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特色:
1.信仰
宗教方面,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餘。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有宗教職業者“波勐”和“師孃”,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區,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2.服飾: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3.飲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葉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青苔松即可進食。肉類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雞、燒雞,喜歡吃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蘿蔔、筍和豆類。
4.建築
欄式建築是傣族居住的特點。西雙版納和德宏瑞麗一帶傣族的竹樓別具風格。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地約7尺,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拾級登樓,有走廊、晾臺,可以晾物、納涼。
德宏多數地區的傣族則住平房,剖竹為牆或以土坯為牆,覆以茅草,多為四合院。楚雄彝山裡的傣族竹樓,屋頂較為寬大且平緩,主要功能是通風防曬納涼,防雨次之;房屋架空,人住樓上,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熱和潮氣,防止蟲豸侵害;樑柱裡外穿插連線,渾然一體,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憂;樓下只有幾根柱子,若遇江水氾濫,一般情況下可保竹樓無恙。在彝山傣族地區,家家都建有竹樓,且多為傣族百姓的主居。
5.傣戲
傣族有傳統的傣戲。以前西雙版納有一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這是傣戲的雛形。其情節比較簡單,主要表現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鳳、龜、鶴進行鬥爭。傣戲的發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大約在19世紀初產生於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幹崖。
6.節日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傣族的特色:
1.信仰
宗教方面,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餘。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有宗教職業者“波勐”和“師孃”,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區,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2.服飾: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3.飲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葉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青苔松即可進食。肉類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雞、燒雞,喜歡吃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蘿蔔、筍和豆類。
4.建築
欄式建築是傣族居住的特點。西雙版納和德宏瑞麗一帶傣族的竹樓別具風格。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地約7尺,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拾級登樓,有走廊、晾臺,可以晾物、納涼。
德宏多數地區的傣族則住平房,剖竹為牆或以土坯為牆,覆以茅草,多為四合院。楚雄彝山裡的傣族竹樓,屋頂較為寬大且平緩,主要功能是通風防曬納涼,防雨次之;房屋架空,人住樓上,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熱和潮氣,防止蟲豸侵害;樑柱裡外穿插連線,渾然一體,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憂;樓下只有幾根柱子,若遇江水氾濫,一般情況下可保竹樓無恙。在彝山傣族地區,家家都建有竹樓,且多為傣族百姓的主居。
5.傣戲
傣族有傳統的傣戲。以前西雙版納有一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這是傣戲的雛形。其情節比較簡單,主要表現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鳳、龜、鶴進行鬥爭。傣戲的發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大約在19世紀初產生於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幹崖。
6.節日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