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錘文史

    劉邦與冒頓單于一戰,再次驗證了驕兵必敗的千古真理。下面我從戰爭起因,進展與後果三個方面簡述這場戰爭。第一,劉邦與匈奴之戰,根子在於劉邦家天下的觀念作祟。

    華人常說:有難同當簡單,有福同享困難。劉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跟弟兄們打天下的時候,個個都是刎頸之交。多了江山之後,一開始還假模假樣封了幾個異姓王,最後一個一個全給他收拾掉。與匈奴之戰,起因就是他要收拾韓王信。韓王信的封地與匈奴勢力交集,常有戰事發生。由於韓王總吃敗仗,疑心病本來就重的劉邦就懷疑韓王勾結匈奴。這下好了,本來就兩頭受氣的韓信索性真降了匈奴。於是劉邦御駕親征,率領32萬大軍揮師北伐。根據我的推測,劉邦揮師北伐,除了所謂平叛之外,還有一舉掃平北方威脅的用意在裡面,家天下嘛,當然容不得另外一個皇帝在北方,儘管人家不叫皇帝,叫單于。只可惜,這回他遇到了難啃硬骨頭。

    第二,戰爭的進展。

    戰爭初期,劉邦的軍隊是接連打勝仗的。交鋒之後,一戰誅殺韓王信手下大將王喜;隨後在晉陽三敗韓王信和匈奴的聯軍,可謂勢不可擋。劉邦到達晉陽之後,多次排除使臣刺探匈奴虛實,冒頓單于最擅長的一招就是“扮豬吃老虎”,當年就是用這一招一舉幹掉東胡,一統北疆。這次故伎重演,把老弱病殘拿到檯面上演戲,漢朝使臣回稟劉邦都說匈奴就是一坨渣渣。唯有一位使臣婁敬(此人遠見卓識,劉邦死後又立了大功)回來之後告訴劉邦,兩國交戰的時候雙方都會爭相秀肌肉,匈奴人卻上來一波非正常人類,其中必有奸計。可惜劉邦這個時候已經精蟲上腦,大罵婁敬是軟蛋慫包,把他打入大牢,準備得勝還朝之後在慢慢收拾他。

    隨後劉邦在步兵尚未跟上的時候,率領騎兵涉險追擊,在白登山被匈奴包圍了七天七夜。最後是謀士陳平獻計策,說單于寵愛新媳婦,搞定王的女人,或許有一線生機。最後漢朝重金賄賂單于閼氏成功,單于在口袋陣上開了一條口子,灰溜溜滾回老家。

    第三,戰爭的後果。

    匈奴一戰,漢朝元氣大傷,不得已提出了和親政策,並且和匈奴開始了貿易交易,漢朝的絲綢糧食鐵器與北方的牛羊皮毛開始交易來往。但是總體上,是漢朝出錢出女人,謀求北方的安寧局面。回朝之後,劉邦把判斷失誤的使臣挨個放了血,把被冤枉的謀士婁敬提拔封賞為關內侯。這個婁敬,後來在冒頓單于求婚呂后的時候,又提出了正確的政治主張在,保住了漢朝的政權,這是後話,這裡暫且不表。

    總結:劉邦和冒頓單于一戰,不是敗在實力,而是敗在對戰局的分析和謀略,同時再次驗證了驕兵必敗的真理。

  • 2 # 與書居

    楚漢爭雄之初,劉邦的實力遠遠不如項羽,但最終劉邦還是打敗不可一世的項羽,建立漢家天下。有意思的是,在中原所向披靡的劉邦,卻在建國之初與匈奴的交戰中潰敗下來,並在白登上被匈奴軍隊圍困了七天之久。後來是透過賄賂匈奴單于的妻子才得以脫險。為什麼取得天下的劉邦大軍在與匈奴的交鋒中處於劣勢呢?這得從雙方的兵種、戰術手段、作戰思想、後勤保障等形式分析。

    劉邦的軍隊在兵種戰術上,以步兵為主力、車騎兵為輔助;後勤保障方面是透過向編戶農民徵收糧賦,運送到前線;作戰思想則是徹底消滅地方有限兵力、統帥和政權,以佔有地方的土地和人民。

    匈奴人則不同。匈奴軍隊擅長騎射作戰,具有極強的機動性和不可捉摸性。匈奴人是草原遊牧民族,他們的給養靠的畜牧的牲畜。春夏時節是牲畜放牧、生產的季節,因此匈奴秋冬季節才能集中兵力作戰。作戰時,匈奴人基本是“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雲散”。可以說,匈奴人的作戰方式完全不同於劉邦先前遇到的中原敵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邦軍隊自然很難與擅長在草原上奔襲、騎射的匈奴軍隊抗衡。往往是匈奴人一撤退,漢軍就無處搜尋;可正當漢軍全力搜尋時,匈奴主力又突然出現對漢軍實行包圍。此外,北方草原嚴寒的冬天也令漢軍難以適應,在交戰過程中有三成的漢軍士兵手指、腳趾被凍掉。相反,匈奴人長期生活在酷烈的環境,他們能夠從容應對這種惡劣天氣。

  • 3 # 知未是也

    這不奇怪!所謂綠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一是對手變了。過去打項羽,雖說劉邦和項羽互有隔閡,但相互對對方比較清楚,但劉邦猛然面對的是匈奴單于,對方情況一概不知,不知已知彼,怎能做到每戰必勝?故劉邦白登山之戰被匈奴軍隊包圍和打敗。

    二是不適應新戰法。過去楚漢相爭,雙方戰法基本沒有多少改變,基本上是步兵對步兵,機動能力不是很強,戰場局勢變化緩慢,便於控制和應對,但匈奴人都是馬背上長達的,善於騎射和馬上格鬥,加上騎兵機動能力強,展開速度快,進攻能力強,戰術達成具有突然性,這對習慣於步兵作戰的漢軍來說,就很難適應匈奴軍隊的戰略戰術,被其打敗是必然的。

    三是打仗本身就不是劉邦的強項。過去劉邦打仗主要靠韓信,白登山之戰劉邦沒有帶韓信,其他人等又沒有韓信指揮軍隊作戰的能力,面對匈奴軍隊突如其來的大迂迴包圍,在戰術上缺乏應有的應對措施和突圍辦法,只好被對方團團圍在白登山。

  • 4 # a三隻小豬a

    主要是當時中原的軍隊和匈奴的軍隊組織結構,作戰方式,後勤保障不一樣。漢軍主要以步兵為主,匈奴主要以騎兵為主。步兵善於防禦,騎兵善於進攻,縱觀歷史,步兵大多情況下,很難打敗騎兵。匈奴南下作戰,主要以擄掠為主,來去如風,漢軍步兵很難追的上,即使騎兵也打不過匈奴的騎兵,他們的騎兵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騎射,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更別說深入草原,後勤壓力大,步兵根本不行,騎兵也不行,技戰術不行,馬術不行,馬也不行,打不過。再加上沒有好的將領和對頭的戰術。人少了,打不過,人多了,後勤壓力大。直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強了,加大了騎兵的訓練,不管是馬匹,武器,士兵,還是將領,還是戰術,才最終打敗了匈奴。

  • 5 # 香茗史館

    其實劉邦的軍事能力是很有限的,楚漢爭霸中的大部分戰役都不是其親自指揮的,指揮了一個彭城之戰,結果遭遇到了慘敗。楚漢爭霸中,面對項羽漢軍顯然是敗多勝少,其之所以能夠獲得楚漢爭霸的勝利,更多是戰略上的勝利,而並非戰場上的勝利。而白登之圍,不僅是劉邦親自率軍出征,而且還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怎能不敗?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場戰爭的始末。

    戰爭背景

    在秦末戰亂和楚漢爭霸的同時,冒頓單于一統匈奴各部,大敗東胡王,吞了樓煩,並收復了唄蒙恬奪走的地區,此時的匈奴已經極為強盛,多次襲擾漢朝北部邊境。

    漢七年(公元200年),匈奴圍攻韓王信都城馬邑(韓王信被劉邦遷至代地),韓王信在無力抵抗的情況下,選擇了和匈奴議和。透過韓王信,匈奴的冒頓單于對於漢朝內部情況有了深入瞭解,於是開始大規模南下入侵。

    劉邦懷疑韓王信暗通匈奴,致書責備韓王信,韓王信擔心事情敗露,以馬邑之地請降,於是與匈奴約定共同攻漢。韓王信與匈奴的大規模南下,太原郡很快失守。

    同年冬,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出征匈奴,同時鎮壓韓王信的叛亂,陳平、婁敬、樊噲、夏侯嬰、周勃等隨從出征。

    輕敵冒進,白登被圍

    漢軍進入太原郡之後,在銅鞮(今山西省沁縣)大獲全勝,韓王信遭遇慘敗,其部將王喜被殺,韓王信逃往匈奴。

    見漢軍攻勢迅猛,冒頓單于一面派左、右賢王各自率領一萬多起兵於廣武以南至晉陽一帶設防,一面迅速召集侵入漢境的匈奴各部,準備迎擊漢朝大軍。

    劉邦在初戰獲勝的情況下,率兵乘勝追擊,先後在晉陽和離石兩次戰敗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

    在偵查到匈奴大軍駐紮於代谷後,劉邦派人偵查虛實,但冒頓卻將精銳主力隱藏了起來,暴露在外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探子發現匈奴士兵“不過如此”,於是回覆劉邦可以出擊。

    劉邦又派婁敬再去試探,婁敬回來說“兩國交兵,應該炫耀顯示自己的長處才是,如今匈奴分明是示敵以弱,這是陰謀。”

    劉邦卻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於是將婁敬下獄,關押在廣武縣,準備凱旋後進行處罰。

    劉邦親率騎兵行軍在前,輕敵冒進的他很快就與主力步兵拉開了距離。在劉邦到達平城之後,冒頓馬上指揮40萬匈奴大軍掐斷劉邦退路,並形成包圍圈,將劉邦牢牢圍在當中。

    劉邦在發現被圍,數次突圍失敗的情況下,在匈奴完成合圍之前,連忙率軍前往白登山,憑藉山體建立防禦工事,固守待援。

    雙方各有擔憂,議和後撤軍

    冒頓單于圍住劉邦後為何沒有趁機予以消滅,而是在圍困劉邦七天之後就放對方離開了呢?

    按照史料記載是因為陳平獻計買通了冒頓的枕邊人,我對此持懷疑態度。我們不妨想想,雙方正在交戰,劉邦的人攜帶大量金銀財寶竟然能夠跑到層層設防的冒頓大軍中央去收買對方的老婆,這簡直也太天方夜譚了吧。更何況,冒頓這個一代雄主難道真的會因為女人的話就放棄消滅劉邦的機會嗎?就算攻山困難,困死對方總能做得到吧。

    我想雙方之所以最後能和解,很大原因來自於交戰七天後,雙方都陷入了困境。

    1、匈奴一方的困境:雖然攻山困難,但是圍而不攻、防止對方突圍還是做得到的。困境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糧草問題。40萬大軍的糧草可不是好解決的,就算在附近劫掠,也維持不了幾天。二是漢朝援軍。7天時間,漢朝援軍隨時會到來,面對劉邦的先頭部隊冒頓還能佔據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可是漢朝援軍一到,他的兵力可就不佔優勢了,而漢朝一方則形成了裡應外合之勢。

    2、漢朝一方的困境:冒頓頭疼,劉邦更是頭疼,雖然守山守得住,但同樣面臨以下幾方面困境:第一同樣是糧草問題。此時漢軍的糧食應該是消耗的差不多了 ,甚至已經開始斷糧了,劉邦的先頭部隊最少也有幾萬人,一座白登山實在是不夠吃的。第二同樣是援軍問題。與冒頓的擔心不同,劉邦怕的是援軍將領存了其他心思根本不想救自己,更怕的是援軍將領為了救自己心急之下主力軍隊被匈奴擊敗。第三則是害怕漢朝內部生亂。皇帝如果被長時間圍困,很難說朝廷內部會不會生亂,更何況在外還有幾個異姓諸侯,一旦出現叛亂,此時的漢朝可是很危險的。

    在雙方都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劉邦一方表示要談判,冒頓自然是同意了,不過冒頓對於嘴邊的肉吃不掉肯定很惱火,自己一方又佔據主動,為了彌補損失肯定是要討些好處的。

    只有在雙方展開談判的情況下,劉邦一方的人馬才能順利出入對方大營,才能有機會收買冒頓的妻妾。而冒頓在得到足夠的好處之後,自然也就撤軍了。不過主動求和這種事情畢竟不是很光彩,於是劉邦返回了之後,匈奴撤兵就變成了陳平之計了。

    劉邦被困七天之後,終於脫困,讓樊噲留下平定代地,封哥哥劉仲為代王,自己則率兵返回長安,匆匆結束了這屈辱的一戰。從此漢朝和匈奴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和親歲月,數十年間,多少漢朝公主為了國家從此遠嫁塞外,再也沒能回來。

  • 6 # 盜帥夜留香YE

    看到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糾正一個觀點

    那就是

    擊敗項羽的從來都不是劉邦

    而是劉邦帳下以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劍客為首的一大批楚漢名將,以及張良、蕭何、陳平這些謀臣

    正是因為這些人的輔佐的

    才使得劉邦集團一步步戰勝了不可一世的項羽集團

    劉邦最牛逼的地方

    就是將這些牛逼的人物聚集在自己的手下,從來都不是帶兵打仗

    彭城之戰

    劉邦率領幾十萬諸侯聯軍,卻慘敗於項羽的三萬精騎就是鐵證

    而且縱觀整個楚漢爭霸的過程,但凡是劉邦獨自領兵,基本上就都是以戰敗而告終。鮮有幾次的勝利,也絕對不是面對項羽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楚漢之爭劉邦滅項羽,主要是仰仗於劉邦帳下這些能臣。而白登之戰,當年那些跟隨劉邦打天下的頭號功臣們,基本上都不在軍中。

    非但不是在軍中,那幾位在滅楚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八大異姓王們,基本上都已經被劉邦玩殘了,運籌帷幄之中的張良,也已經急流勇退了。

    跟在劉邦的軍中的知名謀臣,也就是陳平一人而已。

    陳平此人,好出奇計,但統兵作戰,基本上就是稀鬆平常了。

    而劉邦的帶去的武將,諸如樊噲、夏侯嬰、周勃之流,基本上都是一勇之夫,沒什麼了不起的。

    因此,並不是劉邦在平楚之後,戰鬥力下降了。而是北擊匈奴班子,比伐楚之時的班子,完全不能想提並論。

    並且說,楚漢之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雙發互相消耗,各覓時機,打得是持久戰;而白登之圍不過就是一場戰役,整體情況不盡相同。

  • 7 # 小文章大視野

    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戰場之上,一念為勝,一念為敗,除了指揮者的軍事修養,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實在太多,難以盡述。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00年,距今已經是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當時劉邦剛打敗項羽不久,奪得皇帝寶座,大封天下,而且手下猛將如雲,軍隊戰鬥經驗豐富,戰力強悍,按理說與匈奴的戰爭不至於敗得這麼慘。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原因。

    與匈奴的戰爭是間接發生的。本來劉邦集結軍隊是為了剿滅韓王信的叛亂,當時韓王信的封地在今天的太原一代,北邊與匈奴接壤,兩方戰爭不斷,無奈韓王信的實力與匈奴相差太多,敗多勝少,甚至連自己的都城都被圍攻過。如此一來,韓王不服軟不行,於是偷偷地派使臣與匈奴聯絡,卻沒想到被劉邦得知了。劉邦大怒,親率大軍來圍剿韓王,順便也意圖與匈奴開戰,一舉解決北部邊境的威脅。

    戰爭的初期,劉邦可以說是節節勝利,連韓王都逃到匈奴那邊去了,匈奴前期也屢次被漢軍擊敗。劉邦到達晉陽後,開始準備對匈奴展開全面進攻,他事先對匈奴進行過十多次探查,都回應說匈奴已經是強弩之末,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只要漢軍推進,一定會土崩瓦解的。劉邦最後一次派出偵查的人叫劉敬(婁敬),他回來報告說:“兩國交兵,這時該炫耀顯示自己的長處才是。現在我去那裡,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計程車兵,這一定是故意顯露自己的短處,而埋伏奇兵來爭取勝利。我以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其實事情發展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當時的匈奴冒頓單于也是一個軍事上的奇才,他故意示弱,為的就是等漢軍入套。

    劉邦

    劉邦此時已經被之前的勝利所麻痺,他根本聽不進去劉敬的建議,還將其大罵一頓,打入大牢。之後,劉邦率領騎兵先行抵達平城,由於漢軍主力是步兵,所以此時劉邦手裡的兵力十分有限。按照史書,當時劉邦共組織了32萬大軍,先頭部隊以騎兵為主,人數不會很多,之後冒頓單于更是用10萬人就將劉邦圍困在白登山,初步估計劉邦手裡的軍隊應該就是五六萬左右。

    故事講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了,劉邦之所以失敗,一則是輕敵,導致落入圈套,陷入被動;二則是兵力不多,實力有限;三則白登之圍,是匈奴冒頓單于精心組織,前後投入的兵力達40餘萬。不過即便如此,匈奴攻打了白登山七天七夜也沒有攻下來,證明透過秦末戰爭以及楚漢爭霸時期的洗禮,漢軍的戰鬥力已經達到峰值,這一點,即便是漢武帝時期的漢軍,估計也稍有不及的。

    冒頓單于

    其實劉邦和匈奴的這場戰爭,有很大的機率可以打勝的。首先,漢軍並沒有出本土太遠,補給方便,其次,漢軍的整體軍事實力其實並不弱於匈奴,甚至說佔據優勢,原因上面已經說過;其三,漢軍實際上是尋求匈奴主力進行決戰,而實際上匈奴也已經集中了所有的兵力,雙方如果在正面戰場上爆發決戰,個人絕對,漢軍這方面的經驗要比匈奴強太多,如此決戰,漢軍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而匈奴的騎兵,由於全部窩在正面戰場,其機動性已經大大減弱了。這樣算下來,漢軍的勝算很高。只可惜,我們現在,也只是能假設一下罷了。

    (全文完)

  • 8 # 一丹流青

    劉邦率領的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既缺乏騎兵,又缺乏強弓硬弩,所以很難對付冒頓單于率領的匈奴兒騎兵。

    之前的秦國能夠打敗匈奴,主要在於秦軍遠距離用弩箭,近距離還有戰陣。

    在遠距離的時候,匈奴人就可能已經被秦軍射得七七八八了,等到匈奴人好不容易衝到秦軍嚴整的軍陣前,也討不到任何便宜。

    啃又啃不動秦軍軍陣,匈奴就只能撤了!

    但是飽受摧殘的匈奴騎兵,最後要逃跑時,可能也不容易跑不掉,因為秦軍有自己騎兵來追殺匈奴騎兵。

    秦國在佔據了義渠王的地盤後,把義渠王領地裡面的戎人,徵召為自己的騎兵,所以說秦國從來就不缺天生的輕騎兵。

    所以,蒙恬能打下匈奴人的河套,並能守得住。

    反過來看,首先劉邦沒有可能建立強大的騎兵。

    當劉邦打敗項羽後,天下十分殘破,生產力受到了嚴重破壞。

    當時的牛車,想選同一毛色的牛都找不齊。

    更別說馬了,馬就更是稀罕物了!

    因此,劉邦不可能裝備足夠多的騎兵來抵禦匈奴騎兵。

    第二,劉邦也沒有可能裝備大量的強弓硬弩。

    就算劉邦繼承了秦帝國的弓弩製造工藝,剛統一的漢朝也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打造充足的強弓硬弩,劉邦的遠端攻擊能力自然大為下降。

    既然不能在遠距離更好的削弱匈奴人,當匈奴人衝到附近過後,整齊的軍陣就算能夠扛住匈奴人的進攻,也會在匈奴人的箭雨下損失慘重。

    就算匈奴人進攻受挫,劉邦也沒辦法殲滅他們。

    騎兵最大的特點就是受挫過後,可以安全撤走。

    因為兩條腿的步兵永遠追不上四條腿的騎兵。

    反過來,一旦步兵陣列混亂,就會遭到騎兵的反撲。

    如果步兵要退,也可能遭到騎兵的反覆騷擾,身披幾十公斤的重鎧,被反覆的騷擾,步兵的體力將會大幅下降,一旦出現鬆懈,隊形混亂,又會遭到騎兵瘋狂的進攻。

    所以,沒有強弓硬弩的步兵,面對強大騎兵的時候,打又打不贏,撤又撤不掉,就會陷入一個十分為難的境地。

    稍有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

    而冒頓單于本身也是一代雄主,手上控弦之士30多萬,且已經征服了整個草原,再無後顧之憂。

    冒頓單于率領的匈奴騎兵,可以在平原上擊敗任何敵人,所以我們看劉邦最後是逃到了白登山上,依山抵抗。

    還好劉邦用了陳平的奇謀,賄賂單于夫人,還威脅說:“如果不放劉邦跑,劉邦就會向單于敬獻更加漂亮的漢族美女,單于夫人將會地位不保。”

    因此,單于夫人勸冒頓放掉劉邦,才讓劉邦撿回一條老命。

    所以說,在平原上,當沒有強弓硬弩和騎兵協同的步兵軍團,面對大規模的草原騎兵集團時,將會處於絕對的劣勢。打不贏很自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手機維修時怎麼看出有沒有偷換主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