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玲心理諮詢

    在許多年輕人那裡,你會發現他們是那麼無意識的,虔誠而努力想成為別人期望中的人。他們艱難地行走在不是自己能力所及的道路上,渾然不知自己是誰,其中有些人,是怎麼努力也無獲,感覺活著沒有樂趣,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有些人,雖然擁有很多,卻感覺空虛越重、離自己越遠。

    例:阿凱年僅40的建築設計師,他憑藉自己的努力擁有了自己的公司,收入不菲。可在他事業家庭有成之後,徒然走向消沉,抑鬱不振,他說他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和動力,活著像是一種負累,一種無奈……

    其實,有許多卓有成就的人,恰是在成功之後倒下,或說患上了抑鬱症之類的心理病。為何?我們不得不反思:什麼是成功?自我是什麼,自我與成功之間存在什麼?

    籍昆德拉的思想,可以詮釋神經症複雜心理的本質是匱乏自我存在。而匱乏的根源,在於生命早期(童年)斷缺精神母乳。下面對這一結論性的觀點給以闡釋。

    對關鍵詞“自我,精神母乳,成長性自我,存在”的理解

    自我:人的自我是一種內在性和激情,是自己怎樣看自己的一種概念。它不是固定的實體,而是一個生成的過程。人的內心世界,有無計其數的自我。或說,人的個性,由無計其數的自我構成。

    這裡的精神母乳,所指的幼兒心理發育所需的乳汁。用心理學家科胡特的名言可概括其含義:母親“給予嬰兒的是他(她)所需的迴應,給予兒童期的他(她)是不帶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共情”。這句話有點費解,但可以感受其韻味。通俗理解是這樣:在0到3歲的幼兒,必須是母親在情感上給予她無微不至的溫愛,孩子才會形成原始的安全感,這是自我存在感的基礎,也是自信的自我的基礎;在4到8歲,母親包括其他撫養人對孩子做到:溫柔且堅決的拒絕無理要求,有邊界(不帶主觀目的)的認同、支援孩子的情緒情感需要,孩子才會形成有自我約束,有判斷和抉擇,有自信和思想、開朗的自我。

    成長性自我:如弗洛姆強調的“生產性自我”,指的是人有他獨立的能發揮自我價值的行動能力。

    存在:所指的是人的心理現實感,它必然依賴於人的生產性自我。假如缺乏生產性自我,或者內心佔據的是消極性自我,那麼人感受的可能是耗竭、無助、恐懼等感覺。

    存在,衍生了以下的自我問題:自我理想、成功等概念。

    人成年後,關注的是成敗。對成功的定義,雖見仁見智,但我認為巴菲特的闡釋最為經典。年逾7旬的巴菲特在美國某大學講演時,對學生的提問“你認為真正的成功是什麼?” 他回答說“你們到我這樣年紀時,會知道,成功不是金錢,是衡量你有多少真正關心你愛你的人。成功的關鍵,是看你是否活在愛的關係裡”。

    這句“成功的關鍵,是看你是否活在愛的關係裡”非常精準地表達了:這就是支撐人成長為他自己的精神母乳。

    有自我存在感的主體,正是基於這樣一種結構:外部愛的關係+成長性自我。這是一個因果邏輯關係,沒有前者,就沒有相對健全的主體。

  • 2 # 心立方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感覺活著沒樂趣,但不可否認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會覺得活著沒啥樂趣,原因可能是因為壓力吧,沒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大都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在大學裡面要面臨考研和就業的壓力,步入社會要面臨職場的競爭,過不了幾年就要面臨催婚,有了物件後還要考慮買房買車,即便是幸運的結了婚,還要面臨催生…

    似乎年輕人從十八歲成為成年人開始就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而這種種的壓力是他們想逃也逃不掉的,所以重壓之下的年輕人恐怕很難以一個輕鬆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這樣的心態之下自然難以找到生活的樂趣了,很對人最終只能被動的被社會和時代裹挾著往前走,完全喪失了自主選擇的權利,其實生活的樂趣很簡單,隨心所欲就是最大的樂趣,可惜我們的年輕人戴著重重的枷鎖,再也隨心不起來了。

    其實這種狀態對年輕人來說真得很不好,畢竟青春年華只有一次,如果始終在一種陰影的籠罩下去生活,那豈不是辜負了自己的青春年少,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我們無法改變外界的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學會舉重若輕,給自己減壓,放下沉重的包袱,以一個輕鬆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現實的生活要善於發現生活中存在的那些樂趣,並且享受那些樂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 3 # 陽光叢生網KF5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活著就應該幸福。年輕人覺著活著沒有樂趣,是由於對生活充滿迷茫,做任何事情都不上心,所以說胡思亂想,做什麼都沒興趣。

    這個時候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喜歡做什麼,自己能做什麼,找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投入進去,爭取在自己熱愛的事業裡,打出一片天地,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 4 # 黃陸說歷史

    走不出自已的舒適區。不願意改變,不願意學習新知識。憑什麼脫穎而出?手上沒有乾貨,怎麼賣錢?一句話,值多少錢,就收穫多少錢。

  • 5 # 殘夜如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想想,對於大多數年輕人,現在生活的樂趣是什麼?

    從各種渠道,包括新聞、網路或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得知:大多數的年輕人想要更好的物質生活,可以穿名牌,用奢侈品,吃大餐,到處去玩。

    那麼問題來了。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富二代或是能夠支撐這些的。所以,當這些慾望無法滿足時,他們開始有各種抱怨,對家庭,對社會,認為一切都很不公平,嫌棄自己父母不是有錢人,給不了他想要的生活。

    而踏入社會以後,問題更嚴重了,現在連基本的生活費可能都沒有了,需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但是,當自己工作之後,發現,一切都不是那麼簡單,工作很辛苦,同事很冷漠,上司很嚴厲,工資很少……一句句抱怨又開始產生,別說買房買車,就是早上吃個煎蛋都要盤算一下,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又造成了很多年輕人自暴自棄的原因。

    歸根結底,還是現在的教育出了問題,包括父母,老師和社會。

    父母從小對孩子說:“要好好學習,以後找個好工作”,卻沒有告訴他,生活很艱難,你要好好學習,變得更加堅強勇敢,要樂觀。

    老師說:“要好好學習,不然你到社會上就沒有用。”卻沒有告訴他,當你遇到困難,不要害怕,不要退縮,勇往直前,你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社會說:“小子,你要賺錢,才能過上好日子。”卻沒有告訴他,社會很複雜,生活也並不容易,你不要被物質、金錢矇蔽了雙眼。

    以上個人一些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指正

  • 6 # 老路書法

    我50歲了,算年輕人嗎?

    我覺得活的挺好的。錢不多,沒有太大的理想。平時讀讀書,寫寫字兒。出門時亮瞎了太陽的眼睛。

  • 7 # 生命只是一個過程68

    主要是精神壓力巨大,還有現在的年輕人多多少少有點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強迫症什麼的可以讓人生不如死,還談什麼樂趣,能無憂無慮,衣食無憂已經是世間最大的奢侈了

  • 8 # 情感音樂2

    其實活著就是一種樂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覺活著沒有樂趣了呢?是因為社會的壓力和個人的慾望造就了他們這樣的感覺。

    現在是經濟社會,人人都在抓經濟,整天忙忙碌碌地去追求所謂的幸福,忽略了帶給自己身旁的人和事,一心只想去抓好經濟,怎麼可能會去找樂趣呢。

    常言知足者常樂,本身活著就是一種樂趣,只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為了生活,為了家庭也好,不管工作怎麼忙,也得停下來休息一下,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樂趣,不然人活一輩子的意義是什麼?相信無法找到答案。

    我肚子餓了21(愛你)

  • 9 # 玉嵐說育兒

    作為成人,其實我們最感恩的應該就是活著,因為活著一切皆有可能。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感覺活著沒樂趣,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年輕人受“喪”文化的影響,變得沮喪,消極,悲觀,故而影響他們對生活的感覺。

    第二,現在的年輕人自小成長環境比較好,經歷的挫折少,甚少吃苦,所以心智及受挫能力都較弱。沒有失去過,就不會有復得的喜悅,所以比起之前靠父母,現在需要靠自己工作養活自己,故而有不易甚至厭惡的心態。

    第三,現在社會發展變化極快,出現各種極端。少部分同齡人暴富,或者迅速崛起超越,使得一些年輕人產生自卑,懷疑自我的情緒,甚至是仇富的心理,使得心理扭曲,產生厭世心理。

    第四,年輕人缺少目標,缺乏踏實的行動。實現目標,夢想的快樂,成就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無論任何時候,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標,興趣愛好,生活才不至於渾渾噩噩,才有前進的動力。

    同時,愛自己的同時,也要學會愛父母,學會感恩,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希望所有年輕人都有五彩繽紛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例假期間可以做瑜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