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百葉家族五兄弟
百葉\千張\豆腐皮\油皮\黴千張
我叫百葉,北方人稱我為豆腐皮,南方有些地方喜歡叫我千張。我們的家族並不十分強大,只有兩個大分支,一個就是我,用壓制的辦法制成的,比較厚實;另一個是用挑制的方法制成的,薄如蟬翼,被稱為油皮、豆衣、油豆腐皮等。雖然同出一門,口味卻有很大的差別。
方法不同 口味不同
我的兄弟姐妹都是用相同的原料—黃豆製成的,製作工藝也十分相近:淨料(將優質黃豆過篩,揀去雜質,用清水淘洗乾淨)→破碎(用粉碎機粉碎,脫去豆皮或破成兩瓣)→浸泡(將破碎的黃豆再用清水洗一至兩遍,撈去豆皮,放進25℃的溫水中,浸泡4小時左右,直至能用手指將豆瓣捻碎為止)→磨漿(用磨漿機磨細,邊磨邊加水。加水量為黃豆數量的4倍,一般磨2遍)→濾漿(用分離機分開豆渣和豆漿,濾籮為80-90目)→煮漿(用蒸汽加熱煮熱,加熱溫度一般控制在93℃左右)→取皮→烘乾。
導致我們家族出現分化的,是在倒數第二個步驟—取皮。除四弟油皮外,其他兄弟都是豆漿煮熟後,加上滷水、窯水、石膏、豆腐王等催化劑,將豆漿凝結起來,做成豆花,再放入鋪有紗布的模具中,壓成厚薄均勻的片,經過晾曬,白嫩鬆軟的百葉就製成了。由於各地的製作工藝存在差異,我們的品質也各不相同。
大哥常州百葉,住在江蘇常州,橫山橋鎮是其大本營。早在乾隆年間,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常州百葉,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大哥具有柔嫩、味美、味純、爽口的特點,被譽為餐桌之王。人們常用炒、燉、燜、炸、煨、糟等工藝加工成菜,各有特色。
住在山東商河的是二哥玉皇廟豆腐皮。玉皇廟豆腐皮薄如紙張,韌似皮條,色美味香。玉皇廟豆腐皮質量好的關鍵在於舀皮,一鍋豆漿就要舀70多張。舀皮和接下來的壓水、扯皮、煮皮,都是在40℃的高溫下進行的。剛剛從豆腐皮布上扯下來的豆腐皮黃生生、筋顫顫,如果把它像手絹那樣揉成一團甩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會有一絲裂縫,也不會掉角。將玉皇廟豆腐皮加上香料,用醬油浸泡後,就製成黑豆腐皮,風味更醇厚,大多用作製作冷盤。
三哥叫懷安豆腐皮,其細薄如紙,色美味香。
四弟油皮住在浙江富陽東塢村,在浙江、上海、江蘇一帶,尤在佛教界久負盛名。其特點是薄如蟬翼,輕似絹紗(500克有70張左右),皮薄油潤,落水不糊,不易黴變,素有“金衣”之稱。
油皮是用“挑”的方法制成的。人們將煮熟的豆漿,倒入2×1.5×0.15米平底鍋內,用小木條分隔成6個方格,用蒸汽使溫度保持在70-90℃,約3-5分鐘,豆漿表面開始結皮,待皮出現小皺紋時,即可將皮挑出,一鍋豆漿可連續取豆皮十多次。溼豆腐皮掛在烘乾室內用熱風烘乾,然後包裝、儲存、出售。溼豆腐皮不能在室外晾曬,室外晾乾的油皮質量很難保證。
五弟叫黴千張,住在武漢,是百葉的深加工品種。黴千張以千張為原料,經過酸化→捲筒→進黴箱→黴程→倒箱→黴倒6個工序製作而成。食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油炸。炸焦後撒上細鹽或胡椒五香粉,即可食用。二是清蒸。切成小段,置於碗中,加入豬油、食鹽、辣椒等,蒸熱後食用。
答:
百葉家族五兄弟
百葉\千張\豆腐皮\油皮\黴千張
我叫百葉,北方人稱我為豆腐皮,南方有些地方喜歡叫我千張。我們的家族並不十分強大,只有兩個大分支,一個就是我,用壓制的辦法制成的,比較厚實;另一個是用挑制的方法制成的,薄如蟬翼,被稱為油皮、豆衣、油豆腐皮等。雖然同出一門,口味卻有很大的差別。
方法不同 口味不同
我的兄弟姐妹都是用相同的原料—黃豆製成的,製作工藝也十分相近:淨料(將優質黃豆過篩,揀去雜質,用清水淘洗乾淨)→破碎(用粉碎機粉碎,脫去豆皮或破成兩瓣)→浸泡(將破碎的黃豆再用清水洗一至兩遍,撈去豆皮,放進25℃的溫水中,浸泡4小時左右,直至能用手指將豆瓣捻碎為止)→磨漿(用磨漿機磨細,邊磨邊加水。加水量為黃豆數量的4倍,一般磨2遍)→濾漿(用分離機分開豆渣和豆漿,濾籮為80-90目)→煮漿(用蒸汽加熱煮熱,加熱溫度一般控制在93℃左右)→取皮→烘乾。
導致我們家族出現分化的,是在倒數第二個步驟—取皮。除四弟油皮外,其他兄弟都是豆漿煮熟後,加上滷水、窯水、石膏、豆腐王等催化劑,將豆漿凝結起來,做成豆花,再放入鋪有紗布的模具中,壓成厚薄均勻的片,經過晾曬,白嫩鬆軟的百葉就製成了。由於各地的製作工藝存在差異,我們的品質也各不相同。
大哥常州百葉,住在江蘇常州,橫山橋鎮是其大本營。早在乾隆年間,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常州百葉,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大哥具有柔嫩、味美、味純、爽口的特點,被譽為餐桌之王。人們常用炒、燉、燜、炸、煨、糟等工藝加工成菜,各有特色。
住在山東商河的是二哥玉皇廟豆腐皮。玉皇廟豆腐皮薄如紙張,韌似皮條,色美味香。玉皇廟豆腐皮質量好的關鍵在於舀皮,一鍋豆漿就要舀70多張。舀皮和接下來的壓水、扯皮、煮皮,都是在40℃的高溫下進行的。剛剛從豆腐皮布上扯下來的豆腐皮黃生生、筋顫顫,如果把它像手絹那樣揉成一團甩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會有一絲裂縫,也不會掉角。將玉皇廟豆腐皮加上香料,用醬油浸泡後,就製成黑豆腐皮,風味更醇厚,大多用作製作冷盤。
三哥叫懷安豆腐皮,其細薄如紙,色美味香。
四弟油皮住在浙江富陽東塢村,在浙江、上海、江蘇一帶,尤在佛教界久負盛名。其特點是薄如蟬翼,輕似絹紗(500克有70張左右),皮薄油潤,落水不糊,不易黴變,素有“金衣”之稱。
油皮是用“挑”的方法制成的。人們將煮熟的豆漿,倒入2×1.5×0.15米平底鍋內,用小木條分隔成6個方格,用蒸汽使溫度保持在70-90℃,約3-5分鐘,豆漿表面開始結皮,待皮出現小皺紋時,即可將皮挑出,一鍋豆漿可連續取豆皮十多次。溼豆腐皮掛在烘乾室內用熱風烘乾,然後包裝、儲存、出售。溼豆腐皮不能在室外晾曬,室外晾乾的油皮質量很難保證。
五弟叫黴千張,住在武漢,是百葉的深加工品種。黴千張以千張為原料,經過酸化→捲筒→進黴箱→黴程→倒箱→黴倒6個工序製作而成。食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油炸。炸焦後撒上細鹽或胡椒五香粉,即可食用。二是清蒸。切成小段,置於碗中,加入豬油、食鹽、辣椒等,蒸熱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