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倔強毛蟲

    這很好理解,這是一群失敗者的自我辯解與自我安慰。

    其實兩個人很像,都有大志氣,大願望,可結果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

    雖然都把老子留的家底敗的差不多了,但是區別是一個成功了,給中華民族塑造了靈魂,一個失敗了,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創傷

    為什麼成功者被稱為敗家子,失敗者成為了千古一帝?因為現在的社會中,有很多人渴望成功,付出了自認為所謂的努力,但是依舊沒有成功,於是想到了隋煬帝

    而且這一群人,早已經不以自己是漢人為榮了,忘記了漢武是怎樣透過一場場國戰,血戰,才把漢民族樹立在了我們的心中的。

    正如我以前回答的一個問題說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就像女媧造人一樣,秦始皇造的是人的軀體,漢武唐宗賦的是人的靈魂

  • 2 # 達文有話說

    漢武帝敗家子談不上,但確實因為連年征戰匈奴使得國家經濟體系被破壞,讓漢朝由盛轉衰;隋煬帝也並不是千古一帝,但他更不是世人眼中的昏君。

    漢武帝有萬世之功,但窮兵黷武為人詬病

    漢武帝打匈奴,雖然贏過幾回,但總體成績並不咋地,尤其是他在位後期那十多年,好幾回都打輸了。即便是前面打贏的那幾回,代價也是相當的大。就拿歷史書上記載的漠北決戰來說吧,漢武帝當時是傾全國之力,發動50萬大軍,雖然殺了匈奴九萬多人,但自己也傷亡七八萬,和匈奴其實差不多。更要命的是,漢軍還損失了十多萬匹馬,這就太不合算了,因為西漢戰馬少。

    另外,漢武帝給民生經濟帶來的損失很大。就拿打仗花錢來說吧,僅僅霍去病對匈奴河西戰役那一仗,直接成本就100億錢,而政府一年的收入才80億。漢武帝時期和匈奴前前後後打了近30年,這花費可海了去了。所以漢武帝才任用桑弘羊等大商人做財政官員,動用各種手段籌錢,像買官賣官呀,鹽鐵專營啊、對商人徵稅啊什麼的,這下國家倒是有錢了,但老百姓可遭殃了,經濟也給破壞了。

    那麼,付出這麼高代價,解決問題了嗎?應該說沒有。其實匈奴對西漢的威脅一直持續,直到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時,匈奴還是西方大患,光武帝統治時期,因忙於恢復社會生產和安定社會秩序,無力經營邊疆,對西北地區暫時採取羈縻政策。到了明帝永平末年,國勢強盛,劉莊乃改弦易轍,變過去的消極羈縻為積極經營。命竇固徵伐北匈奴。其後,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復置西域都護。至此,匈奴侵犯問題才被徹底解決,漢王朝也全面控制了西域。所以說,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並不怎麼成功,反而因為他好大喜功,幾次西征付出了很大代價,耗盡了文景之治的國力儲蓄,導致了西漢由勝轉衰。這就成為了漢武帝被後人的最大詬病。

    隋煬帝楊廣並不是昏君

    說起隋煬帝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如果讓中國大眾評選中國歷史上最昏庸殘暴的皇帝排名,這哥們兒可能是毫無疑問的前三甲。評書《隋唐演義》裡更是將隋煬帝說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但大家可能真的冤枉他了,真正的歷史上隋煬帝楊廣實際上是個頗有雄才的皇帝。楊廣乾的最有名的事,除了開鑿大運河和多次徵高麗就是遷都洛陽了。但說他是千古一帝就太誇大其詞了。

    隋朝是依賴關中的貴族建立起的王朝,從隋文帝楊堅執政時期,就一直想擺脫關隴集團的束縛,所以開啟了科舉考試的制度試圖從平民中選拔人才以取代貴族官員。可見,當時的隋朝命脈全部控制在關隴集團手裡。

    隋煬帝何嘗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於是登基之後就要極力擺脫“關中本位”,擺脫關隴貴族對他的約束。怎麼辦呢?除了極力推廣科舉考試,再有那就是遷都洛陽,得罪不起我還躲不起嗎?最終楊廣還是失敗了。因為那時候讀得起書的人大部分還是貴族,能給楊廣選擇的平民並不多。再有,當時還是府兵制,所以大部分的軍隊掌握在管隴貴族手中。沒兵怎麼辦?想來想去,沒轍,只能以打仗的名義徵兵。於是朝廷開始徵兵攻打高麗,想透過動員戰爭的方式改造貴族勢力。問題是,朝廷沒錢養兵,打仗還得靠貴族出馬。幾次出征高麗後,貴族終於煩了。於是各地勢力發動兵變,天下大亂。

    隋煬帝修建大運河雖然勞民傷財,但打通了江南到北方的漕運樞紐,此舉對於中國可謂是功在千秋。楊廣野心很大,想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志在比肩秦皇漢武。但他在自己根基並不牢固時去實施,又低估了貴族勢力對此舉的牴觸力量的反彈,最終丟了江山。借用葛大爺的一句話說就是,“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 3 # 托馬斯熊

    一樣敗家,區別只是結果,我賣房炒股,贏了就是股神,輸了就是腦子瓦特了。當然後者一定是絕大多數,能引起大多數人共鳴,然後麼為了自己的面子,往往會美化失敗者,但是對於成功的人,就是狗屎運。即使放現在也是如此吧,我記得看NBA的時候,會把科比黑的一塌糊塗,然後對開拓者的羅伊大加讚賞,事實上誰厲害大家心裡都清楚。

  • 4 # 有書共讀

    不知道何時網上有些人開始為隋煬帝評功叫好,“雄才大略”、“千古一帝”都被貼在了隋煬帝身上,而漢武帝倒成了敗家子,這徹底顛覆了他們在歷史上的形象。

    無外乎覺得他們兩個都窮兵黷武,耗盡了祖宗留下的那點資本。而隋煬帝為後世留下了開通南北經濟的大運河,開創了科舉制度,反觀漢武帝搞出了巫蠱之禍,屢次封禪,迫害史學家司馬遷,逼得李陵叛降。有書君倒不這樣認為,原因如下。

    首先看隋煬帝。

    他開鑿了大運河,讓南北暢通起來,帶動了南北的經濟,但他急功近利,徵用百餘萬百姓日夜開鑿,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運河時常堵塞,氾濫成災,他卻不管不顧帶著百官和妃子們乘船巡遊玩樂。

    他開創了科舉考試,編書辦學校。而所謂的科舉考試,只是允許貴族世家參試,寒門和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去參加的。

    他一生亂用民力,大興土木,建洛陽,造西苑,動輒就徵用百餘萬百姓,讓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他好大喜功,東征西討。三打高句麗輸多勝少,攻打突厥,引發了突厥想要入主中原的野心。後來隋末四分五裂,導致了全國暴亂,他卻荒淫無度只知玩樂終成了亡國之君。

    他是一個暴君,為奪皇位殺父弒兄,殘害忠良,幾十年間就耗盡了隋文帝打下的江山財富,是個真正的敗家子。

    其次看漢武帝。

    在文化上他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文化思想的統一。

    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改革幣制、均輸平準。規範了當時的市場秩序,抑制了貨幣混亂造成的通貨膨脹,調控了物價,集中了國家財富。

    政治上實行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兵不血刃就解決了削藩問題。

    軍事上廢棄了與匈奴“和親”政策。採取主動出擊,通過幾十年的戰爭,將匈奴趕到了漠北,再無力與漢朝抗衡。將邊境線大力擴充套件,西面打通了河西走廊,打開了中亞大門,東面征服了北韓,奠定了當今中國的版圖。

    雖然晚年因為他的多疑導致了巫蠱之禍,後期依然用兵擴張,導致多位將軍被俘,國庫空虛,人民生靈塗炭,但不足以抹殺他的豐功偉績。

    在他的雄才大略下實現了開疆擴土,文化教育、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取得的成績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他的文治武功彪炳史冊,影響了中國歷史,東方歷史甚至西方歷史,稱得上“千古一帝”。

  • 5 # HuiNanHistory

    這些智障言論都見不得光。

    意思是:你只能在網上看到亂踩漢武帝、胡吹隋煬帝的人,在現實正式場合中是沒有的。

    網路歷史愛好者的思維都比較單線條。

    這些人不具備綜合分析的能力。在衡量歷史人物的功過時,只能抓住一個方面胡吹,而做不到綜合考量。在此背景下,隋煬帝被吹成了網路千古一帝。

    固然,隋煬帝有開鑿大運河、三徵高麗等大膽舉動,但是這隻能說明隋煬帝很有野心,不能說明他很偉大。每個偉大的皇帝都是有野心抱負的人,但每個有野心抱負的皇帝,未必都是偉大的人。偉大與否是要看結果,而不是看過程。

    隋煬帝執政的結果是:隋朝短期內滅亡。

    他固然有雄心抱負,但隋朝被他折騰到氣數完盡。他的每個決策都讓他自己出風頭,而底層老百姓要被迫埋單遭罪。

    對比漢武帝吧,同樣是膽大有野心。漢武帝的成果是什麼——

    沉重打擊匈奴,消滅東甌、南越、閩越,東征衛滿北韓並設立四郡,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同時遠征大宛。

    這些成果豈是隋煬帝能相提並論的。

    總而言之,見不得光的言論沒必要提。隋煬帝跟漢武帝比,是隋煬帝碰瓷了。

  • 6 # 張傑談史

    不管怎麼說,把隋煬帝說成是千古一帝都是極為可笑的言論。

    隋煬帝雖然做出了一些有利於後世的大好事,比如開挖京杭大運河,但一方面這樣的行為一開始本來就存在自身享樂和運糧運貨兩種初衷,另一方面包括開挖大運河導致的隋朝內亂加速了隋煬帝滅亡和隋朝滅亡。如果就以此評論的話,更能夠說明隋煬帝的短視和狂妄,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成為千古一帝。

    所以說,隋煬帝這樣的人物,很難和千古一帝結合起來,畢竟他承繼隋文帝楊堅遺產時,隋朝已經相當發達,在此基礎上隋煬帝居然就敗光了,不說敗家子,難道有其他的稱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怎麼知道他從未愛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