內亂,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對戰。具體是這麼一回事:

    當初,安祿山把攻破了潼關,然後打入了長安。那聽到這個訊息的唐玄宗李隆基呢,就給跑了,跑到了四川。而王維可能訊息閉塞一點,就沒來得及跑,被安祿山給抓住了。王維的名字當時天下何人不知啊,安祿山也是知道的。所以啊,就把王維給留下來當官,雖然王維不願意,但是也沒辦法,不願意就殺了你,二選一最後王維屈服了。

    後來,郭子儀等人把安史之亂平定了,那麼玄宗皇帝又回來做了天子。這時候,有人要升官,有人就要清算的,而王維剛好在這個需要清算的名單裡,原因是他給安祿山當過給事中。不過,幸虧當時的王維身在曹營心在漢,那會兒還寫了一首詩,是這樣的: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這首詩的意思呢,就是表達了對唐玄宗的思念之情。那麼,就有人拿了這首詩給王維說情了,所以,這王維才免了一難,而且後來也是官運亨通,直到右丞。

    所以啊,王維這人根本沒有叛國,所以就沒有處罰了啊!

  • 3 # 相知白首休言負

    王維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詩人,其作品有多首被收錄進《唐詩三百首》。王維字摩詰,唐朝著名的大詩人,有“詩佛”之稱,世人又稱其“王右丞”。蘇軾極為推崇王維,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是唐朝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齊名,世稱“王孟”。王維是非常有名的詩人,上至廟堂,下至市井,粉絲遍天下。因為他太出名了,所以麻煩也來了,人紅是非多嘛。安史之亂爆發了,唐玄宗逃跑了,王維沒來得及逃,被抓住了。而安祿山是王維的粉絲,又或者是因為王維的名氣,非要給王維一個官做,不做還不行。王維沒辦法,只能屈從,畢竟小命還是要留著的。《新唐書》中記載:“祿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園諸工合樂,諸公皆泣,維聞甚悲,賦詩悼痛。”後來,安史之亂平息了,唐肅宗上位了,所有做過偽官的都被秋後算賬了,而王維因為他的凝碧詩作,以及其弟弟王縉甘願以官贖兄罪,最終得到赦免,官家也不再追究此事。所以說王維當了叛國賊,這頂帽子就過分了,實屬不該啊。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4 # 一個人的征途499

    王維(701年-761年),唐朝著名詩人、畫家,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

    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在戰亂中他被叛軍抓獲,被迫當了偽官。在戰亂平息後卻成了嚴重問題,按理投效叛軍理應當斬,所幸他在戰亂中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還有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隨皇帝出逃)的求情,懇請革其官職等換其性命,王維才得免於大難,僅受貶職處分。

  • 5 # 漁耕樵讀

    唐玄宗天寶末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從范陽一路打到長安。唐玄宗帶著一群大臣一路往西逃,因為安祿山這傢伙打的太快,唐玄宗有跑的太快,一些底層的官吏都來不及通知,就糊里糊塗的當了俘虜。

    很不幸王維就在其中,安祿山畢竟是官員,還知道收買士族,籠絡人心,對一大批官員軟硬兼施,王維不得已做了偽官,後來因這件事很多人被判處了叛國罪,王維為何能逃出生天呢?

    這事要從一首詩說起,剛剛把安祿山趕出長安的唐肅宗李亨決定重罰做過偽官的官員。在李亨看來這些人著實可恨,你們吃我老李家的飯,卻投敵了,我們爺倆跑撒丫子跑路,不是情況緊急嘛,後來知道了,就跑路好了唄。

    來不及跑路就被抓了?那你們就想辦法逃啊。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那個杜甫不就跑出來了?

    跑不了?那你們就去死啊。死不了?那你們再怎麼的也不能去當安祿山的偽官啊?

    然後一大批人就下了獄,該殺的殺,該罰的罰,然而王維因為一首詩表達了對朝廷的拳拳之心而輕判了。

    萬戶傷心生野煙, 百僚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 凝碧池頭奏管絃。

    身陷囹圄的百官何時才能再見到天子啊,就這一句話救了他。王維被降一級留職任用,不過此時王維已經心灰意冷,逐漸寄情山水了。

  • 6 # 專門路過

    王維叛國這事還真能真不能怨王維,他也是被迫的。古代人講求天地君親師。讀書人叛國的事情真不常有。

    王維叛國這事還得從安祿山叛亂說起。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祿山叛軍攻入潼關,隨之入長安,唐玄宗逃往四川,運氣不好的王維沒來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後,因為他的名氣太大,安祿山派人將他迎到洛陽,關在菩提寺裡,不管他答應不答應,硬是讓他當官。

      王維迫於無奈,只得給安祿山當了給事中。但他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安祿山在凝碧宮設宴款待群臣,王維不由悲從中來,暗中作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這事不幸中的萬幸,這首詩救了王維的命。

      公元757年)九、十月,唐軍收復長安、洛陽,王維沒來的及逃走的官員再次被抓,被收繫獄中,隨後押到長安。這些人按律當死。這時有人提出王維凝碧宮詩可證其忠於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縉請求削己官職以贖王維死罪,唐肅宗不但不殺,而且還給了個太子中允之職,這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吧。’

    說完王維叛國的事情,說一下王維的趣事吧,以供消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

    王維天資聰穎,九歲時即能寫文章,十七歲時寫了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就是上面那首。這首詩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顯示了王維超群的才華。按照現代人的說法,這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並且這學霸還長的挺帥  

    帥到什麼程度呢,公主因為他的帥做了他的朋友。

    少年時代的王維多才多藝,九歲時便能作詩寫文章,而且工於草書隸書,嫻於絲竹音律,擅長繪畫,在青年時代便已名動京師。

    王維參加進士考試之前,傳聞狀元已經內定,王維就去找岐王想辦法。但這事岐王說了不算,岐王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給王維出了個主意。岐王讓王維盡心修飾打扮後,帶著他到了九公主的府邸,說是來獻上酒樂。王維的帥氣先聲奪人,然後獨奏一曲《鬱輪袍》,立刻就把九公主給迷倒了。然後這一年他才21歲。就有了岐王這樣的朋友和公主這樣的粉絲。王維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

    老年的王維當過中庶子、中書舍人,給事中,尚書右丞等官職。看王維的一生也算是轟轟烈烈了。如果人生在於經歷,王維沒有白來

  • 7 # 狄飛驚

    “叛國賊”的說法有點重。王維確實當過安祿山“大燕國”的偽官,但他是被迫的,而且大節不虧,還靠著自己寫的一首詩救了自己一條命,也是奇聞一樁了。

    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叛軍很快攻陷長安,建立大燕國(史稱“偽燕”)玄宗和大批文武官員倉皇出逃,時任給事中的王維卻沒跑出去,被叛軍抓獲。

    安祿山十分賞識王維的音樂才能,不但沒有為難他,還強迫他繼續當給事中——不過是給“大燕國”當官,王維無奈之下值得屈從。

    兩年後,唐軍發動反擊,把叛軍趕出長安,新即位的唐肅宗李亨回到京城,對曾擔任安祿山偽官的二百多官員十分不滿,決定嚴肅追究責任,王維也在其中。

    出人意料的是,這些偽官被定了六等罪,有被斬首、賜自盡的,有被貶官流放的,惟獨對王維的處分竟然只是官降一級,由原任正五品上的給事中,降為正五品下的太子中允。

    如此不疼不癢的略施薄懲,難道是皇帝太過愛惜王維的才華,不捨得處分他嗎?

    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王維能撿回一條命竟然是因為他自己的一首詩。

    王維剛被叛軍抓獲時,曾被囚禁在菩提寺中,他的好友裴迪前來探望,王維有感而發,口頭吟誦一首詩,被裴迪記了下來。

    這首詩的標題是《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足足有39個字,而正文卻只有28個字。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這首詩中的關鍵一句是“百僚何日再朝天”,意思是說百官何時才能再次朝見大唐天子啊?表明詩人只是被迫做偽官,表面上虛與委蛇,實際還是對大唐耿耿忠心的。

    王維擔任過偽官,但他不是帶路黨,從未給安祿山出謀劃策,算是大節不虧,李亨看過這首詩後對他就沒有那麼怨恨。

    此時,王維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王縉又上書給哥哥求情,願意以自己的官職來抵消王維的罪過,李亨也就不計前嫌,留王維繼續任職了。

  • 8 # danyboy

    首先,咱們先不談王維,先來談談你說的“叛國賊”這個詞兒。

    古代的中國,根本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的概念,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土、邊境線、國旗、國徽、國歌。一言以蔽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其內涵是民族國家,是與帝國相互區別的的一個概念,其來自於歐洲的啟蒙運動,是當時的歐洲思想介面對基督教天下和神聖羅馬帝國所提出的方案。

    當然,中國的現代國家之路也走了一百多年了,今天的中國與歐洲曾經定義的“國家”不能完全等同,但從政治意義、哲學意義上來說的現代中國,其理論源頭就在歐洲,而不在古代。

    古代的中國,是“天下”,統治天下的是“朝廷”,朝廷的最高代表是“皇帝”。所謂的叛國、賣國,這些觀念在當時都是不存在的。

    唐朝作為海納百川的大帝國,皇帝既是華夏的皇帝,還是蠻夷的可汗,在這種情況下,哪裡有“叛國”這回事?

    那麼有什麼?

    只有“不忠不孝”,只有“背主求生”,只有“賣主求榮”。而這些,是君臣之間,上下之間,人和朝廷之間的關係,不是個體與國家的關係。換句話說,背叛,首先是道德上的虧損。

    而在儒家的觀念裡,連“賣主求榮”都是要打折扣的,儒家講究的君臣之道是“君臣以義和”,是“三諫而不從,去之”,臣子盡到了責任是可以離開君主的。

    所以,王維在當時並不是賣國賊,而是不夠忠誠,被迫叛主。

    所以,王維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沒來得及逃跑,又因為名氣太大,所以被叛軍強迫出任官職。這就是他不忠誠的全部了。

    後來,因為王維在這期間寫了一首詩,我看其他的回答裡已經有了,就不再贅述了。因為詩中流露出對唐朝的懷念,因此在平叛之後,皇帝基本上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但這只是直接原因。

    王維平安過關的根本原因:

    在於古代的個體與朝廷、臣子與君主之間的關係,首先是被道德而非法律所界定的。既然王維證明了他對皇帝的忠心還在,那麼,他就不是那種主動背叛、賣主求榮的貳臣,雖然節操略有虧損,但基本盤是穩的。道德上說得過去。所以,皇帝肯定會原諒他,他當然不僅不需要被殺或是受罰,甚至還可以作為典故流傳哩。

  • 9 # 詩書君

    王維確實做過安祿山政權的官,但是不能說是賣國賊。

    安史之亂之後,安祿山攻陷了長安,王維這個時候來不及逃出,就被安祿山囚禁在洛陽普施寺,被迫做了官。

    後來安祿山召集梨園子弟為宴會奏樂,有一個叫做雷海清的樂工不肯遵命,拋擲樂器,結果被安祿山肢解。包括王維在內的人聽到這件事之後膽戰心驚,王維不甘附逆安祿山,私下裡寫了一首詩。

    全詩如下: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詩歌的名字叫: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示裴迪。

    可能是對故國的思念,也可能自己處境的一種寫實,這首詩就這麼樣作出來了。他當時也沒有想到,這麼一首詩居然能夠救了他的性命。

    等到唐肅宗李亨繼位之後,把當時歸附安祿山的官吏分成了三等,王維因為這首詩獲得了赦免。當然,這裡面也有他弟弟的原因,他弟弟是當朝的宰相。

    為什麼說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救了王維?在於這首詩的含義。

    萬戶傷心生野煙。安史之亂,生靈塗炭,人們流離失所,有家難回。

    百僚何日更朝天。什麼時候能夠再次見到皇帝?

    秋槐葉落空宮裡。洛陽被叛軍佔領,長安也成為空城一座,只有槐樹寂寞的飄落著,寫出了當時戰爭之後的破敗景象。

    凝碧池頭奏管絃。我們卻被安排在凝碧池為叛軍演奏管絃。

    據說此詩一處,所有人都哭成一團。而第二句也表面了王維想見到皇帝,但是迫不得已囚禁於此。

  • 10 # f凡塵清心

    縱觀唐朝三百年曆史,群星璀璨,湧現出很多天才,象"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而王維也是一位天才人物。

    王維出生於名門望族,年少時接受的是貴族教育,詩、書、畫、音樂、舞蹈樣樣精通,九歲能文,十七歲就寫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那樣的千古佳句。

    小夥子長得還又帥氣,二十一歲就中了頭名狀元。唐朝的進士難考是出了名的,連老杜這樣的大腕都沒能如願,王維真是平步青雲,少年得志啊!後官至尚書右丞。

    王維號稱"詩佛″,連蘇軾這樣的全才都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然而,命運總是捉弄人,王維的一次"變節投敵",成了他人生的汙點。

    天寶末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唐玄宗一看大勢不妙,腳底摸油——溜了,很多官員包括正在御史臺任職的王維稀裡糊塗就被叛軍俘虜,安祿山也很欣賞王維的才華,讓他出任偽職,同時還有很多唐的官員被任偽職。

    這種變節的勾當有哪位大臣願意做,王維也不願意做這偽職,可又缺乏以死抗爭的勇氣,沒有顏真卿那樣英雄氣概,只有服藥使嗓音變啞,將身體搞得孱弱,悲傷之餘寫下了《凝碧池》以懷念皇帝唐玄宗: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葉空宮裡,凝碧池頭奏官弦。

    這首詩雖然是王維詩作中最拙劣的一首,但也包含真情實感,竟然會對他的命運產生重大影響。

    安史之亂平定以後,那些在淪陷區裡接受偽職的大臣遭到了秋後算帳,接受偽職的的官員都愛到懲處,王維成了這場運動下唯一漏網之魚,一是得益於《凝碧池》那首詩,二是得益於他的好弟弟王縉甘願棄官為兄長贖罪(王縉跟隨肅宗平叛有功),最後肅宗寬宥了王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配角的反派故事讓你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