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10666567480

    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裡,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汙染,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若將廢舊電池(渾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於土壤、汙染地下水,進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

    據專家測定:一節鈕釦電池如不經過很好的處理。扔進河裡可以汙染60萬升水,相當於人一生中的飲水量。一節一號電池扔在泥土裡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遠失去利用價值。如果植物吸收了土裡的有害物質。人吃了已吸收有害物質的植物,就可能導致貧血等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的病症。

    一節一號電池如果已經失去了作用,可以送到回收部門。這樣可以再利用60%的電量。

    你看,廢電池的危害有多大,從現在開始,從小事開始,讓我們一起行動吧!一顆鈕釦電池棄入大自然後,可以汙染60萬升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國每年要消耗這樣的電池70億隻…… 電池中含有汞,汞:汞即水銀,是一種液體金屬。比重13.6,熔點-39.3℃、沸點357℃。汞在常溫下即可蒸發,其蒸氣無色無味,比空氣重七倍。汞及其化合物毒性都很大,特別是汞的有機化合物毒性更大。魚在含汞量0.01-0.02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就會中毒;人若食用0.1克汞就會中毒致死。

    電池中還有鎘:鎘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其化合物也大都屬毒性物質。震驚世界的日本“痛痛痛”就是因鎘汙染而致。……

    廢電池是危害我們生存環境的一大殺手!一粒小小的鈕釦電池可汙染600立方米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裡,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並造成永久性公害。

    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裡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汞具有強烈的毒性,對人體中樞神經的破壞力很大,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生在日本的震驚中外的水俁病就是由於汞汙染造成的;鉛能造成神經紊亂、腎炎等;鎘在人體內極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氣腫、骨質軟化、貧血,很可能使人體癱瘓;而鉛進入人體後最難排洩,它干擾腎功能、生殖功能。若把廢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慘出的重金屬可能汙染地下水和土壤,進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電池在我們生活中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已深入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角落。中國是電池生產和消費大國,目前年產量達140億枚,佔世界產量1/3。如果以全國約3.6億個家庭,每戶每年用10枚計,消費量已是36億。若加上集團消費,每年"湧現"上百億枚廢舊電池當不在話下。這些電池若未得到妥善處理,將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實施並倡導廢舊電池分類收集活動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並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支援和參與。

    從我做起,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是我們的座右銘。關愛身邊環境、參與廢舊電池的分類回收利用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個人的行為也許微不足道,但把我們每個人的力量聯合起來,便足以托起一種文明,一種與自然共生的文明,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文明

    廢舊電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屬上,如鉛、汞、鎘等。這些有毒物質透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鉛:神經系統(神經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部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變。汞:精神狀態改變是汞中毒的一大症狀。脈搏加快,肌肉顫動,口腔和消化系統病變。電池報廢后若處理不當,汞會慢慢溢位進入土壤水體,將透過農作物進入食物鏈,給人體健康造成很大威脅。一節一號電他就可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農用價值。而人們食用了被汞汙染的水、食物後,就會發生汞中毒,輕則出現怕羞、孤獨、煩躁、抑鬱、自覺口中有金屬味等現象,重則出現手指、舌、眼、腦袋震顫等“汞毒性震顫”現象。鎘、錳:主要危害神經系統。

    以下列舉幾種電池的危害性:

    1 鈕釦電池 鈕釦電池含有汞,當其廢棄在自然界裡,外層金屬鏽蝕後,汞就會慢慢從電池中溢位來,進入土壤或在下雨之後進入地下水,再透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內 髒。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無機汞可以轉變成甲基汞,聚積在魚類的身體裡,人食用了這種魚後,甲基汞會進入人的大腦細胞,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破壞,重者會發瘋致死。日本水俁病就是甲基汞所致。

    2 充電電池 充電電池一般都含有有害重金屬鎘,在自然界中滲出後,汙染土地和水流,最終進入人體。鎘會使骨質疏鬆,並造成骨骼變形、骨痛,並引起肝和腎受損等等嚴重後果。

    3 普通電池 普通乾電池也含有汞,還含有鉛和酸鹼,對環境也很有害。因此,在發達國家,廢舊電池被列為危險有毒廢物,必須單獨投放和回收處理,絕不能隨便丟棄在自然界中。在德國,廢舊電池可以送到每個賣電池的商店,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響力的構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