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選票

    太平天國起事,因為農民小市民思想的侷限性,事業才成了三分之一,就自相殘殺,豈有不敗之禮?洪秀全集團起事之後,如果不砸孔廟,只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綱領或把信仰中國特色拜上帝教改成信仰正宗的基督教,絕對能得到歐美國家的支援,打敗滿清不成問題,建立一個民選民治民享的以信仰基督教和佛教的國家!

  • 2 # 和19760419

    失敗原因:

    1、太平天國的領導者沒有做好長期北伐的準備,棉衣,糧草,藥材都沒有充足的供應,令北伐軍戰鬥力入冬後大打折扣。也沒有為北伐軍建立穩固的後方。

    2、士兵多為南方人,不適應北方天氣。

    3、清政府的堅壁清野政策也是相當有效的,各地的團練武裝對太平軍北伐牽制很大。在某些地區雖然得到了一些農民武裝的響應,但沒有集中起來,被清軍一一消滅。

    4、太平軍有著輕敵冒進的思想,認為北伐開始的勝利會持續到最後,就沒有做好充足準備,深入清朝腹地作戰,居然沒有後援。

  • 3 # 一隻活著的假面

    其一是階級的侷限性

    其二是軍事上的戰略失誤,北伐把太平天國運動的攻勢變為守勢

    其三是洪秀全安富尊榮意識和當時的政治腐敗及其建立的森嚴的等級制度

    其四是以曾國藩為代表的儒生地主階級崛起,與洪秀全形成對抗

    其五是洋人的強行介入以及對清政府的支援

  • 4 # 歴史的軌跡

    關於【太平天國】北伐失敗的原因。深度探索地話,應該是決策高層對“北伐”沒有相應高度重視,並沒有一整套與之相匹配的勤務保障制度和策略,以達到最大可能讓所制定目標得以實現,所得戰果得以鞏固,並且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逐步前進,以最後取得勝利。戰略上的短視,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一旦遇到重大挫折,毫無應對之策,轟轟烈烈的戰略行動,只能失敗。上面可以說是失敗的內因。

    失敗的外部因素。(一),由於渡船數量不足,人員未能全部過河。太平軍1853年5月(咸豐三年四月)初,由李開芳,林鳳祥等率領二萬多人從揚州出發,踏上了“北伐”遠征之路。經安徽,進河南,轉入山西,折而進入河北。可惜在渡黃河時,由於船少人多,一個星期才過去了一萬多人,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員在南岸受到清軍阻擊,餘部只能退回天京。過河人員成為事實意義上的孤軍。嚴重削弱了戰鬥力,孤軍深入,犯了兵家大忌。

    (二),北方寒冷氣候,增加了極大困難。1853年10月底(咸豐三年9月),這時正是北方隆冬季節,北方天寒地凍,北伐軍隊缺乏禦寒衣服糧草,再加上生活在南方,氣候所至,導致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加大了極大的困難。

    (三)清政府精銳軍隊的圍追堵截和地方地主團練武裝的阻擋。當太平軍前鋒進抵天津西南數十里的楊柳青時,清政府極度震驚,皇帝打包財物,準備逃跑。對於插入統治者心臟的利劍的太平軍,深入到京輔地區。感到恐慌,動員優勢兵力和地方武裝進行阻當。

    (四),楊秀清的對時局的認識不足。對於北伐軍在北伐的險境沒有深刻的認識。當北伐受阻的不利訊息傳到天京,而楊秀清應該泒遣優勢兵力,可是隻派了二萬人去增援,形成了“添油戰術,”。並且當援助到達山東臨清州時,遭到各路清軍堵截而失敗。

    (五)處於不利形勢下的李,林的分兵導致各個擊破而全軍覆滅。分兵後的林鳳祥在山東高唐州的連鎮,遭到僧格林沁的引河灌城戰術,林鳳祥率軍重圍被俘,被處以極刑而殺害。李開芳也於突圍中被俘,1855年6月,在北京被殺。全部將士壯烈犧牲。北伐戰爭走向了失敗。

    總而言之,作為一個重大戰略行動,在沒有強大的物質保障和完備的應對措施支援下,以劣勢兵力遠征,在前無接應和根據地的基礎上,沒有其他戰略策應,只能算是一場毫無勝算的賭博。這種冒險必將失敗,血本無歸。因為失敗的種子早已種下,慘敗將成為必然結果。

  • 5 # 使用者104502318119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農民起義,當時清朝剛經歷過鴉片戰爭,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反對腐朽的清政府統治,同時也抵抗資本主義的入侵。這次其次雖然推動了發展,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最終以失敗收場。

    首先就不得不說作為太平天國領導人洪秀全的封建侷限性了。洪秀全之所以發動起義,其根本原因並不是為了建立一個強盛而平等的國家,他根本就沒有那麼遠大的抱負,他只是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因為他曾經四次科舉都沒有高中。在太平天國取得一定的成就後,洪秀全的衝勁就被消磨沒了,只想要安居享樂,根本不思進取,只想偏安一隅,做一個土皇帝。於是,洪秀全就開始修建奢華的王府,還蒐集了很多的美女,而跟隨他起義的很多將士都是這種思想,之所以參加起義只是為了功名利祿,因此在取得一些成就後,他們就開始荒廢政務,安於享樂。

    其次就是戰略上的不當。在太平軍還沒有佔領南京之前,太平軍離開廣西后,就有了想要取金陵為本的想法,當時楊秀清認為只要佔領了南京,就算是成不了事,那也可以據守黃河以南的地方。洪秀全也非常中意南京這塊地,曾多次稱之為“小天堂”,並以此來作為奮鬥的目標,因此在太平軍佔領南京後,他們並沒有繼續前進,凡是是停滯於此,把南京定為了首都,建立了大本營。在奢華的天王府建成後,洪秀全就沉迷於享樂,絲毫都沒有了鬥志。在太平天國後期的時候,洪秀全為了掌握大權,就開始用人唯親,大肆的排擠異姓,石達開就是其中之一。石達開是太平軍最優秀的統帥,所統領的軍隊是太平軍的精銳,他文武兼備,深受將士的愛戴,在內訌的時候,他是唯一一個能夠力挽狂瀾、輔佐洪秀全的人,但是,就是因為洪秀全的猜忌,導致石達開出走,太平軍就此衰敗。

    隨著統治階級內部的內鬥越來越嚴重,楊秀清是太平天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首領,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他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定都南京後,他也和洪秀全一樣,安於享樂,但是又想成為城內唯一的“獨裁者”,於是就用了各種嚴酷的手段打壓異己,導致軍民們對他越來越不滿,最終爆發了內鬥。楊秀清和他的家人,以及他所屬的兩萬精兵都被盡數殺光,而就在這個時候,清政府卻在加緊練兵,聚集了一大批精銳的力量,最終鎮壓了太平天國。因此太平天國的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領導者內心的侷限性。

  • 6 # 楚狂接與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於1853年5月相繼發動了北伐和西征,其中北伐軍的戰略目標是攻取北京。而為了完成此項任務太平天國派出了多少部隊呢?兩萬人。

    你說他輕敵吧。北伐軍的統帥是林鳳祥、李開芳和吉文元這三位。其中林鳳祥和李開芳是從金田起義起就是太平天國的先鋒,是當時太平軍最驍勇善戰的武將。洪、楊、韋、石諸王以下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丞相中北伐軍統帥佔了一半,用楊秀清的說法這三人“官居極品”。另外北伐軍的兩萬人也是久經戰陣的精銳之師,其中兩廣的老兄弟有就有三千人,遠遠超過西征軍。

    你說他重視北伐吧,除了這兩萬人外天京方面出於種種原因並沒有有效支援北伐部隊。

    但是即便是這樣林鳳祥、李開芳率領的部隊仍然席捲了江蘇、河南、山西等省並突進直隸的定州。聽聞太平天國北伐到了定州,京師大震。咸豐皇帝趕忙在乾清宮任命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部署京城防務。後來僧格林沁率京營兵五千赴涿州佈防,保勝也率兵火速往保定攔截。此時清朝官員中居然有很多都向衙門告假並且開始從北京城中逃跑的了。後來太平軍在天津西郊遭到天津知縣謝子澄的伏擊損失頗重,又因為連續作戰過於疲勞,不得不在獨流、靜海兩地與清軍對峙。

    到了10月29日,霜降已過,立冬來臨。北伐軍在對峙中等待天京發來的援兵,嚴寒極大的削弱了以南方人為主力的太平軍,特別是兩廣戰士極不適應。迫不得已北伐軍只能突圍到了阜城,等待援軍到來。

    而洪秀全、楊秀清得知北伐軍抵達天津附近後,才著手組織援軍。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等率領援軍由安慶出發,經河南永城、夏邑渡黃河,由江蘇豐縣入山東北上,於三月十五攻克臨清,北距阜城僅200餘里。但臨清城內糧械被敵軍焚燬殆盡,城外又有勝保部清軍趕到圍困,曾立昌等遂遷就部分新成員的畏敵懼戰情緒,竟置北援任務於不顧,二十六日棄城南走,途中屢戰不利,一退再退,以致潰不成軍,被清軍和地主武裝截殺甚眾,曾立昌戰死。

    而林鳳祥、李開芳被困於阜城,不知援軍已到臨清。四月初九,北伐軍自阜城突圍,進據東光縣之連鎮。當天,清軍又趕到圍困。林、李為分敵兵勢,由李開芳率600餘騎突圍南下,襲佔山東高唐。勝保所部當即趕到,又將高唐圍住。從此,林、李分駐兩地,頑強抗擊清軍。

    咸豐五年正月十九,清軍攻陷連鎮,北伐軍將士大多陣亡,林鳳祥被俘後解送北京,英勇就義。僧格林沁立即移兵猛攻高唐。二十九日,李開芳棄城南走茌平縣之馮官屯。僧格林沁又率數萬清軍趕到,圍攻兩月未克,最後只得在四周築起堤壩,從百里外引水浸灌,馮官屯頓成澤國。四月十六,李開芳等被俘,在北京遭殺害。至此,北伐軍全軍覆沒。

  • 7 # 浪花滾滾

    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清軍欽差大臣尚榮尾隨而至,率領萬餘人在天京城東建立了“江南大營”,欽差大臣琦善率領萬餘人在楊卅外囲建立“江北大營”,兩支清軍南北配合,隨時準備奪取南京。此時的太平軍號稱有百萬大軍,戰略上處於進攻態勢,但沒有主動進軍,卻作出了守衛天京,同時派兵北伐京師,西征上游的戰略決策,在北伐、西征和天京周囲和淸軍作戰,大大的分散了兵力。1853年5月太平軍派天官副丞相林風祥和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率二萬餘人由浦口出發北伐,10月進抵天津西南的靜海、獨流鎮,由於兵力不足,後無援兵,清軍派重兵包圍、囲攻,結果二萬多太平軍全軍覆沒。太平軍北伐的徹底失敗,完全是太平軍在戰略上和戰術上的嚴重失誤。(謝邀)

  • 8 # 陳悅漫步海邊

    太平天國的北伐之戰幾乎從北伐軍出征之時就註定了會失敗,其敗因有兩個層面。

    戰略盲目浮誇

    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國定都金陵,改名天京。僅僅一個多月後,立足未穩的太平天國政權抽調兵力組成兵力約為2萬人左右的北伐軍(番號為前一、前二、前三、前五、後一、後三、中五、左二、右一,共9軍),由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率領,於5月13日出發“掃北”。

    按照出發時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等設定的目標,北伐太平軍的戰略目標是近據直隸,等待後路援軍到達後,合兵攻打北京。

    這一戰略存在著明顯的盲目浮誇性質,甚至可以稱其為盲動。

    在太平天國剛剛定都天京,天京周邊尚處在清軍控制下時,僅僅使用2萬兵力孤軍北上,而且將進軍的目標設定在一千餘公里外的清王朝統治中心直隸地區,本身就帶有明顯的“玩命”性質。

    而且在制定了進軍的總目標後,太平天國主政者們並沒有制定後一步的詳細作戰方略,既沒有考慮2萬北伐軍的後方保障,甚至連後續的援軍兵團也根本沒有準備,完全是一個拍腦袋的決策。

    以當時太平天國的局勢,與其不切實際地進軍千里之外的直隸,不如掃清南京周邊,擴大天京周邊的控制區更為實際。

    戰術機械呆板

    不僅太平天國統治者的戰略制定得盲目浮誇,具體的執行者、北伐軍將領林鳳祥、李開芳的指揮也非常機械、呆板。1853年5月13日出徵之後,由江蘇進入安徽,再北上進入河南、山西,最後在10月29日佔領直隸的靜海、獨流地區。

    一路上,北伐的太平軍雖然屢屢奪取城鎮,但是又一一放棄,直奔其總目標——直隸。當到了直隸後,已是強弩之末,深陷清軍的圍困中,而且又不發揮其進軍路上的游擊戰法,而是選擇了在直隸據守,以等待虛無縹緲的援軍到來後合攻北京。

    最終北伐的太平軍於1854年1月28日兵敗,從靜海突圍南撤,後被清軍節節圍擊,在當年4、5月間全軍覆沒。

    在北伐軍敗退過程中,太平天國主政者又做了一傻再傻的決策。於1854年初派出規模在3萬餘人左右的援軍北上,結果在進軍途中也被清軍截擊,全軍覆沒。

    倘若太平天國決策者最初北伐時就制定縝密戰略,並且厚集兵力,可能北伐的悲劇或許能夠避免。

    對此,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後來被清軍俘虜後,在反思太平天國失敗時列舉了天國的十大誤,其中,北伐就佔了三條,從中不難看出北伐的失敗對太平天國的負面影響:

    一、誤國。之首,東王令李開芳、林鳳祥掃北敗亡之大誤。

    一、誤國。李開芳、林鳳祥掃北兵敗後,調丞相曾立昌、陳仕保、許十八去救,到臨清州之敗。

    一、誤國。因曾立昌等由臨清敗回,未能救李開芳、林鳳祥,封燕王秦日昌復帶兵去救,兵到舒城楊家店敗回。

  • 9 # 人者仁義也

    太平軍北伐和西征其實是同時進行的,當時北伐出發時是二萬二千五百人,到靜海時,也不過四萬人。雖然這隻軍隊是當時太平軍的精銳部隊,但是兵力實在是太過於單薄,當時的中國北方清政府的控制力還是比較強大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一直遊蕩在北方。

    當時的太平軍是四月出發,五月度過黃河,在懷慶府竟停留了三個月,居然就不能北進,而不得不西入山西,企圖從西面進攻北京。但是到了山西又被清軍阻斷,只好折回河南,從河南突入直隸,企圖從河南直逼北京,當時的太平軍的前鋒已經到了保定,但是軍隊太少不敢直接攻打北京,只好繞道從東面進攻北京。但是太平軍到靜海後,清軍以重兵結集楊村,太平軍就就無法前進了。

    為什麼呢?北伐的太平軍屬於孤軍深入,與當時的南京的後方實際上是隔絕,南京根本無法向北伐的太平軍運輸糧食和後勤。行軍無糧食,必敗之道。北伐軍過臨淮關後,就已經感到「糧料甚難」。過黃河後,雖然暫時得到河南、山西人民供應的糧食,但是隻能夠維持了一個時期。到屯軍靜海、獨流時,就因為沒有大村莊供給,糧盡不得不退卻,以致於全軍覆沒。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南方攻打北方勝利的例子就是駐守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勝利過。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南以後,與當時的大臣們北伐。常遇春就提出了直搗北京的建議,但是朱元璋認為「懸軍深入,饋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他定策「先取山東,撤彼遮蔽,移兵兩河,破其藩離,拔潼關而守之,扼其門檻,天下形勢人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他動員兵力二十五萬人,先攻打山東,平定山東以後。再攻取河北和河南,攻破潼關,然後守住潼關,最後大軍合圍,直接攻破北京。照他的計劃平定了中原。朱元璋的戰略思想,就是兵法上說的「致人不致於人」。在元末北方政權已呈解體的時候,朱元璋還不能直搗北京,要先立於不敗之地,並且還要用到二十五萬人的大兵力。而楊秀清在清朝政令還統一,政權比元末牢固得多的情況下,卻要以二萬二千五百人北伐,還取北京,怎能免於敗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平之戰,為什麼白起敢擅自主張坑殺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