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4235953418趙

    現在的父母有了手機以後,孩子最缺的就是父母的陪伴?現在你給孩子的陪伴是機器,等父母老了的時候,孩子會認為陪伴父母的最好的也是機器!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當你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的時候,其實最需要改變的是父母自己!

  • 2 # 程式設計師小葛

    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雖然我非常願意看到可以行業的很多產品能夠被市場所接受,能夠產生更多的作用,但是,我也不得不說一下,陪伴這件事還是不能假手於人。

    現在,很多的家長會說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確實,在現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下,每個人都會為生計疲於奔命,如果不努力,就可能被年輕人所替代。

    這個時候,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很多時候都是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夫妻倆每天都早出晚歸,甚至有時候一天或幾天都見不到孩子一面。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產品問世,有很多的人工智慧產品打著陪伴的旗幟,招攬著使用者。這時候,可能有些家長會想,自己沒有時間來陪孩子,那麼就買一個陪伴機器人吧。

    名為陪伴,但只是一個玩具

    可能很多的年輕夫妻看了《超能陸戰隊》,會覺得陪伴機器人是不是就和大白一樣呢?

    雖然外形可能沒有那麼的可愛,也沒有那麼的體貼,但是能撫慰人心。

    對不起,您可能想錯了。雖然市面上非常多各種品牌、型號的陪伴機器人,但是,所有的這些產品對於孩子們來說,都只是一個玩具,甚至連工具的層次都達不到。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們來說,這就只是一個可以說話的玩具而已,沒有感情,也沒有溫度,更不可能替代父母。對於孩子來說,需要的是一個能夠依靠的人,而現在的人工智慧還達不到這一點。

    等到了小學,可能這些陪伴機器人除了是玩具,還能夠成為學習的工具,但也就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和一本字典的效果也差不太多。

    孩子們其實要的也不多

    對於孩子們,可能對於父母的依賴是非常強烈的,但是,95%的父母,確實無法做到隨時的陪伴,畢竟生活還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我們卻需要儘可能的建立起親子之間的信任,而不是去尋找一個能夠替代自己照顧孩子的方式。

    買陪伴機器人好不好呢?

    自然是好的,我也會給孩子買這些電子產品,但是,並不是替代父母的工作,而只是和孩子一起來使用,成為一個親子之間的交流方式。

    忙不是藉口,每個人都忙,但是,我們再忙,還是需要留出時間給自己的孩子。

  • 3 # 柒岸粒

    可以買,但是能不能代替家長陪伴,效果好不好,其實大人心裡都明白。

    就好比是孩子成績不好,家長花大價錢給孩子報了培訓機構,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去,反正自己花錢了,良心上過得去了。

    所以,我覺得,提問者本身心裡就是有答案的。就是想找人問問,尋求一下心理安慰。但是,成人又有太多的無奈,我們如果實在沒有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至少在陪伴的時候能夠是無干擾的、高質量的。

    如果非要用上電子產品,可以在有時間的時候,爸爸或者媽媽錄上自己給孩子讀繪本的聲音,讓孩子只能有機器人陪伴的時候,聽到大人的聲音。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 4 # 黃小汙媽媽頻道

    如果父母或家長能抽空陪孩子,那是最好的,而且是以語言反覆交流,或陪伴去參與社交活動為佳。但是,實在沒空,那陪伴機器人,也只能說是比沒有好。

    在這裡,小汙先強調一下,如果你買的陪伴機器人與平板、電視、手機這些類似,那麼美國兒科協會已是表明,不建議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或使用類似手機、平板燈科技產品,兩歲以後的孩子才能在監管下,每天享受1-2小時的螢幕時間。

    其次,小汙還想多嘮叨幾句,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意味著什麼,可能真的超出我們尋常的想象。

    3歲前,父母能給孩子的高質量互動,真的會影響孩子成長

    每個人從出生到三歲時,大腦每秒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結。然而如此龐大的類神經連結長期保留會使大腦不堪負荷。因此會透過一個“突出削減”的過程,淘汰較弱或不經常使用的部分。

    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證明,當孩子長到3歲時,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比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累計要多出3200萬(指說話的總量,包括重複的話語)。此外,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相對少訓斥孩子,更多會使用很多積極的、肯定的詞彙,比如“表現的真棒”、“這一步做得很好”;而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偏好是對孩子使用禁忌詞和負面詞,比如“你真差勁”、“你真糟糕”等。

    也就是說,孩子早期的語音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匯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永續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電子裝置沒法替代真人互動,過早使用除了養成近視眼以外,並沒太多好處

    研究團隊將9個月大的美國嬰兒放在漢語普通話的環境中。其中一半嬰兒聽的是真人親口說出的中文,另一半嬰兒聽的則是錄音或影片裝置播放的中文。

    經過12次實驗後,聽到真人說話的嬰兒能辨別出漢語普通話的語音,另一半則毫無反應。類似的實驗還有讓孩子觀看影片和真人演示動作,即使有看似益智的互動環節,實驗結果同樣是只有觀看真人行為的孩子能輕易模仿該動作。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與父母或家長進行語言上的你來我往是學習過程的關鍵,也更有利於開發孩子的大腦。

    最佳化大腦的3T親子溝通技巧

    1、Tune in :共情關注

    2、Talk more :充分交流

    如果父母能讓孩子接觸到更廣泛的詞彙,長年累月下,孩子的語言水平也會到達一個嶄新的高度。分享四個小技巧:

    ①描述日常活動,即一邊幹活,一邊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

    ②不用代詞,孩子是聽不懂“哪兒,那裡,這個,那個”的,儘量用孩子聽得懂的詞彙。

    ④“擴句”,即對語言內容的擴充套件,是充分交流語境下的衍生物,具體操作就是,孩子說一個詞的時候,父母最好回覆兩三個次,孩子說兩三個詞的時候,父母能回覆一個短句。

    3、Take turns:輪流談話

    實現“你來我往”的親子互動,關鍵都在於父母必須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迴應。從嬰兒時期成長而來的孩子可能一開始會說一些讓父母不明白的詞語,不排除還是他們自創或發音不完整導致的。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語音資訊,認真迴應,在孩子回答時多給一些時間,讓他們慢慢在大腦搜尋迴應的詞語。

    具體操作,可以在和孩子互動時,多用“怎麼辦”“為什麼”,引導孩子來回應。

    以上部分內容,整理自樊登讀書會的《父母的語言》,非常建議父母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同為父母的一點吐槽

    問出這個問題,其實有點讓人惱火,管生不管養,這算什麼父母呢?到了今時今日,竟然還有很多家庭依然認為,生孩子,找保姆,找好學校,找好補習班,兜裡有錢就再來個二胎。

    至於什麼陪伴,什麼教育都是學校的事,學不好,成績差,肯定是學校沒教好,跟自己沒關係。真的,從身邊的朋友經歷上看,從小就注重陪伴和教育的,就沒幾個讀書需要什麼輔導的,糾結的大多是能不能上更好的學校;反而是平時忙賺錢,家裡吵吵鬧鬧的,從小就沒個好環境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更多的障礙。

  • 5 # 夢夢老師談孩子

    我覺得可以買,但是不能完全代替!機器人是沒有感情的,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是很重要的,換一個角度想想,父母為什麼沒有時間去陪孩子,父母很辛苦的去滿足孩子的經濟能力,也是為的孩子,賺那麼多錢最終也是給孩子,錢是賺不完的,孩子的成長就是那麼幾年,錯過了孩子最需要的那幾年,賺那麼多錢又有什麼意義,等孩子長大了,你想去陪孩子,也許孩子那個時候已經不需要你了!如果你有錢,可以去買一個機器人,但是,這個機器人的使用,我覺得有待思考,父母也會有不由己,抽不開的時候,還要照顧自己的父母,機器人會在這個時候代替一會。記住,只是一會。

  • 6 # 楊劍勇

    我一直在思考機器人進入家庭,能成為孩子最好陪伴嗎?

    人工智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入侵著我們的世界,並開始進入家庭場景,各種服務機器人逐漸走入千家萬戶。賦予機器人對人類情感識別和人類情感表達,讓機器人具備人類情感能力則成為落地家庭場景關鍵所在,甚至把很多東西融合進機器人自身,機器人不再是一個玩具,將承載著家庭娛樂、教育、生活,甚至是一個物聯網的入口。

    如今,具有兒童教育和陪伴角色的機器人備受家長和市場熱捧,藉助科技力量,陪護兒童成長,使的兒童陪伴、教育等進入AI 時代,也成為下一片藍海。來自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50億美元,而用於教育事業的機器人需求是一個巨大市場,而學前教育將迎蓬勃發展,針對3-6歲兒童教育和娛樂機器人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作為家庭場景中,老人和兒童是被照顧群體,另外,隨著老齡化日益嚴重,進一步刺激了服務機器人發展,作為照顧老人和兒童補充,藉助科技的力量,協助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尤其面向兒童應用領域的服務機器人備受家長關注,哆啦A夢式的智慧機器人陪護兒童成長成真。

    在兒童服務機器人場景中,優秀的標杆性產品比較受到關注,例如優必選的小優、浙江大華的橙育兒機器人、360的巴迪兒童機器人,還是超級飛俠樂迪智慧陪伴機器人等,具有兒童IP資源的各方均在積極探索,例如奧飛動漫旗下的奧睿智慧科技聯手圖靈機器人將IP資源落地,具有很強的粘性,以及也吸引了迪斯尼進入兒童機器人領域。

    照顧和陪伴兒童的服務機器人吻合消費趨勢,逐漸進入千萬家庭,面向兒童應用服務機器人的落地,逐漸走進了眾多家長視野,不僅能培育兒童玩耍,同時益智,深受家長們歡迎,也得益於智慧語音互動和語義技術的成熟,機器人甚至能以“父母”的聲音與孩子進行智慧互動,藉助科技力量,讓父母在工作之際,以另外一種形式陪伴孩子成長。

  • 7 # 思悟心蕾

    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不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摻加的水分。

    一些家長常以繁忙為藉口來搪塞沒時間陪伴孩子,還為孩子的學習不好與道德觀念不足發牢騷。實則不然,孩子從懵懂的幼年就以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來勾畫自己的初步世界觀,而缺乏嚴父慈母關照的孩子,便在思維路徑上產生很大的變動。這種變動實則是一種相對僵化的固執,不善於人溝通,且不思悔改的固執。起初的不思悔改的固執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日後的不思悔改則是為了個人的訴求。這樣小則是不善交友,大則損人害己。

    人工智慧的誕生,推出多種機器人產品,但機器人對於孩子而言依然是玩具範疇,不能等同於人的親情與智慧的陪伴。長此以往,不但使得孩子更加的不善交際,同時變得更加的思維單純。這在未來走向社會面對大眾社交的時候,會嚴重顯得思維與行為上的脫節。

    孩子的成長需要從多個維度方面的滲透,而不能增加過多的阻塞與障礙,但可以給予適當的門檻讓其學會如何跨越。多維度的跨越才會使得孩子在成長起來之後具備綜合方面的應對能力。

    家長陪伴孩子是培養孩子的情商、智商和思維邏輯等等,而不是簡單的陪護。家長陪伴孩子並非越長越好,講究的也是一個長短相宜的最佳效果。成長的道路上少不了參悟和頓悟,而父母則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信任的陪伴,這樣的環境下跨越為其提供更佳的參詳物件,而頓悟則需要在自我需要逾越困難束縛的時候出現,家長的參與有可能破壞頓悟的契機。

    智慧機器人相比較而言,有總比沒有的好。能夠發揮其智慧機器人的真正作用,就需要家長父母的方法得當,否則就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

    總之,有得必有失,只有懂得遵循相應的規則去做,就未必就會有得必有失,還有可能產生雙贏的效果。(我個人就喜歡觀察人與自然的契合規律,很多智慧都需要用身心去真實的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愛情公寓5》中,所有人都結婚了,他們對彼此最想說的話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