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伯一書法課堂
-
2 # 自教自學自強超級教育
千人一面因展規。
只緣法帖太單一,
大多為展守陳規。
正如八股束文秀,
功利抑創縛個性。
自古硬筆始刀刻,
先於軟書竹石壁。
工具多樣書法眾,
因材據文適妙境。
後與軟書相補益,
相輔相成創奇蹟。
只因紅塵擾書心,
少有禪功修終生。
展品多承少創新,
功名利祿擾筆功。
俗世官商失意時,
聊以自慰半路修。
缺少墨池竹葉新,
未聞夫妻畫腹功。
自古功夫在山水,
僧道書法終生修。
從來寒窗伴冷凳,
仕途終生筆寫成。
日今應試心浮躁,
從小到老逼粗糙。
如山作業重負壓,
電腦文案手寫差。
研博教授書法少,
常人碌碌功不佳。
假僧偽道心無戒,
更少禪經悟書法。
刀刻碑石在廟墓,
為還房貸隨俗刮。
紅塵滾滾筆淺法,
物慾橫流硯欠凹。
崇權拜金紙多花,
尚勢追利墨少佳。
君求硬筆千面新,
與時俱進先剖心。
待到世風清靜時,
再承千秋萬代功。
-
3 # 抱庸詩書
這個問題是有深度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硬筆書法目前看似火爆,很多“硬筆大師”是以毛筆書法直入硬筆書法,硬筆自家理論還不繫統,還沒有像毛筆那樣可以上升為“法度”的東西。二是硬筆書法的藝術環境還不夠,是被邊緣化的,很多人練硬筆不是為了藝術,而是為了掌握一種技能,寫好規範字。
因此,名氣大的硬筆書法家就那幾位,書店裡的字帖也就是那幾人,寫出來的硬筆當然會是千人一面了。這不是掉進了死衚衕,而是前方的道路不明朗,大家只能順著這條道往前走。
硬筆書法也是書法,不要人為的將其邊緣化,從而冷漠地忽視了對硬筆書法藝術的研究探索。書法藝術的主體是人,而非書寫工具,不要談歷史,要面對現實。硬筆書法受眾如此之廣,藝術未來的前景非常宏闊,也很有必要。
在對硬筆書法的認識上,要從書寫技能向書寫藝術轉變升格,否則硬筆書法始終會在低層次徘徊。毛筆書法的法度準則,對硬筆來說有的適用,有的不適用,不可生搬硬套,還是要結合硬筆書法工具自身的特性特點。無論是田英章,還是荊霄鵬,對硬筆書法的理解把握也只是形而上學、粗入皮毛。
抱庸認為,百年來的硬筆書法還是個新生兒,目前的硬筆書寫的技巧特點,尚未被真正挖掘和梳理規範起來,潛力大得很,很值得像毛筆書法一樣,深入去研究探索和總結。
相對於毛筆書法,硬筆起點低,容易上手,但要真正寫出風格氣象,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硬筆書法的藝術海洋一樣寬廣博大,未來的路還長得很,因此絕不會止不於此,隨著理論的深入系統,技法的豐潤臻善,千人一面的現象也不會長久存在。
抱庸妄談。
-
4 # 蘭因硬筆書法
1,
某種“潮流”吧,
一些大師練成了“人肉印表機”的實力。
但是有時候會脫離了“書寫”。
寫一個硬筆字的時間,
比一般人寫一個毛筆字的時間還要長。
每個筆畫都勾勒得很好看,各種頓筆,藏鋒露鋒,
每個字一模一樣,很厲害。
至於對錯,每個人想法不一樣。
2,
我們所熟悉的田英章,荊霄鵬,吳玉生,司馬彥,
他們的字並沒有像以上的非常講究頓筆,
而是在行筆過程中有輕重的把握,
在字上有表現出不同地方稍微的變化,
非常靈動。
硬筆字的初衷是實用性,毋庸置疑,
我們需要把字寫端正。
至於端正,橫畫等距,該大的大,該小的小,
稍加註意,字就好看,讓人看得舒服,
這些道理和毛筆書法是一樣的。
3,
像趙賀新的字的確很漂亮,
他自己也說,
他的字不是實用性,
屬於欣賞類藝術。
無奈的是現在很多人覺得,
只有趙賀新那類才是對的,
或者說只有學趙賀新的人,才是對的。
他們會處處說別人的字不好,
然後周圍的人就會向“那一類”靠攏,
所以出現了題主說的“千人一面”。
4,
像王寵的小楷,傅文《金剛經》,甚至張秀的字,
如果不標明出處,
肯定會被某些人噴得體無完膚。
有些人的眼光特別狹窄的。
5,
我看過非常多的同風格的,
不外乎以上第一種,
但是我想說的是,
紅筆寫字真的真的真的很不吉利!
但是無奈中國產中性筆的環境和顏色的刺眼吸引了很多的人,
不能說別人錯吧,反正算是一種“潮流”了。
要讓大眾的認知上去,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
——
以下是劉興老師的特等獎比賽作品區域性,
如果不標明,
可能也會被某些人指出“一般,再回去學學筆畫吧”,
但是如果懂的人會發現,
圖中的字,絲毫不做作,
而且同一個字裡面,每個筆畫形態不同,
各有姿態,組合起來又十分融洽,
這種功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的。
-
5 # 千年蘭亭
說硬筆書法作品千人一面,對這種觀點我實在不敢苟同。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龐中華字帖風行神州大地,如果說那時“龐體”遍及全國,我還贊同。
但硬筆書法發展到現在,很多人都是直接取法古代毛筆經典,可以說,現在的硬筆書法風格多樣,各具特色。
現在的硬筆書法比賽也比較多,每次大賽的獲獎作品可以說讓人大開眼界,有向魏晉求韻味的,有嚴守唐楷法度的,有“尚意”以求性情的,有取法明清小楷的,等等,不一而足。
現在的硬筆書法,依我看,不僅沒有走進死衚衕,相反正沿正確的道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
-
6 # 行書一點通
我雖練硬筆,對於這個問題,卻是持悲觀態度!原因:
書法作品,是用來欣賞的!那麼問題來了――
軟筆幾乎寫出所有硬筆書法的所有風格,而且軟筆的表現力更強,八面出鋒,有粗細變化,濃淡變化等。
而硬筆的線條相對單薄了,這確實是硬筆書法作品的尷尬!
作為書法作品,軟筆書法在,硬筆書法獨特性何在?若是硬筆也追求軟筆效果,卻又很容易限入畫字描字境地。若是看書寫過程,幾乎又是在寫美術字了!
我以為,寫字不一定是書法,但書法應該屬於寫字――本來,書法就是寫字的藝術化。
第二點,硬筆書法,就具體作品的尺寸來說,真的太小了,也確實難登大登之堂,硬筆作品,總不能放大後掛在大廳吧?
這確實是硬傷!
至於參加比賽,可能是有些人的追求,但這個原因有點單薄了。
而軟筆書法,卻作為傳統國粹,能很好的延續下去。 -
7 # 墨幹古
因為即使臨模也不會一模一樣的,是不是這樣,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雖然它們都是書法,只是使的筆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創作應該是一樣的。靈光一現,書法不會進入死衚衕。我們首先確立創作的內容與含義。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用筆寫字越來越少了。但是,學習書法想把字寫好的是大有人在,不能讓時代吞滅五千年的文化。現在有多少人在奮力學習書法,其中包含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
回覆列表
在毛筆書法方面,近十年來無論是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都走進了一個人為的“窠臼”。
一是書法展覽的影響,有數的幾個“權威”自立門戶,各自培養各自的徒弟,徒弟的徒弟,傳承自己的“入展秘籍”非同類作品風格(包括書寫技法)不得入展,這是產生千人一面作品的主要原因。
二是想入展的人,進一步想進入書協的人,急功近利,趨之若鶩,不研究傳統真諦所在,照貓畫虎,取其形式,不講內涵。這樣就出現了較多的類似作品,正如題主說說“千人一面”。
在硬筆書法方面,沒有多少人真正深入研究硬筆的書寫創新,取法較低是硬筆書法發展緩慢,缺乏深度與高度的根本原因所在。
自龐中華主席“退隱”之後,硬筆書法字帖鋪天蓋地,但是真正出自經典的字型少之又少,缺乏傳統根基和藝術內涵的挖掘。長期以來,百姓眼見的多了,就形成一種穩定的視覺審美,認為“這”樣寫就是對的,“這”就是書法的模樣。所以說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正是大眾對現實硬筆書法審美疲勞的覺醒的反映。
找到問題根源所在,解決問題的時間就不會太久了。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