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葉老師聊藝術

    吳曉波,羅振宇,吳伯凡和梁冬,如今人人講思維層次,讓我們產生了一種“思維定式就是錯誤"的焦慮。

    人類的思維充滿各種各樣的捷徑,每條捷徑都是一把雙刃劍,“思維定式”也不例外。

    先說一個基礎: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思維定式”,並且黑白兩面。有消極作用,也有積極的一面。

    再說一個結論:

    如果希望突破自己身上消極的“思維定式”,有效的方法是“獨立思考”。

    然後,我們需要釐清一個問題:什麼是“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即Thinking Set,思維定勢,其實就是慣性思維:

    是因為過去的傳統或積累的經驗而形成的一種心理特殊狀態,是在反覆使用中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它具有強大的慣性,穩定性。

    積極的一面,就是可以第一時間反應,快速解決問題。

    消極的一面,是不加思考,妨礙用新的方法,會束縛創造性思維。

    先舉個例子,著名的香蕉實驗:

    實驗室把5只猴子放在吊著香蕉的籠子裡。只要有一個猴子試圖伸手摘香蕉,實驗員就會用水槍懲罰所有的猴子。

    如此往復,直到全體猴子再也不動摘香蕉的念想。然後實驗員用一隻新猴子替換出籠子裡的其中一隻。

    新來的,哪裡知道籠子裡的香蕉規則,不管不顧的去摘。結果,被4只老猴子暴打。

    如此往復,實驗員不斷替換老猴子,直到籠子裡都是新猴子。

    結果是,它們無一例外都不敢去碰香蕉,雖然它們壓根不知道為什麼。

    很明顯,思維定勢它降低了大腦的認知複雜性。

    它就像一個網眼有點大的篩子,會過濾掉很多細節思考,認知不精準,但效率高。平時生活不過財米油鹽醬醋茶,絕大部分情況下思維定勢都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捷徑。

    如同猴子心裡想的,只要不摘香蕉就不會捱打。

    另一方面,後很多人會錯誤認為一些區域性法則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這才產生了謬誤。我們平時經常聽到有人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女司機開車就是爛”,“河南人都是騙子”,“錢脈就是人脈”,都是典型的思維定勢。

    如同猴子形成思維定勢,出了籠子依舊不敢摘香蕉。

    不破不立,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

    這和我們的教育有著莫大的關係,比如“聽話就是好孩子”是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教育,加上高考指揮棒,只知道背誦標準答案,導致了大量的兩腳書櫥。

    一個人的能力,核心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聽話,學習好。

    所以我以為,破立思維定勢的關鍵點就是“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就是一建立常識認知,二懂得批判思維。

    常識認知

    常識認知是大部分人忽略的思維基礎,思維就像大廚炒菜,常識認知就好比西紅柿土豆黃瓜雞蛋牛肉排骨竹筍香菇南瓜鯽魚豆腐白菜,是必須的原料,豐富,充沛才能炒出各種好吃的菜。

    認知狀態上四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一種人,自大,愚蠢,自以為是。

    第二種人,對未知充滿好奇和敬畏。

    第三種人,參透規律。自信且淡定。

    第四種人,無知勝有知,非賢即哲。

    現實生活中八九成的人都在第一種無知者無畏的狀態。一切思維都需要建立在對常識的瞭解上。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地球是圓的,還停留在天圓地方的常識性缺失上,思考必然謬誤。

    常識認知不是知識的多少,更像是通識教育或博雅教育。現代學術分科為適應工業化而過於細分,知識被嚴重割裂,這是今天大部分人常識認知缺失的重要原因。

    《中庸》主張“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咱們老祖宗千年前已經參透通識教育的目標,博學多識才能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

    如今,通識教育已廣泛稱為西方大學的必修內容,相反我們卻遠遠落後,仍舊停留在數理化文理分科的螺絲釘教育上。

    所以,擺脫思維定勢的第一課,是先建立常識認知基礎。

    批判思維

    再就是批判思維。這幾十年我們曲解了“批判”和“批評”這兩個詞的內涵,總以為是貶義詞。又挨批評了,被批判了!

    英國詩人史文朋說:人們在批評的篩子裡尋找一切奧秘。批評不是指責,不是貶義,而是試探性評判與論證式評判,批判思維同樣如此。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維,是典型的高理性思維,建立在普遍的理智品質之上,清晰,準確,深刻,全面。這是因為批判思維的資訊處理方式如沙中淘金,純粹而可靠。

    很多人處理資訊都屬於海綿式,大量接受,囫圇吞棗,抱有讀書無用論的人大多如此。特別是在資訊時代,大多數人缺乏理性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我們接觸太多魚龍混雜的資訊和觀點碰撞,甄別無力,表達不清,都是因為缺乏批判性思維。

    舉個例子,從小我們就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是真理,就是日心說。也很難理解,為啥近2000多年間,人們對太陽圍繞地球轉這種明顯錯誤的地心說堅信不疑?這就是典型的思維定勢。

    如果我們認為宇宙無限大,那就不存在誰是中心,你可以假設地球繞著太陽轉,也可以說太陽繞著地球轉,只是軌跡演算法不同。

    日心說之所以代替了地心說,是因為它更好更簡單的解釋了宇宙。相反,如果把地球作為宇宙中心,那太陽系的其他天體軌跡會變得非常不規則,極其複雜。

    地心說也並非只有一句“太陽圍繞地球轉”,而是一個基於此的完整、龐大物理天文體學理論體系。所以推翻地心說是以一個全新的體系替代它,而不是單純對其中一個區域性提出質疑。

    並且,1948年正式提出的大爆炸理論,與其他宇宙學說相比能夠更多、更好地解釋宇宙觀測事實,也已經被大多數天文學家接受。不久的未來,教科書中的日心說也將被替代。

    可能這個例子不太恰當,但批判性思維的意思就是如此:當你對知識、資訊、經驗開始有所質疑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開始運用批判性思維了。

    所以亞理斯多德會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尊敬我的老師,但如果我的老師因錯誤的認知得出錯誤的結論,我也不會盲目跟隨。

    人類的大腦和思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對這個系統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件極其迷人的事情。提問者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善用思維定勢的積極面,懂得獨立思考的表達。

  • 2 # 靈動優揚

    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思維角度、個人層次、思維定式三個緯度的關係,才能循序漸進的突破。

    一、來看什麼是思維角度:

    上圖所示的思維角度是大部分人們普遍看得見的社會現象,某某名校畢業、畢業前後就賺了人生第一桶財富金,然後盛名在外,最後載入史冊。這是這個社會的雞湯理論給我們造成的成功幻覺,覺得自己也可以嚐到這種甜頭。

    而當走近親身去經歷時,卻發現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還要積累力量去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上攀爬人生的階梯。所以思維角度造成了很多人看到的東西非常片面,無非就是一些對與錯、高與低、成與敗的極端兩面。在非黑即白的年代裡功利性、私心等利己心態很容易矇蔽個人的心智,以至於看不到事情的發展本質。

    社會往往就是需要不斷的互通有無才能不斷進步,馬雲都要去學習企業黃頁和亞馬遜的模式才能成功,幾千年前《道德經》的作者老子就已解釋過宇宙中有與無的關係相生相剋,但太多的人只看到一面。以上所訴應該可以初步解釋思維角度的問題。

    二、個人層次:

    剛才已經說過思維模式的單一性、及多元性造成了不同人的多種人生思維模式,那個人思維模式越單一的人,個人單純層次就越簡單輕薄;而個人思維模式越多元、經歷越厚重,那其個人層次就越能像一本厚厚的博覽書,甚至幾本書。

    而個人層次決定性的原因,也是思維模式跟個人的智商、情商發展有很大關係,個人智商情商越高,其思維拓展廣度就越深。

    三、所以突破思維定式的方法是:

    必須提高個人的社會人群接觸面,也可以說社會閱歷接觸面,多去接觸優秀的人,人就會越趨向成功的思維;如果總是在同一人生跑道的平行世界中不斷迴圈,接觸隔壁跑道的人都是跑得一樣快的,甚至還有比你慢的。

    除了雙腳的跑道,需要去接觸摩托車跑道、汽車跑道、甚至是賽車跑道上,別人是怎麼思考人生的,去看那些跑得快的人,是如何思考跑得更快的,簡單說是訓練方法,複雜一點說是規劃人生制定計劃,為達成目標去不斷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孫繼海晚生十五年,能否進入現在這支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