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粵牛仔
-
2 # 山西運城龍行天下
豬拉稀雖說不是什麼致命的豬病,但如果豬群一直拉稀久治不愈的話,那麼不僅會影響豬長肉,還可能會爆發其它的豬病。在全國各地一年四季都有豬群拉稀的情況,但最嚴重的地區應該是廣西,廣西的氣候熱且潮溼,在這樣大氣候的影響下,豬不拉稀才怪。如果豬群總是拉稀還治不好的話,養殖戶都會喪失信心,聽過很多養殖戶抱怨說,寧願這豬死了,也不希望這豬半死不活的樣子,想想也是。用藥多了還治不好的話,實在是讓人左右為難。 豬 其實有的豬病專業的獸醫可能治不好,但是有多年經驗的養殖戶說不定就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土方法,比如說就豬拉稀這一塊,有用的土方法就有很多。(1)姜不僅是調味品,還有發散風寒,解毒的作用,姜用的好了,也可以治療拉稀。比如說用乾薑2兩,茶葉半斤,紅糖1斤半,煮沸之後把汁液給小豬灌服,每次灌半斤,一天兩次,就可治療仔豬拉稀。(2)用魚腥草和玉米芯治療,摘一斤新鮮的魚腥草加入10斤水煮沸放涼,然後用刀把20個玉米芯劈開,取玉米芯裡的白色物質,燒成灰之後放入煮好的魚腥草內,給豬灌服,一次半斤,每天兩次。(3)用藿香正氣水給豬治療拉稀,給豬灌服(這種藥是人藥,給豬用,量不好把握,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用此方法)。 魚腥草 這些土方法針對治療豬拉稀有比較強的作用,但是每個豬場的情況不一樣,有的豬場拉稀可能是頑固性的,在任何藥物都起不到作用的情況下,可以試試這些土法。當然無論哪種疾病都重在預防,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疫苗,預防到位了,發病機率就小了。 玉米芯 每個土法都是由經驗總結出來的,在反覆用藥無效的情況下,可請教當地經驗豐富的養殖戶,或許就能有意外的收穫。
-
3 # 湘鄉小黃
豬拉稀是豬感染時疫所致,從立冬到立春前後反覆發生。發病率高,病程5~10天。病豬皮溫不整,耳冷鼻涼,流清涕,腹脹腸鳴,畏寒懼冷蜷臥,食慾減少或廢絕,無熱象或輕度發熱,日瀉十數次,瀉糞清稀,呈現進行性消瘦,拉稀1天后迅速脫水而掉膘。病豬因失治或繼發感染而死亡。仔豬死亡率在15%以上。 方劑組成:黨參、乾薑、白朮、甘草、桂枝各30克,煎湯灌服或研末沖服,方中黨參補益正氣,乾薑溫中散寒,白朮燥溼健脾,甘草補中,此四味共同達到溫中止瀉之功。如病豬腹脹較重,可加入炒萊菔子、炒枳殼以行氣消脹。如兼有嘔吐加半夏、藿香和胃降逆止嘔。如水瀉兼有食物不化加焦三仙(神曲、山楂、麥芽)助消化。如久瀉不止,加肉桂、附片、赤石脂、烏梅,以溫中回陽、澀腸止瀉。一般1~2劑治癒。 豬的拉稀病因很多,必須分清病因,辨症施治。如因過食或飼料突變所致單純性消化不良的腹瀉,以保和丸加減治療為佳;因飼養管理不善所致寒溼困脾症,用平胃散加乾薑、草寇治療;表裡俱熱的用葛根芩連湯治療。
-
4 # 移花接玉
豬拉稀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初步分為:病毒性拉稀、細菌性拉稀、消化不良性拉稀、黴菌毒素中毒性拉稀、寄生蟲性拉稀,在臨床治療中,要初步確定是那方面原因,只有對因治療,方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以下治療方法僅供同行參考。
1、對於病毒性拉稀,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只能對症治療來緩解飢餓、脫水和酸中毒,在飲水中新增電解質來緩解脫水,也可以使抗生素或磺胺藥預防細菌的繼發感染。
2、細菌性拉稀一般來說使用抗生素,磺胺類藥物以及對症治療即可。
3、消化不良性拉稀:首先控制飲食,使用抗生素防治繼發感染即可。
4、黴菌毒素引起的拉稀,一般病豬精神狀況比較好,體溫基本正常,但不吃食治法:用5%的糖鹽水、VC、ATP、肌苷、輔酶A、安鈉鉀靜脈注射、複合維生素B1肌注即可。
5、寄生蟲性拉稀,豬子一般表現消瘦、吃食少、駐蟲即可。總之任何藥物代替不了管理,只有加強飼養管理,才能取得最好的效益。
三、怎麼預防小豬拉稀
1、苗豬舍管理要到位
在晚秋至初冬及寒冷季節注意天氣變化,保持苗豬舍內溫度相對恆定,尤其是產房和育成苗豬舍,產房晝夜溫度要在25℃左右,護仔箱內溫度要在30℃以上,育成苗豬舍溫度要在22℃以上。在保暖的基礎上做好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地面乾燥,防止賊風侵襲,防潮溼,室內溼度保持在70%以下。
2、衛生防疫要細緻
飼養人員進入苗豬舍要更衣、換工作鞋,踏消毒池。洗淨雙手,經消毒後方可以進入苗豬舍工作。苗豬舍內每天認真清掃洗刷,每3天帶苗豬消毒1次,環境及苗豬舍內地面消毒。嚴禁從疫區、疫場引苗豬。當苗豬群受到感染威脅時,防止因人員、車輛及狗、貓流動以及用具造成傳播。
-
5 # 老高說農事
豬拉稀是目前養豬的朋友最常見的飼養問題,但豬拉稀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所以在這裡只能根據情況針對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1、白痢 白痢一般是發生在剛出生不久的小豬身上,它們的各項身體機能都還沒有發育完全,造成痢疾的原因是飼養的環境比較髒,其次就是在吸食母乳的時候有細菌感染,所以為了防治小豬的痢疾一般會在母豬的飼料中加入一些土黴素和鈣片, 這樣對治療小豬白痢有很好的作用。
2、傳染性胃腸炎 ,如果發現有豬出現嘔吐並且伴隨著拉稀的症狀就需要使用磺胺類和呋喃類藥物進行注射,同時也可以在飼料中加入可口服的生理鹽水,以避免其他豬也受到感染。
3、因餵食引起的腸胃不適,一般採用幾顆青黴素打成粉末放入飼料中攪拌均勻進行投餵,這樣可以有效的解決腸胃不適問題,土辦法就是將高粱炒熟進行投餵,這樣也可以減緩症狀。
4、因細菌性病原感染而引起的腹瀉 ,一般會使用磺胺類藥物進行注射,如果症狀沒有緩解,那麼就需要結合益生菌來進行治療了。
豬拉稀在平時的餵養中我們就可以進行預防,一般是在飼料中加入一些沒有危害的藥物來進行預防。
-
6 # 豫小朱在浙江
你好!現答覆如下: 豬拉稀,一年四季時有發生,按中獸醫可分為五種型別。 1、外感型痢疾 由氣溫突然下降,或被冷風寒氣侵襲後引起。患豬表現精神不振,腹部脹氣,起臥不安、尿短黃,糞便灰白色如水泥漿樣,呈酸臭味,四肢兩耳俱冷。 2、脾虛型痢疾 由脾胃虛弱引起。患豬喜臥懶動,眼窩下陷,肛門鬆弛,糞便如漿狀,帶有消化未盡的食物,臭味不重。 3、傷食生痢疾 由食青綠飼料過多引起。患豬厭食,肚腹微脹、隱痛,糞便稀軟酸臭,顏色發黃而粘,且含有未消化食物。 4、寒溼型痢疾 由長期寒冷,圈舍過於潮溼引起。患豬食慾減退或不食,四肢強拘,腸鳴如雷,尿短少,糞便稀薄如水,無特殊氣味,有時伴有咳嗽,咳嗽時常有稀薄的糞便從肛門噴出。 5、溼熱型痢疾 由陰雨連綿、地氣潮溼燻蒸、飼料發黴變質引起。患豬體溫高,耳鼻俱熱,口氣惡臭、有時嘔吐、尿短少、糞便如稀湯,並帶有粘液。 建議找出原因再對症下藥,如果條件允許建議直接與當地獸醫聯絡,請他們診斷。
-
7 # 養種農村
豬拉稀的原因主要有:
(1)細菌性腹瀉:大腸埃希氏菌,產氣莢膜梭菌腸炎,志賀氏痢疾桿菌,茄科。
(2)病毒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
(3)寄生性腹瀉:蚜蟲,球蟲,鞭蟲,結腸囊狀纖毛蟲。
(4)非感染因素:體溫,低血糖(飢餓腹瀉),飲食抗原過敏性腹瀉(大豆過敏),非致病性白腹瀉(缺鐵性腹瀉,酶和胃酸缺乏痰)。
1-2天大的腹瀉:主要由大腸埃希菌,低血糖和梭菌引起; 7天后腹瀉:感染性腸胃炎,痢疾,沙門氏菌,圓形病毒引起的; 10天以上所有年齡段的急性和嚴重水樣腹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偽狂犬病;各年齡段的豬,沒有明顯的時間,一般不太嚴重的腹瀉:大腸埃希菌,輪狀病毒引起;少數豬腹瀉,個體中最大和最強壯的豬腹瀉:主要由梭菌腸炎引起;少數豬腹瀉在一窩,而個體中最小和最弱的豬腹瀉:主要由低血糖引起。
預防措施。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堅持“一掃二衝三消四柱”的消毒原則,堅持消毒免疫工作,在母豬45和15天前進行大腸桿菌免疫分娩,產前30為了抑制感染性腸胃炎和流行性腹瀉的感染,在接種疫苗前後10天加入0.5%的腸靜脈針以消除免疫應激。做好保溫,加強飼養管理。
採用健康養豬技術,在懷孕後期(80-114天)加入1%腸毒液針,增加仔豬的出生體重和抗病能力,減少黃痰和白痰;斷奶至斷奶後15天,加入2%腸毒素,防止因斷奶應激引起的腹瀉;使用2%腸毒液針15-30天,以防止營養壓力引起的腹瀉,促進仔豬生長。
治療措施。原則:找出原因,清理胃腸道(半飢餓療法),增強抵抗力,抗微生物(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蟲)
飲用水。提供充足而乾淨的飲用水。口服補液鹽配方(特別需要病毒性腹瀉):2.5克鹽,3.5克碳酸氫鈉,1.5克氯化鉀,20克葡萄糖和1000毫升水。
徹底消毒。在母豬的腹部,乳房,後軀上塗抹常規消毒劑或加入飲用水。一旦發現腹瀉立即隔離,使用消毒拖把進行拖把和消毒。
一般細菌性腹瀉。一旦仔豬出現腹瀉,它們會立即在飼料中喂入1%的腸毒液針,以獲得極佳的效果。廣譜抗生素(主要用於革蘭氏陰性菌)+干擾素5毫升+磨粉3毫升(5毫克/支援),注射2-3毫升/
回覆列表
1.如果是消化不良性腹瀉,也就是說只拉稀沒有其他的症狀比如嘔吐、發熱、精神沉鬱等症狀很好辦用複合VB粉拌料很快就會好的。
2.如果是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多有其他症狀,那樣要全面治療,病毒、細菌的統統下藥別耽誤病情
建議:雙黃連飲水 太苦的話弄點葡萄糖混合 +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飲水
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或者乙醯甲喹(痢菌淨)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