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認知訓練
-
2 # 問價值
實現財務自由,靠體力勞動和日常工資是難以實現,必須靠智慧實施價值投資,排除非法投機倒把行為!不管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都是大投資家攀上富豪之巔!作為普通老百姓,實現財務自由也要靠投資!
第一投資要早,從大學畢業後就要開始學會投資,可以每月採取定投指數基金或定投好企業股權,生活可以節檢一些。
第二投資時間要足夠長,長期複利就能見到財富累積的威力,必須堅持不懈地投資,而且每年紅利實施再投資!
比如,從10歲在父母資助下開始投資,每年用2.4萬(每月定投2000元)投資,每年紅利再投資,如果年收益10%.你40歲年後擁有434萬,50歲後擁有1168萬元,60歲後擁有3073萬元如果基數大些,收益率再高點,70歲後成為億萬富翁不在話下!財務自由就能實現!
僅供參考,祝您能腳踏實地實現財務自由!
-
3 # 安東de彩色經
人的一生幾十載,其實能在世折騰打拼的也就二十幾年,如何能在這段時間內實現財務自由而華麗轉身,大家都認為必須有第一桶金。
我認為《機遇+勇氣+堅持》才是最重要的。
九十年代末,很多人辭職下海,倒騰服裝百貨、鋼材家電,他們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深滬股市開盤,敢於試吃螃蟹的人也迅速實現了財富自由。
進入二千年後,中國房地產大開發,很多從事建材、建築、裝修裝飾的也嚐到了甜頭,其中的大部分成功人物都是赤手打拼出來的。
網際網路科技剛露端倪,馬雲他們抓住了機會,堅持到了勝利的一刻,並且帶領了一幫人實現了財富自由。
現如今創業風口己進入高科技行業,對於芸芸普眾而言,自媒體是一個熱門的專案,搶站風口、乘上雲端,實現人生財富,也許就在今天。
-
4 # 兔寶影視劇場
成為有錢人,實現財務自由,是很多數人心中的夢想。怎樣做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把握趨勢是賺錢的首要條件,是必須藉助的外在力量。但是想要成功,我們還需要具備內在的素質。
我們在學校學過的專業課程只是為了取得好的分數,方便考上好的大學,以後找到好的工作。但這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不屬於直接賺錢的能力。
我們工作以外,也許會去做兼職。但兼職只能補貼零用,但離實現財務自由還很遠。想要真正賺錢就必須具備資源整合相關的核心能力。
資源整合能力就是為了達到規模化賺錢的目的,把相關的人才,資金,渠道,資訊等資源高效整合的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可以分解為資訊搜尋能力,人際關係競爭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這是直接和賺錢相關的核心技能。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正確選擇利用資訊是成就事業的基本條件。我們應從自然,社會中大量資訊中尋找與自己事業相關的資訊知識。
怎樣才能正確選擇利用資訊呢?
資訊要歸類,去劣取優,去粗存精。
資訊要分析對比,綜合判斷其中的風險和收益,最後得出結論。
資訊要準確的預測,提前估計形勢,把可能發生的變化,加以測算和考慮。這涉及到對趨勢的把握。
在商場上,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實質上是人脈關係。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掌握並擁有豐厚的人脈資源,必然會在成功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怎樣才能提高人際關係競爭力呢?
必須具備自信力和溝通能力。能夠自然的與別人交流,才能讓別人信任自已。
建立誠實守信的形象,信任是人際關係的基石。
多讚美別人,能夠更好的與人溝通。
懂得分享的人,往往回報會更多。
保持愛心,只有多關心別人,你才能得到同樣的關心,才能把握機會。
人際關係就是與人為善,態度誠懇。大智若愚,贏在糊塗。學會寬容,忘記仇恨。學會分享,關心他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沒有合作的習慣,很難產生規模化效應,合作是成功必須具備的基本原則。合作需要雙方和多方共同完成同一項事情。不會合作的人,到頭來會空忙一場,為他人作嫁衣裳。善於合作的人,往往能利用對方實現自己的願望。
沒有人喜歡覺得他被強迫或遵照命令列事。都希望按自己的想法來做事,希望別人遵從自己的願望,想法和需要。如果你的願望能讓對方認為是他先想起來的,在合作中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成功。
如果沒有其他人的協助與合作,任何人都無法取得永續性的成就。真正的團隊合作要讓別人心甘情願。你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學會與人和睦融洽相處。如果你能將自己的熱情注入別人體內,必然會建立長久的團隊合作關係。在有團隊精神的地方,你會發現雙方都很友善,事業自然能繁榮。
如果你同時具有資訊搜尋能力,人際關係競爭力,團隊合作能力。你就真正擁有了資源整合能力,再加上你對趨勢的準確把握,實現財務自由就為時不遠了,這就是大多數人心裡的終極目標。
-
5 # 非客天異行者
財務自由這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財務自由就是你工作了,不用擔心養家餬口的問題,不用做錢的奴隸,因為你有足夠的資本來打理你的生活開銷。能做到財務自由不在乎錢的多少,而在乎你產出與花銷的比例,即使你有百萬而花銷超過你的產出一樣不能財務自由。要做到財務自由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人生選擇題!
我覺得要財務自由必須做到能掙能花能投能省這四點要求財務自由應該是沒問題的。
能掙,可以是每天在工地上揮汗如雨、可以是騎著摩托或電車滿街跑快遞或外賣、可以是辦公室裡的電腦碼字碼圖、可以是菜攤上和顧客討價還價、還可以去旅行拍自媒體等等各行各業只要你能做到產出比花銷多就是財務自由,也就是能掙這個道理,能掙就需要選擇好你的方向你的目標是關鍵。
能花,這裡的能花就是能理性的花錢,把錢花在刀刃上,把資金花在能生錢能掙錢的地方。投入能得到產出,比如花錢去學技術學知識,買裝置和工具,反正覺得能掙錢就需要有理性有膽量有魄力去做。
能投其實和能花是一個道理,就是錢生錢,不要做錢的奴隸要做錢的主人,我們可以根據行情投資實業投資房產投資股票甚至投資技術。這個投需要對投資知識的積累和對市場行情敏銳的觀察力。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最後能省,其實是很好理解把不必要的開支砍掉,做到開源節流,能省是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做好了能省下一大筆開支為自己未來的道路提供不小的便利和資本。
不管是能掙能省還是能花能投,他們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這不但需要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的積累還需要後天的吃苦克服困難的能力。
回覆列表
股神巴菲特白手起家,在26歲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無論是否對股票和投資感興趣,巴菲特的這段經歷對所有人都有啟發,值得我們學習。
1956年,26歲的時候,巴菲特同學已經準備退休了。
“我大約有174000美元,準備退休了。我在奧馬哈安德伍德大街5202號租了一間房子,每個月付175美元。我們每年的生活費是12000美元,而我的資產還在增長。”
1956年的100萬美元相當於2007年的800萬美元。如果按照2007年的社會經濟標準,26歲的巴菲特同學已經是百萬富翁了。如果按照2007年的匯率,以及中國的經濟水平,26歲的巴菲特同學已經是千萬富翁。可以在北京買三套房,自己住一套,外面租兩套,在加上他的理財投資技能,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了,當然不違法的前提下。
26歲,許多人在讀博士,許多人遇到擇業的問題,許多人在研究自己的職場生涯,許多人在猶豫是不是要創業,還有許多人甚至在啃老,尚未實現經濟獨立。而巴菲特同學已經實現了個人的財務自由。他是如何做到的?
十歲之前已經幹了五份工作
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當時的社會狀況很糟糕,1929年經濟大蕭條,不久之後二戰爆發
巴菲特的爺爺是開雜貨店的,爸爸霍華德是知識分子,在銀行工作。巴菲特出生沒多久,銀行倒閉,霍華德失業。巴菲特的爺爺跟霍華德說,我也僱不起新的員工,但是吃飯沒問題,日常生活的開銷,我買單。
霍華德不願當啃老族,和朋友開了個證券公司,開啟了創業之路。他讓巴菲特的媽媽回孃家,這樣就可以保證一日三餐有飯吃。巴菲特的媽媽不肯,她認為她的責任在家庭。她在生活上節衣縮食,為了保證霍華德有飯吃,常常自己不吃飯。
巴菲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不過,霍華德的公司很快有了起色,經濟情況大為改觀。
巴菲特的童年從家庭裡面不斷得到的一個資訊就是: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6歲時,巴菲特就開始挨家挨戶兜售口香糖。每包口香糖賺2美分。
不久之後,他開始逐門逐戶叫賣可口可樂。汽水比口香糖賺得多:每賣6瓶汽水,他能掙5美分。
後來他發現賣報紙更賺錢,於是開始一家家售賣《星期六晚郵報》和《自由》雜誌,順便賣口香糖。
9歲的時候,他和小夥伴開始在Golf球場賣二手Golf球。這個成本低,因為二手Golf球是撿來的。但好景不長,警察接到舉報把他們趕出了球場。
10歲的時候,巴菲特找到在橄欖球比賽場館售賣花生和爆米花的工作。當時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因為佩戴羅斯福競爭者的徽章,他賺的錢和徽章都被主管經理沒收了。這是他“經商的第一課,難過極了”。
當然,賣報紙是他6歲以來的最穩定的兼職工作,他的財富在積累。
同樣在10歲那年,巴菲特的外公去世。全家人都沉浸在哀悼中。即便是這個經歷,也沒有阻擋巴菲特的工作激情。他要掙錢。而且,他已經明白為什麼要掙錢。他說:
“錢可以讓我獨立。然後,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工作,我不想讓別人主導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這個想法,在他此後的一生中都沒有變過。
十歲這年懂得的賺錢原理和方法
巴菲特10歲的時候懂得了賺錢的原理。是原理,而不是道理!
你為什麼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原因之一是,你有問題;原因之二是,你聽的是道理而不是原理。
大道理是空的,而原理則是事物的本質。
10歲時候,父親霍華德帶著巴菲特到紐約交易所遊玩。當時1940年,經濟情況還沒有從大蕭條中恢復過來。
在交易所的午餐上巴菲特想明白了賺錢的道理。
有個交易員在飯後從兜售香菸的人那裡買了一支捲菸。這事兒看似平常。巴菲特卻想明白了一件事。即便經濟再不景氣,還是有人在大筆賺錢,比如僱傭這個捲菸工的老闆。交易所裡的現金流,像大江、大河、小溪和瀑布,但這跟許多人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只要你能夠提供人們所需,你就可能賺錢,就像這個捲菸工和他的老闆。
仍然在十歲。他在當地的圖書館借了一本書《賺1000美元的1000招》。這本書讓巴菲特如獲至寶。在他眼裡,這本書在教他賺1百萬美元的辦法,這1000招他全都打算用。巴菲特還從這本書裡看到一個概念:複利。
“複利”的想法深深觸動了巴菲特。
這本書告訴他,如果可以掙到1000美元。然後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長10%;5年內,1000美元會變成1600多美元;10年內,會變成將近2600美元;25年內,將超過10800美元。尤其是當固定增長率逐年變大的時候(例如從10%變成20%),數字會發生爆炸性增長,這就是一筆小錢如何變成一大筆財富的途徑。
巴菲特開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時間,複利把“現在”嫁給了“未來”,如果若干年後,1美元成了10美元,那在他的腦子裡,這兩個數字之間沒有任何區別。
於是他坐在朋友家門廊的臺階上宣稱:我在35歲之前要成為百萬富翁。
一個孩子在大蕭條的1941年說出這種話,讓人聽上近乎是在犯傻。但是他的計算和那本書告訴他,這是有可能的。他不僅相信自己能夠做到,而且他已經判斷出:如果一開始掙到的錢越多,資金複利增長的時間越長,他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年之後,他創造出實現夢想的關鍵因素。巴菲特透過賣報紙和口香糖已經賺了120美元了。在當時,120美元相當於當時一個高階白領的月工資。
十六歲之前的商業歷險
複利法則在巴菲特看來就像滾雪球。
“你要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他的財富目標非常明確,接下來的實情就是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11歲的巴菲特第一次買股票。把姐姐拉入夥,買了114美元的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隨後,股票下跌,姐姐著急,巴菲特更著急,當股票剛剛升值,趕緊拋售。他賺了5美元。但是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翻了幾番。巴菲特懊悔不已。
12歲,巴菲特在爺爺的雜貨店幹零活。10美分/小時。
13歲時,巴菲特已經把賣報紙的生意翻了好幾倍。他每天早晨要送將近500份報《華盛頓郵報》。(當然,很多年後,他把《華盛頓郵報》買了下來。)凌晨4點半到達報業公司取報紙,送完報紙上學。下午放學之後,騎上腳踏車去送《明星晚報》。同時他還透過推銷雜誌來提高收入。
這個業餘兼職的初中生每個月可以掙到175美元,比他在學校的老師掙的還多。
14歲的時候,巴菲特已經開始填報個人所得稅。
1945年,巴菲特15歲的時候,透過送報紙賺的錢,已經累計超過了2000美元。他花了1200美元買了一塊40英畝的農場,當上了農場主。一位農戶租下了這個農場,利潤共享。一上高中,他的自我介紹是這樣的:我是來自內布拉斯加的沃倫巴菲特,我有一個農場。
高中時巴菲特開始了幾項新買賣。這幾項新買賣,他稱為公司。
“巴菲特Golf球公司”賣二手Golf球,6美元12個。他從芝加哥進貨。進價是12個3.5美元。每賣12個Golf球,可以賺2.5美元。
“巴菲特郵票公司”向內布拉斯加以外的地區出售值得收藏的成套郵票。
“巴菲特光亮公司”則從事汽車護理上光業務。巴菲特和他的小夥伴在同學父親家的二手車停放地經營這項業務。後來,他們放棄了這個生意,因為這事兒都是體力勞動,而且工作量大的驚人。
巴菲特一直在尋找更快的賺錢辦法,《賺1000美元的1000招》他當然不會忘記。他更不會忘記的是——複利法則: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16歲時,巴菲特迷上了賭馬。
他和小夥伴在賽馬場上撿拾別人丟下的票根,偶爾能撿個漏。但是,因為年齡不到,沒有資格下注。他和小夥伴照著別人的書,在自家地下室攢了一本《馬經》— —告訴大人如何賭馬,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在賽馬場上四處兜售。結果被管理人員趕走。因為這些管理人員能夠從更貴的《馬經》上面獲得分成。
為了研究賭馬,他鼓動父親把圖書管理幾百本有關賽馬的書全借回來。他研究出了賭馬的規律,包括賽馬的細節規律,尤其是賭馬人的規律:第一,輸了之後繼續賭;第二,直到輸光為止。等到他可以下注的時候,他一連輸掉了175美元。他發現的規律在自己的身上應驗了。這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個重要教訓。
十七歲感受到複利的力
有一天他想到一個主意,花25美元買二手的彈子機,放到理髮店,跟理髮店老闆分成。他說服了小夥伴丹利入夥,他負責推銷,丹利負責維修。第一個星期,他們就賺了25美元足以再買一臺二手彈子機了。隨後,他在鎮上七、八家理髮店上都放上了二手彈子機。
除了賣報紙、賣郵票之外,彈子機是他的又一項穩定收入。而且這個生意是財源滾滾,他第一次體會到了錢生錢的滋味兒
但他想賺的更快。他鼓動丹利,在丹利家的地下造假幣——硬幣。還好沒有成功。此後,又鼓動另外一個同學入夥,到湖裡面撈二手Golf球來販賣。這事兒也沒成。
當然,幹了這麼多事情巴菲特在學校的成績肯定很糟糕。
“數學C,英文C,D,D,自立、勤奮、禮貌的評分都是X。我和老師的接觸越少,成績就越好。實際上,有一段時間,他們讓我一個人待在一個房間裡。在那裡,他們有些強制性地給我上課。”
事實上,巴菲特已經接近問題少年了。跟同學一起偷Golf球、Golf球杆,等等。一聽說哪個老師買了一隻股票,他專門當面說那隻股票如何如何不好,自己已經全拋了。
老爸霍華德跟巴菲特說,你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就停了你的生意。霍華德的失望,觸動了巴菲特。
瞎胡鬧的事兒不幹就不幹了。但是同學關係很糟糕,這讓巴菲特同學很頭疼。
正巧他看到爺爺的書架上有本書叫做《人性的弱點》,戴爾·卡耐基寫的。這本書講述了與人相處的基本法則,包括“不當面批評人”等等。巴菲特如獲至寶。馬上拿同學做實驗,列表檢驗,如果按照這些原則做會是什麼效果。他發現方法很靈,沒過多久,他的人緣扭轉了。
17歲,他以350名學生中的第16名從高中畢業。在畢業年鑑中,他將自己描述為“未來的證券經紀人”。
高中畢業的巴菲特認為,自己完全有資格和能力在35歲的事後實現百萬富翁的目標,而無須接受進一步的教育。但是,上大學還是主流意見
大學:利用時間的行家
巴菲特讀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
大學對於他來說輕鬆而且豐富多彩。
巴菲特業餘愛好是打乒乓球。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學生活動中心,找一個路過的人,然後在乒乓球檯上將他“屠殺”。除了乒乓球之外,巴菲特同學喜歡划船,他加入新生划船俱樂部。經常滿手血泡回到宿舍。他還喜歡舉重、籃球、Golf球。總之,他喜歡各種重複的、有規律的、有節奏的運動。
除了運動還有音樂,巴菲特練習唱歌、打鼓。把同宿舍的另一個哥們查克煩的不行。巴菲特勸說查克跟他做Golf球生意。但查克拒絕了他,這個查克整天忙著學習和社交。
巴菲特只買了少量的課本,開學前就已經讀完了,就跟別人看《生活》雜誌一樣。之後,把書本扔到一邊,再也不翻。但是,上課時,他總能記住教授的話,根本不需要看課本。還在老師引用課文的時候糾正老師的錯誤。他曾對一個老師說過,“你忘了逗號。”
在會計課上,老師還沒有把200個學生的考卷發完,巴菲特同學已經站起來交卷了。查克坐在教室另外一邊,分外受挫。沃頓是一個競爭激烈、學業負擔很重的地方,但巴菲特不需要付出很多就可以學得很好。查克非常喜歡巴菲特,但最後還是受不了了。有一天早上巴菲特醒來,發現查克已經搬出去了。
你會以為巴菲特同學是神童?但你忘了,他為了研究賭馬,會把圖書館裡幾百本有關賭馬的書都借回來研究。而且,他經常這麼幹。
巴菲特是一個有效利用自己資源的行家,尤其是利用自己的時間。除了上課、玩耍之外,他的主要目標是賺錢。
當他發現商學院的課程很枯燥,而且學費很貴的時候,他找了個藉口,回到了內布拉斯加讀大學
一回到故鄉,他就馬不停蹄的賺錢。
他開著一輛二手福特車在美國西南部奔波,為《林肯週報》監督6個縣50個報童每天的送報工作,工資是每小時75美分。這時巴菲特已經成為報業公司的小主管,雖然很小而且還是兼職。凌晨4點45分,巴菲特已經完成了第一輪報紙的投遞。
1949年,“巴菲特Golf球公司”重新開張,專門賣二手貨。到1950年7月,他一共銷售了220打Golf球,從中賺了1200美元。此時的巴菲特既是老闆,又是經理人。
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巴菲特還偶爾幹二手車出租的買賣。
當然,他這些年對股票的研究又精進了。到大學畢業為止,無論什麼時候他開口談股票,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聽他說話。他的親戚、老師、父母的朋友,以及同學們,都是如此。
多年以來,他經常去市區的圖書館,檢視每一本可能與股票和投資有關的書。“我把這方面的所有書讀了又讀。”重要的書他讀了3遍,有些被他認為是技術聖經的書,他會一口氣讀完。
當他發現有一本書,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寫的《聰明的投資者》,他反覆咀嚼。他的舍友說“他就好像找到了上帝”。巴菲特仔細研究和思考之後,有了新的創新和拓展,並進行了自己的“價值投資”——繼續買股票。
研究生:掌握投資的技術
大學畢業之後,巴菲特申請去哈佛讀研究生,他認為這會帶來兩大收穫:聲望威信和人際關係網。
他被哈佛拒了。
隨後他想起了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哥倫比大學講授金融學。金融系主任多德和格雷厄姆合著了投資學的基礎教程《證券分析》。另外,多德是著名的格雷厄姆的初級合夥人。那本被巴菲特奉為“上帝”的《聰明的投資者》正是這本書的科普版。於是巴菲特去哥倫比亞金融系讀研究生了。
作為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主任,多德的課《證券管理和證券分析》以《證券分析》為基礎。這本書,多德是起草和架構組織者,當然對書的內容非常熟悉。還有比書的作者還要熟悉書的內容的人嗎?有。那就是,巴菲特。
“事實就是,我比多德更瞭解教材。我可以引述書裡的任何一段內容。這本書差不多有五百頁,我知道里面的每一個例子,我已經把內容全都吸收了。有如此喜愛他的人,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對多德有怎樣的影響。”
多德請巴菲特到他家裡,帶他去吃晚餐。巴菲特得到了多德如父親一般的關注。
第二年,當巴菲特有機會上格雷厄姆的課時。同樣的情景又復現了,課程變成了他和格雷格姆的“二重奏”。其他的人負責旁聽。
但是,格雷厄姆的講座不是基於課本的。格雷厄姆是個藝術家,從不照本宣科。
巴菲特的反應就如同一個在山洞裡度過了一生的人,從山洞中衝出來第一次感知到現實世界,在Sunny下眨著眼睛。他原來僅僅看著股票價格波動,憑著直覺購買股票。現在,他知道股票背後的公司的價值。格雷厄姆有一整套辦法分析公司的價值。他把公司價值遠高於股票價格的股票稱之為“菸蒂”,被人扔到地上的菸頭,可以撿起來再吸上一大口的那種菸蒂。一個好的投資者的主要工作就是發現這些“菸蒂”,然後買回來等著升值。
巴菲特把格雷厄姆的一整套分析辦法全都學了過來。
不但如此,他勝過了他的老師。格雷厄姆是學者、藝術家,從來都是從公開的資料中對公司的價值進行分析。如果用其他途徑得來的資料,格雷厄姆認為對於別的投資者來說不公平。巴菲特不是這種風格。他直接跑到公司進行調研,調查。一切能夠得來的資料,他都要。
研究生臨近畢業,巴菲特希望到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工作。巴菲特的目標很清晰。如果格雷厄姆僱用了他,他會勝過其他人。巴菲特在很多事情上都缺乏自信,但在股票這個專業領域,他總是很有底氣。為了抓住這個機會,他提出可以無薪工作。
但格雷厄姆拒絕了他。
格雷厄姆說:大型投資銀行公司不要猶太人,我的公司專門招收猶太員工,這裡的員工都是猶太人。你不是猶太人,所以不能進入公司。
格雷厄姆難道不能為他的得意門生破一次例僱用一個不花他一分錢的人嗎?不能。格雷厄姆認定了這個規矩,因此他不會破例,即便巴菲特是他的學生中最優秀的一位。
巴菲特很受打擊,但是也找不到任何表示不滿的話。巴菲特這次的灰心失望直到畢業時才再一次振作起來,踏上了返回奧馬哈的火車。
最重要的知識——卡耐基教會他的社交技能
21歲時,巴菲特已經對自己的投資能力超級自信。到1951年底,他已經將他的資產從9804美元增值到19738美元,也就是說,他在一年之內掙了75%的投資利潤。
10多年的業餘經商經歷和在格雷厄姆那裡學到的投資技能,足以讓巴菲特的資產不斷滾下去。
但是,在巴菲特的身上還有一個巨大的弱點。別人難以察覺的弱點。
早在大學期間,巴菲特已經發現了自己的社交困難。
“我覺得自己形單影隻,是個社交低能兒。一片混亂。”
他常常戰戰兢兢地處於神經崩潰的邊緣。
巴菲特談論股票時的自信、天才的光環,以及能彈奏夏威夷四絃琴,所有這一切都包藏著脆弱:在心底裡,他整日籠罩在憂傷之下,躊躇困惑,不知所措。
時光一年年過去,他對社交能力的提高越發感到絕望。他很努力的追求一個叫蘇珊的女孩,但效果不明顯。
他看到一則戴爾·卡耐基的公開演講課程的廣告。於是他揣上100美元,去紐約參加課程。
“我去聽戴爾•卡耐基的課,因為我的社交適應能力讓我痛苦萬分。我到那兒,付了錢,但後來沒有繼續下去,因為我失去了勇氣。”
這個問題直到,他從研究生畢業都沒有得到解決。
“我很害怕發表公開演講。如果我必須這麼做,你無法想象我的表現和樣子。我非常恐懼,以至於我就是做不好。我想放棄。實際上,我安排自己的生活,好讓自己無須被迫在任何人面前起身說話。當我畢業後回到奧馬哈,我看到了另一則廣告。我知道有時候我得在人前發言。我極度苦惱,結果又報名參加了一門課程,就是為了擺脫這種痛苦。”
在公開場合說話並不是他唯一的目標,要贏得蘇珊的芳心,他總得能和蘇珊交談。
巴菲特報名參加的課程,還是戴爾.卡耐基的演講課。
“我帶了100美元的現金,把這筆錢交給講師,我對他說‘在我改變主意前,把它拿走’。”
這門課程對巴菲特產生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他給了我們一本關於演講的書——主題演講、選舉演講、副州長演講等,要我們每週都進行這些演說。這本書的作用是讓你學會戰勝自己。我是想說,為什麼在5分鐘前你能夠單獨和某人談話,然後在一群人面前就僵硬無語呢?因此,他們會教你一些心理方法來戰勝這一困難。其中有一些方法就是練習,我們真的是相互幫助、共同克服。方法生效了,這是我所獲得的最重要的知識。”
雖然效果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巴菲特透過寫信,以及種種的努力,還有家人之間的友誼,逐漸拉近了與蘇珊的距離。
巴菲特開始得意洋洋,定期去參加他的戴爾卡耐基課程班。
“那一週我贏得了鉛筆。如果你完成了很有難度的事,以及做了最多的訓練,他們就用鉛筆作為獎品。我得到鉛筆獎勵的那周向蘇珊求婚了。”
1952年4月,23歲的巴菲特如願以償的與蘇珊結婚了。
平淡的職業生涯與相悖的價值觀
青年巴菲特同學雖然憑藉超凡的投資能力,個人資產在瘋長,但在事業方面並不順利。
不能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巴菲特卻已經下決心成為一個股票經紀人,就在家鄉奧馬哈,這個遠離華爾街的地方。
這是非同尋常的決定。按照當時的一般常識,如果你想在股票市場上賺到錢,紐約才是最適合的地方。所以,即便不能在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工作,巴菲特的次優選擇應該是在紐約的大型投資公司工作,在華爾街找個大平臺。但是巴菲特有自己的原則。遠離華爾街的條條框框會讓他覺得自由。
還記得嗎?巴菲特10歲想通的:為什麼掙錢?他要為自己工作的自由!
回到奧姆哈,巴菲特在“巴菲特-福克公司”工作。他的工作是推銷股票,同時打理自己的資產。
他從來不需要什麼動力去推動自己努力耕耘自己的資產。他不時翻閱多德和格雷厄姆的書,以得到新的啟示。他不分晝夜的查閱手冊、汲取知識。
格雷厄姆的智慧繼承人
被格雷厄姆-紐曼公司聘用,巴菲特激動萬分。1954年8月1日,他抵達紐約,第二天就出現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比正式的開始日期提前了一個月。
在第一個月裡,巴菲特一直待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檔案庫裡,迫切地想知道有關這個公司運作的所有事情。雖然這只是一家只有8個人的公司。
巴菲特的日常工作是分析。他從《標準普爾手冊》和《穆迪手冊》收集資料,並填寫成百上千張用於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作決定的簡單表格。巴菲特想要知道每一家公司的所有基本資訊,一旦看完這些資訊,他就會縮小範圍,更認真的研究少數股票,然後將錢集中投注在他認為最好的股票上。
巴菲特像一條可以找到任何免費或便宜東西的偵探犬。他吸收數字且加以分析的驚人能力,很快就成為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得力干將。
他最喜歡的線索之一是粉單:一週印一次,在一張粉紅色的紙上。這張單子提供了那些小的不能在股票交易所交易的公司的資訊。另外一個是《全美報價書》,每6個月出版一次,上面是一些小的都不能進粉單的公司資訊。但是再小的公司、再難懂的細節都難以逃脫他的篩子。
“我會仔細篩選大量的企業,並且從中找出一兩個我能投上1萬或者1.5萬美元的極其便宜的公司。”
現在,巴菲特大部分的時間花在沉思上面,生意資料和股票價格在他的腦海裡盤旋。如果他不是在學習,那他就一定在教書。為了能使他的戴爾·卡耐基的技能保持靈敏,不至於在觀眾面前僵住,他在一所成人學校教授投資課程。
在華爾街的圈子裡,人們評價巴菲特是“你見過的最格格不入的人”。但是當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股票的事後,其他人會定定的坐在他的腳邊,就像“耶穌和教徒”,勃蘭特說。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如魚得水。
他深得格萊厄姆投資的精髓,但又有不同。對於格雷厄姆,挑選股票就是一個智力測驗。而巴菲特卻把這個過程看成是競賽。
在格雷厄姆的授權下,巴菲特主導了可可豆和聯合電車公司的交易。這為格雷厄姆-紐曼賺了很多錢。巴菲特個人也在這兩筆交易中獲得了空前的收益。可可豆公司的交易中,巴菲特的精密計算為他賺了13000美元。而聯合電車公司的交易,則賺了2萬美元。
1956年,62歲的格雷厄姆宣佈退休。他給合夥人的通知中,推薦巴菲特成為公司的普通合夥人。
但是,這一次,巴菲特拒絕了。
他來過格雷厄姆公司工作過,然而對他而言,留下來,甚至被看成是本傑明格雷厄姆智慧的繼承人,已經不值得了。當他主導聯合電車和可可豆一戰時,他總在想,他不喜歡住在紐約,不喜歡總是在火車上來來回回。他或許想起了他10歲時已經想明白的實情:他想要的是自由,為自己工作的自由。
這樣26歲的巴菲特回到了家鄉奧馬哈。
巴菲特的財務自由之路
26歲,巴菲特同學已經準備退休了。
“我大約有174000美元,準備退休了。我在奧馬哈安德伍德大街5202號租了一間房子,每個月付175美元。我們每年的生活費是12000美元,而我的資產還在增長。”
是的,他的財富還在增長,而且增長的速度是驚人的。自從懷揣9800美元上哥倫比亞大學以來,每年他的資金增長率都超過61%。
他從兒童時期形成大量閱讀習慣,給他帶來一個個影響人生的發現和好運。
如果從6歲開始賣口香糖算起,他已經商20年。
這二十年他閱人無數,遭遇過種種的成功與失敗。
他在10歲想明白為什麼賺錢,弄明白財富增長的原理——複利法則。
他用11年的時間賣報紙,獲得最穩定的收入。此後的投資讓他的資金越滾越大。
從11歲買股票算起,他已經是15年的股票投資者。
如果用《1萬小時天才理論》來看,這十多年的訓練足以讓他成為投資天才。
他師從當時最偉大的金融學者,但他不被老師的思維所侷限。
他的實踐和大量的學習讓他掌握了一門卓絕的技能:價值投資。
可是他還是很急,為了達到目標,他需要非常大的複合增長率。因此,他決定成立一個合夥公司。在此後的四年間,他總共成立了10家合夥公司。
在30歲那年,他遇到了一生的夥伴和摯友——查理·芒格。
此後的46年,他創造了世界投資史上的奇蹟,也劃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生複利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