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肖走地球還是圓的

    鴻雁豈能傳書?

    無非是古人以類取象,仰望從南到北,從春到秋在廣闊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的鴻雁,想象中它有給人間捎帶書信的能力,能將自己心意,帶給千里萬里以外的親朋好友,以此來寄託自己對遠方親人、家鄉的思念吧。

    把鴻雁傳書,理解成人間想象中一個美麗傳說,也許更接近它的本意和真相吧。

  • 2 # 詩文攝影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于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隻雁足上繫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于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2500年前,我們祖先就開始馴養信鴿。在西夏與北宋的戰爭中,西夏軍隊利用信鴿做軍事通訊。南宋初,大將曲端的軍隊中也使用信鴿傳達訊息召集軍隊。古代稱信鴿為“飛奴”。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所圍時。

    擴充套件資料:

    飛鴿傳書與鴻雁傳書是一個意思,就是古人之間聯絡的一種方法,將信件系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訊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通常來講,鳥類本身會認回家的路,就像倦鳥歸巢一樣,把字條放在鴿子腳上一種專門放信的東西的裡面,再把鴿子放出去,鴿子就會飛到家鄉去,友人就會發現那隻鴿子和信,雁子也是,她們都是利用鳥類的習性。

  • 3 # 史上雜談

    一、鴻雁(學名:Anser cygnoides):是大型水禽,體長90釐米左右,體重2.8-5千克。嘴黑色,體色淺灰褐色,頭頂到後頸暗棕褐色,前頸近白色。遠處看起來頭頂和後頸黑色,前頸近白色,黑白兩色分明,反差強烈。

    二、典故出處

    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于謊稱蘇武已死。

    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隻雁足上繫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

    這樣,匈奴單于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三、早在先秦時期,由於鴻雁的季節性遷徙,像信使一樣有規律,使人們萌發了鴻雁傳書的想法。但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鴻雁作為野生動物,不會按人的意思做事。古代只有信鴿,才是真正的傳書大使

  • 4 # 我武維揚

    現實中鴻雁應該是不能傳書的。它是一種候鳥,每年都會南遷。但它是野生的,不能訓養。

    從先秦時期起,鴻雁就逐漸在文學作品中出現: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肅肅其羽,……鴻雁于飛,集於中澤,……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周易•漸》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隋朝詩人薛道衡:“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王勃《滕王閣序》:“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除《周易》是以鴻雁的飛行來闡明事物發展循序漸進的道理外,其他大都是以鴻雁設喻或比興,來表達遊子旅人的思歸思念之情。而沒有明確說明它是可以幫助人們傳書傳情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踮起腳尖吻到愛中在公交車上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