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舉知
-
2 # 於左
明朝從建立之初,皇帝對待臣下就有所虧欠,某些皇帝在某些時期的一些作法,稱得上惡劣、狠毒,但縱觀有明一朝,始終不缺少忠貞而不畏死的文武大臣,前仆後繼,耐人尋味。
我們簡單看一下李定國的身世。
李定國是陝西延安人。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收養了許多養子,比如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等人,讓他們改姓張,都任命為將軍。按照《明季南略》的說法,李定國為安西將軍。
順治三年,張獻忠被清軍殺死之後,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率領殘部進入貴州、雲南,隨後向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投降。
順治七年的七月,朱由榔進封孫可望為平遼王,又為劉文秀、李定國等人分封公爵。很快,李定國進封為西寧王,劉文秀為南康王。
順治八年,李定國率領八萬大軍攻陷桂林,定南王孔有德額頭中箭,自焚而死。同年十一月,李定國率領四萬大軍在衡州一帶伏擊定遠大將軍尼堪,將其殺死。
李定國接連殺死清朝的兩位親王,實力與威望大增,他和孫可望之間的矛盾也公開化。二人都想控制永曆皇帝朱由榔。
順治十四年,孫可望在爭鬥中落敗,率部投降清軍。清軍分三路向雲南進軍,朱由榔任命李定國為招討大元帥,率軍守禦,無奈雙方力量相差懸殊,雲南失守。
李定國、白文選帶著朱由榔撤往永昌、騰越等地,清軍窮追不捨。李定國分兵護衛朱由榔進入緬甸,自己退守孟艮,和白文選一起,多次嘗試救回朱由榔,都沒有成功。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平西王吳三桂率軍入緬,緬人交出朱由榔,白文選投降。康熙元年四月,朱由榔在雲南被吳三桂處死。
李定國一直組織兵力準備援救,得到凶信之後,“呼天慟哭”,只求速死。
六月,李定國病倒,很快去世,臨終前對兒子和部將說:“就算死在荒野,也不要投降。”
從順治七年歸附永曆政權,十餘年間,李定國稱得上忠心耿耿,盡忠盡力。其中原因,個人認為有這幾方面:
第一,北京陷落後,強大的清軍成為南明政權、李自成殘部、張獻忠殘部的共同敵人。他們無力單獨對抗清軍,很自然地尋求聯合,於是,曾經殊死搏鬥多年的勢力結成了同盟,依託西南,對抗清軍。這其中有一點共同抵抗外族的意味,但更多的是出於生存的需要。
第二,在孫、李之爭中,朱由榔更傾向於李定國,封他為晉王,暗中命令他帶兵前來護駕,其中表現出來的信任讓李定國感泣,發誓要以身相報,朱由榔又專門鑄造了一枚金印送給他,上面有“屏翰親臣”四個字。
朱由榔雖然不成器,名義上畢竟是明朝的皇帝,李定國此前跟著乾爹張獻忠做了多年的流寇,現在身份一變,得到如此尊崇地位,自然要死心塌地地護衛這位君主。
第三,是李定國個人的稟性。朱由榔死後,李定國可以有其他的選擇,完全可以存活下去。但從他的表現來看,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因此也成為明朝最後一位忠直的武將。
-
3 # 小玥歷史
小玥來回答:
李定國,一個差點改變歷史的民族英雄,當年作為張獻忠手下反抗明朝的勇士,但是當蠻夷竊據我土,毅然放下恩怨,共赴國難,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李定國是南明時期漢人最後的英雄。最早是農民軍張獻忠的部下,作戰勇猛,多智。後來滿清入關,李定國基於民族大義,扶持南明永曆帝。
先是擊敗漢奸孔有德,然後又在衡陽一戰擊敗八旗精銳,殺死清王尼堪。後南明權層孫可望嫉妒李定國,挑起南明內亂。最後不顧民族大義投降,使得南明軍事力量元氣大傷。清軍趁機進攻,李定國精心策劃的磨盤山之戰再次因叛徒出賣,導致損失慘重。
永曆帝逃往緬甸,緬甸軍隊趁機進攻李定國部,卻被擊敗。但嚇破膽的永曆居然命令軍隊退兵。由此,南明將帥離心離德。但李定國仍然在緬甸邊界苦守不降。他的一生為天下人而戰,天下無一人助之。
-
4 # 談古論金
清朝御史彈劾原為李定國的同袍後來反目成仇並投降清廷的孫可望的時候說他:
始以張獻忠養子荼毒蜀楚,神人共憤。撇開階級立場的根本差異,這在某種意義上基本上也是事實,而李定國作為張獻忠的養子,論起這一階段中張獻忠的諸多暴行,不能不說也是有份的。
(1644年,年僅24歲的李定國被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權的張獻忠封為安西王、安西將軍,監十六營,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大將軍)
當時,有個姓金的讀書人在李定國戎馬倥惚之餘抽空為李定國講說《三國演義》,在說書的過程中,金秀才痛斥欲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法,試圖操控永曆小朝廷來壓服李定國、劉文秀的孫可望是不忠於漢朝的董卓、曹操,而殷切希望李定國成為協助劉備“恢復漢室”的諸葛亮。李定國聽到這樣的內容十分感動,說道:
在下不敢盼望能夠做到像諸葛武侯那樣高大上,但我一定勉力學習關羽、張飛、姜維。(關公京劇臉譜)
(姜維京劇臉譜)
在國難當頭之際,曾經被現代的許多人們鄙夷所謂的封建正統觀念其實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當積極的作用,不能一概以糟粕視之。
宋儒有言:
不識一字,亦須還我堂堂的做人。對於很多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古人,小說演義民間戲曲,使得忠孝節義的觀念貫注到他們身上,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也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李定國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範例,而他本身苦心孤詣、堅忍不撥的精神也激勵著後人。
-
5 # 青瓷雅居
贖罪?還是良心發現?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這個天子有點弱。死保大明為什麼當初要毀呢?當初毀大明這些人一個個都成抗清英雄了。就連先反明,再降明,再投清,又投明。“嘉定屠城”“廣東屠城”“福建屠城”的劊子手,剿滅南明二帝的李成棟也成抗清英雄。還有沒有是非觀念了?李定國反明燒殺搶掠的時候怎麼沒保大明江山?和張獻忠追殺明軍,洗劫成都時候怎麼沒想保大明江山?張獻忠死了他跑雲南來死性不改屠城時候怎麼不保大明江山?最後到保起大明瞭,傳說中的放下屠刀,棄暗投明?
回覆列表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或雲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陝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其實這就是個人信仰問題,如歷史上的方孝孺,史可法,但是終於國家我很佩服這樣的人,以身許國,人人敬重,但是自己報國可以,不能拉上那麼多墊背的!
方孝孺,因為他十族都因他而死,我想他在死之前,只所以口氣這麼大,就是有這麼多墊背的人,以為朱棣不敢殺他!
史可法,在清軍攻打南京城時,誓死不投降,無論怎麼勸說,雖然當時明大勢已去,因為他用全城的百姓做擔保,為他殉葬,他死不怕,有全城的百姓和他一塊死去!
他們的精神固然可歌可泣,但是你贊同嗎,作為前朝的元老,你想上不辜負皇恩浩蕩,下不愧對黎明百姓,完全可以自裁了之,自己一人一身殉國就可以了,完全沒必要如此,也許這就是人性!
李定國就如文天祥一樣,可敬可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個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