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眾所周知,星爺,郭德綱還有比如金凱利等喜劇演員都得了抑鬱症,於心理學而言,有沒有什麼說法呢?

回覆列表
  • 1 # haorongfu

    因為世間萬事萬物的能量是守恆的,而且保持一種平衡。你給予觀眾的快樂越多,笑聲越多,自身產生的抑鬱情緒會越重。仔細觀察太極圖就可以看出來。

  • 2 # 安好一會

    喜劇人的壓力相對其他行業會比較大,會唱歌的,你在上海可以唱,在北京也可以唱,但是喜劇的包袱你用一次,就不能再用,要不停的更新!沒有更新穎的笑料,也許下次觀眾就不買你的帳,你也就不紅,你也就落伍了!害怕不紅,害怕失去備受矚目的感覺,想的自己就抑鬱了吧!

  • 3 # 浙裡礬山

    抑鬱是因為沒有及時的處理抑鬱情緒而堆積而成的結果,在這個過程裡面對自己所要完成的作品沒有滿意度,後期就會產生自我價值的否定。任何人(不關行業)都會有審美疲勞的時候,許多人只是把工作看做自己生存的途徑,當審美疲勞期過久就會有更深的無力感。

  • 4 # 王富貴的翠喜兒

    心理極端分化,看似幽默詼諧,實則背後追求的是完美主義,從生活裡轉化笑點到臺上,有時是生活中的痛點,他們以另一種方式解剖了自己,每個細節都是仔仔細細的摳取,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喜劇,他們承受的是一個作品的完成度,觀眾的接受度,以及自己與自己的和解,與世界的和解,假如心理防線崩塌,就是很殘忍的抑鬱症,而觀眾還以為是搞笑喜劇......

  • 5 # 使用者2738942121325

    越來越覺得喜劇的本質就是嘲笑,喜劇演員更得把自己當成笑料,迎合別人,所以比一般演員都難。但是把喜劇的核心是悲劇理解成演悲劇就非常讓人反感了,誰不是壓抑找樂子?誰要看你煽情?

  • 6 # 騎驢者自樂

    因為抑鬱症是這世界上最溫柔的病,得這個病的人,都把快樂帶給了別人,討好了別人,努力的讓別人開心,一個人承擔了所有的痛,委屈,和不快樂

  • 7 # 小程1冊

    周星馳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拍了很多悲劇,但你們都說那是喜劇。”是啊,這世上有太多南轅北轍。好惡之於你我,不過是兩岸燈火。就像你喜歡拈花淺笑,而我喜歡把酒度宵。你喜歡荒涼大漠的廣浩,而我偏愛這入目成詩的枯槁。就像是,你生活且還如意,而談及我時,我只說了一句“別問了,過得不好。”

  • 8 # 小陳同學嘻嘻嘻

    情緒難以宣洩

    人,所有的情緒都需要一個出口。

    普通人在生活中,如果不爽,可以看個笑話、看個喜劇電影,宣洩自己的不滿。

    但是,喜劇演員沒有宣洩情緒的通道,因為他們的職業就是搞笑,所以,他們對搞笑的手法門兒清,一般的搞笑刺激對他們來說,根本沒什麼作用。

    就像卓別林說過的一個段子,有一次,我去問醫生,“您能看好我的抑鬱症嗎?”醫生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看小丑表演把自己逗樂。”卓別林回答,“我就是那個小丑。”

  • 9 # 吹殼子大師

    因為人性的底色是悲涼,其實無所謂悲喜劇的分類,只是觀看者和當事者角度不同,很多當事者覺得是悲劇的事情,外人看來都是哈哈一笑,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

    好多情況下我們覺得喜劇搞笑,正是因為演繹者用了最卑賤的方式討好和迎合你,正是因為他演繹的傻或者演繹的慘,你才會會心一笑的。

    所以一般演喜劇的都是心思比較敏感的人,能捕捉到觀眾們瞬間感受,所以他也勢必會對各種情緒都很敏感,任何長期的埋汰自己,取悅別人,勢必都會對本我的認知產生影響,這種負反饋的長期積累到達一定的數量級,可能就是你所說的比較容易抑鬱吧。

  • 10 # 小菲菲不是我

    個人認為不是搞喜劇的容易抑鬱 而是高強度的工作 非常大的創作的壓力導致了他們抑鬱 我看過好幾個歡樂喜劇人的參賽者(沈騰 賈玲)談比賽經歷 說再也不會參加類似的節目了 一週一個高質量本子 對參賽者身體精神都是煎熬 對於創作者 哪一天感到江郎才盡 那滋味可不好受

  • 11 # WANTED碓氷殿

    通常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救人不能自救。而且現在大多的都是微笑型的抑鬱症,就是我們常常看到平時看到就是笑臉迎人,總是笑眯眯的,但是你感覺不出他有什麼煩惱,但是他在獨處的時候就不是我們看到的樣子了。喜劇創作其實也是普通人,一般來說其實搞藝術創作的人大多人容易抑鬱。因為他們把歡笑帶給別人,但是其實他們承受的壓力是我們想象不到的。藝術創作這種比較主觀的事情,面世之後的觀眾的反應給創作者的反饋其實是一種巨大的壓力。一旦觀眾覺得不好笑,那麼這個作品就是失敗的,要是這是好搞笑的,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對於下次的創作來說就是無形的壓力,為了超越之前的作品,那麼創新上點子上就需要更多的新意了

  • 12 # Hz55

    周星馳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拍了很多悲劇,但你們都說那是喜劇。”是啊,這世上有太多南轅北轍。好惡之於你我,不過是兩岸燈火。就像你喜歡拈花淺笑,而我喜歡把酒度宵。你喜歡荒涼大漠的廣浩,而我偏愛這入目成詩的枯槁。就像是,你生活且還如意,而談及我時,我只說了一句“別問了,過得不好。”

  • 13 # 小李呀愛生活

    因為我就是外邊樂觀積極向上,內心卻覺得人間不值得的一個人。看看雪梨看看喬任樑,那個不是人前活潑開朗,人後默默的悲傷。負能量的爆發只是一瞬間,可能僅僅需要一個關懷,一個問候,就會讓我們覺得,或者還是有希望的

  • 14 # 無情笑搖

    不是搞喜劇的人容易抑鬱,而是擁有某種性格特質的人才真正懂得喜劇的意義。

    喜劇的核心是悲劇,幽默的人通常是悲觀主義者,這些人天生就有敏銳的洞察力,通常性格敏感,做事要求完美,是普通人所理解不了的。因此抑鬱是這類人的歸途,無論是否搞了喜劇。而喜劇正好是這類人最擅長的。

  • 15 # 阿沐日記

    討好別人容易,討好自己難。一般做喜劇的人都是讓觀眾的情緒得到很好的發洩,而自己缺長期壓抑著。很多喜劇人為了創作一個節目甚至都沒有時間休息。自己創作辛苦創作的作品在沒有上臺就被別人推翻,或者被自己推翻。而等上臺之後發現自己苦心思索的包袱沒有響。其實很打擊喜劇人的內心,但是對於一個喜劇人來說這又是沒有辦法向觀眾解釋的,或者說每個觀眾說感受到的點不一樣,沒有辦法人全部觀眾開懷大笑。我聽過一句話:喜劇的核心就是悲劇。這充分表達了喜劇人的無奈。

  • 16 # 大大大男人

    星爺給大家創造了所有快樂,卻沒人懂他的傷悲,孤獨一生!如大話西遊所說,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他的面前他卻沒有珍惜……他所演繹的經典,也是他生活的感同身受!可悲,可笑,可憐!無奈,無助,無情可期!認同的給個贊!

  • 17 # 娛樂楊少

    昨天,重溫了電影《死亡詩社》,想起了成就這部電影的人-羅賓·威廉姆斯。

    2014年8月11日,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姆斯在家中辭世,終年63歲,警方初步判定是自殺。

    我們說,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如果是因意外去世,我們可能會覺得很惋惜;如果是因為自殺才離開這個世界,我們會在惋惜之餘多幾分感慨。

    這樣的人為什麼會自殺呢?

    羅賓·威廉姆斯之所以會自殺,是因為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這樣,就會給我們帶來一個疑問,為什麼一個在臺上活蹦亂跳、嘻嘻哈哈的人,在臺下卻如此沉默寡言、孤獨抑鬱?究竟是什麼讓最幽默的人變成最抑鬱的人?

    一.情緒難以宣洩

    人,所有的情緒都需要一個出口。

    普通人在生活中,如果不爽,可以看個笑話、看個喜劇電影,宣洩自己的不滿。

    但是,喜劇演員沒有宣洩情緒的通道,因為他們的職業就是搞笑,所以,他們對搞笑的手法門兒清,一般的搞笑刺激對他們來說,根本沒什麼作用。

    就像卓別林說過的一個段子,有一次,我去問醫生,“您能看好我的抑鬱症嗎?”醫生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看小丑表演把自己逗樂。”卓別林回答,“我就是那個小丑。”

    二.喜劇承載著悲劇的核心

    喜劇不是鬧劇,它是通過悲劇完成的。

    喜劇裡的角色無疑都是身份卑微、生活不如意,但是,嚮往高貴身份、優越生活的小人物。他們要麼無知懦弱,要麼醜陋虛偽,為了成全自己的飛天夢,他們往往把自己裝扮的高貴典雅、富甲一方、真誠熱情,結果,在眾人的眼中,他們的表演不過是皇帝的新裝,只是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

    喜劇就是通過這種過渡極其不自然的反差製造笑料。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喜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開給人看。”

    笑聲的背後是心酸,所以,我們看一些優秀的喜劇,看到最後的時候,往往熱淚漣漣。

    喜劇演員為了達到喜劇效果,往往需要深刻體會人物的心理、經歷、狀態,把那種彆拗的虛偽做作、醜陋不堪、無知弱智表現出來,通過自我醜化、自我矮化讓觀眾產生優越感,久而久之,這種消極的外部刺激和積極的心理感應讓他們與小人物的悲情同化。

    所以,喜劇對觀眾來說是喜劇,對喜劇演員來說是悲劇。優秀的喜劇演員總是那一批把我們逗樂,又把我們弄哭的人。

    三.喜劇是一門控制力極強的藝術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我們很容易將別人弄哭,可是,卻不容易將別人逗樂。如果你在臺上痛哭流涕,別人會忍不住抹眼淚;可是,如果你在飯桌上給大家講一個笑話,除了你自己,別人都覺得不好笑。

    所以,喜劇演員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努力去探索令人開懷的方法,而觀眾的現場反應就是他們搞笑功力的試金石,如果,他們說了半天,沒有一個人笑,那麼,他受到的挫折感比悲劇演員和正劇演員大得多。

    分析完抑鬱症在喜劇演員中高發的原因,在他鄉為您盤點一下那些患抑鬱症的喜劇明星,讓我們一起記住那些給我們帶來無數歡樂的落寞身影。

    1.卓別林:世界喜劇之王也難逃抑鬱

    小時候,我們總會被銀幕上那個醉醺醺的流浪漢逗得前仰後合,於是記住了這個叫做卓別林的世界喜劇之王。

    卓別林總是給人們帶來歡樂,卻從來沒有人看到他的痛苦。雖然卓別林在事業上取得了無懈可擊的成功,但是感情上,卓別林遠沒有這麼一帆風順:母親的精神失常使他牽腸掛肚,對初戀情人的眷戀時常令他陷入痛苦的回憶,而每次努力維繫最終都歸於失敗的婚姻,也給他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創傷。

    2.憨豆先生:禁止播放我的出糗花絮

    除了卓別林,另一位喜劇名角憨豆先生羅恩·阿特金森患抑鬱症的訊息也鬧得沸沸揚揚。

    最近,憨豆先生給BBC下了一道“禁令”,禁止播放他在拍攝自己成名作品時的花絮,因為在這些花絮中,他犯過許多愚蠢的錯誤。也許,他始終無法直面這個舞臺賜予他的榮光。

    3.金凱瑞:變相怪傑也改變不了悲傷

    金·凱瑞(Jim Carrey),加拿大裔美籍演員,在好萊塢被譽為“好萊塢喜劇天王”。

    雖然外表看來金·凱瑞一向樂觀開朗,他扮演的變相怪傑深入人心,給觀眾帶來無盡的歡笑,然而,在這些笑聲背後,卻是不為人知的悲傷。

    或許,就像他曾主演的《楚門的世界》一樣,活在太亮的聚光燈下,即使習慣了程式的微笑,也無法抵禦內心的憂傷。

    4.周星馳:來自完美主義的壓力

    抑鬱症並不是國外的專利。

    這世上有一個被說濫的故事,叫大話西遊; 這世上有一句被說濫的情話,叫“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十年多前,一群青春浪漫的孩子,在街頭小影院,被這個叫周星馳的喜劇明星逗得人仰馬翻。

    然而,也是這個周星馳,兒時自閉,有時候三天不說一句話,成名之後,講求完美到極致。

    5.崔永元:抑鬱症折磨得他曾經想自殺

    在大家眼裡,他個性風趣幽默,主持風格輕鬆詼諧,然而,曾經在做客央視《藝術人生》時,他卻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得了抑鬱症。

    6.葛優:焦慮症讓我到現在都睡不著

    這麼多年來,人們早就熟悉了葛優說話的方式:總是侃侃而談,用他特有的節奏塑造冷幽默,不過,也許那只是在銀幕上。

    生活中的葛優害怕接受媒體採訪,要採訪他,還得拉上多位好友助陣才行,這位戛納影帝在回答問題時,竟會常常緊張到語無倫次。

    7.徐崢:很多同行都有憂鬱症 我也有心理問題

    以豬八戒角色出道,在《人在囧途》、《泰囧》中爆紅的喜劇演員徐崢,給人留下了許多印象深刻的歡樂形象。

    然而,在日前的一次採訪當中,徐崢竟然也承認自己存在心理問題,“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問題,作為一個明星,面對的各種壓力更是超乎常人。”

    “所有人都會有自己的困境,明星可能有更大的困境,”徐崢說,實際上他身邊很多同行都有抑鬱症。

    對於那些身患抑鬱症的喜劇演員來說,他們的心裡都有這麼一句話:“我感覺我過著兩種不同的人生,一個是每個人都看見的人生,另一個是隻有我自己能看見的人生。”

  • 18 # 今為汝說

    喜劇行業確實有這樣的說法:好的喜劇演員必定是抑鬱症患者。這個說法背後是有依據的,因為,喜劇常用的諷刺與誇張,從心理學的意義上說,都具有攻擊性。

    當一個喜劇演員將現實生活中的窘迫和醜態,以誇張的手法表達出來,本質上,攻擊了他人的同時,也攻擊了自我。自我收到攻擊,不能及時修復,也就得了抑鬱症。

    1.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掉,讓人悲傷;喜劇則是把沒有價值的東西毀掉,讓人高興。既然叫“毀掉”,這個過程也就充滿攻擊性和毀壞性。

    2.喜劇演員不能在表演中諷刺和打擊指向觀眾,更多會諷刺和挖苦自己,比如扮演小丑、傻瓜、可憐蟲之類的,長此以往,扮演者的內心也就受到了深深的傷害,越是成功的演員,或者大師,傷害越深。

    3.歡樂被嚴重透支之後,人會變得木訥

    喜劇會消耗過多的歡樂。喜劇演員會在舞臺上消耗過多的激情和歡樂情緒,表演結束後,在生活中反而會表現的比較木訥,沉默寡言。

    這就是抑鬱的模樣,人前歡樂,人後消沉↓↓↓

  • 19 # 找找小鈴子

    出現抑鬱症狀的一般病因(從中找出喜劇演員所滿足的因素):

    遺傳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鬱症的患者,那麼家庭成員患此病的危險性較高,這可能是遺傳導致了抑鬱症易感性升高。然而,並非有抑鬱症家族史的人都會得抑鬱症,這表明遺傳給並非是唯一決定性的患病因素。

    [好像無關,又或許演員的家族是否患抑鬱症的機率會高一些]

    生物化學因素:

    證據表明,腦內生化物質的紊亂是抑鬱症發病的重要因素。現在已知,抑鬱症患者腦內有多種神經遞質出現了紊亂;抑鬱症患者的睡眠模式與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藥物能導致或加重抑鬱症,有些激素具有改變情緒的作用。

    [演員的睡眠時間和壓力異於普通人,服用藥物的可能性也就大於普通人,抽樣概率]

    環境因素和應激:

    人際關係緊張,經濟困難,或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這些都會促發抑鬱症。有時抑鬱症的發生與軀體疾病有關,一些嚴重的軀體疾病,如腦中風,心臟病發作,激素紊亂等常常引發抑鬱症,並使原來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鬱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質濫用的問題。

    [簡單來說,如緋聞的衝擊是很大的,你想不到自己什麼時候會跌落低谷,什麼時候會一炮大紅。]

    性格因素:

    有下列性格特徵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鬱症:遇事悲觀,自信心差,對生活事件把握性差,過分擔心。這些性格特點會使心理應激事件的刺激加重,並干擾個人對事件的處理。這些性格特徵多是在兒童少年時期養成的,這個時期的精神創傷影響很大 。

    [演員的適應能力是強於普通人的,這點其實是抗抑鬱性。然而我們這說的只是演員,重點在於“喜劇”演員。]

    喜劇演員和其他演員不同,他們不斷從觀眾的笑聲中汲取能量,努力折磨自己快樂他人,隨之而來的會帶來一種空虛感,那麼越偉大的喜劇演員,就有著越無法想象的悲情。

    外界無法給予足夠的感情支援,在別人面前只會得到一句“你特別幽默,你很樂觀,你是開心果。”並不會留意到你的情緒,你的悲情,長時間無法得到別人的理解,於是只有與自己對話。

    與矛盾的自己對話,長期處在一種矛盾的狀態的自己,無法找到出路,進而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那個人坐在飯局上,每句話都讓你笑得喘不過氣來。而他默默地看著,嘴上擠出一個從眾的微笑。 事實上,直到你已經對一個笑話完全熟悉,並且再也不會為它發笑,你才能在眾人面前用最好的效果講出來,恰當地控制分寸,語氣,停頓,讓人捧腹。

    假如你剛聽完一遍就急急忙忙地轉述,那麼通常你會因為自己忍不住大笑而讓別人覺得無趣。 只有觀眾才有機會鬨堂大笑,而丑角或相聲演員一定沒有歡樂可言——他正是因為這個才懂得如何讓別人發笑。

    身處在歡樂中的人,是無法瞭解如何使人歡樂的。他們的笑意像潮水一樣衝過來,難以辨別究竟是哪句話的哪兩個詞之間的落差才導致那麼強烈的幽默。

    莫里哀說,看戲的人只管它感動不感動自己,而不問對錯。

    同樣,經歷情感人也不問對錯,他們只感受得到自己那洶湧的、無法控制的情感潮水。

    同樣,處在痛苦中的人,往往難以瞭解痛苦為何發生並規避它。

    因為身在其中,痛苦者的思維猛烈衝撞,而無法冷靜地辨析。能夠駕馭痛苦的人並不會感到痛苦的魅力(痛苦的確有時會讓人上癮)。他們像是能洞察每一下心跳所輸送出的不安和顫動,然後判斷這些不安和顫動如何快速彙集成巨大的刺激,佐以悔恨、嫉妒和記憶,壓迫一個人已經隱隱作疼的神經。

  • 20 # i來追我

    以喜劇表演聞名的美國影星羅賓·威廉姆斯去世的訊息傳出,伴隨著逝者得了嚴重的抑鬱症,為人震驚。事實上,喜劇演員當中得抑鬱症的不乏一二,卓別林、金·凱瑞、憨豆先生……大家對抑鬱症是否存在誤區?很愛笑的人就不得抑鬱症?

    抑鬱症有很多表現,比如說對自我評價很低,對生活的體驗很消極負面,對未來不抱希望。這三個消極感知是抑鬱症的核心。

    心理疾病本身有一定的主觀性和隱祕性。我們之所以聽說某些人得了抑鬱症很吃驚,例如喜劇演員或是身邊朋友,是因為他通常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來的是符合社會角色的表現。抑鬱症的核心是主觀痛苦,如果沒有嚴重到破壞社會功能,別人很難察覺出來。別人更多看到的是你的職位成就,看不到與外在評價不一致的自我評價。

    說到喜劇演員,他們代表著一類職業,事實上職業與人的性格有著相互影響。具有某種性格特點的人會更喜歡、更適應某種職業,而這種職業一直要做的事情、一直要扮演的身份,又會反過來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及其他心理特徵。像喜劇演員這樣的職業,真的只有少數人才適合做。

    適合喜劇演員這個職業的人,他需要在平凡生活中具有某種敏感性,對於別人忽視無感的細節,他卻能被觸動,捕捉到其中的趣味。同時另一方面,他需要有一種獨有的應對風格,常常用歡笑或嬉笑去面對生活中的痛苦和困境,所以他才能創造出喜劇作品。很多喜劇作品展現的是生活中人們常有的困境、侷限、失敗,但經由演員表現得誇張或是出乎意料,讓人們覺得很好笑。

    在喜劇演員表現的世界裡,很多時候生活是不盡如人意的,但演員能用“歡笑驅散悲傷”的方式去面對。這種面對困境的方式有利也有弊,雖然當時歡愉解脫,但用歡笑面對悲傷其實是逃避悲傷、貶低悲傷。如果過度地單一使用這種做法,會使一個人不完整,更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和生活。更健康的方式是直面悲傷,接納悲傷,允許自己有時是悲傷的、低落的,允許生活有時是悲傷的、無奈的,允許人們在必須難過時並不是馬上要歡笑起來。

    也許不僅僅是喜劇演員,演員這個職業也有心理健康的風險。因為演員需要細緻入微地深刻體會他所表演人物的內心。真正的好演員是從內心流露出歡笑或悲傷,所以要求演員在扮演時完全將自己轉換,真正進入到角色中。

    其實這是一種人都有的自由,你可以選擇對生活的體會,看待生活的方式。但是演員的職業在於運用了這種特殊的能力,不斷地去體驗各種角色。有的角色心理可能很不健康,當演員演得出神入化,深深地變成了不健康的視角去體驗後,生活中就要調整自己——與這個角色抽離,這點上是有一定困難的。有些演員可能因為入戲太深,沒有分清楚“角色是角色,我是我”,而無法從當中抽離,那麼他的心理就可能深深地被“角色”影響。

    認知治療學者認為,人有兩種內心深處的恐懼或者脆弱性——擔心自己失去愛,擔心無能。這也是抑鬱問題深層的兩個根源,但其實這是人人都有的脆弱性,只是強度大小有區別。當演員扮演的某個角色深深觸動了他本來的脆弱性,在這個角色上體驗得更充分,他就沒有辦法很好地抽離,從而陷入自我懷疑的打擊中。

    現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人們似乎過於推崇快樂的地位。很多人認為快樂是一種財富,是一種能力,而不快樂甚至是羞恥的。這種風氣更容易讓人不接納自己悲傷的一面,使我們更加不真實不完整。悲傷作為自古以來人類就有的情緒,它是具有功能性的,它意味著我們認識到某些現實的侷限,然後放棄努力、節約能量。生活中會有一些不如意,人會有一些對自己的不滿意,這些是可以真實存在的,面對這些真相,同時承擔該做的事,就是一種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6米寬,長9.6米。樓梯設計在哪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