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代華夏
-
2 # 龍克明
先不說你這個問題是不是別有用心,有意抹黑儒家之嫌。
就事論事,任何學說都難以沒有矛盾,儒家講求人性本善,並沒有錯,猴群狼群類似於人類的氏族社會,是以血緣為主題的基本單位,母性更能起到核心凝聚作用,所以也叫母系社會,隨著為了獲取更大型的食物或者應對更大的災害,氏族族群融合逐漸形成了原始意義的城邦,因為需要守護城邦和進攻,並且發展社會所需的器具,勞作等,逐步轉變成了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仔細想想,人性本善是沒有錯。即便有人不能苟同,也可以說儒家是為了引人向善,何錯之有呢?
反過頭來荀子解讀的人性本惡論,也不能說是錯,荀子只是就事論事的表述了人性有所謂(惡)的方面,提醒世人從關注人性本有(惡)的事實出發,理性的應對社會,總體來說也是警醒世人,(這種警醒也是一種善)。不是嗎?
回頭來說提問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希望找出儒家的錯誤或者混亂之處嗎?道家,佛家,法家,陰陽家,墨家,等等,都有類似的問題。
並且,黑格爾,雅克.盧梭,孟德斯鳩等等西方學說都有許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但是總體來說他們提出的觀點都是出於為了人類社會更好的發展,雅克盧梭的民主理論往前推進到中國的春秋時期,中國就有了墨家的非攻兼愛,選舉鉅子(領導人)。
人類的發展應該多關注積極Sunny的方面,哪怕身處漆黑的暗夜,只要內心有Sunny,你就不會被黑暗吞噬。
-
3 # 首屈兩指1
呵呵,談這個問題前,必須先搞清楚什麼是自相矛盾的觀點。觀點二字,實際已說明。觀點觀點,觀看之點。你站正面與站背面觀,觀點自然就不一樣。身似菩提樹與菩提本無樹自相矛盾不?
-
4 # 姚說
儒家是由孔子創立、孟子發展、荀子集其大成,延綿不斷髮展的學術流派。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要區分開。
既然說儒家是延綿不斷的,所以因為時代發展的緣故,儒家內部也存在著矛盾的觀點,舉個例子:
孟子主張"性本善",荀子主張"性本惡"。“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孟子認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的本性都是最原始最純真的,即人都有“四端”,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如果看到別人有為難、有人受苦就會想要幫助他,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品德。
“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非相》
荀子認為人肚子餓了就想要吃飯,身上冷了就想要取暖,勞累了就想要休息,趨利避害、好色好利等都是人性本惡的表現。所以如果任由人性順其自然發展,社會就會充滿爭奪、殘暴、淫亂。
荀子是法家韓非子和李斯的老師,所以他的兩位高徒堅持嚴刑峻法來強制性規範人性。
回覆列表
儒家學說由孔子創立,但其思想體系上承堯舜禹,中繼文王、周公,所以從儒學創立之初,在其思想體系裡,政治和倫理就緊密相連。曾子、子思繼承孔子衣缽,至孟子集大成。到漢朝獨尊儒術,成為正統。至魏晉南北朝佛學傳入,儒學式微(因為南北朝大多是臣子造反,儒學無法維護其政權的合法性,所以大多尊崇佛教)。魏晉至隋唐,隨著佛學的傳入,收到強烈衝擊,至宋朝周敦頤、朱熹等一批宋儒重建儒學體系。至於明朝王陽明,則揚棄宋儒之學,創立陽明心學。如果說儒家觀點有哪些自相矛盾,孔孟的觀點,漢儒的觀點,宋儒的觀點,陽明的觀點有一脈相承之處,也有揚棄和衝突。就拿人性論來說吧,孟子認為人性本善,發自“四端”,而陽明則認為“無善無噁心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