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悅心靈魂

    1、《田家行》

    唐代:王建

    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五月雖熱麥風清,簷頭索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覆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回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譯文:鄉間農家歡欣鼓舞,喜樂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連話語的音調也與平常不同。炎炎夏日,麥浪滾滾,夏糧豐收了。夏繭也豐收了,簷頭繰車索索作響,野蠶作繭無人收取,只得自生自滅。一派豐收之景,但麥打成糧,蠶繭織成絹絲,鄉民卻無法自己享受這些勞動成果。

    而不得不把糧、絹的大部分送給官家繳納賦稅。在這豐收的年景裡,他們並不指望打下的糧食自己吃,織好的絹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裡賣黃犢,以繳納官府的橫斂就行了鄉民們說自家並不計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認為只要不進縣衙門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2、《詠田家 / 傷田家》

    唐代:聶夷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譯文:二月蠶未結繭,早成抵債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賣出。這是挖掉心頭好肉,來補眼前爛瘡。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燭。不照豪華筵席,只照災民空屋。

    3、《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老友備好了黃米飯和燒雞,邀我做客到他樸實的田家。村子外邊是一圈綠樹環抱,郊外是蒼翠的小山包平斜。推開窗戶迎面是田地場圃,把酒對飲閒聊著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陽節的那一天,再一次來品嚐菊花酒好啦!

    4、《四時田園興》

    宋代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譯文:白天在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 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5、《憫農》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2000到3000元價位的手機最好的選擇是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