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到“萬法唯識”僅僅是佛家修煉的第一步。接下來的關鍵一步是:如何將唯識所現的染法轉成淨法,將凡夫識轉成聖人智。也就是說將人生命中染汙的成分轉化成清淨的成分,這是唯識學的一種實踐,稱為“轉依”,也就是轉染依淨,是修行正果的必經過程。識如何轉呢?是向內轉抑或向外轉呢?我們可以舉個例子。
有兩人同時服務於公家機構,一位個性溫和柔順,一位性情急躁暴戾。當兩人同時受到民眾的無理取鬧時,前者能平心靜氣地應付並解決問題,後者則因不能忍受,瞋心一起,使得情況惡化,問題反而不能解決。如果說無理取鬧一定會使情況惡化,問題難解,那麼前後者應該都會有同樣的後果產生,但事實不然,有智慧的人可以化暴戾為祥和,而逞一時之勇的凡夫卻將小事釀成大事。
由此可知,我們在日常生活環境中的苦樂染淨,是操之在我,而非別人,也就是以各人的心境創造各人的世界。所以,地藏菩薩雖處地獄,卻能莊嚴國土;維摩居士雖有妻子,卻常修梵行,雖處居家而能不著三界。有的人日子過得很快樂,有的人過得很痛苦。如果環境是心外實有,那麼生活在同樣環境之下的每一個人,應該有著相同的感受。
事實上,外在的世界如果離開這一顆能知覺的心、能分辨的識,並無實在意義。因為有心識才有世間,心識若無,也感受不到世間的存在。所以“轉識成智”的目的就是將凡夫的迷執煩惱根源——妄情妄識,轉化成清淨無垢的圓滿智慧;化苦為樂,體證唯心淨土,心淨則國土淨的法樂,從自我的偏執,走向通達的生命觀。
認識到“萬法唯識”僅僅是佛家修煉的第一步。接下來的關鍵一步是:如何將唯識所現的染法轉成淨法,將凡夫識轉成聖人智。也就是說將人生命中染汙的成分轉化成清淨的成分,這是唯識學的一種實踐,稱為“轉依”,也就是轉染依淨,是修行正果的必經過程。識如何轉呢?是向內轉抑或向外轉呢?我們可以舉個例子。
有兩人同時服務於公家機構,一位個性溫和柔順,一位性情急躁暴戾。當兩人同時受到民眾的無理取鬧時,前者能平心靜氣地應付並解決問題,後者則因不能忍受,瞋心一起,使得情況惡化,問題反而不能解決。如果說無理取鬧一定會使情況惡化,問題難解,那麼前後者應該都會有同樣的後果產生,但事實不然,有智慧的人可以化暴戾為祥和,而逞一時之勇的凡夫卻將小事釀成大事。
由此可知,我們在日常生活環境中的苦樂染淨,是操之在我,而非別人,也就是以各人的心境創造各人的世界。所以,地藏菩薩雖處地獄,卻能莊嚴國土;維摩居士雖有妻子,卻常修梵行,雖處居家而能不著三界。有的人日子過得很快樂,有的人過得很痛苦。如果環境是心外實有,那麼生活在同樣環境之下的每一個人,應該有著相同的感受。
事實上,外在的世界如果離開這一顆能知覺的心、能分辨的識,並無實在意義。因為有心識才有世間,心識若無,也感受不到世間的存在。所以“轉識成智”的目的就是將凡夫的迷執煩惱根源——妄情妄識,轉化成清淨無垢的圓滿智慧;化苦為樂,體證唯心淨土,心淨則國土淨的法樂,從自我的偏執,走向通達的生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