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交大黎荔

    一個“人”字不簡單。

    關於人的造字,有多種說法:

      一種是,左一撇,右一撇,一陰一陽之謂人;第二種說法是,兩兩支撐、互相攙扶,共同前行。再有一種說法,“人”字,就像兩個棍子在打架,以示人和人之間,會發生矛盾、衝突。

      還有一種說法更有趣,甲骨文“人”字( )如同一個人的側面像,意在不敢直麵人生。直麵人生是什麼字呢?是“大”字,我們看看甲骨文的“”字,是人的正面像。如果敢於直麵人生的話,人的格局就可能變大。

      人是靠天地陰陽二氣而生,遵循春夏秋冬四季法則,有生、有長、有化、有收、有藏,就運化成人。

      

  • 2 # 鸞山文化

    這就是漢字的魅力所在,入門看似簡單,深入淺出,真要學透,需要付出一輩子精力。

    yuē yóu

    曱 甴

    倒過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這兩個字估計要把大多數人難倒。

    讀【yuē yóu,音(約由)】

    “曱甴”多指“蟑螂”的意思。

    chì chì

    翅 翄

    就換下左右位置嘛。

    最重要的是,它們的讀音都一樣。

    “翄”同“翅”,都是翅膀的意思。

    bì zā

    幣 帀

    不細看,以為這是一個字,有木有?

    不同的是,

    一個是一“撇”,一個是一“橫”。

    意思也大不一樣哦:

    幣是“錢幣”的意思,

    而帀,同“匝”,表示繞一圈。

    zè wáng

    仄 亾

    面對面站,就像在照鏡子。

    仄,是“去聲”和“入聲”的總稱。

    亾同“亡”。

    兩個字長得差不多,意思卻天壤之別。

    piàn pán

    片 爿

    轉個身,我就成了你。

    片:平而薄的物體。

    爿:量詞,指商店、田地、工廠等。

    意思有天壤之別。

    yù sù

    玉 玊

    有瑕疵的玉也是玉。

    玉,是玉石,玊是有疵點的玉。

    ǎi chǎng

    昹 昶

    昹:星名。

    昶:白天時間長。

    漢字的套路真深啊!

  • 3 # 書十二卷

    漢字當然是博大精深的,每一個漢字都是音形義的組合,尤其是“義”,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學識、價值觀也有不同的解讀。

    如“人”字,雖然只有一撇一捺,但蘊意深刻。合作者認為相互扶持,相互取暖為之“人”;理學家認為相互謙讓,禮讓有節才為“人”;賢則認為人有長短,品有高下,只有互補長短,相互支撐才能成“人”,婚姻者認為左夫右妻,攜手同行,相親相愛才是“人”……

    從我的職業特點來說,“人”的一撇就是要教授學生文化知識和專業本領,一捺則是要求我們還要樹立孩子道德品格和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做到知行合一,這個孩子將來才能成為一個立足社會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中越是簡單的就越不簡單,大道至簡,如《易經》只有六十四卦,卻包羅永珍;“人”作為漢字,筆畫雖然簡單,但何為“人”,怎樣為“人”,盡在這一撇一捺當中。

  • 4 # 真書門

    為人者,生而存也。少則幼,壯則強,老則壽,身也。為君,為將,為相,為臣,為官,為卒,為民,為賊,位也。或信神,或信魔,或通道,或信儒,或信釋,或信巫,或信己,或信凡,仗也。願善,願惡,願勇,願毒,願忠,願奸,願清,願濁,願瘋,願執,願誠,願藏,願德,願器,道也。往天,往地,往因果,往怒,往怨,往來生,往散,往執,往輪迴,歸也。

    人者,右上啟於天,左下始於地,中下乎墜於右地,立而為人,中上乎阻於中,缺也,缺而不能恣,止於此也,故與人曰,止於此,則成人,缺則興。全而去,則難知其所址,不知其終,於人說,全易亡。缺全有擇,與天地在。

    為人之典

  • 5 # 0且放白鹿青崖間

    中華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單從漢字來講就蘊含著民族智慧與深刻的人生哲理。

    比如“人”字,此字兩筆,簡單易懂,表達的意思當然與我們人類有關。如果從《周易》詮釋,“人”字就是代表天地間的陰、陽;從做人來說,“人”字一筆代表精神,一筆代表靈魂,只有具備“精神”與“靈魂”才可以是“人”;從神話角度看,“人”乃三界之一,與“天”、“地”共存……

    每個漢字都有意義,也都傾注了前人的智慧與心血,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這種民族精神,這便是中華文化的精妙所在。

    自漢字產生至今,儘管歷史上朝代更替,戰爭洗刷,漢字一直以無聲的“責任感”牽繫著華夏民族。

    這就是凝聚力。

  • 6 # 字稽

    陳寅恪說:一個字都是一部文化史。這句話,我並沒考證出處,僅憑淺薄所學完全贊同。因我已深刻感受到,探索每個漢字起源挖掘越深,就會覺得需要援引資料越多,如果不用篇幅足夠的論文方式闡釋,不容易闡釋清楚明白。然而我並非專業出身,如此認真論證很難實現。只好退而求其次,把解析標準降低,只求創作一套便利啟蒙識字的教程,就算了。

    人字音形義淵源問題,是我最早開始思索的例字之一。最初是我不滿意現行字典的註釋,而開始嘗試自己解析。經過反覆思考,最終決定改釋為“形肖似我,即謂人。”意思是,形體與我相似的物件,就可以人命名。例如詞語,機器人,稻草人,無頭人,野人,假人,死人,還有,人參。這樣解釋人字含義,比起按照生物學特徵多次頓號並列註釋法,是不是更簡單有趣?

    甲骨文被發現整理的過程,據說到今年就是整整一百年的時間了。但是關於甲骨文字形統計總數的識別量,仍有三分之二無法認識。我認為,這是因為利用“象形字”造字第一規律、像什麼就猜什麼,專家們合力已把象形字部分猜測推敲論證完了,剩下居多都是很難一眼看出像什麼的漢字,多數是形聲、會意字,因而無法下手,無從猜解。

    所以,我得自己開發新法,先建立一個假說,再根據假說,解析字的音形義起源可能,就有更多不限於字形像什麼的假設依據,建立更多假設思路,方便逐一對比歸納,篩選排查,優選最大可能。

    經歷多年閱讀思索,此假說已有雛形,只是還沒確定名稱。根據字的創作都必有①作者所處時代②社會生活習俗(含行業見聞)③參考對照實物這三個可循線索,如此交相假設排查論述之後,可使整個追溯過程相對推理合理可信。例如解析“砼”字,作者是現代人,建築行業從業,參考實物是混凝土,因而字形部件由“人工石”三個字合體,意思就是“人造石頭”。

    但是新的難題來了。漢字那麼多,按照上述方法進行解析的話,整個任務就會變得超級繁重,幾乎不可完成。為了讓任務可行,不得不變通一下,我先假設早期漢字是由同時代、同行業的一群人同期批次創作而成,再假設其它漢字是上述創始人的後代根據初期漢字音形義進行的擴充套件創作。

    屬於後代循例創作的,例如“藥”字異體,有個是“自家水”三字合體。熟悉中藥常識,就能理解這個字形確實可以表達藥性。因為,雅稱“人中黃”的人類糞便,就是一味中藥。“自家水”呢,它就是人類尿液啊,是跌打損傷急救良藥。由此推想,這個“自家水”合體造作“藥”字的作者,通曉中藥知識,位於人類已經熟知人尿可以療傷的時代。

    在我的假說理論之下,根據筆畫數量和字形特徵對比,判斷人字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數字是相對相隔不遠的時期內被創作。同理,因為十個數字又和八卦符號以及陰陽二爻形態近似,我認定漢字數字和八卦符號又是相對相近的時期被創作。再根據古代傳說,書契和八卦是由伏羲氏創作,推定伏羲氏才是漢字創始人。在我看來,倉頡(或倉頡氏)屬於蔡倫或李斯型別人物,只是承受王命系統化整理了新型漢字。

    那麼,有趣的問題來了!漢字十個數字又是怎麼被陸續創作而成的呢?我透過大量閱讀,通曉有關食鹽、酒醋、糖茶乃至豆腐等等食物的原始工藝知識之後,論斷它們是在人類感覺植物果實嚴重不足維持生存的時期,人們逐漸發明了用蚌殼割開樹幹外皮,學會簡單加工食用各種樹液。此技術流傳至今的分化行業之一,就是割漆。

    如此大膽猜想的一個依據,就是農字甲骨文字形構件有“林”有“辰”,當我看到臺灣甲骨文專家釋義為早晨拿著蚌殼去做農活,當時很迷惑不解,為何古人拿蚌殼作為農具。須知蚌殼又鈍又易碎,遠不如石斧石刀好用啊。

    當我開始假設漢字源於人類發現樹液可加工成為新型食品時,對於臺灣專家釋義的農字甲骨文完全理解接受了。農字甲骨文圖形含義,就是早晨帶著蚌殼去叢林裡收集樹液。現代雲貴川地區仍有漆農使用蚌殼作為生漆收集工具。

    我來歡喜地告訴大家吧,生漆,就是傳統木工技術當中常用的那種油漆,它們在新鮮採集後,稍微加工,就能成為豬油凝結形態的成品。食用時可以不用其它任何佐料,只用這種油料炒雞肉,是雲南少數民族的土產美食。順便說,漆不但可食,治某些病,而且補氣滋養是產婦食品。

    大家百度看看割漆圖片,就能發現,樹幹上的刀口痕跡,和一二三亖(均為甲骨文字形)乄(五異體字形)入(六甲骨文字形)十(七甲骨文字形)八十這九個字形相類,意味著它們之間存在十分之九的高度形似。

    如果說漢字數字形態和割漆割痕湊巧形似,告訴大家,還有一個實在太巧合的依據。那就是流傳至今、木匠師傅們依然在用行業計數符號。請看附圖手書符號集,是不是和漢字數字以及廿(二十)卅(三十)卌(四十)非常形似?

    木工專用符號,同樣也是一種習慣性的傳承表現。雖然它可能來自於其它任何行業創新符號,但是,我更願傾信於來自原始社會,全部都是人類被迫學會割取樹液取食之後,從而總結學會的刻木成痕技法。

    漢字筆畫直線型數量遠遠多於弧線型的,我認為也是從古代割樹取食技術所沿襲而來的習慣性繼承。

    由於生活區就近的可食用森林資源是有限的,同一個族群當中,不同個體所需食量不同,這就激發了祖先們不得不創作數字,用來努力根據個體食量不同均分樹幹數量。例如,漢字“算、籌、策”字形,它們的竹字頭不宜狹隘理解就是用竹材製作的,我認為應該理解為都是木材製作更合適。另再說,那時不同族群之間又要必須分界而治,因此激發刻木作記需要,自然產生刻在樹幹之上盟約“書契”。這樣,就能和古代傳說相符了。由此推論,數字漢字屬於最早被創作的漢字。其它漢字則是在數字形態之上,陸續被創作。

    上述討論,都是根據形態討論。若根據古音對比會發現什麼?如果有心在“古今文字整合”網站內逐一輸入“漆、七”,就會發現它們的古音韻部都在“質”韻部。我已發現,相同韻部的漢字,存在同義或近義規律。例如,虹,彩虹,查得古音韻部在“東”部,再去翻查音韻學專家鄭張尚芳的教材《上古音系》可知,“東”韻部有個“工”字音符,確信虹字確實韻母是ong無疑。然後細看“東”韻部還有一個音符“弄”,弄堂的弄long4聲。南方的弄堂,北方稱之為巷xiang4,北方又有方言發音為jiang2。看到沒有,聲母韻母完全不同,但是因為古音韻部相同,弄和巷,是同義字。那麼虹和那個字同義,但是聲母韻母完全不同呢?抱歉,至今我還沒找到這個漢字,但是北方方言發音,我卻找到了,它的方言發音是jiang4聲。有趣吧?

    因而,七和漆,由於彼此古音韻部同在“質1、現代拼音為i”,則存在同義或近義可能性極大。另說,七字的異體字型、同時就是財務人員很熟悉的專用數字“柒”,赫然就是“氵七木”合體,氵是液體,木是數目,推論“柒”是樹液,即生漆,不算很離譜。

    既然七字本意極度可能就是生漆的漆,那麼八呢?查《上古音系》韻部字元,八的韻部在“月2部、現代拼音為e”,疤字韻部在“魚部、現代拼音為a)”。古音韻部和現代拼音分部分明不同,試圖解釋“疤”是“八”字的本義失敗了嗎?不急,再看看《上古音系》中“母音通變規則:基本聲母相同或相近(發音舌位相鄰),主母音相同或相近。”八的主母音是e,疤的主母音是a,e和a的舌位剛好相鄰,因而疤和八存在母音通變關係,推定它們之間存在同義或近義規律。例如“亡無靡”三字之間存在母音a的通變規律,因而這三個字都可以表達“沒有”之義;“毋莫”二字也存在母音a的通變,因而這兩個字也都可以表達“不”義。

    五和伍同部,因而五字本意是“編排,佇列,交錯”。樹幹是圓形的,割漆時,在樹幹的一面從上到下、均勻間隔逐行割槽之後,到樹幹的對面,又可重複如此割法。不但編排、佇列的特徵很明顯,對向交錯排布也很顯然。割漆割膠,刀口排列狀。

    四和泗同在“至”韻部。推論四字本義是滲漏流淌。割漆割膠時,新鮮樹液滴滲狀。

    三在“侵3母音i”,彡在“談2母音為e”,舌位相鄰,符合母音通變規律。推論三字本義是飾畫成紋。割漆割膠,刀痕排列狀。

    二和洱,了均在“脂2部、母音為i”,餌在“之部、母音為ü”,兩部通變,存在同義或近義;洱為液態之水,餌為類似筋膜組織特徵的果凍狀食品。推論,二字本義為果凍狀或膏油凝固狀食品。

    一和七,均在古音“質1部、現代拼音為i”故而推定一字本義是純一專一統一。

    再論漢字竹簡木簡形制由來。

    即便是同樣一根木簡竹簡,寫字時也可橫著擺放,從左往右橫向書寫。但是,為何古人卻只採用豎條形態、從上往下書寫呢,而沒出現既有橫向竹簾型、又有豎向柵欄型的竹簡木簡橫豎混用跡象?答案是,習慣使然。因為漢字最初創作就是在樹幹之上的,大家視覺習慣了。即使竹簡木簡可以橫著寫字,也不願改為橫行視覺。

    同樣疑問,關於漢字選色,很多種深色顏色都可以用來寫字,為何僅僅選擇了黑色,而不用其它深色?我的答案,還是習慣使然。因為生漆新鮮流淌出來時是乳白色,逐漸陳放後變為琥珀色,徹底乾燥後成為漆黑色。既然漢字是樹幹割痕啟發而創作的,那麼生漆乾燥變黑的顏色,被古人視為“應該選用顏色”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人、仁和印,古音韻部同在“真部”。推斷人、仁、印三字同義或近義。且不忙做結論。根據仁字含有核心、核心含義,例如小麥顆粒被稱之為“麥子、麥籽”,脫皮之後的麥粒,則被叫做“麥仁”。同理,核桃不脫殼,叫“核桃”,去了木質硬殼,就叫“核桃仁”。因而不得不看看現代拼音相諧音的心字,它古音分部是誰。一查,心韻在“侵1部”,和彡字同部。那麼,推知心彡二字同義或近義。

    到此作結,對比人、仁、印、心、彡音形義,暫時推定,人字本義是“由表及裡,由此到彼”就是割樹時,割去外皮(印彡),見樹芯(仁心)。這就和人字字形釋義為割痕,緊相呼應。

    這麼解析後,就能最後解釋人字作為部件,構成“認”字之後,“認識”的認,剛好符合上述由表及裡釋義。所以說,我把人字釋義改為“形肖似我,即謂人”,合適。

  • 7 # 千千千里馬

    即使是“一”這麼簡單第一個字,那也是萬物之起源。

    《蘭亭序》裡的一字寫法。

    老子說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萬物。

    但是,這些內容,與書法的博大精深還不是一回事。

    什麼是書法的博大精深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說。

    一個是書法的藝術層面。

    從書法的藝術層面來說,書法有實用性的一面,也有藝術性的一面。這就構成了書法的博大精深。

    米芾的書法。

    一個是文字與文學的層面。書法與文學文字是分不開的。

    每一個字都有文學性,同時有時一個文字。

    比如說《蘭亭序》,如果從文學文字的角度來說,他是一個楷書、隸書、篆書、草書有關係嗎?

    顏真卿剛勁有力的書法作品《裴將軍詩》區域性。

    當然沒有關係!因為你怎麼寫還是那篇文章那些字。

    但是從書法來說,只有行書的《蘭亭序》還才是最美的書法。

    《蘭亭序》是書法不假,是最美的行書也不假。

    但是,有人懷疑《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書法,也不是王羲之寫的。

    這個問題就麻煩了!

    如果《蘭亭序》不是王羲之寫的,那麼王獻之的書法是不是王獻之寫的?

    你看,一個《蘭亭序》需要多少理由,才能證明是真的,是王羲之寫的?

    同時,書法作品中,往往有書法家廣泛吸收的書法藝術成就。

    例如顏真卿的書法,就吸收了二王和魏碑,還吸收了隸書和篆書的書法藝術成就。

    南宋張即之的書法作品。

    如果沒有如此豐富的書法文化,顏真卿就不會取得那麼高的書法成就。

    如果閱讀古代書法作品,你會讀到那麼多書法知識嗎?

    如果學習書法,你會覺得書法就是簡簡單單的寫字嗎?

    這就是書法的博大精深。

  • 8 # 三月二十

    人者,左右逢源。頭頂蒼天,雙足踏黃土。

    除了人,還有何物若此?禽飛前肢化翅,畜行四足並用,魚龍無足憑水躍,牛頭馬面僅傳說。猿有猿道,狗有狗心。天有天意,地有地心,人有人倫,藏於五情六慾,對乎?

    人有三魂七魄,可見精氣神,不可見往來命數。天無一定分晝夜,地有始終成二極。三天兩地育一人,四時八節運春秋。日月星辰君魂在,天地師親魄志依?

    今人玄黃不識,天地未分,踐踏人倫良知,逆天背地,邪惡滿天,皆因人行非人道也,自食惡果,自尋死路,對乎?

  • 9 # 蟄先生

    字博大精深不錯,人字也未必如此簡單。從人字甲骨文象形來看,有說這個人卑躬屈膝的,有說這個人行一種彎腰禮的,甚至有人說這個人還未完全直立,更有我之甚者說這不是人而是一個象鼻子。從金文影象來看,又像一條飛起的海豚,到了篆文,才正兒八經地看出,像一個人,且像一個老人似的,彎著腰在撿著什麼。在撿什麼呢?天知道。

    假如這個人已經進入到直立行走的時代,彎腰不論是撿東西,還是插秧勞作,或是一個耄耋之人拄拐而行,都只是短時性的行為,不是每時每刻都這樣保持這樣的彎腰動作。這也不是區別其他動物的標誌啊。用一個短時性的行為來表示這個人字,顯然低估了這個造字者的能力。大象第一個不服,老虎,獅子,狗,一切未站起來的動物都第一個不服。

    故這個人字造之初,作為人還未直立起來或者完全未直立起來的真實寫照。還是那句話,那時的人還真不大敢撒謊。

    每個字身上都帶著古老的密碼,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相信會揭開古老的人類進化的面紗。

  • 10 # 漢字谷主

    漢字博大精深,最簡單的不是“人”字,而是“一”字

    漢字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核心基礎載體,其自身具有文化思維性。漢字由“文”和“字”構成:獨體為“文”,從天地萬物自然現象中象形或指事而來;合體為“字”,由兩個以上獨體“文”組合成“字”。

    “文”生“字”,“字”是“文”思維演繹。“文”中有形象思維資訊,“字”內有演繹思維資訊,這就是中國漢字的文字思維。

    【一】是自然之始、也是萬物之始,一是最基礎的元素

    一,在漢字造字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漢字造字過程中,一是最基礎的元素,也是自然萬物之始,

    一,僅僅只當成數字來學習,意思就變得很窄,會失去本義

    一,本義指開始,一,天地萬物始生於一,一分天地,造化萬物,一把天地分開,一分天地,數字一,只是延伸義

    一指事,指一切,一指天,一指地,一指人,一指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萬物從一開始。

    【人】是社會之始,是人類社會組成的最基本元素

    人象形而來,人字形,象人形,象人側面起立的成人形。

    人是天地之心

    人是萬物之靈

    現實的世界是以人為中心打造的

    【一、人】,是中國最有文化內涵的漢字

    因此,中華文化的起源,一是自然萬物的起始,人是社會的開始,充分體現中國文化核心“天人合一”的哲學思維關係

    中華文化從“一人”開始,認知“天地人”!

    .

    .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K12全語文、海外漢語,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解字古詩文】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漢字老師、一名漢字啟蒙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黨申請書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