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66551834232

    杜牧《清明》賞析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

    清明的時候,又下起了紛紛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簡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別人詢問,附近那家小酒館可以歇歇腳,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遠方遙遠的杏花深處的小村莊……

    詩的前兩句,讀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煙雨圖。清明本是春暖花開的好季節,人們多出來祭祖踏青。詩篇中第一句就講述一位孤獨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紛紛”的天氣。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節原本是全家人掃墓的日子,是親情色彩濃郁的日子,但他獨身趕路,又被雨淋溼,無處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欲斷魂”三字,將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寫的淋漓盡致。能不能找個酒館,喝點酒,避避雨,暖暖身子?於是讀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個牧童詢問,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話還要明確的手勢,指向遠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開放的飄落的杏花林的後面,隱隱約約是個小村莊,就從那裡,似乎已經飄出了酒香……

    黃庭堅的《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全詩的意思是說,清明時節,春雷萬鈞,

    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

    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

    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裡感到難過。

    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

    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

    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

    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裡,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

    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裡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

    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碌,寧可隱居山中。

    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

    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

    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

    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時候長安處處飄絮又飛花,寒食節日風吹皇家花園柳枝斜.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小路可真是細長!高橋不用倚扶嗎?遠處山上的楓葉朦朧色淡,麥田邊的小屋顯得很孤獨.野草一夜間又隨風生長出來,剛過一年的小路就消失了.清明後梨花會生長,到這個季節我很思念你.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立f7全面屏配置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