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心小謝
-
2 # CoCo木子
很多人認為看電影就看電影唄,評什麼?論什麼?但事實上,在你寫影評的同時,也是讓自己回溯在這一個半小時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爛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員,他們又是用什麼眼光來看?沒人願意製造一部人人唾棄的大爛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爛片是否有可取之處,失敗是否因為製片、導演、演員們用了不同的想法來拍攝? 當你開始用心寫影評時,你的思路會愈來愈清明,想的範圍愈來愈廣大。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體會,也能將你的體會帶給大家。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評中,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文筆進步了,看電影時能看到更多的細枝末節,能看出電影語言的奧秘,發現電影的隱喻意義和文化含義,能感動到心靈的深處,那麼,你就成功了。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物件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瞭解,認同你的觀點。 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鑑入微。 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避免面面俱到,也不能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又要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 不是一定要中規中矩,正面、反面、側面的見解都可以獨到。化簡為繁,化繁為簡,字字都是精彩。
好的影評就是篇小論文。不在於把電影的方方面面都闡述。只要重點。比如你看到電影《少年派》,可以把重點寫在就在拍攝上。也可以就馬伯庸錯解的吃人劇情寫下觀影如何尊重國外宗教思想。如果寫拍攝,文字就變得不是過分重要,重在感受和幕後製作。你就可以說:李安居然帶著完善的好萊塢團隊,花著比洛杉磯更多的錢回臺灣,而器材還要從美國運過去。為什麼?無非是回報臺灣影業,主動進行一次技術交流合作。看似是一部片子,其實是把商業片的理念帶回臺灣。
如果寫劇情,拍攝則略寫。重點在講訴電影語言和文字的區別。大家怎麼經常錯讀文字語言等。海上吃人是有這事情。但不是這部電影,因為此片一直在說“林中蓮花”,用著鏡頭語言給了個被鐵欄困住的老虎。蓮花中的牙齒,又2次不同鏡頭拍老虎被鎖緊林子裡(結尾)。為什麼?因為電影暗示林中蓮花就是老虎。老虎一直被困住。但是在海上遇到了獵狗,老虎就被放了出來。到了島上,島的身體就是影片開頭睡神的樣子,裡面有個蓮花,下面是惡,花裡有牙齒。這就是說善需要惡進行保護。我們人身上唯一能傷害他人的就是牙齒。但我們回到社會,就得把惡封存,不然自己就沒法活了。
當然影評見仁見智。唯一一點,如果沒想通沒讀懂,就把電影再看遍。如果沒有信服力,就寫不了影評。寫了也沒人會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