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聯媒體
-
2 # 丹1000
我有一個朋友,她在生孩子的一個月之後,發現脖子上有一個大腫塊,去醫院檢查說是惡性黑色腫瘤,是一種少見的腫瘤,她去了大醫院醫生把她的甲狀腺給切除了,動完手術之後她發現她說不出話了,她在醫院裡把她的電腦摔了,我去醫院看她時我也跟著她一起哭了,那年她才25歲。她的孃家人很遠也不能來身邊照顧她,我和朋友們經常去她家給她收拾房間做飯陪她說話,她太年輕了,她的癌細胞轉移的很快,沒過幾個月就轉移到全身,她怕她繼續的瘦下去,她白天不敢洗澡她怕一個人會死在浴室裡,她晚上更是沒有力氣洗澡。我會白天去她家在浴室裡幫她擦身子,她錄了很多影片留給她的孩子,讓她的孩子不要忘記她,她希望活到她女兒上小學,她想參加女兒的入學式,可是她卻沒有等到那一天,她才29歲就永遠離開了,她漂亮.開朗.對未來有很大的理想,那一年她女兒才3歲!沒有一個人願意得癌症,但是癌症找上年輕人,躲都躲不掉的。即使是年輕人在身體感到不舒服時也要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只有身體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本人中學文化,寫的不好請多見諒,是真事
-
3 # 天天有囧圖
這個我深有體會。去年底父親因為中風而住院進行血管搭橋手術。隔壁有兩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因為類似的血管疾病住院手術。科室的主任醫生也說,年輕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已經越來越多,而癌症低齡化的更是明顯。而醫生對此的建議還是很簡單明瞭的。
1.良好的飲食習慣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碳酸類飲料的危害性了。在少喝甚至不喝含糖量高的飲料的同時,多飲茶,多吃少油少脂肪的食物,還要適當的減少鹽的攝入。
2.戒菸戒酒
我在醫院陪床的那段時間,主任醫生告誡父親最多的就是戒菸戒酒。煙是引起肺癌的一個重要誘因。而酒在醫生的眼裡,也是傷肝傷腎的東西,能不碰最好。她也告誡我,說年輕人必須飲酒適量,養護好肝腎,不然以後追悔莫及。
3.切忌熬夜
也許年輕人覺得這個無所謂,不趁著精力旺盛盡情的嗨,就枉費青春了。其實熬夜是最傷身的一種行為,對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有損傷,有認識醫生的就知道,除非特殊情況,醫生基本是不會熬夜的。
4.加強運動
這個主要是針對那些上班族,特別是久坐不動的白領。適當的運動,提高自身新陳代謝,增強身體抵抗力,增強心肺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
4 # 39健康網
說起現代什麼疾病能夠讓一個家庭毀滅,讓一個健康的人瞬間被擊垮,讓信念面對極大挑戰,那就是癌症確診那一刻。癌症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你是否又瞭解過?是否真要等到癌症發生了,再來了解呢?那時候估計都晚了,現在就來了解癌症發生的原因吧。
人為什麼會得癌?
原因一、根本原因
癌症的發生原因從源頭上來說,是基因發生了突變,每個細胞之中都含有原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人體上每天都又大量的細胞發生複製分裂,自然也無法避免某些細胞發生突變,導致原癌基因被啟用,而這個情況一旦失去控制,就會發生癌症。
原因二、誘發因素
當然基因不會自己發生突變,它的也是再一定程度上發生突變的,而能夠導致癌症發生的原因,就是誘發因素。來自外界的誘發因素是客觀因素。而來自自身情況的則是主觀因素,下面將分開講述。
客觀因素:現實生活之中有太多因子可以導致癌症的,例如X線,以及日光照射,甚至環境的汙染,飲用了受汙染的食物以及水等等。
主觀因素:人自身的情緒是誘發癌症的推力,消極的情緒會加速癌症的發生發展,而免疫力的降低則是癌症失去束縛的開始。因為人體的免疫力是監控殺死癌細胞的重要力量。如果長期抽菸以及飲酒都是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低下的生活方式之一。
癌症的預防應該常態化,深入化
癌症一旦出現,它的發展趨勢是很快的,而且很難控制病情,所以癌症的治療應該從預防上做起。符合某種特定人群的,應該做到體檢常態化,必須透過定期的體檢,來及時發現可疑的發病部位。
另外癌症的預防除了定期的體檢,還應該深入化,除了一些常見的腫瘤檢測之外,如果家族中有過類似的患者,那麼本人的體檢應該更加深入化,例如從基因層面上來進行預防。透過均衡的飲食,也是預防癌症的一個優質辦法。
癌症看似恐怖,實際上卻是可以預防的,主要原因還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疏忽。導致一些症狀被忽略,久而久之,癌症就被誘發了。因此最重要的預防癌症途徑還是我們自己的觀念意識不夠,沒有從生活的小事之中做起。
-
5 # 深藍醫生
癌症患者的年輕化的確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
在中國,患惡性腫瘤的中青年患者逐年增多,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的統計資料,但中國人口基數很大,中青年癌症患者將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導致年輕患癌的因素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汙染
大氣環境汙染是除了吸菸以外,導致肺癌發病的第二大因素,這個已經得到權威專家的一致的認可,隨著過往幾十年的工業化程序、粗放型經濟的發展,在這幾十年裡,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汙染的代價,除了大氣汙染以外,還有生活環境的汙染,工業廢水、廢氣、工業垃圾等因素,都是導致的疾病尤其是腫瘤發病的重要因素。
2、年輕人生活習慣的改變
飲食上的隨意性與不科學是目前年輕人群的一個普遍現象,有不少的青少年嗜食燒烤煎炸類食品、醃製食品等,這本身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長期不節制的不良飲食習慣,就會為自己的健康埋下禍根。另外、吸菸、飲酒、熬夜、運動過少、壓力過大等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對青年人的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
3、遺傳因素
有部分的年輕人患癌和家族遺傳有關,這類疾病以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最為多見。
總之,絕大多數的年輕人患癌都和後天因素有關,其中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就是導致癌患增加最大的誘因,所以,預防癌症沒有訣竅,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作息習慣,培養興趣愛好,加強鍛鍊身體,保持身心愉悅就是防癌抗癌最好的良藥了。
-
6 # 遼瀋名醫
最近身邊走了兩位年輕人,一位29歲,心梗。一位32歲,胃癌。
其實不單單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了癌症,而是越來越多的病開始出現低齡化、年輕化的趨勢。糖尿病也好高血壓也好,心梗、癌症等等。這真是一個值得全社會憂慮而且緊張的一件事情。
29歲這位患者有長期的吸菸史,熬夜,經常是凌晨兩三點睡,刷遊戲,早晨七八點鐘正常起床上班。他吸菸的情況是很“猛”的,連著抽那種,一盒不在話下。剛結婚不久,大約1年半左右,妻子勸說也不聽。
心梗發作在凌晨四時許,斯人已去,空留年輕的妻子面對未來的生活。
32歲這位,則是長期飲食不規律,好酒,早飯經常不吃。癌症來襲之前已經是老胃病患者。因為個人體質特殊性,沒有化療的可能…
雖然這兩個人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在多個科室的同行都感受到一些病的發病年輕化趨勢。比如30多歲的心梗,胃癌或者大腸癌患者,糖尿病、痛風等等疾病,也不缺三四十歲年齡的患者。
如果歸納共性,這些年輕人對健康普遍很透支,熬夜、吸菸、喝酒、不吃早飯、高油高脂飲食、肥胖等不良健康因素都占上兩三條的樣子。如果健康是一瓶水,隨著時間流逝一點點蒸發的話,那麼這些人就是親手把這個瓶子扎滿了洞。身體進了醫院一查,已經是千瘡百孔…
珍愛生命,從年輕時做起吧!您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年少早逝的例子呢? -
7 # 簡說保
韶華易逝,勿糟踐自己。
“不是說癌症都是年紀大了才會得麼?”
在和朋友閒聊時,他突然說到。
聊了兩句之後我才知道,他的同事,24歲如花似玉得年紀,在上週被確診為乳腺癌。
而得知這個訊息三天前,年紀輕輕得她,剛剛接受了男朋友的求婚。
生命是如此的短暫且寶貴,這是癌症來臨之前她都沒有感受過的。
- 01 -
當意外比明天先到來
電影《滾蛋吧!腫瘤君》裡面的女主人公熊頓,是一位漫畫家。
在即將迎來29歲的生日時,她卻接二連三地遇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打擊。
先是跟著男朋友蔣川參加他表姐的婚禮,因為不小心撕爛了新娘的衣服,被男朋友的媽媽諷刺一頓後,喝到爛醉耍酒瘋。
後來熊頓在酒醒的第二天,該交稿的日子,被刻薄的上司大罵,就炒了上司的魷魚。
她心情煩悶去飯店吃飯,不巧看見了男朋友和一個女生親密接觸,倉皇而逃。
29歲生日當天,她接到了父母關心的電話,決定放下過去,重新開始。
在生日聚會上,熊頓暈倒了。在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患上了非霍奇金淋巴瘤。
她樂觀接受治療,一邊安慰父母,和好友一起逛街吃飯,一邊追求喜歡的梁醫生。
住院期間,熊頓問梁醫生,“你害怕嗎?”
“害怕什麼?”梁醫生答。
“害怕別人的生命才剛剛開始,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
最後,熊頓沒有抵抗過病魔的侵襲,30多歲離開了大家,離開了她心心念唸的父母,離開了她最好的朋友們。
- 02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癌症?
有這樣一組資料:2000年,20歲到39歲的年輕人,每10萬人有大約40個人腫瘤發病,2013年數字變成了70個,資料上漲了80%。
冷靜的數字背後,是讓人不忍直視的現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患癌症。
其實,這和我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脫不了關係:
每天不按時吃飯,外賣總是點重口味的,無肉不歡,又不愛吃蔬菜;
經常喝冷飲,每天一兩杯咖啡代替白開水,無論冬夏都是如此;
工作時經常久坐不動,一整天都坐在座位上不挪地方;
深夜還要約朋友在王者峽谷見面,不痛痛快快贏幾場誓不罷休;
健身?根本不存在的。有那時間還不如多睡會,打會遊戲呢。
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原型,因惡性淋巴瘤去世的插畫師熊頓曾說:“經常熬夜畫畫,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感覺總有做不完的活。所有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刨去加班的時光,生活的確五光十色。”
有多少年輕人,覺得自己年輕,肆無忌憚的揮霍自己的健康。直到病魔降臨,才發現已是晚期,追悔莫及。
- 03 -
年輕人,別再揮霍你的健康
生命就是這般脆弱。在死亡面前,我們永遠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
對於年輕人來說,遠離癌症的最好方式,就是活得健康些。
1、少熬夜+按時吃飯+適度運動
少熬夜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已認定:夜班是強烈的致癌因素,與朝九晚五的人群相比,夜班族晚期腫瘤風險增加24%。
別再熬夜了,晚上11點前睡覺,保證自己有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按時吃飯
俗話說:“食有時,動有節。”人體的胃腸消化有一個生物鐘,在每天特定的時間點,胃就開始分泌胃酸。
如果沒有按時吃飯,大量的胃酸分泌後得不到食物的稀釋中和,會侵蝕胃粘膜,易引發胃病甚至是胃癌。即便不餓,也應該按時吃飯。
適度運動
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頭號殺手的行為,不是吸菸,而是久坐。生命在於運動,如果工作超過一小時,就站起來倒杯水、上個衛生間,活動一下筋骨。
最簡單有效的運動方式,就是步行。或者趁下班時間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
2、少生悶氣,活得開心點
有一種性格,叫癌症性格:遇事喜歡憋在心裡,一點小事就焦慮,很少表露出負面情緒。這種人的腫瘤發病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
我們常說“氣大傷身”,世界上最傻的事情就是自己生悶氣。凡事想開點,或者找人傾訴,不要憋在心裡。活得開心點還有利於健康,何樂而不為。
3、定期體檢
每年給自己安排一次全身檢查,有針對性的防癌體檢有利於早期癌的發現。尤其是抽菸酗酒的人、中老年人、血親中有患癌者等高危人群,要定期做防癌體檢。
防患於未然,畢竟醫藥費要比體檢費昂貴得多。
- 04 -
寫在最後
李開復寫過一本書,叫《向死而生》。
他在書中寫到:患上淋巴癌前,他努力把“拼命”作為自己的標籤。喜歡和誰比賽“誰睡得少”、沒時間鍛鍊、不喜歡旅行、回到家也滿腦子都是工作的事。
“真正生病了以後才知道,其實健康沒了什麼都沒了。”
不要等到痛苦將你侵蝕,你才尋求改變。從現在開始,早睡早起,多運動,拒絕熬夜,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畢竟生命是張單程車票,別浪費了它。
-
8 #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有調查表示,這幾年,由不良的飲食習慣致癌的人是越來越多,而癌症一直都是醫學界的難題,因為難以治癒,所以,為了自身健康著想,我們一定要儘可能避開生活中的致癌因素。
常見的致癌惡習有4個
1、經常喝燙水
《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曾經發表過一則評估報告,報告裡稱,喝高於65℃的飲品有可能導致食管癌。因為過熱的食物和飲品,很容易對人的消化道黏膜以及食管黏膜表層造成損傷,之後,基底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時間久了,增生細胞的生長速度會異常加快,這樣就很容易引起細胞基因突變,患上食道癌。所以,建議大家進食食物或飲品時,要注意溫度,一般來說,食道最適宜的溫度是40℃到50℃之間,而超過65℃就很危險了。
值得注意的是,引發食管癌的因素是飲品的溫度,並非飲品本身。
2、經常吃燒烤
很多人喜歡吃燒烤,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和三兩同事或好友約著吃燒烤,在配上冰爽的飲品,簡直爽歪歪。
但是你知道嗎?
經常吃燒烤易導致癌症發生,因為在煎烤的過程中,尤其是在煎烤肉類時,肉類的油脂會滴在木炭上,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的致癌物質。而這些致癌物會透過木炭的油煙再進入肉類,在食用之後這些物質也會隨之進入我們的體內,這樣一來會大大增加患上消化道癌症的風險。
3、常吃爛水果
很多人因為節省,當水果爛掉,發黴了,也只是把壞的部分挖掉,吃好的,其實這樣是很不健康的(因外傷磕壞的水果還是可以吃),水果發黴後,是整個都不能吃的,因為發黴的食物很容易滋生真菌,而真菌中的一種叫黃麴黴素的東西,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其毒性為氰化鉀的10倍,為砒霜的68倍,吃了很容易導致癌症的發生。
此外,我們每天使用的筷子,本身就潮溼、易發黴,也很容易產生黃麴黴素,也應注意。據瞭解,黃麴黴素易出現在久置的大米、花生裡,大家一定要留意。
4、經常吃醃製食物
這類食物裡面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在進入胃裡面和食物接觸就會形成亞硝酸胺,屬於強烈的致癌物質,會直接引起胃癌、大腸癌、胰腺癌等。
有研究報告顯示,只要每天服用50克以上的加工肉製品患上下腹部癌症的風險會高達18%左右。
溫馨提醒:癌症的發生和飲食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引起重視,儘快改掉這些易致癌的飲食習慣,然後,平時多多留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發現自己總是反反覆覆出現一些異常的症狀,及時去醫院看診,尤其是那些中老年人,最好是可以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以便於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
-
9 # 美中嘉和抗腫瘤
20歲出頭,或剛滿30歲,就得了癌症。剛剛迎來人生最燦爛的時候,就不得不和癌症開始驚險的搏鬥。人們最害怕聽見癌症這個字眼兒,因為根本無法預料它會把抓牙伸向誰,近些年癌症年輕化,也應該引起年輕人們重視,就在前些天,94年患癌姑娘最後朋友圈寫到:“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她的生命定在了2019年的夏天。年輕人該如何遠離癌症呢?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資料顯示:2000年的時候,20歲到39歲的年輕人每10萬人有大約40個腫瘤發病,2013年的數字變成了70個。資料漲了80%。癌症已經成為中國民眾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並且出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病。
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原型,因惡性淋巴瘤去世的插畫師熊頓曾說:經常熬夜畫畫,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感覺總有做不完的活。所有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刨去加班的時光,生活的確五光十色!《癌症日記》作者、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于娟曾說:12點前就沒睡過覺!我十多年來的習慣就是晚睡。現在的普遍白領們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下班回家沙發上一躺看手機,很少起來活動。久而久之不好的習慣就導致了腸胃蠕動慢。現在的年輕人飲食都喜歡重口味,長期喜歡喝冷飲,越冰越爽,喜歡吃辣,無辣不歡,慢慢的不知不覺中胃就很受傷,現在很多人覺得自己年輕,小病沒事,也得不了大病,不去醫院。所以,有時會錯過疾病最開始的訊號,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等到發現,已是晚期。
日常生活中該怎麼注意遠離癌症呢?從飲食上建議每天食用的蔬菜一半以上應為有色蔬菜,其中綠葉蔬菜、紅黃色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熱量很低,可多吃。在運動方面,最好的運動就是步行,最簡單的運動也是步行,可長可短,可快可慢,無需付費,但是有一個最重要條件就是空氣要好。有氧運動建議每週4~5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不良的生活習慣要戒掉,年輕時吸菸是對細胞最大的傷害。尼古丁只要7.5秒就可到達大腦,使血管和支氣管內膜受損,致癌因素乘虛而入。可以允許喝一點發酵原酒,如葡萄酒、啤酒1杯而已,其他酒儘量不喝。年輕人工作壓力社會壓力大,但是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如果情緒低落,會使自然殺傷癌細胞的威力下降20%以上。對於內向、心理失衡、情緒抑鬱、有精神創傷史的人,可以多參加室外活動,調整不良情緒。另外定期體檢也很重要,不要仗著自己年輕,小看了體檢的重要性。
-
10 # 劉醫生不糊塗
現在的年輕人,一遍透支著身體,一邊做著昂貴的的養生。尤其是90後,很捨得為養生花錢,年輕人似乎越來越害怕死亡。
因此每天也有一些年輕患者問我:醫生,我要怎麼辦才能遠離癌症?雖然我很年輕,但是我害怕患癌。
事實上,癌症的發生,牽連到很多因素,有環境、地理、氣候、工作、自身習慣等。比如北方的居民相對南方來說就比較容易感染肺癌等呼吸道癌症,因此,排除掉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們能做的就是從自身方面進行預防。
防癌抗癌,跟自身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試想,某個人每天喝一斤白酒,沒有酒就吃不下飯,你覺得他的喉嚨和胃部會很好嗎?患癌機率比常人高17倍,因此我們要遠離癌症,就得從生活習慣做起。
一般什麼樣的生活習慣才能是比價好的習慣呢?經過中國著名的中醫專家推薦,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晚上要少吃。
很多年輕人喜歡晚上大半夜的還出去擼個串,喝個夠,然後肚子圓溜溜的回來就睡覺了。
有句俗語叫做“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晚上要少吃,尤其是睡覺前,儘量不要再吃東西,因為睡前吃東西容易加重消化道的負擔。開始的時候沒什麼,到了中年就會發現容易出現便秘、胃癌等問題,這個疾病是慢慢積累的,因此晚上不要吃太飽,7-8分飽就夠了。
2、菸酒要遠離
煙喝酒這2樣東西,給華人帶來的危害實在太大了。吸菸傷肺,喝酒傷肝和傷胃,甚至傷咽喉。很多人覺得,我身體很好,不怕,那麼多人吸菸喝酒,不照樣沒事。
這幾年,中國肺癌和肝癌疾病死亡人數直線上升,根本原因就出現在這裡。肺部和肝部的傷害是看不見的,等你覺得不舒服的時候就比較晚了。
要遠離癌症,就要遠離菸酒。逼不得已不要碰!之前收留一個患者,28歲,肝癌晚期,就是喝酒造成的,送來的時候已經沒救了,不到一個星期就去世。
3、少熬夜
這個我覺得98%的年輕人都在熬夜,熬夜刷劇、玩手機、玩遊戲。現在可以娛樂的東西太多了,甚至很多年輕人通宵達旦的坐在電腦前不肯休息。
熬夜看似沒什麼毛病,但時間一久,最開始是掉頭髮比較多,慢慢的到面板不好、過度到肝臟不舒服、心跳加快甚至猝死等情況也不少見。
為什麼熬夜危害這麼大?因為熬夜使得器官得不到休息,慢慢積累,你說誰受得了。另外熬夜會帶來免疫力下降,自然而然就容易引起疾病了。
回覆列表
相關的資料表明,癌症是越來越年輕化。年輕人的身上之所以出現癌症,可能是由於現在年輕人頻繁接觸一些致癌物質,長期熬夜和工作壓力大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當然情緒不好也會導致癌症。現在的年輕人都焦慮,想要的東西很多,結果就變得更加浮躁,長此下去,就容易產生抑鬱等情緒病。
此外,現在的食物也很不健康。很多的蔬菜水果都是各種殺蟲劑浸泡出來的,大量攝入殘留農藥,也會提高得癌症的機率。也有不少的年輕人是無肉不歡,拼命地吃肉。可殊不知,攝入過多的紅肉同樣會增加腸癌的風險。現在的肉類也不安全和健康,很多的肉都是添加了各種激素的,並非是良心肉了。
所處的環境也不如以前的好了。現在的環境與十年前的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各種汙染嚴重,空氣汙染、土地汙染、水汙染等等。周圍生存的空間充斥著大量的有毒物質,想有個好的身體都難。
不經常體檢。不少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才30出頭,真是年輕力壯的年紀,自然也不會跟癌症沾邊。正是有這樣錯誤的觀念,很多的年輕人都喜歡去做定時體檢。其實做做防癌體檢對預防癌症還是很有必要的。
指導專家:李家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之名醫-優秀風範”獲得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介入科主任,長期從事腫瘤與血管微創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