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走讀地球

    左宗棠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1、收復新疆

    新疆的前身是西域,這塊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中西文化的交匯地,文化經貿發達,但限於綠洲城邦,一直受到外來勢力侵擾,一旦中原政府勢弱時,他們就有被外部強大勢力吞噬的危險。

    自從漢武帝設定西域都護府以來到清帝國改名新疆,新疆一直是中原的痛。時值大清多難之秋,阿古柏侵入南疆地區,正欲染指烏魯木齊,以望侵佔北疆,其時沙皇派哥薩克士兵出征伊犁地區,打著為大清代管的幌子,想翻過天山,南下帕米爾高原,獲得巴基斯坦出海口,左宗棠在說服太后,馬不停蹄來到新疆,首先把阿古柏趕去新疆,同時翻過天山,有把俄國趕出伊犁地區。一舉收復新疆。

    2、戰略眼光

    左宗棠,舉人出身,從湖南團練走來,中途與曾國藩不洽,自立門路,獲得朝廷認可,他想起他的老師兼朋友林則徐送給他的新疆地形分析圖,結合當時的形勢,他在家擬寫一份大西北戰略計劃,上書軍機處,獲得太后接見。他在林則徐的基礎上提出了定新疆、安天下的戰略計劃:“新疆不定,則蒙古不保,蒙古不保,則京師危險。”太后當即下令出軍,然則軍餉難籌,朝廷只好以海關關稅為抵押,向大英帝國的上海匯豐銀行貸款,借貸1300萬兩白銀。

    沒有左宗棠就沒有現代中國的版圖,他可以說是近代中國的再造者。

  • 2 # 清史宴

    左宗棠是民族英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清王朝能夠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苟延殘喘數十年,左宗棠是功不可沒的,其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也是受之無愧的。作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左宗棠,為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僅收復新疆一事,就足以令其名垂青史了。當左宗棠平定了陝甘之亂後,便開始著手收復新疆,但以李鴻章為首的朝廷重臣,則認為新疆乃不毛之地,留之無用,不如任由英俄等國去瓜分,而慈禧太后因拿不出收復新疆的鉅額軍費也搖擺不定,此時若沒有左宗棠的一再堅持,真的很難想象,今天的新疆還是不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分,左宗棠為了國家的統一,領土的完整,不惜以老邁之軀,遠赴不毛之地,經過數年的艱苦鬥爭,最終使新疆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因此左宗棠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 3 # 季我努學社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晚清名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字季高,號湘上農人。因為左宗棠對諸葛亮崇拜有加,所以又以今亮署名,意為自己是當今世上的諸葛亮。

    左宗棠

    左宗棠早年熱心於文化教育,常常應邀外出講學。後來在與太平天國的戰鬥中有所成就而逐漸聲名鵲起。真正使左宗棠名聲大噪的事件是鎮壓陝甘回變。1871年左宗棠進駐甘肅,次年十月,清軍收復西寧城。白彥虎與陝回殘軍逃到新疆投靠阿古柏,後來又逃至沙俄並最後死於俄國。1873年9月,甘肅西北部肅州回軍首領馬文祿在堅守肅州城兩年後也接近糧盡,向左宗棠投降。左宗棠在同月處死馬文祿,同治陝甘回變就此告終。

    1864年,新疆地區各地豪強乘清廷內外交困之時割據紛爭。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清廷尚在爭論是否討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早年信奉“經世致用”,留心西北史地,深知西北地區對於中國國防的重要。他力主強硬處理,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考慮到當時中國的國力狀況和國際環境,左宗棠採取了採用“緩進速決”的策略,所謂“緩進”,就是致力於整頓軍隊,囤積糧草;所謂“速決”,就是平叛大軍出征之後,必須速戰速決。在軍費問題上,左宗棠親自面見西太后陳述形勢。

    清軍收復新疆示意圖

    光緒元年(1875年),朝廷上引起“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主張放棄西北地區塞防。左宗棠力排眾議,他認為英、俄對西北虎視眈眈,如果新疆不保,則陝甘不保,陝甘不保,則中國內地毫無屏障,只能任人宰割。最終在朝廷支援下,新疆地區基本得到收復。西北各地紛紛感恩戴德,為左大帥建立公祠。此後洋務運動轟轟烈烈展開,左宗棠在西北地區的工業發展和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由於李鴻章與左宗棠與許多政見上均有衝突,兩人素來不和。尤其是中法戰爭之後李鴻章與法國於1885年簽訂了《中法新約》後,左宗棠對此大為不滿,但不久之後,左宗棠就在福州趨勢,享年73歲。

    “晚清四大名臣”

    左宗棠在世之時,因為其功勳卓著,幾乎參與了清代19世紀後半期歷史中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光緒帝破格敕賜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去世之後,朝廷諡“文襄”,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梁啟超評論左宗棠是“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由此可見左宗棠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偉大地位。

    參考資料:

    李國祁:《左宗棠與清季政局》

    李恩涵:《左宗棠的經世思想》

    張紅濤:《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思想基礎》

  • 4 # 葦說定製化運營

    刀叔導讀:絕口不提言和事,千載獨有左文襄。

    蘇武飲血茹毛,威武不屈;張騫關山萬里,溝通西域;班超沒筆從戎,西戎不敢過天山;祖逖聞雞起舞,擊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國,魂傍梅花……他們留下的是一段段蕩氣迴腸的故事,是仰天長嘯的悲壯,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讓後人無限的敬仰和唏噓。

    卻沒有誰比卻得過左宗棠――給後人收復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

    這是一段每個華人都不能忘記的歷史。

    左宗棠生活的時代,清朝經過鴉片戰爭已病入膏肓,氣息奄奄,“日之將夕,悲風驟起”。軍隊腐敗,災害頻發,貪官橫行,民變四起。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1864年,中亞地區浩罕汗國(在今烏茲別克境內)的一個軍官阿古柏趁新疆內亂,帶兵侵入了新疆,先後佔領了喀什喀爾、葉爾羌、和田、阿克蘇,庫車。

    到1870年秋,攻佔達坂城、吐魯番、烏魯木齊、瑪納斯,佔領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區。與此同時,沙俄也趁機侵佔了新疆伊犁。

    在這樣一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擔起收復新疆的重任。他這樣說:“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我決不能告老還鄉,我決不能不管。我一定要和這個入侵的強盜幹到底!”然而,當時的清政府囊中羞澀,拿不出西征的軍費來。左宗棠沒有辦法,只好借外債,而且是高利貸,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軍隊就無法出關,就無法收復新疆。

    最後,左宗棠借外債500萬兩,朝廷出300萬兩,海關出200萬,湊了1000萬兩銀子的軍費。

    收復新疆的戰爭沒有退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下,獵獵長風捲起了大纛。這不是一般意義的決勝負,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的戰爭。征戰的將士情緒高昂,出奇制勝。這是為祖國的統一和完整而戰,於是冷血變得沸騰,怯懦者變成了紅眼的怒獅。左宗棠引以為自豪,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風中衝鋒陷陣,在追求和捍衛戰爭精神,實際上也是在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

    一年後,新疆全境收復。這是晚清歷史最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圖中最光彩的一筆。

    然而,左宗棠的腳步並沒有就此停止,他的心思轉到了如何保證新疆的長治久安上面。在收復失地過程中,左宗棠就設立善後局,重建地方秩序,醫治戰爭創傷,發展生產,恢復經濟。

    各地善後局在安置難民、招民墾荒時,一方面招撫當地流散人員,給予土地耕種,另一方面招募內地人民,收留清軍中老弱士卒,鼓勵地方軍隊中有妻室者解甲歸田。務農人員的增加和內地先進農業技術的傳播,給新疆各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帶來了活力。大規模發展生產,必須全面整治水利。左宗棠始終把“興修水利以除民患”,列入“最為切要之務”。

    光緒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歲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後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去世的。

    法華人鬆了一口氣,他們的軍艦不必再害怕東海上有左宗棠;英華人鬆了一口氣,上海租界還可以豎著“華人與狗,不許入內”;俄華人鬆了一口氣,當時的中國沒了硬骨頭;李鴻章鬆了一口氣,沒人跟他爭海防還是塞防,中堂之位一家獨大。

    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然而大清卻就此斷氣了......

  • 5 # 青竹小築

    左宗棠最大功績—收復新疆。

    新疆佔據著中國近六分之一的領土,處於中國的邊防地帶,收復新疆不只是保護了領土完整,也是保證了列強難以透過新疆為跳板進一步入侵。這是沒有退路的戰爭,左宗棠和他手下的將士們以其不畏戰死的氣魄大敗敵軍,給中國大地帶來了久違的勝利。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那個年代,看看當時的情況,深入的瞭解一下這場勝利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和它所帶來的歷史意義。

    說到左宗棠收復新疆就不得不提到當時的歷史背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大地一下淪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之中,各國都對廣闊的華夏領土展現出了巨大的野心。除了來自海上的爭端以外,邊疆也是處於極度的危險之中。在紛亂的局勢之中,阿古柏趁亂佔據新疆,對外結交侵略者,對內不斷壓迫新疆的各族人民,把新疆搞的四分五裂,老百姓都苦不堪言。對於新疆這樣的情況,腐敗的清朝廷卻還無法下定決心出兵新疆,還在爭論不休,李鴻章等人認為新疆貧瘠沒必要為了新疆浪費這麼多人力物力,而該把精力放在海關上,而左宗棠卻抱著不一樣的意見,在他看來就這樣連打都不打就將這麼大一片領土拱手讓人實在是無法容忍的一件事情。於是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眾議,爭取到了慈禧的支援,以垂暮之年,擔當起了收復新疆的重任。

    領命之後,左宗棠面臨著很多的困難,“沒錢”“沒糧”“運輸難”等等的困擾糾纏著他,沒有辦法,他只有東拼西湊的借到了1000萬兩白銀以作軍費,為了節約軍費,左宗棠定下了“緩進速決”的戰略方針,指的就是先用一段時間來囤積軍糧,調兵遣將,準備軍械,再速戰速決,快速的打垮敵軍以免給自身經濟帶來壓力。為了能夠擊敗敵寇,左宗棠在蘭州建立機器局,並從各地調來專家,在蘭州造出了大量先進的武器,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左宗棠做好了準備。

    1876年,左宗棠帶著七萬多的徵西大軍踏上了西進之路,在他那正確的戰略部署下,左宗棠很快就收復了南北疆,之後為了收復伊犁,他抱著必死的決心,年近70的他帶著棺材指揮大軍作戰,迫使沙俄歸還了伊犁,就這樣,新疆大部分的領土都回歸了祖國的懷抱。

    在人民群眾的支援下,左宗棠率軍擊潰了盤踞在新疆的阿古柏勢力,收復了新疆,這一舉措沉重的打擊了外國侵略分子以新疆作為突破口進一步侵吞中華領土的陰謀,使得英國和沙俄的美夢化為泡影,遏制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這一場勝利可以說是晚清歷史上對於列強的唯一一場勝利。

    收復新疆的成功不僅捍衛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顯示了中華民族抵抗仇寇的民族氣節,保護了中華文化的完整性,讓中國在整個中亞地區擁有一定的話語權。而且左宗棠在收復新疆之後還致力於改善當地的運輸環境,大規模的整治水利,招收流散人員,發展當地經濟。為了後來新疆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總的來說左宗棠收復新疆顯示出了泱泱中華不畏一戰的氣勢,給了外敵一個沉重的打擊,保衛了中國近六分之一的領土,堪稱歷史上的經典戰役。這場收復新疆的戰役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氣勢,證明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也還有著這樣一群不怕死、敢打敢拼的可敬的將士,也向國內的主降派敲響了警鐘,只是可惜的是,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沒多久也就逝世了,中華大地也就又少了一個猛將。

  • 6 # 中華善德網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首領。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但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歷史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著有《楚軍營制》,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自幼心懷大志,以上籌國計,下利民生為己任,但他卻是大器晚成,四十歲才走上出仕之路。左宗棠四十歲到七十歲,經歷了湘軍剿滅太平天國、平定陝甘回亂、收復新疆,從一個幕府師爺,做到了軍機大臣;從一個無足輕重的舉人,成為擔起大清王朝的最後一根脊樑。

    左宗棠育有4子,長子孝威出生時,左宗棠已經35歲。因為公務繁忙,他無法時常對子女耳提面命,可是,他時刻關注著子女的成長。把對子女的殷殷教誨,寄託於一封封教子的書信。

    讀書做人 先要立志

    他不主張子女把讀書視作科舉晉升之路,卻尤其重視子女的文化教育,希望他們腳踏實地,成為“經世致用之才”。左宗棠要求子女“讀書做人,先要立志”,要求他們在讀書之前,先想清楚“古來聖賢豪傑是我這般年紀時,是何氣象?是何學問?是何才幹?我現在哪一件可以比他?”他也曾寫信教導兒子如何讀書:“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信裡信外,一個父親的殷切之情,溢於言表。

    左宗棠一生都過著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就算是做了督撫,依然保持著“非宴客不用海菜,窮冬猶衣縕袍”。古人訓子弟以“嚼得菜根,百事可作”,他就要求家人要更進一步,把菜根米糠視為山珍海味。60歲生日前,他特意提前寫信叮囑家人不得宴客開筵,對前來道賀的親朋好友,一律以尋常酒席招待,更不準主動延請。髮妻周氏去世,左宗棠叮囑子女勤儉處理喪事“所不當用,即一文不用”。他言傳身教地教育家人,以簡約為榮,鋪張可恥。

    他不主張子女回湘陰老家置業,說:“吾自少至壯,見親友做官回鄉便有富貴氣,致子孫無甚長進,心不謂然,此非所以愛子孫也。”次子孝寬修繕舊屋,也遭他痛罵:“貧寒家兒忽染腦滿腸肥習氣,令人笑罵,惹我惱恨。”

    多歷艱辛 練成財器

    左宗棠任高官20餘年,經手的西征軍餉幾千萬兩以上,可他不貪不佔,連按官場慣例享受的補貼也一概不受。清政府每年撥給他的養廉銀子有二三萬兩,可他僅給家中白銀200兩,餘錢都用在扶貧救災和修城牆、辦書局書院、資助西征軍糧餉等公益事業上。同治元年( 1862年)在一封寫給兒子的信中他提到:“付今年薪水銀200兩歸……念家中拮据,未嘗不思多寄,然時局方艱,軍中欠餉七個月有奇,吾不忍多寄也。爾曹年少無能,正宜多歷艱辛,練成財器,境遇以清苦淡泊為妙,不在多錢也。”

    在左宗棠的嚴格要求之下,左家“入門雖三尺之童,見客均彬彬有禮。雖盛暑,男女無袒褐者。煙賭諸具,不使入門,雖兩世官致通顯,又值風俗競尚繁華,謹守荊布之素,從未沾染習氣”。

    在68歲那年,左宗棠曾寫下一紙遺書:“我廉金不以肥家,有餘輒隨手散去,爾輩宜早自為謀。”他的下屬劉典去世,他一次性便給了其家屬6000兩銀子撫卹,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留給家人的全部財產。據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記述,其曾祖父死時,4個兒子每人只分到5千兩銀子,合計2萬兩,只相當於左宗棠一年的工資。

    在湖南湘陰,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副對聯:“要大門閭,積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讀書。”相傳,這副對聯是左宗棠留下的,曾作為家訓,懸於左氏家塾屋。

    百年風雲,滄桑變遷,但左家後人一直遵循著左公留下的家訓,世守清白,他們像遍植天山的左公柳一樣,走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發芽。

  • 7 # 文若溪299

    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沒有他,新疆沒了。別的方面就不多說了,他去世訊息一出,列強歡欣鼓舞,中國終於少了一個能跟列強硬剛的人。

  • 8 # 歷史知事

    左宗棠當然是民族英雄!

    以往我們對左宗棠評價集中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鎮壓少數民族叛亂上面。但是左宗棠抗擊外敵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功績不容抹殺。

    左宗棠70歲抬棺西征,收復伊犁,建設新疆省。讓新疆永久成為中國領土,這一點就算是民族英雄!

    當時清政府出於內憂外患中,阿古柏集團有俄羅斯和英國的支援,所以很多人,尤其是李鴻章為代表的“海防派”,不認為左宗棠能夠擊敗阿古柏收復新疆。

    左宗棠為了表達自己一定要收復新疆的決心,給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讓士兵抬著棺材出征。這不但激勵了自己計程車兵,而且還打消了外界對左宗棠用兵的疑慮。兩年之內,左宗棠一舉擊敗了阿古柏,粉碎了英國和俄羅斯的野心,收復了新疆。

    配合曾國藩長子曾紀澤的談判,最終佔領伊犁的俄羅斯只能退兵,這是晚清唯一一次從列強手中奪回土地!

  • 9 # 大秦鐵鷹劍士

    左宗堂自然是民族英雄,這一點不用懷疑!且不要說清朝本來就是中國的正統皇朝,就算你不承認清朝,左老爺子收復新疆也是民族英雄!新疆自漢代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生為炎黃子孫,人人守土有責,但凡收回祖先失地的,都是民族英雄!

    1、阿古柏侵佔新疆,俄國佔領伊犁

    19世紀中葉,日不落帝國英國完全佔領印度,並對中國的新疆地區垂涎三尺,意圖佔為已有。中亞浩罕國(今烏茲別克境內)的將軍阿古柏在英國政府的支援下,出兵佔領了南疆地區,並迅速建立了偽政權,統治了天山南北廣大地區。沙皇俄國也趁清朝衰弱不堪之機,出兵佔領了新疆伊犁地區,並意圖佔領更多中國領土。

    2、清政府的海防與陸防之爭

    當時的清政府也是風雨飄搖,內交外困,頹廢之勢已成。對於收復新疆,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認為東南為國家賦稅的重要來源之地,當國窮力弱之時,因當把軍隊建設放在海軍上面,進一步保證東南沿海的安全。新疆這種不毛之地,偏遠之地,棄之亦可!左宗堂則認為新疆不保,則蒙古不保,蒙古不保,則京城危矣,因此新疆必須收回。清朝當時管事的慈禧太后同意收復新疆,但是錢糧由左宗堂自籌一部分,國家支援一部分。

    3、胡雪巖貸款付響,湘軍收復新疆

    左宗堂很快集結了六萬多軍馬,準備先北後南,先急後緩的方略收復新疆。但是西征軍雖成,糧響卻無著落,於是左宗堂求助大商人胡雪巖,希望他想辦法籌集糧響。胡雪巖以江蘇、浙江、廣東海關收入作擔保,先後六次出面借外債1870萬兩白銀,解決了西征軍的經費問題。胡雪巖還給西征將士送了"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藥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

    湘軍以劉錦棠為先鋒,先後打敗了阿古柏在北疆的守軍,很快收復了迪化(今烏魯木齊)。平定北疆後,清軍快速出擊,很快南疆各地望風而降。清軍收復了新疆大部分失地,極大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也粉碎了英國與俄國圖謀瓜分中國西北的陰謀。阿古柏兵敗後,清政府與俄國談判,給了沙皇九百萬元銀盧布,終於收復了伊犁地區。

    4、左宗堂收復新疆的意義

    清軍收復新疆戰爭的勝利,徹底打破了英俄兩國企圖利用阿古柏侵略勢力肢解並侵佔中國西北廣大領土的美夢。迫於阿古柏侵略勢力在短期內被逐滅殆盡和左宗棠西征大軍積極準備進軍伊犁的態勢,沙俄不得不與清政府就伊犁問題舉行談判,最後於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地區和特克斯河上游兩岸的領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行省,加強了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

    詩曰: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正是歌頌了左宗堂、胡雪巖、劉錦棠等民族英雄收復新疆的壯舉!

  • 10 # 一路走一路看1

    民族英雄,比較明顯的爭議就是,在歷朝歷代的改朝換代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保家衛國,守土反抗的英雄人物,比如岳飛,比如文天祥等等一大批的忠臣義士。他們也是反抗侵略者,但是他們反抗的侵略者都只是我們國家內部不同民族之間的鬥爭。個人認為,他們可以稱為國家英雄,不管金朝還是元朝,說到底只是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誰也不能說少數民族政權不算中國歷史吧。。。所以岳飛,文天祥等人只是忠於自己的國家,感覺叫民族也只是自己民族內部的英雄。

    民族英雄,更多的應該是指在反抗外來侵略的過程中,勇敢堅強,鞠躬盡瘁,甚至付出生命的那些保家衛國的英雄們!比如戚繼光,比如鄧世昌等等。

    個人覺得民族英雄還是來形容那些真正在反抗外來侵略的過程中有過突出貢獻勇於犧牲的人們比較貼切!!!

    迴歸問題,左宗棠是在外敵阿古柏強佔新疆後,從侵略者手中收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新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 11 # 目大俠眼鏡

    滄海橫流英雄本色,晚清重臣左宗棠,值得欽佩。歷史對他褒貶不一,貶他殺人無數(鎮壓太平軍)。“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臨終前向朝廷大力舉薦此人。後因各種原因,到了清廷鎮壓太平軍時才得以重用,協同曾國藩一戰成名,太平天下。最著名的還是近70歲高齡時主動請纓,帶著棺材掛帥親征新疆。雄師親住玉門關,不滅Murano終不還。一舉平定大西北,收復失地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如今中國國土總面積的6分之一。大軍直逼俄毛子家門口,威震四海。而且還是在大清朝江河日下,自籌軍費軍糧的前提下完成的豐功偉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左宗棠力挽狂瀾,重塑河山。就衝這一點,左公真不愧民族英雄。左公最有名的一句詩:“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短短24個字,濃縮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是李嘉誠的座右銘。

  • 12 # 21K硬體測評小組

    左宗棠當然能夠稱得上民族英雄。

    左宗棠個性剛強,也非常自傲,常以諸葛和司馬自詡,他為自己所題“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的門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1865年1月,阿古柏在俄、英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援下,悍然率兵入侵中國南疆。1876年初,左宗棠不顧自己年高體弱,般然掛帥西征,決心用武力剷除阿古柏政權,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出發時,左宗棠讓清軍抬著一口棺材隨行,表明了自己抗敵死戰的決心。左宗棠“輿梓出塞”的做法,激勵和感染了全軍將士決戰的信念,也體現出他對外國侵略者的強硬態度和立場。

    左宗棠在處理對外關係時,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反對妥協、退讓和遷就。他指出:“欲存國體必難盡協夷情。計惟有勉圖自強之方,遜以出之,信以成之,俾其中有所懾而自轉,庶幾恆久不已,乃可相安。”這就強調了不能丟失“國體”,不能喪失主權,不能遷就退讓,要對洋人有所威懾,同時對待具體問題要講求務實,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即“有可遷就者,有不可遷就者。

    左宗棠還主張在自強為本的基礎上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在洋務運動中,他大力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藉此來增強軍事實力,抵禦西方列強的侵略。

    他說:“臣維西洋各國向以船炮稱雄海上…數年以後,彼因生計愈耗,求贏於我,將顧而之他,籍端要挾,恐所不免。如有決裂,則彼己之形所宜審也。陸地之戰,彼之所長皆我所長,有其過之,我弗及而也。若縱橫海上,彼有輪船,我尚無之,形無與格,勢無與禁,將若之何?此微臣所以鰓鰓過計,擬習造船兼習駕駛,懷之三年,乃有此請也。”

    左宗棠從歷史上分析了西洋各國“未敢妄逞”的原因,在於其時各國未造火輪船,他分析彼我當時的現狀,由此提出要造船,以奪敵之所恃。他的一片愛國之心躍然於紙上。

    左宗棠對官場人才問題非常重視。他認為人才的盛衰,足以決定吏治的好壞足以決定國家的治亂。他說:“天下之亂,由於吏治不修,吏治不修,由於人才不出。”他反覆強調:“竊維治亂安危,雖關氣數,而撥亂反治,扶危就安,則必人 事有以致之。”因此,在出任封大吏後,他明確表示“將營廣廈,預購眾材”, 高度重視人才的選拔任用。左宗棠知人善任,認為“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 任,不能謂之知人,非開誠心、布公道不能得人之心”,並提拔培養了大量的有用之才,如劉錦棠、劉典、金順、張曜等治世之才。

    左宗棠認為:“近來時事日壞,都由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子專心做時下科名之學者多,留心本原之學者少。且人生精力有限,盡用之科名之學,到一旦大事當前心神耗盡,膽氣薄弱,反不如鄉里粗才,尚能集事,尚有擔當。試看近時人才,有一從八股出身者否?八股越做得入格,人才愈見庸下。”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進士比舉人強,但左宗棠卻挑戰這種傳統人才觀,他“重科榜而輕甲榜,有以進士、翰林來謁者,往往為所擲揄。

    左宗棠認為人才必須有操守有作為,他說“蓋以有為者未必有守,有守者未必有為”。所以,他對人才的推薦非常慎重,“非相知之得,相信之久,不敢濫登薦舉也”。他的用人準則是“有心術有才具”。他說:“用人之道重才具,尤重心術。才具者政事所由濟,心術者習尚所由成也。”他認為只有既有操守又有作為的人方可稱為人才,並尤其重視“心術”,這在如今也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左宗棠在提出“廉幹”標準的同時,又提出了“用人所長”的原則,從而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他認為人才到處都有,他說:“人各有才,才各有用。嘗試 之草皆藥也,能嘗之、試之,而確知其性所宜。炮之、炙之,而得其性之正,則專用、雜用均無不可

    左親棠還提出要善於任用人才。他說:“吾察人頗嚴,用人頗緩,信人頗篤 此中自謂稍有分寸也……凡用人,用其朝氣,用其所長。忠告善道,使知意向。 勿窮以所短,迫以所不能,則得才之用矣。 左親棠重視用人並善於用人,大膽摒棄傳統用人原則,堅持德才兼備的人才 標準,重視引進培養新式人才的思想,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和要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