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分享華夏風俗,共享太平盛世
2
回覆列表
  • 1 # 唯簡不破

    小時候初一老人先祭祖,晚輩一定要向長輩拜年,討賞!先本家,再同族,再朋友,幾乎家家拜個遍,但歡樂也送給了每一個人!

  • 2 # 萍蹤俠影夢

    我們村裡大年初一,早上五六點起床放鞭炮,然後就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各種點心喝雞蛋湯,一般到了八點多就開始約著親戚一起到其他親戚鄰居朋友家拜年,在中午前到到祖墳去給逝去的祖輩上墳,中午是吃餃子。下午沒事了,朋友一起打牌聊天。

  • 3 # 慎思864

    經過一整夜的守歲,天剛放亮時,我實在堅持不住了,迷迷糊糊的睡著了。不知過了多久,外面時起彼伏的鞭炮聲將我驚醒,我看了看錶,已經是早上七點鐘。我慌亂地爬起床開始洗漱。因為用不了多久,或者馬上那些小輩或者孩子們會來給我拜年,再者,接待完之後我還要出去拜年。這種習俗深深的影響著我,從始至終,從小到大已經20餘年。這就是一個北方小鎮留下來的傳統習俗。

  • 4 # 大丈夫頂天立地

    大年初一的風俗

    貼對聯,貼福字,象徵著新一年的開始,寓意欣欣向榮;這個習俗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見;

    吃餃子,這個習俗在北方比較流行 ,南方則是很少吃餃子,各地的風俗差異;

    吃團圓飯,一家人坐一桌菜一起吃團圓飯,其樂融融,象徵團圓;

    祭祖,下午的時候會祭祖,長子會為家裡已故的老人燒一些紙以寄去思念;

    穿新衣,早年比較貧窮,所以過年有穿新衣的習俗,是一年中最最幸福的日子,但現在……沒有多少家庭會保持這個習俗了,多是因為富裕了吧;

  • 5 # 步鳴

    我們這裡大年初一,早晨4點多鐘就好起床包餃子,包餃子的同時燒水做鍋,餃子包好了,這是水也少開了,準備好一掛鞭炮,鞭炮聲一響,餃子悉數下鍋。端上餃子,請父母上座,給父母磕頭拜年,如果有小孩子則父母拿出壓歲錢給孩子們!

    吃完餃子,大門方可開啟,說明這家人已經準備好了,鄉親們走街串巷可以登門拜年了,而我們也開始給老鄉親們拜年,途中相遇互道一聲“過年好!”,每進一家門都是吃糖,嗑瓜子,喝喝茶。通常一上午的時間,一直到早晨吃的餃子差不多消化完了,或者臨近十二點基本上拜年就結束了。

    我們一家在這一天不沾葷腥,全部是素餐。一年中吃慣了大魚大肉,難得能夠吃上一天素。可是孩子們卻不這麼想,感覺這一天很難熬!我也經常勸誡孩子們,一定要珍惜這一天,把這一天好好利用起來,調整自己的狀態,吃素一天,意味著這一天要做好全年的準備,素心養性,盼望全年安康幸福!

  • 6 # 北小窗

    正月初一的風俗,當然有。

    正月初一“趕頭炷香”。天不亮,很多人家就起來了,趕往村外的土廟子燒頭炷香。因為較遠,十多公里,是走路去,所以叫“趕頭炷香”。頭柱香,不是搶在所有人前面燒第一炷香,而是自己在新年第一天燒的第一炷香。有年院裡鄰居凌晨就去“趕頭炷香”,回來時全身都溼了,他後來才說,天黑路不好走,摔到水田裡了,人們就說,這頭炷香,還真不好趕啊。

    另一個風俗是飲食上,正月初一的早飯,每個人必須吃,而且只吃兩種食品,一種是湯圓,一種是餈粑。寓意清清白白,健康甜蜜。

    最重要的風俗,那就是到墳上去燒香了。一家老小都得去,若是隔得近的近親,會邀約一起去上墳燒香,有的家庭,弟兄兒女多,往往多達二三十人,走在鄉村道路上,就像一支支散亂的小隊伍,熱鬧而有趣。有小孩的家庭,會讓小孩跪在親人墳前磕頭,保佑小孩健康成長,學習好。儘管很熱鬧,人們見面了,一般都不多說話,頂多是問問好,最好是點個頭就行了。因為正月初一,話多,萬一失言了,那就很不吉利了。

    上墳燒香後,有的婦女會繞路返回,不能原路回去,就去“拾柴”,這個柴,就是乾枯的木柴或枯草之類的,拿回家放著。寓意為“拾財”得福。當然這不是很嚴格,也有一大早起來“拾柴”的。有年,筆者母親就曾清早去“拾柴”,還很高興的說,撿到了一大段樹枝,好像是昨晚從樹上掉下來的。那一年,家裡雖然沒進大錢,但平安順利,糧食與牲畜都豐收了。

    最後一個風俗是,家裡在初一產生的垃圾,不能往外扔,要到初二才能扔掉。

  • 7 # 立之96

    大年初一,我們這裡的風俗。早晨四點多鐘起床,先祭祖,吃包有硬幣(寓意多掙錢)、魚(寓意連年有餘)、豆腐(寓意有福)、糖(寓意生活甜蜜)、花生果(寓意長生不老)等的餃子,放煙花爆竹,穿新衣,向父母拜年問好,開門迎接前來拜年的街坊鄰居和出去向長輩拜年。說話不準說不吉利的話。初一,不動掃帚掃垃圾,不提水往水缸倒,不到岳父家拜年,女人不準回孃家,初三日才可復原,這是我家鄉以前和現在的習俗,往後有沒有變化就不得而知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陵玉是不是越戴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