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雨如書
-
2 # 天太2
噢,這不就是“愈揚先抑”嗎?是寫文章的一種手法嘛!想說好,偏偏開始說不好,當你漸入他的套路時,他話鋒一轉,一個“但是”轉到了相反方向,或者雖一直說不好,但話語中含有旁人不可企及的高度,我說不好,可你也達不到啊!所以說它是寫文章的一種修辭手法,一種寫作技巧,一種強調,一種蓄勢。當有人當面這麼和你說時,它就是一種愈揚先抑的說話技巧。
寫文章的人勸你別來ⅩX城市了,他先說了這個城市無數的不好,強調了多麼不容易,多麼艱辛,多麼無奈。其實,有多麼艱辛,他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無奈,就有多少自豪,有多麼不容易,就是告訴你他作了多少努力,有多少不好,就是有多少好。如果有一個人這樣對你說,你一定聽話聽音,向反面理解。他說不好的時候,你一定要安慰他,說好。他一定認為你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
《戰國策》裡有個叫馮暖的人,文章的開頭寫馮暖很無能耐,又愛發牢騷,還要高待遇,把他貶的很低後開始寫他的非凡能力,為主人孟嘗君做了很多好事。這就是做文章的“蓄勢”,先從低處開始,先抑,就是先貶低,然後再揚,就是再抬高。顯的波瀾起伏,造成情節具有鮮明的對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說“對不起,我勸你別來XX城市了。”是告訴你他的經歷,他的努力,他的成功。你千萬別當真,因為他嘴上說的如何不能來,可他自己又決不肯退去。即使他敢說他準備離開,那也是有天沒日子,遙遙無期的事。我們只當一句戲言好了。
-
3 # 陌默語
最後,只想問一句,有人要粉我嗎?
誠信互粉。。。。
對不起,我勸你一定要粉我,因為我會回關的。。。
-
4 # 視途使者
這種話語更多的生活在當中的人宣示對這個城市生活的不滿意吧。只是關乎於當事對於這個城市的感覺各看法。對於看到的人來參考的意義不大。
每個人去哪一個城市都是有理由或者是原因來的。
抱負大的人,肯定不會選擇在小城市,小城市生活節奏相對的慢,接受事物的反應也會慢一些,當然有原因的除外,家裡有人照顧什麼的,老人喜歡在家裡的城市那些的。
生活喜歡悠閒的人,覺得留在小城市,會是好一些。節奏感沒那麼強,每天上完班不用天天的加班,可以回來陪陪家人和小孩。
所以,去哪個城市發展和生活,僅能取決你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劣勢。自己的才能在哪裡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就去哪一個城市,哪裡都有競爭,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沒有別人覺得不合適你的城市。
-
5 # 鄉城的西原
如何看待網路上「對不起,我勸你別來XX城市」的各種文章?
這算是一種作者對自己所在城市的認可與宣傳。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曾在網路盛傳的“最牛根叔”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院士在本校2010屆畢業典禮的致辭中的一段話:
請記住,“敢於競爭,善於轉化”,這是華中大的精神風貌,也許是你們未來成功的真諦;請記住,華中大,你的母校。【“什麼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多麼樸實精闢!對,多麼樸實精闢,寥寥數語,道盡了一個學子對自己母校無盡的眷念和熱愛,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由此可以引申到這個問題上來,“對不起,我勸你別來XX城市”可以看成其實是作者在“一天罵他八遍”地罵著他的“母校”,也就是勸你別來的他卻在的城市。明顯,這真是在勸你不要去麼?
此類文章都會例舉那個城市的種種不足,作者如數家珍地向你述說著那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的不盡人意,試想一個真正厭惡一個城市的人,他會去了解這座城市熟悉到“如數家珍”麼?恐怕是他自己卻更樂在其中多一些吧。比如:XX的房價很高,其實他自己已經在盤算著如何買第二套了;XX的交通很堵,其實他自己早已有了車,為高峰時期卻碰上一路順暢沾沾自喜地吹著口哨走進公司;XX的環境不好有霧霾,而他卻在一遇到好天氣便發朋友圈:看看,XX的天空,今天的Sunny多燦爛!他晚上把文章寫完往網路一發,第二天早上就充滿希望地走出家門走進昨晚才被他罵的體無完膚的那個城市洪流中,激情地生活著……他的文章卻在網路上讓更多的人知道、瞭解了那個城市,誰會真正完全相信文章所說的一切?相反,對那座城市更為興趣盎然。
而一旦有人真正在數落他在的城市,保證願意寫這類文章的人是響應速度是最快反駁也是最針鋒相對的,因為這個“母校”“不許別人罵”,源於他其實深深地熱愛著這座城市。
所以,「對不起,我勸你別來XX城市」的各種文章其實就是作者在對讀者說:快來吧,我在XX城市等你!
-
6 # 冷典籍
這是一些自媒體寫的標題黨文章,故意引起爭議。
這些驢唇不對馬嘴的文章,看看就行,千萬別當真,你當真,你就上當了,被人當做了掙錢工具。
-
7 # 鹹魚不吃貓
“當我走在這裡的每一條街道,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能平靜。除了發動機的轟鳴和電氣之音,我似乎聽到了它燭骨般的心跳。”
《平凡的世界》中有句很現實的話:“誰讓你讀了這麼多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從小你就在這個天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像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莊稼人。”
是啊,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沒有優越的家庭,沒有值得炫耀的資本,如果一味的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夾雜,什麼時候可以看到未來?就拿我自己來說吧,來北京快一年了,快節奏的生活促使著自己不停的向前,同時也在提醒著自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
”我勸你還是別來北京了,看看每天上班時的地鐵,看看每週的大小加班,看看逛街時的消費,看看幾平間的房價,想一下總是一個人在這打拼,不如在家找個穩定的工作,沒有匆忙的人流,沒有不斷的加班,吃的不貴還算可以,房租?我是有房的人。”說著這些話的人大概時對北京的恨大於愛了,愛的是生活在大城市,看見的,嚐到的,玩過的都是比較新鮮的,恨得是自己生活不如意,究其原因,還是工資太低,彼此彼此,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嘛。
那麼如果你問我,那還要去北京嗎?我的回答是,趁年輕,當然去。如果是家庭條件不使特別好的,優先去大城市去嘗試。來帶一個大城市,首先肯定是自己的眼界完全會不一樣,看到的更全面了,我們的思維也會提升一個檔次,同時獲得的機會也會更多。在現在如此迅速的網際網路時代,如果你有想法,只需一個機會,說不定就鹹魚翻身了。
當然,無論在哪裡,我們都是要做好自己,不停的努力的,儘管前方坎坷,但不遠處說不定就是光明呢。加油吧,少年!
-
8 # 電競60秒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小馬過河”的故事,其實道理都一樣,不一樣的是你是否與小馬一樣有自己的目標與堅毅。
無可否認,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和前幾名的二線城市,機會更多,見識更廣,但競爭也會更激烈,人也會更迷茫。這幾年關於在大城市打拼的電視視,小說很多很多,像《北京愛情故事》等都講述了在大城市生存的不易,以及暴露出人性在金錢面前的扭曲。很顯然,像這類網路上的文章,作者大都是XX城市的失意兒,要麼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要麼被大城市的房子壓得直不起腰,但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
講我一朋友的事例。黃是我一個很好的朋友,來自農村,在杭州某大學學建築設計,畢業後留在杭州一家小建築公司,兢兢業業,但由於性格偏內向,工作也就那樣,平平穩穩過了6年,想過在杭州買房,想過好好談個物件,但也僅僅只是想過。2015年在準備回家那邊的內地市工作前,偶然一次接觸到了室內裝修,起初是幫老闆親戚的忙,但由於他細心,發現這個大城市白領辛苦買房後,裝修不敢找大公司,自己又沒時間盯著,包工頭又沒什麼設計眼光,所以朋友覺得自己可以成為這個中間人。於是就自學室內設計,主要是幫辛苦買房的白領當這個中間人,由於信譽好,找他幫忙人逐漸多了起來,一年後他有了自己的小團隊,去年在杭州買了房,後面的我就不贅述了……
我講我朋友的事例,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說在大城市打拼,酸甜苦辣只有自己體會了才能知道適不適合自己,但也不是盲目去體會大城市的生活,剛好這些文章就是你先期的鍛鍊。加油吧,朋友!
-
9 # 十里潭水
段子手的傑作罷。
一線城市生活壓力大,尤其是房價。房價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已種下“病毒”,每當有人吐槽的時候這病毒就會發作,受到感染而傳播。這些段子手們特別瞭解我們的心理,“勸你別來”自然會感染好多人,然後傳得滿大街都是。
越怕什麼,就越給你寫什麼。開車的怕得滿分,於是隔一段時間交通法規就被人改寫一次告訴你又出新規了,法律哪是那麼好改的?當爸媽的怕孩子生病,然後就有各種禁忌滿天飛,害得爸媽都不知道該怎樣帶孩子了,寶貝們有那麼脆弱麼?這種東西還是少傳為妙。
生活在一線城市,我們脆弱,我們神經緊張,我們需要緩緩壓,多來些段子吧!
-
10 # 食客老饕
這不就是套路嗎?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當你的畫風可不是這樣的,地方大號推廣自己所在城市一般都是“GDP巴拉巴拉,人均年收入前X”或者“最宜居的城市,巴拉巴拉”其實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目的都一樣,讓陌生人對這座城市有簡單的認識,吸引更多人前往。
至於“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這種語調,你倒是別說百萬千萬個就業機會阿,你倒是別說匯聚國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阿,你別說普遍年入30w+阿…你不要把這些誘惑赤裸裸地擺在我們面前阿。
對不起,我也不想去,可是我實在沒有定力。就像我沒有定力控制住自己不去點開文章一樣。
回覆列表
套路用多了,再好的體裁也只能落入俗套。
我剛剛看了三篇「對不起,我勸你別來XX城市」的文章。
第一篇是“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廣州了!”說實話,我雖然沒有生活在大城市,卻也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了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年輕人的不容易。看到最後還有一絲小小的勵志感。
第二篇是“對不起,我勸你別來武漢了!”
第三篇是“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北京了!”
剩下的這兩篇我根本沒有逐字看完的慾望,因為這些文章的套路太生硬了。開篇都是一個遠房表妹來找工作,作者跑前跑後幫忙,最終表妹也沒有找到工作,反而回家後在朋友圈各種吐槽。進而引發作者對那些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年輕人的艱辛經歷描寫。不過作者有點懶啊,其中的很多細節都是一樣的。
結尾都是這樣的模式:願每一位想在XX奮鬥的你都可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芳華獻給所有在XX奮鬥的年輕人共勉!無力吐槽,自媒體們這是要幹啥啊?做啥都要一擁而上,讓讀者看吐嗎?
再好的體裁也會被這種做法玩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