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型我塑103

    我覺得山西河東一帶堯舜禹生的地方,也就是現在晉南,坐火車路過的話,一望無際的田野,種滿了果樹,麥子,高鐵都要走很久,說明那裡不缺吃的,人類很容易生活。另外往西走是黃河,往東太行山,沒有戰亂,大河之東,Sunny水,空氣豐沛,所以祖先選這作為華夏文明的起始地,我們的祖先非常聰明。

  • 2 # 葉爾羌雄鷹

    中國兼具世界各地土地型別:有海洋也有沙漠、有冰川也有戈壁、有高山也有峽谷、有草原也有荒漠;而且從南到北的氣候型別也多樣: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帶等。再加上勤勞善良智慧的世代人民,怎麼說是貧瘠的土地呢?

  • 3 # 縱橫古今

    財富的創造不在乎土地多少和肥瘦,與體制或智商有關:以色列人在沙漠中創造奇蹟,非洲人在沃野千里上乞食,中中國人上下五千年至今尚未實現脫貧致富,英中國人到處瀟灑衣食無憂……

  • 4 # 千佛山車神

    咱們中國所處的亞歐大陸東部地區受太平洋季風影響,降水豐沛,環境宜人,並且平原廣佈,交通便利,適宜發展農業,簡直就是天選之地。

    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咱們祖先佔據了亞歐大陸上最好的土地,即便不是最好,起碼也是最好的之一。

    而對比下亞歐大陸上同緯度的地區,不是荒漠就是隔壁,這也是為啥古代漢族王朝不熱衷於擴張的原因,因此除了咱這裡,周圍的環境都不咋地,還有啥動力去擴張?縱觀整個亞歐大陸,也只有歐洲的環境可以與我們比一比。

    當然,本文的對比只限於亞歐大陸,不包含美洲、大洋洲、非洲。但就算是放眼全世界,我們所住的地方也是塊極佳的寶地。

  • 5 # 漁東珍

    質疑自己可以,中華老祖宗連人性人心人臉相都能看透,會看不透中土大地的物華天寶?!不好的話,上古一邦中華牛人會拼卻老命,連天神都請出來治好滔天水患,誓死留駐這方福地?!能否發揚光大,是後人的機遇和造化了。

  • 6 # Liund

    一個是這片土地適合祖先生活,所以他們遷移到這裡;另一個就是被別的民族打到這裡,沒別的地方可以去,想去也去不了。

  • 7 # 廣州十八春

    當時人少。我們中原有一塊地方很適合生活。氣候合適,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只要剛好有一小塊這樣的地方就可以很好繁衍生息了。又可以很好的防守。在那時候,所謂的資源就是水,氣候,肥沃土地,至於其他的礦產啊,石油啊,煤炭啊,因為科學技術沒有達到,不能利用,所以它們就不能算是資源。後來人口越來越多了,地方不夠了,科學技術發展了,以前不算是資源的東西變成資源了,就慢慢的顯得不是一塊肥沃又資源豐富的地了。這些事情都是有演變的,都隨著人口變化和科學技術的變化而有新的評價跟認知。

  • 8 # 馬島之戰

    不是我們選擇了這裡來進行生存,而是本就生存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努力地完成了對這片土地的改造,使之成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 9 # 緣起vs臨界

    兩個基本概念錯誤:

    一是這塊土地一定是有人要居住的,生活中在這塊土地自然先民就是現代人的祖先,後人稱為叫做中華民族,不存在選擇問題,這是自然發生的。

    二是這塊土地並不貧瘠,豐饒部分大於五百萬平方公里的,世界屈指可數的幾塊地之一

  • 10 # 專業啃蘋果

    貧瘠不貧瘠放一邊,

    這不是主動選擇,而是被動選擇。

    埃及人為什麼要選擇沙漠居住?這難道是主動選擇的嗎?

    尼泊爾人為什麼要選擇住山坡上?

    日本人為什麼選擇住地震帶上?

    印尼人為什麼要選擇住火山島上?

    有哪個民族是主動選擇的?

    這個命題本身就不成立。

  • 11 # TonyDeng

    中國的自然資源條件的確不好,不能跟歐洲比,所以這才是中國傳統社會和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但是,祖先播種在這裡,是沒得選的,就跟出生在什麼家庭一樣,不是說家庭環境不好就拋棄、埋怨。另一方面,之所以中中國人不同與歐洲那樣習慣遷徙,也仍然與地理環境相關,這片地區除了北方是三面封閉的,北方的條件更差,那是遊牧民族的世界,模式不同的衝突相當於流動屏障,反而一直在南下壓迫,中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這種對抗狀態中,西方無法理解長城的作用。

  • 12 # 人在旅途143214967

    這樣問問題的人,是不懂中國歷史,逐鹿中原就是中國古代最好的寫照。在中華大地幾千的歷史上長河中,漢人佔據最富饒的土地,北部寒冷,西北就更惡劣,荒漠、風沙、寒冷、缺水等,幾千年來我們的西北部邊境戰禍不斷,其實就是對肥沃土地、溫暖氣候的佔有和享用。

  • 13 # 塞外刀舞

    東亞容易種地的土地都被老祖宗打下來了,剩下都是不易種地區域,要不是西伯利亞,青藏高原,中南半島不適合中地,以咋們祖上的特點,亞洲早就被打完了。

  • 14 # 天上雲彩38

    印地安人就是殷朝人,開發了美洲,土地可好了,還不是被殖民者殺絕了。

    不要埋怨自己的祖宗,要恨資本家,要自己發奮圖強

  • 15 # 天堂的搖曳

    貧瘠是相對的,我們的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很好的教導子孫,把自己的智慧和優良品質傳遞給後世子孫,導致出現了一代又一代數典忘祖,自私自利,只想不勞而獲的不肖子孫。

  • 16 # 味哎兒

    中中國人在黃帝時就穿絲綢機紡布了,其他國家的人穿皮毛與毛編毯類的布或手針織的毛衣毛褲,鞋無鞋幫僅拖板式,居石室,沒有木房木樓的。吃烤食,中國烤式煮式蒸式都有的。酒僅果酒,中國果酒米酒全有還有茶。咖啡在南美,大航海後才入歐亞的。

    石頭房與木房是人口增長快慢的輔助機制,即地震傷亡率不同。

    窮地方人口必增長慢,富地方人口增長必快。間接由醫療水準決定人口總量。次級因素由戰爭多少決定。

    1900年前,過億的人口國家僅中國一個。

    從而中國窮,又由人均啥都少體現了。

    中國擁地球上土壤最多最厚的土地,且擁MAXIMA拉雅山崑崙山天山,使西風帶下的中國大地,在不施肥條件下,仍保元素年年供補不斷的,即風吹各山區土壤撒佈於中國大地上。

    中國本無沙漠,而是元始森林全覆蓋之地,水草豐美,物種極多的土地。但宋朝前後,由於人口總量暴增,樹木用量巨大,漸耗沒了。禿山荒嶺出現。這才轉入泥牆屋及磚牆房了,但西南少數民族至今仍全木材屋的。

    中國歷史上北方人南下,無南方人北上的。富地者不會向貧地遷入的,僅貧地人向富地處遷入。

    真漢族無外侵史的,整個中國王史不外侵的,僅元朝返回過崑崙西墟的地盤的。商朝周朝寶貝的貝產於印度洋的,可證中中國人曾在哪裡呆過。

    中國清朝時人們對土地擁有量僅希望人均三畝田一頭牛的。不敢多想超三畝的。

    現在中國農耕區人均三分田的。

    若農民人均十畝田富很簡的。若均百畝田世界第一富必中國農民了。

    現在的中國是1840年至1949年,這一百多年五代人遭搶,轉過來的新國家,僅1949年至今70年沒再被搶,建起今天這個樣子的。

    而歐洲人則由1492年大航海運動,就搶遍全地球寶物運回歐洲了,發展已528年成今天這個樣子的。比中國富也自然而必然的。美國是由歐洲殖民國宣佈獨立變成的。

    知曉這些再議貧富。

  • 17 # 醉美木瀆

    中國這片土地真的貧瘠麼?依小編看不見得,這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自我感覺良好,中國真的是一片好地,這塊土地真正的問題是承載的人口太多。

    中國這片土地在古代可是一片福地,在這片土地上向東是大海,向西是高原和荒漠,向北是極寒凍土,向南是深山老林,我們的祖先征服了所能拿下的肥沃土地,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又為民族的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中國人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充分地,為了養活十三億人口,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在盡力挖掘自己的潛力,要說我們腳下的土地貧瘠,小編想讓說這話的人給腳下的土地先道個歉。

    你把中國十三億人口,搬到美國,你認為美中國人還能住的上獨棟的大別墅,搬到歐洲,歐洲人就再也沒有閒情逸致喝咖啡了,因為種出來的糧食根本不夠填飽肚子,搬到印度按照印度的生活方式,人口倒是安置的下,關鍵是題主你真的願意去麼?

    中國物產的豐富,小編不想再說,中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深耕了幾千年,到了今天,東北,中原的糧食,南方的水果,稻米,內蒙,西北的牛羊肉,就連被稱為“生命奇蹟”的青藏高原,也在產出青稞,藏犛牛,無不再豐富著中中國人自己的餐桌。

    當然,國外發達國家在農業,養殖業方面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澳洲的牛肉,美國的車釐子,北歐的牛奶,在中國人眼裡都被打上高階食材的標籤。只是,有些產品中國複製不了,不是因為土地,而是因為人口。以澳洲的養殖業來說,小編看過一篇報道,澳洲的一個大型農牧企業,旗下的牧場面積和中國的浙江省一樣大,在中國去哪找這麼多的土地來搞這麼大牧場,難不成把浙江省近一億人口攆出去,給幾百萬頭牛騰地。

    另一方面,外國農業,養殖業的發達,根本不在土地,而在科技,不能“拉不出屎埋怨地球沒有吸引力”。

    即使到了今天,美國大農場雖然效益高,科技化水平高,但是單位土地的收益,並沒有中國老式精耕細作的土地高。美國農業效益高,關鍵是體量大,機械化水平高,省人工。

    曾經有人推算過,如果中國在農業方面,全面實現美國式的機械化,那麼世界上每年產出石油的40%要用在農業生產上,即使中國的土地受得了,恐怕中國的石油儲備也受不了。

    所以,不要埋怨生你,養你的土地,土地對得起每一個人,至於人類對不對得起腳下的土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18 # 遊者走天下

    因為我們的祖先沒有選擇,只能在這片大部分算是貧瘠的國土上安家落戶。

    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我們是華夏子孫炎黃的後代,炎帝和黃帝是兩個部落聯盟的首領。

    這兩個部落聯盟在今天陝西的黃土高坡上。

    後來,炎帝部落覺得黃土高原貧瘠,長此以往會因為因為人口的擴張導致內卷化引發動亂,有必要找一個物產豐富,面積廣大的新家園。

    於是,炎帝部落來到了華北平原,5000年前,這片土地上幾乎沒有人煙。數億年來滄海桑田的變化,讓這片土地積累了厚厚的肥沃土壤。

    這裡生活著無數的野生動物,可以盡情抓捕。

    不狩獵,種地也可以。

    肥沃的土地種什麼長什麼,而且長得特別茁壯!

    所以,當初炎帝部落來到中原的感覺,應該和歐洲人來到北美大草原差不多!

    可是,和炎帝部落幾乎同時,在今天山東半島生活的九黎部,在首領蚩尤的領導下正在從東往西遷徙。

    山東半島以丘陵為主,物產肯定比不上華北平原,所以蚩尤也把這裡當做了自己的新家園!

    於是,兩大部族在中原一帶迎頭相撞。

    炎帝被打敗了,逃回黃土高坡向黃帝求援。

    黃帝也知道黃土高原土地貧瘠,自己的部落在這裡不動,早晚也會迎來內卷化!

    索性同意和炎帝結盟與蚩尤大戰!

    雙方打了好幾年,最終以炎黃聯盟取勝而告終!

    從此以後,華北平原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炎黃子孫的根據地!

    當然,一開始他們佔領的地方非常小,直到春秋時期洛陽往南50公里的山上還住著山戎部落。

    太行山一帶也有大量其他民族聚集。

    不過,平原地區已經被炎黃子孫佔著差不多了。

    春秋戰國是炎黃子孫大發展的時候,當時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文化核心思想,那就是夷入夏則為夏,認為只要學習我們的文化就是一家人!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成為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時期,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秦王朝的時候,就已經奠定了此後2000多年的炎黃子孫的基本盤。

    從那以後,幾乎都是在這個基本盤上向四周擴張,而這個基本盤的面積總體上也在不斷擴大!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民族加入進來,比如匈奴人,鮮卑人,女真人,蒙古人等。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到今天就形成了這樣一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裡有肥沃的平原,例如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也有寬廣的草原,例如呼倫貝爾大草原,鄂爾多斯草原;也有沙漠,比如塔克拉瑪干沙漠;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這讓這片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世界上氣候最多樣,環境最多樣的地方。

    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會選擇這片大部分地區很貧瘠的土地,因為他們沒得選。

    一開始祖先來到華北平原的時候,那個時候人不多,這片大平原可以讓他們的子孫在未來2000年裡掄圓了生。

    後來人多了,必須要擴大地盤,傻眼了。

    往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就算知道太平洋另一頭還有一片大平原等著去開發,也過不去!

    往南,是毒氣重生的熱帶雨林,一直到明清之際才開發到雲南這一帶,費老勁了!

    西南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這個山脈寬達數百公里,海拔4-5千米,咋過去啊!唐朝的時候王玄策算是征服了南亞次大陸大片土地,就是因為人過不去,丟掉了。

    往北,那可是寒風徹徹的西伯利亞叢林,當地的物產非常少,也不適合搞農業。

    往西,要越過帕米爾高原。越過之後是半乾旱草原和荒漠,比咱們這裡貧瘠多了。

    所以,怪就怪老祖宗太厲害了,已經把能佔的土地都佔了,結果繁衍成了世界第一大民族。

    咱們後人要想超過祖先的功績,那就只能發展科技探索外太空,找到一個和地球差不多的星球,讓那裡變成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上!

  • 19 # CNDM

    每一個文明的崛起都必須有一定的地理基礎,中華文明能持續幾千年跟地理環境關係非常大。

    我們都知道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就是中原平原和關中平原這一代,這地方地勢非常平坦,而且有水域,有大面積可耕種的土地,這種地方想沒有文明都難。然後我們再看中國的東面是太平洋,古代是很難有人能跨越大洋來威脅我們的。南面是雲貴高原,就是古人說的十萬大山,想有大規模軍隊通過也是十分困難,還有就是東南亞一帶自古以來就沒有形成能威脅我們的其他文明。西南面的喜馬拉雅山更是不可跨越的天然屏障。正西方是歐洲,是有可能威脅我們的,但是帕米爾高原這個天然屏障阻擋了歐洲軍隊窺探中原的腳步。中國的正北方地勢比較平坦,一直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為了抵禦他們確實費了很大的力氣,修長城派軍隊什麼的從來都沒消停過。總的來說華夏文明受到其他文明的威脅減少,而且自己的文化行成比較早,所以才能在歷史長河中保持至今。

    當然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地方要比中國地肥水美,但是沒有能夠抵禦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所以這些地方經常易主,統治者換了一波又一波。

    還有氣候是會變化的,中國北方曾經也很溫暖,特別是在漢朝時期中原平原是真正的魚米之鄉,這也是漢朝強大的原因。後來到了晉朝氣候就逐漸變冷了,唐朝氣候又恢復了一些,又造就了唐朝的強大。唐以後北方就逐漸寒冷了,南方的氣候條件比北方好,所以南方的經濟開始超越北方,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歷史這東西不能單獨看,必須要結合地理,周邊環境,氣候條件,文化等一系列因素一起看。

  • 20 # 不知道叫啥子3

    你眼中這個“大部分算是貧瘠的土地”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產區!兄得!

    2018年資料,世界第一產糧國,中國!糧食產量佔據世界約四分之一!(24%)

    不然你以為中國是憑什麼養活佔全世界近六分之一的人口的?而且還基本消滅了飢餓問題,是喝西北風,還是吃沙子?

    另外再看看被有些人吹上天的“得天獨厚”的三哥,2018年,印度糧食總產量約為2.8億噸,約為中國的45%(中中國產量資料為6.25億噸)。

    而雙方的人口資料基本相等(2018年,中國13.53億,印度13.38億)。簡單計算,中中國人均自產糧食為人均460公斤,基本能保證不餓肚子(因為其中有一部分飼料用的粗糧),而印度為209公斤…

    同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

    細品…

    另外,美國、巴西、俄羅斯,分別位列世界產糧國的2、4、5位,但其中美國、巴西的建國時間大致為18世紀、19世紀,俄羅斯最大的兩個產糧區:東西伯利亞和南西伯利亞,開發時間也不會早於16世紀…

    你說,老祖宗還能去哪兒給你找更好的地方?火星還是木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掉了8萬現金,是結婚用的彩禮,撿到農民說要給他2萬,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