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4
回覆列表
  • 1 # 社會人問答

    窮人怎麼了,只要有知識、智慧,錢還算得了什麼。富人又怎麼了,再有錢,如果有一個敗家的孩子,那麼兩三天就花完了。

    所以說不要看不起窮人,因為你不知道他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沒有窮人,那麼全國都是富人 ,那還有什麼窮人與富人的區別,這樣就沒意思了。

    富人可以再努力一把,但是窮人你必須一直努力。因為窮人還沒到富人那種境界。

  • 2 # 小貝保險

    前兩天,我去參加高中班級的同學聚會。十多年沒見,大家都玩得很盡興。

    在聊天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以前班上那些父母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同學,現在普遍在事業單位或者考了公務員,還有的成為民營企業獨當一面的老總。

    而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現在普遍在一些公司的基層崗位工作,有少數混到了主管或經理,大部分在民營企業上班。

    按照大體情況看,富人家的孩子明顯比寒門學子混得開,而且人際關係和資源遠遠超過後者。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富人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到底差別在哪裡呢?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記得BBC有一部記錄片叫《人生七年》。他們找到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他們有的家境優渥,也有的出身貧民。

    之後每7年,他再找到當年的那群孩子進行記錄,如今這部紀錄片已經拍到了第8集,也就是說,拍最近一集的時候那些孩子已經56歲了。

    第一部的時候,他們只有7歲,但從那時起,因為家庭背景產生的巨大差異就已經開始顯露。

    出身富人家庭的Andrew七歲的時候就開始讀《金融時報》,因為他有股份。

    從7歲開始,他已經有了詳細的人生規劃:上最好的小學中學,升入名牌大學,然後成為大法官和律師,成為像父母一樣的上層社會人物。

    而平民家庭的小孩,7歲時甚至還不明白什麼叫做“大學”,唯一的願望是能吃飽少罰站。

    到了14歲時,他們中的大部分小孩開始變得更加現實,對未來的打算就是去從事打字員、計程車司機之類的工作。

    當49年過去,那些從小念私立小學的富人家庭的孩子,確實從牛津劍橋等名牌大學畢業,繼續過著優渥的生活。

    相比之下,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輩命運,為活下去竭盡全力。

    紀錄片用一種冷靜且殘酷的方式告訴你: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或許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

    老人常說“富不過三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現在流行另外一句話:“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不是說生在窮人的家庭成不了富人,而是這樣的例子很少。

    我們不得不承認,原生家庭給人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而面對它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並學會成長。

    教育是打破階層固化的唯一途徑

    紀錄片中,有一位普通家庭的孩子,成功完成了階層晉升。

    他叫Nick,從小在鄉下長大。他讀的村校只有一個班,離家四英里。

    在目標的鞭策下,他得到了獎學金,獲得了到城裡讀書的機會。

    21歲時,他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學物理系。之後他的人生開始上升,28歲時移民美國,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

    我們從小都被告知,知識改變命運,而現實也在無數次向我們證明,這是一句真理。

    《圍爐夜話》有一言,“富家慣習驕奢,最難教子;寒士欲謀生活,還是讀書。”

    窮人的孩子起點低,透過奮鬥才能高於原生家庭的起點。富人家的孩子起點高,也需要透過奮鬥來抵達一個更好地平臺。

    對於窮人的孩子,教育是最有效的幫助他們不再陷於貧困的方法。

    更高水平的教育,意味著接觸更優質的環境;而優質環境,又意味著更廣泛的資源和機會。

    作家龍應臺曾寫信給兒子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沒有錢,至少要有方向

    女主人公之一的傑姬,28歲就經歷了婚變,成了單親媽媽。婚姻不幸,沒有積蓄,每天只能依靠政府的補助生活。

    在49歲接受採訪時,她對著鏡頭咆哮:“我現在身體不好,政府卻不發給我放補助了,擺明了讓我出去工作,這不是把我往死路上逼嗎?我的身體狀況怎麼去工作?”

    導演問她:“你有什麼後悔的事情嗎?”

    她長嘆了一口氣:“我上學的時候不應該這麼懶,若再活一次,我一定要努力學習。”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下定決心改變貧窮,並付諸實踐。

    最近,哈佛大學公佈了一組有關新生的調查資料,公開發布在哈佛校報上。

    其中,46%的新生來自富裕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堪稱“富二代”;35.9%的新生很少用推特,56.4%的新生乾脆沒有賬號。

    當富二代都拼命考上了哈佛和北大時,窮二代的我們還在興高采烈的打遊戲、刷影片。

    當我們在抱怨世道不公,指責命運無法照顧自己時,唯獨忘了腳踏實地努力的重要性。

    其實,你想要的世界,就藏在你的未來生活當中。

    說到底,自己腳下的路要自己走。或許我們不能立刻擺脫泥沼,但只要向上一寸,就一寸的希望。

    人生是場接力賽,即使我們的起跑線遠遠落後於他人,也要努力走出自己的步調和速度。

    一輩子很長,跑下去,天一定會亮。

  • 3 # 好像就這樣如夢一場

    窮人 富人 都是人大部分沒有區別 只有極少部分的人 異於常人 優於常人 不要把富人美化 窮人惡化 其他大部分人生來就是“順其自然”的 富人擁有更多教育 人脈等等資源 華人傻錢多的不在少數 如果只看錢的話 那富人絕對是全部的精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血壓引起頭暈,怎樣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