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真的適合家長吵嗎?
5
回覆列表
  • 1 # knhlgfdcvbny

    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叛逆、早戀、有網癮等的問題,而你又束手無策。那麼,你需要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樂趣,愛上學習;我看到很多家長對此頭疼, 就把兒子轉變的過程方法,在百度寫了篇文章 叫(陸簧暢的改變) 。可以去百度搜一下 肯定能幫到你們!可以緩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 2 # 六力學校

    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次生命再造,在這個時期,孩子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情緒模式、自我意識、人生觀、價值觀都逐漸成熟起來,青春期的孩子迎來了一個自我發展的時機。情緒不穩定、衝動、叛逆、動盪不安是青春期孩子典型的情緒特徵,他們時刻想要引起別人的關注。在青春期,孩子的能量達到頂峰,他就開始有主意了,孩子想要獨立,這個時期與家長就會衝突不斷。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不能靠打罵,青春期問題是發展問題,只有瞭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解決青春期問題。

    1、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認可,家長要給到孩子更多的正反饋,與孩子多溝通交流,讓孩子的能量流動起來,家長要找到很多新鮮的話題給到孩子,與孩子建立連線,讓孩子懂得家長的心思,家長也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2、清晰自己的模式,找到合適的親子相處之道,減少親子間的矛盾。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及時摒除負面情緒,透過問題的表象,剖析問題的實質,找到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

    3、適當放手,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多的干涉,不給孩子一點展示的機會,處處束縛著孩子,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自主權。

    4、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要站在她的角度為她考慮問題。

    5、作為父母,也應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說話語氣,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而不是一個處處都是爭吵的環境。

  • 3 # 是琳HFC家庭教練

    青春期,除了貼上“叛逆”的標籤,我們還能做什麼?

    最近越來越多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找到了我,來諮詢“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之前那麼聽話,怎麼忽然就變的那麼叛逆?不願意和我們說話,一回來就把門關起來;想和他好好說又不聽,我們隨便一句話他就炸了。真不知道他到底想怎樣……”

    而在“卓越青少年與成功有約”的課堂裡,我們聽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們和教練們訴說著他們的委屈“我是想和他們好好說話,可是隻要我一開口,他們就開始自以為是的嘮叨起他們的那一套理論,給我亂扣帽子,批評、指責就跟著都來了,煩!”

    青春期,多麼美好的年華和時光,“青春”孕育著活力和希望,怎麼就變成了一地雞毛呢?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下青春期的孩子們會有哪些行為以及背後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青春期是孩子們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因為身體上的變化,長成了一個小大人,他們特別希望自己可以像一個成人一樣被對待,心理上對於“獨立自主”“社會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也變得異常的強烈,所以他們經常會有下面這些行為:

    1.強烈的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會為在公眾面前的個人形象花時間、甚至煩惱。隨著外貌身體的變化,他們經常會暗自探索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什麼樣的髮型、什麼樣的服飾出現,才能得到別人的承認和喜愛,有時還會為找不到滿意的答案而煩惱。作為父母,當我們回家看到孩子不做作業,而是對著鏡子在理髮型,或者在網上搜索各種明星的服飾髮型,請問你會加入和孩子一起討論怎麼的風格造型適合他,還是一上來就批評他不誤正業,甚至擔心他是不是交了不好的朋友?

    2.重視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其他能力,包括體育運動場上的表現,社交能力等等,併為在同伴、集體中的個人尊嚴和社會地位而煩惱。即使有的孩子們看上去對學習不上心,但並不代表他們的內心真的不重視不介意。因為孩子學業成績直接影響著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在群體中社會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認識,並逐漸影響著他們的自我評價。在集體中的社會地位、受人尊重和喜愛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強烈的心理需求。原有社會地位高的,希望在青春期得以鞏固和提升,那些過去在同齡人中未曾有過良好的社會地位的孩子,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尊心的需要,更渴望得到同伴的接納、肯定和喜愛。這樣的願望困擾著他們,有時會讓他們感到無奈、痛苦甚至屈辱。曾經有位青春期孩子的媽媽抱怨說“我的孩子學習能力不強,成績一般般,所以我特別希望他多和學習好的孩子在一起,多請教一下別人,那些孩子也能督促他好好學習。可是我的孩子就是不願意聽,老是和一群不愛學習、成天只知道玩的孩子混在一起。我說多了,他就門一關,話都不和我說了。”其實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他們更需要自信,需要被尊重,而不是一個感覺低人一等、經常都有人來指點他的社交圈,因為那個社交圈會時刻提醒他“你比我們差”,他需要一個平等的環境,朋友之間可以平等的溝通,相互被尊重、被接納和喜歡。

    3.強烈的自尊心,要求平等和尊重。青春期的生理發育使孩子們產生了成人感,所以他們要求與成人的社會地位平等,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當他們在受到肯定和讚賞時,內心深處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在受到批評和懲罰時,會感受到沮喪,容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們還是把他們當孩子看,用對待小孩子的教育方式來和他們對話,將成人的觀點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老要求老指責老嘮叨,在很多事情上已經具有自己觀點和主張的“小大人”就會本能的牴觸甚至拒絕,然後家長們就覺得“這孩子怎麼那麼叛逆”!

    當了解了青春期孩子叛逆背後的需求,我們是不是可以撕掉這張更像是藉口的標籤,來改變我們和孩子溝通、相處的方式?在HFC的課堂裡,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們學習踐行著3步走,行知合一的尊重孩子們的需要,去接納和理解孩子們的當下,然後智慧的引領著孩子們不斷的克服困難,成就自我。

    1.建立正確的5大信念體系,與他們平等、尊重的溝通,去接納他們的當下,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教導”

    我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是很棒的;

    我的孩子做出的選擇一定是他當下最好的選擇;

    我的孩子每個行為的背後一定都有正面的動機;

    他擁有了健康、和諧、富足的一切資源;

    改變是必須的!

    這5大信念,其實不僅對青春期孩子有效,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人從一出生就開始積極自主的探索這個世界,自己學習翻身、爬行、走路……每個人本身都是積極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孩子帶著好奇更是這樣,父母不能視他們為被動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改造的物件。對他們的教育,應該是雙向互動的,我們應該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去了解孩子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去尊重和接納他們在成長中的需要,去理解和信任他們,啟發引領他們一起去發現問題,找到問題,想到方法,解決問題。

    2. 使用“放大鏡”找金子,運用正確的表揚和鼓勵,不斷給孩子信心和能量

    在集體中的社會地位、受人尊重和喜愛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強烈的心理需求,這裡的集體不僅對外,家裡也是一樣的。當孩子在家裡,總是“被要求、被告知、被指責”,而在生活上又老是被當作孩子一樣來呵護來對待,連最親密的家人都覺得他不夠好,還拿對待孩子的方法來對待他,他何來自信去面對外面的大環境?在家裡如果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要不就透過叛逆的方式來否定父母的觀點,要不就出去外面找回丟失的自信,這都不是家長們期望的。

    所以在HFC,學員家長們在貼身教練的陪伴下,每天都會使用“放大鏡”去發現孩子身上一個以上的閃光點,哪怕和同齡人相比還不夠好,哪怕是個微不足道的小進步,但是父母們都會運用正確的語言模式去告訴孩子們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寶貝,媽媽感到很開心,因為你剛才說今天作業特別多,覺得有壓力有點慌,媽媽覺得你是一個積極要求上進,對自己負責任的人,媽媽謝謝你!有什麼需要媽媽幫忙的嗎?”“寶貝,媽媽今天特別高興,因為你遵守了諾言,做作業時沒有去拿手機,你是一個說到做到、講誠信的人,媽媽謝謝你!”這些對話都是HFC的學員家長們在踐行中分享出來和自己青春期孩子的對話,他們驚訝的告訴我們當家長的信念改變了,語言模式改變了,這些叛逆的孩子們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難溝通,原來暴躁的孩子平靜了,原來家長一開口就讓家長出去或者閉嘴的,慢慢開始有了迴應。

    如果每一天,孩子都能在家裡得到這樣積極的正能量,感受到的都是爸爸媽媽的尊重、認可和信任,他是不是會更有自信的去面對外面的挑戰?

    當然大廈不是一日就可以造好的,之前被破壞的信任和親子關係,需要時間慢慢修復,信任需要時間重新培養,更需要家長們的耐心和真心。這絕對不是又一個表面光鮮亮麗的工具、其實是家長拿來說服、教育孩子往自己想要去的方向的套路,現在的孩子版本太高,是不是真心,是不是套路,他們都懂。

    3. 在尊重、接納、欣賞之後,智慧的使用HFC的其他工具,引導孩子直面成長路上的各種挑戰

    有了平等和尊重,有了接納和欣賞,孩子們不再害怕犯錯,不再反感和父母們的對話,因為不會被總要求總指責,他們敞開了心扉,和理解他們的父母一起探討他們的問題,學習中的、社交中的、心理上的各種收穫和煩惱。而家長們有了正確的信念和良好的親子關係和連結,再碰到問題,就可以用上“智慧5步走”:閉上嘴,動腦筋,找原因,想辦法,邁開腿行動。

    當孩子受到了挫折,家長們可以運用正確的鼓勵和8問來啟發孩子自己動腦筋、找方法;

    當孩子犯了錯誤,違法了規則,家長會用正確的批評,溫柔而又堅定,讓孩子既感到了愛,又感到了父母的權威;

    當孩子有情緒不知道如何表達時,父母們又會做他們最好的情商教練,教他們用“你句式、我句式”講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加入了HFC的學習,他們發現家長改變1%,孩子改變99%。

    在和青春期的熊孩子們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我們不妨也回憶一下我們自己16歲的花季,是不是在孩子們的身上也找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還記得“成長的煩惱”裡那對幽默、智慧的夫妻嗎?Jason和Maggie,曾經是多少孩子們夢想中的父母啊!現在是時候該我們上場了,給青春期撕掉“叛逆”的標籤,讓成長的煩惱變成生活中一個個的小確幸,讓孩子們的青春可以無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個女朋友,她向我要30萬彩禮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