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老虎他爹

    首先,馬寅初人口論說了什麼

    馬寅初人口論脫胎於馬爾薩斯的人口論,馬爾薩斯認為,人口是指數增長,而財富是數字增長,數字增長永遠無法超越指數增長,所以人類必須透過陣發性地戰爭、饑荒等不人道事件,才能避免落入集體悲劇中。

    馬爾薩斯的理論不復雜,關鍵在實證環節做的非常好,資料豐富,他第一次呈現出人口學的研究框架,完全用數字說話。

    比如人口是指數增長,假定20歲繁殖一代,平均壽命60歲,則一個人理論生育數字驚人,而新生兒落地20年後,又可以繼續生育,如果計算這個代際的人口增長,必然是乘數效應的,其增長速度驚人。

    馬爾薩斯的理論問世後,遭遇了比較大的挑戰。

    一些學者認為,馬爾薩斯忽略了人口增值中的軟因素,生孩子後,人類養孩子的成本非常高,還要給他教育,從自然能力說,一對夫妻生10個孩子很正常,但在實際上,傳統社會平均也只有3-4個而已。不過即使是3-4個,依然呈現為乘數效應。

    另一些學者認為,馬爾薩斯很準確地描繪了傳統社會生產力不發達時代的情況,而到現代社會,情況完全逆轉,一是生產力本身也呈現為指數增長,二是在城市化背景下,人口增長出現了邊際效應,現代人反而不願意要孩子了,一對夫婦很難達到平均生2.1個的指標,在很多國家出現了人口負增長。

    後一種理論因有實證支援,如今已成主流。

    在馬寅初時代,後一種理論還缺乏實證,所以馬寅初基本引用了馬爾薩斯的研究框架,但他指出,他不同意馬爾薩斯的結論,認為透過計劃、政府強制干預等方式,可以有效抑制人口增長。

    其次,馬寅初受衝擊與人口論無關

    馬寅初的人口論提出後,得到高層激賞,這是計劃生育後來的理論基礎,甚至計劃生育後來在推廣時,也採取馬老的思辨方式——先批判馬爾薩斯,再強調人口可以控制,政府應加強幹預。

    過去有很多奇怪的傳聞,說錯批了一個人,多生了幾億人。這話毫無道理,因為上世紀50年代,mao就多次批示,要抓好計劃生育問題,馬寅初的人口理論從來沒被批判過。

    不過,上世紀50年代,馬寅初是掛名的北大校長,他與黨委書記之間不和諧,多次抱怨自己被架空了,結果遭到炮轟,前後兩次,兩次雖然也將馬寅初與馬爾薩斯綁在一起批,但重點還是批他反黨、反組織,走白專道路。馬寅初會多門外語,晚年還自學了俄語,所以他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外語,這是他被衝擊的誘因,被說成是裡通外國、專家主義之類。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受到衝擊,馬寅初也被迫辭去北大校長這一虛銜,但他的主要職務沒有改變,待遇沒有改變,第二次炮轟他時,高層直接出面制止,北大方面表態:本來不願意追究,沒想到第一批完後,馬寅初還在較勁,所以不得不狠一點。

    第二次炮轟完,馬寅初宣佈辭職,高層並未接受,一年後才批准。

    種種跡象說明,馬寅初遭受的是一次例行衝擊,並非高層授意,他的人口論依然被認可。只是運動不斷,無暇將其實施。

    其三,馬寅初人口論的積極效果與消極效果

    上世紀70年代初,政府正式推行計劃生育,初期力度不大,到70年代末,發展成基本國策。要知道,中國人數最多、網點最全的組織不是公安局,而是計生委,幾乎每個村都覆蓋到,在相當時期,公安局基層抓捕,都需計生委來配合。

    計劃生育產生了顯著效果,少生了幾億人,減少了負擔。

    缺點也很明顯,影響了人口結構,隨著超老齡化社會向我們走來,我們會發現這種過於急躁的工程主義方案的弊端,此外在馬寅初人口論的支援下,給公權力濫用提供了可能,確實出現了一些莫言小說《蛙》中的故事,對於個體來說,似乎有點嚴苛了。

  • 2 # 雲中史記

    馬寅初的《新人口論》其實本身沒什麼問題,人口數量到底是是財富還是負擔這個問題,在不同歷史時期是有不同意義的,馬寅初只是相對扮演了一個背鍋俠的角色,開始那20年他的理論是被批判的,到了1980年代,又被捧上了神壇,這個只是特定歷史環境下的立場需求罷了。

    他的《新人口論》明確提出,馬爾薩斯的“人口幾何增長、糧食算術增長”的情況,在工業化社會是不存在了。工業化社會的糧食產量比農業社會相比會迎來一個飛躍。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育意願也會下降。馬寅初反對人口過多,他覺得人口過多會阻礙中國的工業化程序,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他建議搞人口普查,宣傳晚婚節育,宣傳避孕和計劃生育,至於生幾個,馬寅初說“兩個正好,最多三個”。

    剛建國那會,馬寅初他們提出的《新人口論》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自然受到了批判,從1960年到1980年,人口自然也沒得到控制,但是整體社會的醫療衛生狀況是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升的,再加上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口暴漲,使得連決策者也感覺這人口再不控制就真的要失控了。

    在1980年代,中國開始搞計劃生育,並直接上“一胎化”的猛藥,馬寅初的《新人口論》成為政策依據和宣傳材料,然後又過了30年,人口是控制了,經濟也上來了,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齡化也擺在了面前,這裡就不做置評了,只能說,中國的人口現狀和當初和馬老先生真沒啥關係,馬老先生沒必要為此背鍋。

  • 3 # 記憶最深處的軟

    任何反人性,反自然的強制手段都是反人類的,更何況提出這一理論的他自己有七個孩子!!!這已經不能用虛偽來形容了!!!

  • 4 # 瘦哥有聊教育

    那些擺在醫院門口、街頭巷尾、大道小路紙箱裡裝著的一個個哭著哭著就無聲了的嬰兒的冤魂在向某人、某些王八蛋索命……

  • 5 # 半枚鹹蛋一壺酒

    馬寅初推行計劃生育對不對,暫且不論,他自己取了兩個老婆,生了8個孩子,3個兒子(夭折1個),5個女兒。留洋回國後,已是民國八年左右,馬寅初依然不顧社會文明發展趨勢,挑戰一夫一妻制,選擇納妾,並且納了個小自己22歲的13歲女孩做妾。

  • 6 # 道心23

    一個科學論斷如果脫離了實際和國情,那就是理論的論題。好比核技術既能殺人又能造福人類,所以說要辯證和唯物,好的東西需水土要服。

  • 7 # 感動生活4

    馬老的人口論沒錯,這和民眾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有關係,過去年代物質文化需求都缺泛,晚上沒事工作沒壓力,不玩孩子幹啥。

  • 8 # 趣舍隋

    過去的人口論是建立在貧窮與平均主義的基礎上,是限制消費時代的產物,那時生活必需品都是憑票購買,定量供應,物質極其匱乏,所以計劃生育是完全正確的。現在生活富足,又基本不考慮均富,很多物資生產過剩,所以計劃生育就顯得過時。有條件的人群可以多生育,也就是說人人有權力決定生育幾個孩子,行不行使權利,何時行使,如何行使是自己的選擇!

  • 9 # 言者無罪愛清

    不怕無知,就怕一知半解。馬寅初的人口說就是如此,導致戰爭的根本原因不是人口增長,而是對財富的掠奪。人口的增長基於物質條件,有什麼樣的物質基礎就有什麼樣的人口水平。在文明程度較低的社會,比如奴隸和封建社會,以及二戰前的資本主義社會,人口其實是財富的一部分,戰爭不僅是掠奪自然資源,也包括人口,人口是勞動力更是消費力。物質條件對人口的控制是無形的手,這是自然規律,物質條件允許,人口才有增長的基礎,否則就不會增長。沒有吃,沒有穿,大人都沒不下去,新生兒又怎麼能活下來,從歷史上看,除了戰爭,疾病,人類社會人口下降無不與自然災害有關,饑荒才是導致人口自然下降的根本原因。當然,現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口出生率也在下降,這是個新問題,但也從根本上否定了馬寅初的人口說。

  • 10 # 九天飛龍

    馬寅初的人口論是正確的,中國不控制人口現在得有20億,這是一個什麼數字,中國的土地養活不了20億人口,其實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但是能種農作物的土地才有多少平方公里啊,華人口最大承載量能有多少?這個我相信絕對有專家算過了,我認為華人口最好控制在7億左右,城市不大,人口分散,路又不擠,學校教育比現在好,各類資源絕對夠用,山青水又秀,各種環境都非常好,假如在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理論時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提倡一對夫婦一對孩的政策。就是有的家庭多生一個,現在也就是八九億人口,你說國家能不富裕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結婚率創歷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