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城公

    吳三桂在政治上輸掉了!軍事行動服從於政治,而政治上不得分,民眾不支援,就沒希望。

    吳三桂反清失敗,大致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吳三桂人品道德壞透了,國內無人相信他

    起初,作為明朝邊關將領的吳三桂,在北京被圍,崇禎帝上吊時,他不能入京勤王,是為不忠!這是李自成蔑視他的原因。

    李自成在北京稱帝建政,招撫吳三桂不夠誠意(封官不高),吳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入關搶佔北京,以及全國。

    吳三桂侵佔雲南,清廷要他剷除逃亡緬甸的南明永曆帝,吳三桂也照辦!

    哦,搞到最後,吳三桂又反抗清朝!

    造反要有名目,出師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社會各界怎麼看你呢?

    如果吳三桂說,我是“反清復明”!沒人信。因為南明朝廷就是吳三桂和清朝打垮的!

    如果吳三桂說,“我起義是為了收服漢人疆土,是為民族大義!”也沒人信。當初就是他引清兵入關的!他是典型的漢奸賣國賊!

    如果吳三桂說,“我起義是因為我要做皇帝!所有漢人跟著我都有好日子過!”這種口號只能騙小孩,有腦子的漢人都不會盲從。

    是造反的口號叫不響!得不到漢族士紳百姓支援!

    第二,老百姓討厭戰亂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李自成、張獻忠兩枝起義軍流竄十幾個省作戰,到處搶掠!老百姓早就厭倦戰爭了!好不容易過上安定生活,種田織布能解決溫飽,還有誰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參加造反?

    吳三桂不僅得不到漢族士紳百姓的支援,相反,清朝中的漢族大臣和將領還堅決支援清朝滅掉吳三桂!想想就知道,吳三桂如何能做成大事業?

    打仗要糧食,要百姓支援,要人才!吳三桂手下有幾個能人呢?

    清史記載,吳三桂敢造反,就是看到多爾袞死了,清朝很多開國大將都老死了!如今是小孩子當家,怕他個鳥,造反!

    而康熙帝應變能力甚強,調兵遣將速度也蠻快,這使吳三桂吃驚!

    第三,天時地利人和都傾向清朝

    吳三桂的想法,認為自己造反起來,就算打不到北京,肯定能佔領長江以南地區,這樣劃江而治也能坐擁半壁江山!無論如何都比困死在雲南好些。

    但是,清朝入關經過二十多年統治,漢族百姓基本歸順,討厭戰爭;清朝大量吸收漢士大夫做官,朝廷人才濟濟!

    還有,康熙十二年(吳三桂造反),滿清八旗軍隊和蒙古騎兵的戰鬥力仍然存在!加上大批漢軍八旗服從調遣,參戰熱情高漲!而清朝掌握全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江南地區錢糧可以支援作戰,吳三桂能搞到什麼?

    雲南一省財政收入,能養3萬兵?(注:民國李宗仁統一廣西,他說,廣西太窮,無法供養四萬軍隊。當時第七軍有四萬多人)

    雲南比廣西好多少?出至湖南,是可以搶一把,可是老百姓也不買賬,不支援他!以當時的實際情況,吳三桂很難維持20萬軍隊的軍需!他的地盤,只有雲南、貴州、湖南一部分,後來攻入廣西。就這幾個地方的錢糧:三個窮省,小半個湖南,怎麼供養20萬大軍?

    所以吳三桂兵財兩缺,緊缺!連湖南都守不住,被清兵打垮了!

    至於其它各地附從響應的軍閥,都是牆頭草,見風使舵,還指望吳三桂給他們錢糧呢!

    吳三桂盤踞湖南中南部,是打了兩個勝仗,幹掉清朝幾個統兵大員,攻取永州、廣西等地。但於戰局並無實際性幫助!他想打下廣西、廣東,與雲南、貴州連成一片,但辦不到,廣東攻不下。這樣清兵可以從武漢、江西、廣東、四川幾個方向進攻他!吳三桂有多少能耐可以應付自如?

    最重要一條,天要亡吳三桂,他稱帝沒多久就病死了。

    還有,就因為吳三桂人格太差,他造反時,臺灣鄭氏政權不響應!

    歷史對吳三桂的評價

    《清史稿》:三桂白首舉事,意上方少,諸王諸將帥佐開國者皆物故,變起且恇擾。及聞上從容指揮,軍報迅速,閫外用命,始嘆非所料。制勝於廟堂,豈不然歟?上不欲歸咎建議撤藩諸臣,三桂等奉詔罷鎮,亦必曲意保全之。惜乎三桂等未能喻也!

    ——清史指出,吳三桂欺負康熙帝年少,滿清開國諸王公大臣、大將都老死了!他自信心爆棚,要造反!

    《明檔》:忠可炙日,每逢大敵,身先士卒,絞殺虜級獨多。

    ——吳三桂在山海關做低階將領時,作戰勇敢,身先士卒不怕死。

    《吳三桂紀略》:孝聞九邊,勇冠三軍。

    《平西王吳三桂傳》:“正值闖賊構亂,召衛神京,計不能兩全,乃乞師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

    ——後面這句假的,吳三桂與多爾袞肯定有勾結,達成某種協定,才會引清兵入關,給清朝賣命!也許當時約定:平分中國領土?總之吳三桂失敗,死掉,沒人知道當時吳三桂與多爾袞如何約定了。

    清太宗皇太極評價: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連皇太極都看重吳三桂?

    南明福王朱由崧(拉攏吳三桂):雪恥除兇,功在社稷。

    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勸說吳三桂):將軍本朝之勳臣,新朝之雄鎮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將軍縞素誓師,提兵問罪,當日之本衷原未盡泯也。奈何清軍入京,外施復仇之虛名,陰行問鼎之實計。紅顏幸得故主,頓忘逆賊授首之後,而江北一帶土宇,竟非本朝所有矣。……

    康熙帝:吳三桂徑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行兇逆,塗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

    謝四新: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髮人。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不思親。

    孫旭:三桂為明季罪人,又為本朝反賊,其生平亦何足道!

    ——這兩句是大實話。

    邵為章:百萬雄師睥睨間,先朝一胍絕南蠻。擒人即是人擒路,誰道天公不好還。行營歷歷草悽悽,銅柱摩崖手自題。虎豹無晴威尚在,老軍猶說舊平西。

    ——看看,吳三桂不得人心。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吳三桂的追求,只是不要削蕃,他追求的只是做個大清的雲南沐王府。

    他家中幾代人皆是明朝軍人,自然知道也一定羨慕沐英的威風、地位、財富、權勢。

    他可沒有帝王之志,也沒有帝王之智,不要說40萬軍隊,400萬軍隊在手,他也不會過江的。

    大明朝軍衛所的那些人,尤其那些軍官,終其一生所受的教育,所經歷的生活,保證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裡面沒有讓自己當皇帝的念頭。

    明末亂成那個樣子,正所謂秦失其鹿,那些武將們沒有一個學趙匡胤。崇禎死,剩下的那些武將以及南明那些武將們手握重兵,要麼投降清朝,要麼找個姓朱的當皇上,甚至投降李闖王的也有,可是沒有一例自己做皇帝的。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吳三桂以為天下的主子們是一樣的,你只要忠心,只要立功,立下潑天大功——殺死舊主子!人心換人心,大家只是為了富貴而已,我們共始終,好不好?

    你大清愛新覺羅永遠在北京做皇帝,我吳家在雲南永遠做個狗腿子,咱們學個朱元璋和沐英弄個哥倆好,豈不是美滋滋。

    吳三桂,要的就是這個,過江干什麼?

    要不說,吳三桂的才能,只是個軍痞軍閥呢!他不懂政治原理。

    范文程作為內地漢族文人,范仲淹的直接後代,家學淵源,不缺衣食,主動,看好了,是主動哦,求見努爾哈赤!為什麼?

    是因為,范文程看清了明朝皇權專制制度的侷限性,他對皇權專政制度的完善有新的研究成果,有新的見解,打算做實踐嘗試,於是和努爾哈赤一拍即合。

    大清的制度從在努爾哈赤時代開創之時,就和明朝有根本的區別,比如,皇權分封不準皇族佔有土地,這就是吸取的明朝朱家皇族太快膨脹,靡費財稅的教訓。可以給錢,決不給土地。

    如果吳三桂有這個政治認識,認清大清和大明的區別,他不會投降了吧?

  • 3 # 圍爐品茗人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歷史人物,他發動的“三藩之亂”在前期取得較大聲勢的情況下,被年輕的康熙穩住局面,導致自己最終失敗,留給後人許多疑問和探討的空間。前期聲勢浩大幾乎影響半壁江山的他為什麼始終沒能跨過長江,久經沙場老謀深算的他又為什麼不敵年輕的康熙皇帝呢?

    三藩之亂的背景

    清朝進入中原之後,為統一全國,消滅南明政權、大順和大西農民軍等反抗力量,不得不倚重投降過來的漢族將領。隨著這些反抗力量被一一平定,受制於人口劣勢,也為了拉攏人心,滿清政府將軍功最大,傭兵最多的三個明朝降將封王建藩,為清政府統治南方邊境,控制反清殘餘勢力。這三人就是“三藩”,分別是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福建靖南王耿仲明(康熙撤藩時是耿精忠)。

    這三藩擁兵自重,權力極大,同時也是當時清政府財政上一大負擔,也是穩固滿清政權的一大威脅。因此康熙皇帝開始親政之後就著手籌劃撤藩事宜,“三藩”(主要是吳三桂和耿精忠)與中央政府幾番試探,雙方矛盾逐步激化,在康熙皇帝的撤藩態度愈來愈明顯和堅決的情況下,吳三桂開始著手起兵反叛,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公元1673年,“三藩”中最忠誠於滿清政府的尚可喜上書請求退休,並請求讓兒子繼承自己的職位繼續鎮守廣東,但是被康熙皇帝拒絕。於是吳三桂坐不住了,他於當年年底起兵反叛,拉開了著名的“三藩之亂”的序幕。

    吳三桂

    三藩之亂的前期形勢

    不能說康熙皇帝對吳三桂等人反叛之事毫無準備,但是康熙皇帝的確對吳三桂的果決和“三藩”的影響估計不足。

    12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並迅速攻佔貴州,同年年底開始進入湖南,一路可謂勢如破竹。1274年,三藩之一的耿精忠在福建起兵響應吳三桂,並從福建出擊江西、浙江和廣東。1274年,廣西的孫延齡同樣起兵響應,吳三桂舊部羅森、鄭蛟麟、吳之茂叛於四川,受福建耿精忠邀請的鄭成功之子鄭經也渡海助戰。1274年底,陝西提督王輔臣叛清附吳,攻佔隴右等地而自據平涼。

    至此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聲勢達到頂峰,反叛勢力控制了雲南、貴州、湖南、廣西、福建、四川、陝西。南方的廣東、江西、浙江和江蘇都成為了戰場。一年多的時間康熙皇帝幾乎丟掉了半壁江山,吳三桂的數十萬大軍飲馬長江、不可一世。但為什麼此後吳三桂再也沒能跨過長江,最終被康熙皇帝反殺了呢?

    康熙

    吳三桂錯誤的戰略,導致坐失戰機。

    吳三桂的部隊在1274年春就已經控制了湖南,此時康熙派遣南下平叛的清軍剛剛到達荊州,與吳三桂的部隊隔江對峙,帶兵的將領畏懼吳三桂兵強馬壯,不敢主動進攻。而康熙此後派出的增援部隊要到幾個月後才能趕到。但是吳三桂卻實施了錯誤的戰略,導致坐失戰機。

    吳三桂的上策應該是乘勝進攻,迅速打過長江,利用士氣正盛的良好時機向北方清朝的統治核心區域進攻,藉助軍事勝利進一步擴大聲勢,引起清廷更大的動盪,為自己吸引更多的盟友。

    中策則應該是迅速主力沿江而下,類似後世的太平天國一樣,迅速攻佔南京,使清朝政府南北的聯絡切斷,大機率可以成為太平天國那樣的半割據政權,甚至如果內部能整合好的話,可以和清朝劃江而治。

    但是吳三桂選擇了下策,首先是重兵固守湖南,錯失北上和東進的大好機會,其次分兵向西進入四川,同時與清軍在江西一帶諸城爭奪,最後甚至又南下進攻廣西和廣東。既不能北上爭奪政治中心,又不能迅速進入南京控制經濟中心,窩在湖南被活活困死。

    因此可知,對大局缺乏有效把控,坐失戰機是吳三桂敗亡的最主要原因。他的錯誤戰略直接導致康熙得以逐步穩住陣腳,調集全國資源與吳三桂拼消耗,最終吳三桂被耗死。

    耿精忠

    廣西的孫延齡:這位廣西將軍實際上是清初與吳三桂等三藩一起封王的孔友德的女婿,孔友德死後因為只有一個獨女孔四貞活著,因此康熙讓孫延齡統轄孔友德的舊部鎮守廣西。但是這個孔友德利用完孔四貞之後卻希望自己做大,因此在吳三桂起兵後也乘機起兵響應。但是因為孫延齡在軍中的威信無法和孔四貞相比,反清之後軍隊始終不支援,而且孔四貞也極力勸說他重新回到清朝的懷抱,再加上吳三桂要孫延齡索要的軍餉錢糧巨大,孫延齡在反清之後不久又打算重新歸附清朝,結果被吳三桂事先得知,實力強大的吳三桂在1274年不得不分兵擊殺孫延齡,自己直接掌控廣西。但是這次火併不僅削弱了叛軍的勢力,同時也拉開了叛軍之間內鬥序幕。陝西的王輔臣:佔據平涼的王輔臣是反叛勢力中唯一在長江以北作戰的。由於吳三桂在南方與清軍展開爭奪戰,同時重點進攻廣東。導致清軍在穩住陣腳之後,由名將圖海組織大軍圍攻王輔臣,逐漸不支的王輔臣只好在1676年投降。清軍在西線取得勝利並基本確保了北方的穩定,戰爭形勢已經開始有利於清朝政府。福建的耿精忠:在成為清軍在東線的重點打擊物件後,耿精忠開始逐漸陷入困境,同時與自己邀請來助戰的鄭經之間爆發矛盾,鄭經調頭開始進攻福建,腹背受敵的耿精忠也在1276年八月投降清軍。

    尚可喜

    戰爭的關鍵——廣東

    實質上“三藩之亂”應該稱為“兩藩之亂”可能更貼切。因為廣東的尚可喜實質上是挽救康熙的最關鍵人物之一。

    前文提到正是因為尚可喜請求退休使吳三桂堅定了起兵反叛的決心。但是尚可喜並沒有如世人所料那樣也起兵響應,反而堅定的站在清政府平叛的一方。

    眼看尚可喜不聽話,吳三桂和耿精忠相繼出兵進攻廣東,甚至鄭經的部隊也從海上進攻廣東沿海。情況危急時,廣東十郡已經被叛軍攻佔了四郡,康熙派出的援軍兩次支援廣東都在江西被阻擊。尚可喜甚至安排人為自己畫好了遺像和在家裡堆滿柴草隨時準備自焚。

    尚可喜在廣東的堅守,直接牽制了吳三桂和耿精忠的十幾萬大軍無法北上,為康熙穩住陣腳逐個擊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應該說提“三藩之亂”真的有點委屈這位滿清政府的忠臣了。

    1676年2月,困守廣州的尚可喜被兒子尚之信發動兵變軟禁。廣東終於加入叛軍陣營。

    但是此後不久,清軍就擊敗了陝西的王輔臣,鞏固了北方之後,清軍迅速投入南方平叛戰線,同時半年後福建的耿精忠投降,並隨同清軍一起進剿尚之信。眼看形勢不對的尚之信也不得不在同年年底重新投降清軍。

    以一隅對全域性的劣勢逐步放大

    剛才提到吳三桂錯誤的戰略、盟友的不給力和廣東尚可喜的牽制導致吳三桂在攻佔湖南後開始和清軍陷入長期的對峙狀態。這就使得吳三桂以一隅對全域性的劣勢開始放大。吳三桂在三藩之亂中最鼎盛時期也只能直接控制雲南、貴州、湖南、廣西等地,這些地方大都屬於西部省份,無論人力、物力和財力都無法與康熙的滿清政府相提並論。擴日持久的對峙又更加劇了吳三桂的困窘,他只得加重盤剝搶掠,不僅使得盟友之間矛盾激化,更重要的是民心的喪失。本來他打出的興明討虜的口號就不怎麼令人信服,喪失民心就更加速他的敗亡。如果不是滿清主力八旗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三藩之亂或許根本不需要八年時間才得以平定。

  • 4 # 鋒哥帶你玩

    三姓家奴,沒有大的志向,舉不起正義的旗子,得不到民心的支援。當年投降滿清為投名狀大量殺害明朝子民,當滿清不需要的他的時候,他又反滿清,抬出反清復明,誰會支援他?他在投滿清的時候殺害了多少反清義士,視如清廷走狗。得不到反清復明勢力支援,更沒得到老百姓支援,他有這麼多兵馬 也是橫徵暴斂來的,老百姓水深火熱,盼天下安定是主流,加上滿清經順治和康熙前期的努力,獲得老百姓的支援。所以吳山桂會失敗,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通知前女友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