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直路寬路

    我個人覺得小孩完全不存在不聽話這個事,說自了是家長沒處理好,跟小孩一定要學會怎麼樣跟小孩互動,這樣處理覺對有效果。

  • 2 # 筆芯玲

    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小寶寶,總是捨不得孩子動手,不管孩子多大都是家裡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手包辦完成。培養一個勤勞又獨立的孩子每個家庭都應該重視。要讓他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可以從兩點來給他提要求。一按孩子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來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能做的事儘量做好,完成之後給孩子一些鼓勵,讓他喜歡上主動。二在遊戲中學習,對於年齡很小的寶Bora說生活就是遊戲,學習做家務融入遊戲中,比如開飯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媽媽當廚師,你當服務員,請服務員把菜端出去。這樣一來孩子覺得做家務很有趣時,就會喜歡。家長朋友也一定要放手捨得要自己的孩子動起來,在孩子的好奇和探索階段讓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3 # 新翰培訓學校

    孩子性格和行為的形成一定是與原生家庭有關的,要注意孩子成長的環境。在其身邊樹立榜樣,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說教要管用

  • 4 # 竹葉子560

    可以用獎勵的辦法讓他去做某件事,做好後再誇獎他讓他看到你對他的肯定。比如做家務當他做了之後就要讓他經常做,讓他在潛意識裡覺得這事就是我應該做的不要在中途改變這種習慣,不然沒有任何效果。至於聽話這個範圍就有點大,比如我兒子叫他做什麼都要去做,有時也很貼心但他也有自己的一些小脾氣,有時候我也覺得他很不聽話。很多時候我也要我自己多聽聽他的心裡想的什麼,和他一起去玩他喜歡的遊戲。其實有時候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們也可以去包容和理解。

  • 5 # 香蕉扒

    其實沒有懶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寶寶從小的習慣是一點,你的方法也很重要,先明後不爭,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要把規則定好,懲罰和獎勵定好,想象一下自己小的時候,是怎樣對事情產生的動力,就理解了,其實很容易做到的,要耐心,耐心,在耐心,加油!

    再有就是和孩子要溫和,裝的柔弱一點,做什麼都多讓他參與,這樣鍛鍊時間長了,自己就會懂得了,就有同理心了

  • 6 # 侯媽家庭教育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孩子在家裡受到父母的溺愛,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在父母面前不聽話,那麼孩子不聽話父母應該怎麼引導他呢?

    一、父母做好榜樣

    父母要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多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調整管教孩子的方式。

    二、保持溝通

    溝通是最好的解決方式,父母要把孩子當作朋友看待,多關心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從而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自然就會聽父母的話。

    三、尊重孩子

    父母不打罵孩子,不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不在言語上否定孩子,多鼓勵和表揚孩子。

    四、制定規則

    父母要和孩子在家裡制定好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 7 # 根本幸福

    孩子不聽話又懶怎麼辦?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情不立事。。。。。。理解這幾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後,還有管教不好的孩子嗎?

    培養孩子,必須從根本教育開始。

  • 8 # 演說培訓李勝前

    首先尋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否則白忙一場,還事與願違。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結為“兩個多”、“兩個少”。

    “兩個多”:

    1、父母包辦太多。孩子始終要學會獨立自理,可父母親有千萬個不放心,擔心孩子做不好,做得慢,或不安全,就算苦了自己也不放手讓孩子獨立去成長,特別是很多父母,孩子很樂意自己穿鞋,只是沒熟練動作很慢,但為了趕時間,父母在一邊催促孩子,最後實在忍無可忍,邊罵罵咧咧邊替孩子穿上鞋子。孩子成長的機會被剝奪了,獲得成就感的機會沒了,孩子在想:我自己不做自有人幫我做,我為什麼要做?反正有人替我做。

    2、父母說的太多。孩子動作慢,犯錯誤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才是孩子,難道我們大人就很完美嗎?就不會犯錯誤嗎?可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就忍不住發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劈頭蓋臉批評教育。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了,我為什麼要去做?做得好不一定被表揚,做不好一定被批評,我才不遭這個罪。

    “兩個少”:

    1、鼓勵的太少。把事情做好不是為了邀功行賞,但是肯定和獎賞可以激發一個人的積極性,特別是小孩子,老師表揚一次,激動一星期,只可惜,很多父母不會用。

    2、引導的太少。有些孩子,父母也經常鼓勵,但有時候僅僅蒼白無力的一句話“加油!你是最棒的!”是遠遠不夠的,而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要在身邊有效引導,耐心引導,但很多父母都以“太忙”為由,推卸給孩子充當“人生導師”的責任。

    “兩多”、“兩少”環境下的家庭,親子關係不和諧,父母缺乏有效權威,父母的話大多也不中聽,孩子不聽話也不足為怪。此外,一味要求孩子“聽話”、“乖順”也不一定是好事,太聽話和乖巧的孩子長大後也往往缺乏主見,優柔寡斷。所以,父母也應該尊重孩子的話語權和意見,避免一言堂,才能營造和諧的家風。

    希望以上建議能對天下父母有幫助。

  • 9 # 媽媽充電屋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說,懶惰的孩子,通常是受到了太多的斥責和批評,或包辦和溺愛,才逐漸喪失了追求卓越的動力。

    懶,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有句俗語說“一白遮百醜”,事實上,懶也有這個功效。一個人,也許某項能力不足,跑得不夠快,字寫得不夠漂亮,課文讀得不夠熟練,但只要他夠懶,這些能力的不足都會被忽略,他所有不成功的理由就只剩下一個,那就是懶。

    面對一個懶惰的孩子,家長經常會說,“如果他不懶,他什麼都能幹”。聽到這句話的孩子,心裡是美滋滋的。因為懶,給他不做提供了好藉口,掩蓋了他”不敢嘗試,害怕失敗“的焦慮。懶,成了他的護身符。因為被說懶,比被說“無能”,更能讓孩子接受。

    孩子自信心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過度的包辦和溺愛,讓孩子在面對外界的挑戰時手足無措,自信心受到打擊,自卑感加重,進而透過懶來逃避問題。

    懶惰,是缺乏自信的人的保護屏障。阿德勒說,“懶惰就像一層隔板,隱藏著孩子自卑的真相”。

    懶,給孩子提供了額外福利

    懶,不但掩蓋了孩子缺乏自信的事實,也給孩子提供了很多額外的福利。因為懶,父母對他們的期望會降低,他們不需要努力,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很多孩子都渴望得到的父母的關注。

    設想一種場景,你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勤快,一個懶惰。勤快的孩子每天都幫你做家務,懶惰的孩子只在某一天倒了一次垃圾。你怎麼想?

    勤快的孩子每天都做家務,你習慣了,你對他的表現,不會給予太多的關注。但懶惰的孩子做了家務,你會覺得收穫了意外的驚喜,你會給他更多的反饋和更多的獎勵。懶,讓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對懶孩子,應該怎麼辦

    阿德勒說,如果一個人有野心,同時也失去了信心,他就容易走向懶惰。怎樣才能讓懶孩子變得不懶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拿掉懶孩子頭上的保護傘

    孩子不願意改變懶的現狀,是因為懶是孩子的保護傘,我不是沒能力,我不是不會,我只是懶。拿掉懶孩子頭上的保護傘,讓孩子享受不到懶的福利。不要再說“如果你不懶,你就能怎樣怎樣”,“你很聰明,就是懶”這樣的話。懶,不能成為任何事情的藉口。

    不用懲罰的方式讓孩子改正錯誤

    用懲罰的方式讓懶孩子改正錯誤,是很多家長和老師會採取的方式,但在瞭解了懶惰的成因之後,我們就會發現,懲罰並不是好方式,甚至還會引起反作用。

    我有個小學同學,很少寫作業,但成績還算可以,每天都按時上學,老師看他成績還可以,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新換了班主任,看他不寫作業,上課就讓他罰站,還叫了家長,據說回家之後他爸對他一通打。沒幾天,他就開始逃課,後來就輟學了。

    懲罰的方式,會讓自卑的孩子更加自卑,他會採取更激烈的手段來報護自己,進入到另一個能補償自卑的環境。就像我這個同學,從不寫作業演變成逃課,懲罰的方式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性質越來越惡劣。

    利用小目標,增強孩子的信心

    有些孩子從懶惰到勤奮的轉變是很快的,前提條件是讓孩子得到勇氣和信心。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孩子的信心和勇氣,也是需要逐漸累積的。

    先給孩子立個小目標,從小事開始,先讓孩子實現個小小的期望,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逐漸累積信心和勇氣。

    比如,鋼琴老師說,要想鋼琴彈得好,每天必須練琴半小時以上。但面對拒絕練琴,懶得練琴的孩子,半小時就是不可逾越的高山。這時候,不妨給孩子立個小目標,只練5分鐘,或者只彈一小節,降低難度,讓孩子能預見到這是個很容易實現的目標,先讓孩子行動起來,把小目標實現,孩子的自信也會隨之建立,再逐漸地延長時間,增加難度。

    給孩子安全限度內的自由

    有時候孩子懶,不願意配合,是因為家長過多的包辦和溺愛,孩子已經懶得思考,懶得行動了。所以,在安全的限度內,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讓孩子能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增加孩子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孩子會有更多的動力去行動。

    比如,放學回家的孩子,有四件事要做:寫作業,練琴,玩遊戲,吃晚餐。有的媽媽給孩子安排得井井有條,孩子卻不接受,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其實,這幾件事的時間和順序,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先玩遊戲,還是先做作業,當然,後果也要讓孩子自己承擔。雖然這只是個小自由,對孩子來說,卻讓他感覺到了自己的掌控力,他會更積極的行動起來。

    孩子很聰明,就是懶,孩子學東西很快,就是不願意練習,看完這篇文章,就讓這些話消失吧。孩子的懶,不是聰明的產物,而是在掩飾他內心的不自信和自卑感。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讓孩子逐漸增加自信心,而不是抱著“孩子聰明,懶點沒關係”的想法,讓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編織的謊言中。

    當孩子能衝破懶惰的隔板,自信勇敢的面對外界挑戰時,他才具有了更大的動力去追求卓越,不懼失敗,形成真正的良性迴圈,變得越來越強大。

  • 10 # Baby說明書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每個家長的心態。

    而時代似乎越來越快,想要不被淘汰,努力成了常態。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我們也希望讓孩子變得更努力。

    因此有很多方式,比如帶著孩子去北大清華一類最高學府參觀,激發他的學習鬥志;在日常的考試中給孩子設定小目標,達到了就給獎勵;在飲食起居上給孩子最好的照料,讓孩子沒有後顧之憂……

    但是這些似乎都不能從根源讓孩子變得“努力”起來。甚至有的時候,過高的期望可能會帶來揠苗助長的毀滅性效果,傷仲永的故事不也一直在我們身邊上演麼?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第一重要的就是,如何判定孩子是“不努力”的呢?這一點很重要。

    也許你的孩子只是慢熱,也許你的孩子已經做到了他所能的最好,也許你的孩子只是為了你的褒獎裝作“努力”的樣子。

    所以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明晰了為什麼要努力。就像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你得喚醒孩子努力的意識。那像是一個開關,撥弄一下,孩子有了目標方向就會事半功倍的完成學習任務與生活本領的習得。

    教育方式上也無疑是言傳身教。而且努力意識的喚醒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過程性是很強的。喚醒努力的意識是“道”,具體實施細節的“術”因個體差異而異,還需要您根據孩子的個性具體設計,多陪伴,多交流,多指引,孩子也會慢慢明白這樣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行火車票飛機票如何寄報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