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哥帶你讀原著
-
2 # 新時媒
劉墉(比和珅大三十歲)、紀昀(比和珅大二十六歲)兩人在朝中雖居高位,但一直沒有擔任過軍機大臣進入中樞,而且乾隆還批評劉墉遇事模稜圓滑、紀昀讀書不明事理,他們都不可能與和珅有多少直接碰撞,檔案和正史中也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從年紀上來看,這三人並不可能有多少交鋒的機會,而且劉墉,紀昀做官已久,深諳為官之道,又怎麼會直接跟乾隆面前的大紅人硬碰硬呢?
而且劉墉,紀昀在正史上並不像電視劇中刻畫的那麼清廉為官,剛正不阿.
劉墉入京任職之後,調整了自己的為官處事策略,變剛直方正為滑稽模稜,並沒有和權勢遮天的和坤做針鋒相對的對抗。他與紀昀的關係則相當融洽。紀昀出自劉墉之父劉統勳的門下,兩人有師兄、師弟之誼。關係極好。紀昀才思敏捷,劉墉字寫得很好,紀昀常請劉墉為自己寫對聯。
事實上,紀昀與和珅的關係就像是忘年交。年輕的和珅處世外向潑辣。年老的、處世逐漸內斂圓滑的紀昀會時時善意地提醒和珅。兩人既有政見不同帶來的爭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對紀昀的關照;在人際關係上,更多的是紀昀對和珅的幫助,紀昀本身就只是一個御用文人,而和坤主要掌管治國和理財上,也就是說紀昀與和珅不會有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
這個就是三人之間的真實關係了.
-
3 # 勇戰王聊歷史
先說年齡,劉墉比紀曉嵐大5歲,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所以,劉墉比和珅大31歲。和珅是他們的晚輩。
先說紀曉嵐跟和珅的關係。紀曉嵐算是長輩,他就是個編書的文官,所以基本不參與政事。他跟和珅鬥不起來,反而紀曉嵐有些欣賞和珅這個能幹的晚輩。後來,和珅入軍機處,身居要職以後。紀曉嵐更不敢跟和珅鬥了。
還有,紀曉嵐這個人很好色!乾隆特意給紀曉嵐安排兩個宮女陪睡。紀曉嵐娶了好幾個老婆,每天都要“敦倫”數次。總之,紀曉嵐就是個編書的。他的“鐵齒銅牙”只是指的口才好,有文化。劉墉比和珅大更多,其父劉統勳是股肱之臣。但是,他一直沒有擔任過軍機大臣進入中樞。所以,劉墉的權勢遠沒有和珅大!再加上劉墉入京做官以後,比較圓滑。劉墉只參過和珅同黨一次,並沒有一直和和珅作對。
而且劉墉在和珅在位時倍受和珅壓制,甚至由禮部尚書貶為侍郎,直到和珅死後才算真正抬頭,但已垂垂老矣。
和珅被嘉慶處理的時候,劉墉積極參與此事。當大臣要將和珅凌遲的時候,劉墉及時建議給和珅留了全屍。
而且,劉墉建議嘉慶不要將和珅的事波及太多的人。在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嘉慶帝釋出上諭,申明和珅一案已經辦結,藉以安撫人心。
還有,你們這些電視編劇這麼欺負和珅,你們不心痛嗎?
-
4 # 香茗史館
這三人在電視劇中出鏡率較高,尤其是《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熱播,人們對這三人津津樂道。那麼歷史上這三人關係究竟如何呢?其實查閱這三人的生平就可窺探一二。
劉墉和和珅劉墉比和珅大了31歲,因此入朝為官較早。但與和珅不同,劉墉長期在外地為官,和珅則一直在京為官,且由於極為受寵,和珅簡直可以說是平步青雲,在劉墉入京為官的時候,和珅的官職已經高於劉墉。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在南書房行走,從此時開始,劉墉才開始正式做京官。面對和珅專寵於乾隆,劉墉只好靜默自守,滑稽模稜取容。根據史料記載,此後數年,劉墉不斷犯錯,官聲漸不及從前,並多次受到皇帝責備。我想這主要是由於劉墉一是不願意依附於和珅,二是面對和珅又不得不明哲保身。劉墉曾查辦過牽扯和珅的諸多案件,但兩人之間一直未曾產生什麼直接衝突。
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劉墉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直到此時,劉墉才真正露出獠牙,迅速查明和珅及其黨羽等大罪20條,嘉慶隨即處死和珅。不過在處理和珅一案上,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避免案件擴大,劉墉又及時向嘉慶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後事宜,迅速結案避免造成動亂。
紀曉嵐和和珅在《鐵齒銅牙紀曉嵐》當中,和珅和紀曉嵐兩人斗的那叫一個歡樂多。事實上,紀曉嵐比和珅大了26歲,不過紀曉嵐的文章水平顯然要比做官水平高很多,紀曉嵐更像是一個御用文人,與和珅並沒有什麼劇烈的利益衝突。當然,紀曉嵐也並不認同和珅,屬於少數未依附和珅的官員,但由於沒有什麼利益衝突,所以也未受到什麼打壓。而且兩人在官銜上差距較大,紀曉嵐雖然也較為受寵,但僅僅限於文學方面,直到清嘉慶二年(1797年),紀曉嵐才升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終其一生也未做過大學士。
紀曉嵐和劉墉劉墉比紀曉嵐大5歲,兩人基本上算是同代人。而且兩人之間甚有淵源,劉墉的父親劉統勳乃是紀曉嵐的鄉試主考官,對紀曉嵐有知遇之恩。在後來的官途上,兩人也多有交集,例如紀曉嵐擔任四庫館總纂官,正是出於劉墉的舉薦。劉墉與紀昀都好收藏硯臺,兩人也經常互相贈送。紀昀才思敏捷,劉墉字寫得很好,故紀昀常請劉墉為自己寫對聯。比如“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是紀昀非常喜歡的詩句,生前他曾將此詩作為自輓聯。紀昀去世後,劉墉即將其寫下來,作為輓聯相贈。
-
5 # 大飛熊騎士
和珅和紀曉嵐,劉墉都不像電視劇裡爭鬥了一輩,更多的是作為同事之間一種交集。畢竟紀曉嵐和劉墉都擁有政治資本,但是這種資本並不影響到和珅的利益,他們本身也不必依附和珅。
紀曉嵐。紀曉嵐和劉墉倒是關係比較密切,因為紀曉嵐的“恩師”就是劉墉的父親,漢族名臣劉統勳。劉統勳和劉墉都在仕途上幫助和推薦過紀曉嵐,又都在文學有建樹,所以他們私下關係比較密切。
紀曉嵐和和珅同朝時,年紀比和珅大,性格中庸,但最會享受。比如他好色,抽菸袋,愛吃肉,又喜歡詼諧,這反而讓他多了“人性”的魅力。
所以,紀曉嵐哪有那心情和和珅爭鬥,不過開開和珅無傷大雅的玩笑倒是可能的,據說紀曉嵐開“損”過許多大臣。
劉墉。劉墉因為劉統勳算是出身名門,關於羅鍋屬於傳說。劉墉早期為官清正幹練,還推薦了紀曉嵐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篡,和和珅則是一同審理過“舞弊案”。
不過劉墉仕途沉浮,中後期表現開始中庸懶散,應該是和乾隆後期好大喜功有關。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嘉慶帝啟用劉墉審理和珅的案子。
和珅。關於和珅的才能,發跡故事就不囉嗦了,主要還是說和和珅爭鬥的幾個人,比如,同是滿人貴族的阿桂,二人因為和珅不懂軍務不和,恩怨糾葛了一輩子。還有一個對手福康安,長年在外。朝中只有王傑,範衷等人和和珅對著幹。
但是,乾隆皇帝一直信用和珅,和珅也是朋黨眾多,無論是阿桂或者王傑等人大多數都是和珅取得優勢,直到乾隆去世。
-
6 # 純鈞LHGR
歷史上的三人,其實紀曉嵐要低一頭,雖然不算和珅的正式下屬,但是對和珅還是恭敬有加的,而劉墉與和珅的關係也很不錯。
從紀曉嵐說起。紀曉嵐在從四品的官階上犯了事,再回到京城,是從正五品的左庶子幹起,但這個時候劉墉還在家為父親劉統勳服喪,待他回京之後,是從二品;而和珅這時已經是正藍旗副都統了,正二品。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這時候三個人身份差距太大,還不熟。
紀曉嵐由於經常親近乾隆皇帝,升官很快,沒幾年就升到了從二品,這時的劉墉是正二品,和珅是從一品,身份接近,相互開始交好。
三個人走到一起,是因為書法。很多人印象中的和珅是電視劇裡的形象,但歷史上的和珅雖不能說飽讀詩書,但書法造詣卻是極高的。現在有和珅的親筆奏摺存留,他的字,比起現在的書法家,只高不低。
歷史上的紀曉嵐並不是什麼清官。如果他不是後期站對了隊伍,就算因貪賄被斬了都不奇怪。當時和珅從後扈大臣裡脫穎而出,擔任了理藩院尚書,而這時紀曉嵐任禮部侍郎,雖然不是直屬關係,但和珅卻是紀曉嵐的上級。
而和珅的貪汙受賄有個特點,他吃肉,下級總也能喝口湯。所以說,紀曉嵐沾了不少光,他對和珅是比較恭敬的。關於此點,書中有記載——當然不是正史——紀曉嵐有個朋友叫陳恪用,在外地任知州,有一年冬天來看望紀曉嵐,當時正好有人給紀曉嵐送來“孝敬”的銀子,恰巧還擺在桌上,陳恪用看得直了眼,忽然一言不發,抓過幾錠銀子然後奪門而逃,紀曉嵐看得哈哈大笑。
紀曉嵐這樣的官兒,跟和珅不親近才怪了。
而劉墉,在後期犯了許多錯誤,官聲並不是特別好。但是劉墉擔任過“府學”的“宗師”,他之所以沒被處理得太厲害,也是因為派系中有人為他保奏求情,而派系裡的人,應該說跟和珅的關係都是不錯的,不然當時和珅勢力滔天,關係不好的話官也當不下去了。
還有一件事,拉近了他們的距離,就是“文字獄”。
和珅擔任四庫全書正Quattroporte期間,他為了報復某些人,開始處心積慮興起文字獄,可以說,當時全國的文人莫不自危,因為文字獄實在是不講理,說安個罪名就安個罪名。
而劉墉、紀曉嵐兩個著名的文人,甚至可以說是著作等身級的人物,竟然沒有在多年的文字獄中被整垮,或者說和珅沒有向他們下毒手,三人的關係也可見一斑了。
-
7 # 堅持不懈創作的人
公元1799年(嘉慶四年)正月,北京城朔風呼嘯,大清國攤上大事了:初三,太上皇乾隆駕崩;初四,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鉅貪和珅被褫奪官爵;初八,和珅失去自由,十八日,和珅被數尺白綾吊死在監獄裡。這充分印證了《好了歌》裡的那句話:“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由此又生出另一句俗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那麼,和珅的死,紀曉嵐是不是幕後下套的黑手?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老紀和和大人的明爭暗鬥可從未消停過。當然,也不能不提及另一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之所以要說到劉墉,是因為需要比較。把紀曉嵐杵在劉墉身邊,有助於我們去理解他的“鐵齒銅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紀曉嵐鬥過和珅嗎?
紀曉嵐鬥過和珅嗎?竊以為鬥不起來,老紀與和珅的關係,大概屬於有意識的若即若離。
一是不屑。他們真正開始共事的時間,大約是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這一年十一月,和珅出任國史館副Quattroporte,紀曉嵐則是《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共同主持編修工作。而在這之前,和珅一直擔任御前侍衛,中間有著文武之別、滿漢之分以及年齡懸殊等三條鴻溝。其時,紀曉嵐已經是52歲的飽學鴻儒了,和珅才26歲。
二是不懼。紀曉嵐的聖眷恩寵絲毫不輸於和珅,除了受到親家獲罪牽連而有過一次謫戍烏魯木齊的經歷外,其他時間基本都在皇帝身邊。乾隆評價他“學問素優,予以外任,轉恐不能盡其所長”,所以要留他;嘉慶評價他“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所以要用他。
另外,在與和珅共事的二十餘年間,紀曉嵐曾兩次為鄉試考官,六次為文武會試考官,門生故吏遍天下,舉手投足都能影響士林,和珅哪裡敢招惹紀曉嵐呢?
三是無利害衝突。紀曉嵐以其風流的性格、儒雅的氣質與人交往,融合通達,極少得罪人,他是不會公然得罪和珅的。且紀曉嵐終其一生只幹了兩件事——主持科舉和編修。
正史有劉墉得罪和珅的記錄
劉墉的情形也與紀曉嵐類似,如劉墉比和珅年長31歲,劉墉的老爹是一代名臣劉統勳,家世顯赫。一般情況下,和珅也不會輕易去招惹劉墉。劉墉在性格上比紀曉嵐剛直一些,所以正史上倒是真有“劉羅鍋”死磕和珅的記錄。如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御史錢灃參劾山東巡撫國泰,這國泰是和珅的死黨。劉墉奉旨查辦國泰案,堅決支援錢灃一查到底的建議,最終扳倒國泰,徹底得罪了和珅。
和珅到底死於誰手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誰受益誰就有嫌疑,嘉慶皇帝難脫干係。但嘉慶有沒有幫手呢?總不能隨隨便便砍和珅的頭吧?總得有人先炮打和珅的司令部,皇帝才能找到藉口拍板決策。這個先開炮的人是誰呢?種種跡象表明,劉墉倒是有可能。
首先,劉墉跟和珅是政敵,一個剛正廉潔,一個鉅貪大腐。
其次,從乾隆四十六年開始,劉墉基本乾的都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吏部尚書的差事,專搞官員風紀和人事考選任免,而和珅柄權,他動真格的就會遇到巨大阻力,其間出現種種矛盾衝突在所難免。
其三,首劾和珅不法狀的人,是給事中王念孫,這人是劉墉的老部下,劉墉做都察院左御史的時候,二人之間似有師生之誼,性格也頗為相似。另外,王念孫是紀曉嵐的門生,而紀曉嵐又是劉墉之父劉統勳的門生,這層關係也不能被忽略。
其四,嘉慶跟紀曉嵐、劉墉之間有著良好的私人關係。嘉慶皇帝尊敬紀曉嵐,但絕不會跟他討論軍政大事,劉墉則不同,他有豐富的經驗。嘉慶七年(1802年),嘉慶駕幸熱河,居然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也就是說,嘉慶對和珅的不滿情緒,可能有意無意地表現或直接透露給劉墉。
聯絡起來看,如果不是嘉慶授意劉墉要法辦和珅,如果不是劉墉借乾隆駕崩之機再授意王念孫彈劾和珅,就很難理解王念孫的膽量從何而來了。乾隆在世的時候,他為何不上交彈劾狀?而乾隆去世第二天,他就跳出來了呢?年紀輕輕的王念孫怎麼會知道嘉慶皇帝不待見和珅?
其五一點最為關鍵,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是劉墉等人奉旨具體核查辦理的。
也就是說,和珅的二十條大罪,都是劉墉和諸王大臣在嘉慶的授意下給梳理出來的,至於乾隆遺詔啥的,只是託詞罷了,有皇帝的授意,莫須有都能殺頭。
紀曉嵐這個時候在幹嗎?籌辦高宗(乾隆)實錄館,就是在忙著找地方、選擇寫手,準備幫乾隆皇帝寫回憶錄,他可沒工夫參與偵辦和珅案。
“鐵齒銅牙”是擺設嗎?
既然紀曉嵐沒有跟和珅死磕過,也談不上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那他的“鐵齒銅牙”不就成擺設了嗎?也不盡然,只不過咬的物件跟電視劇所演繹的情節有著天壤之別而已。
什麼叫“鐵齒銅牙”?有兩個意思。一是口齒伶俐、學識淵博,辯才一流;二是指意志層面的,這種人認準了一件事,就得辦成。
顯然,紀曉嵐的“鐵齒銅牙”屬於前者,他沒有咬人,一輩子盡咬書本了;而劉墉則屬於後者,儘管他的標籤是“羅鍋”。
紀曉嵐晚年曾自作輓聯雲:“浮沉宦海同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蠹魚”用得再形象不過,書蟲子嘛,不咬書咬什麼?
-
8 # 不羈得有學問
《鐵齒銅牙紀曉嵐》與《宰相劉羅鍋》兩部電視劇讓我們和珅、紀曉嵐與劉墉三人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他們三人都在乾隆手下做官,那麼同朝為官的他們真實的關係是怎樣呢?
電視劇中紀曉嵐與和珅是冤家對頭,常常爭吵不休。但是歷史上的紀曉嵐與和珅真的是這樣嗎?
紀曉嵐出生於1724年,1754年做進士。和珅出生於1750年。兩人相差26歲,紀曉嵐做進士的時候,和珅才四歲。而劉墉出生於1719年,大學士劉統勳之子,1751年中進士。
劉墉與紀曉嵐年紀相近,而且紀曉嵐在劉統勳手下任職,所以劉墉與紀曉嵐相識,從1771年劉統勳舉薦發配新疆的紀曉嵐來修編《四庫全書》看,劉統勳與紀曉嵐應該是有師生情誼的,所以劉墉與紀曉嵐的關係應該不錯。
和珅沒有考中進士,他是以文生員的身份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在1772年,被授三等侍衛。1773年,23歲的和珅得到了乾隆的賞識,1776年就成了總管內務府大臣。
從時間表可知,在和珅得到乾隆賞識的前幾年,紀曉嵐一直在新疆。等紀曉嵐回來後,吃過虧的他早已磨平了以前的稜角,肯定不會輕易得罪人。而且此時的紀曉嵐卻是和珅的下屬,哪有這個膽量敢跟和珅作對。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不錯。一個經歷發配新疆之苦,磨平了稜角的半百老人,看見一個意氣風發的和珅。而且此時的和珅還有點像以前的紀曉嵐,孤傲,偏激。所以紀曉嵐看見和珅應該就是看到了年輕的自己。
至於劉墉與和珅。劉墉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而和珅則是最有名的貪官,這兩人肯定合不來。朝堂上肯定多有爭端。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紀曉嵐與和珅其實根本就不是電視裡所演的那樣勾心鬥角。
他們之間開始交集的時候,紀曉嵐已經52歲了,而和珅才26歲。
那年紀曉嵐出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編修,而和珅是國史館的副Quattroporte。
他們之間的差距隨著和珅的升官,變得越來越大。
而且他們之間也並沒有什麼切身的利益糾葛。
紀曉嵐的官職一直都很單純,他主要是主持科舉和編修書籍。
他曾經兩次為鄉試的主官,六次為文武會試的主管,所以他的門生故吏許多。
而且皇帝對於紀曉嵐的評價也是“學問優素”,所以對於和珅來說,也沒有必要和紀曉嵐產生糾葛。
故:和珅和紀曉嵐的關係是若即若離,並不是很緊密。
劉墉和和珅的關係,也不是電視裡那樣劍拔弩張,而是劉墉明哲保身,並未與和珅對抗。
劉墉主要是承繼了他的父親劉統勳的榮光,故而乾隆皇帝對他十分的照顧。
前期的劉墉主要是在外地任職,在他進京之後,和珅已經是權傾朝野了。
而這個時期的劉墉也從剛正不阿變得獨善其身。
但是在乾隆皇帝死後,因為劉墉曾任嘉慶帝的上書房總師傅,所以在對待和珅的事情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和珅案結束之後,劉墉被封為太子太保。
而且針對和珅這麼大的案子,並沒有牽連過多的人,所以這個也算是劉墉的風範使然。
所以對於劉墉和和珅的關係,劉墉是臥薪嚐膽,暗度陳倉,避其鋒芒。而和珅也沒有過度的為難劉墉。
紀曉嵐和劉墉的關係,那就是非常好的關係了。
因為紀曉嵐是劉墉的父親劉統勳的弟子,所以他們之間除了同僚,還是師兄弟的關係。
兩人的文學修養都是十分出色,經常在一起吟詩作賦。
而且兩人都喜歡收藏硯臺,經常互相贈送。
在紀曉嵐去世之後,劉墉曾寫下:“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來紀念紀曉嵐。
可見:紀曉嵐和劉墉那是真正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