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喬教育觀
-
2 # 達達學院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是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階段。隨著近年來,中國把退休年齡往後延遲,一個人基本上要工作近40年。40年基本上佔了大半輩子的時間,那這40年間從事不同的工作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自己現在正處在工作中,對於自己的孩子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有一些希冀。
希望孩子能夠從事自由一點的工作。現在很多工作都是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做固定的事情,所有的行為都是規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現在的自己是這樣的,就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以後也經歷同樣的事情。
希望孩子在面對工作時能有更多的選擇權。在找工作時,是你選工作還是工作選擇你呢?這兩者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做到選擇工作,而不是工作選他。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孩子所付出的也要比別人更多。
希望孩子能夠從事有價值感與成就感的工作。現如今,很多人從事的工作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工作做起來一點成就感都沒有。自己現在不喜歡這種狀態,也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從事類似的工作。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為社會和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當然,這些都是自己希望的。希望和現實還是有很長的距離的,如何把自己的希望變成現實,就需要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費更多的心思。只有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強大,才能讓你心中的希望變成現實。還有,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過得高興,畢竟以後的事情的自主權是在他手中。
幾乎每個家長,從有了自己的孩子那個時刻開始,都會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期待。
對孩子未來的期待,是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和對人生意義的信任。
俗話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天性。父母們盡心盡力,給孩子最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希望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更希望他們能夠事業有成,人生過的精彩有意義。
華人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樣,多數人不但希望自己的人生過的順利平坦,精彩有意義,更希望孩子能夠傳承自己的事業和家族精神,做一個對家庭和社會有益的人。所謂望子成龍,應該是每一個做家長的人的最大心願、最高追求。是生而為人的一份慶幸和堅信。
如果問我,希望的孩子將來能做什麼,我真是很難提供一個明確的答覆。
跟所有家長一樣,自從有了孩子,我時常會思考這個問題。隨著孩子由嬰兒到幼兒,由兒童到今天的小小少年,對孩子的期待從沒改變過,至於希望孩子做什麼 ,卻從來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我認為,要想考慮孩子將來做什麼職業,首先需要考慮,孩子將來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先做人,後做事”,是我教育孩子的第一信條。
(1)希望孩子將來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孩子要有自己的是非標準,有正確的三觀,能夠遵守公序良俗,又能遵從自己的內心。有愛心,有同情,知道自己的擁有多半是因為幸運,知道別人的痛苦或許因為生不由己。正直善良,會讓孩子在職業選擇中不會迷惘,職業道路上不會跑偏。
(2)希望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責任和擔當,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必須懂得的道理。生而為人,就應該主動擔起自己人生的職責,做一個於己於他人有益的人。
有了這兩個基本思路,在對孩子未來職業的期待上,發現自己變得平和而自信。
二、孩子的理想願望一直在變。
孩子三歲時,喜歡糖果,希望自己擁有查理那樣的巧克力工廠。
孩子五歲時,喜歡看繪本,想著做一個書店老闆,盡享天下好書。
孩子上大班 ,喜歡各種新奇樣式的糖果,奇奇怪怪的玩具,琳琅滿目的商品,想做超市的老闆,喜歡什麼就拿什麼。
孩子一年級,聽到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放眼自己相當一名女科學家,獲得某一個驚世的發現。
如今孩子變成一個可愛,漸漸沉穩的少年,如果我再問她,你將來長大想做什麼,她會想很久,告訴媽媽,我不知道。
三、現實的教訓
我的一名同事,他兒子從小就很優秀,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高中畢業時候,孩子有自己的選擇,但父母卻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給孩子選擇了醫學專業。孩子在廣州一所知名的醫科大學學成畢業。
拿到畢業證的那天,孩子鄭重地對父母說,我已經按照你們的建議完成了學業,我不願意當醫生。之後,孩子從事了對外貿易工作。
身邊的同事都勸我這位同事,你的孩子已經夠理解父母了,起碼他堅持讀完了醫學專業,沒有中途棄學!
結論:孩子將來長大,做什麼職業,我聽孩子的。孩子的選擇,就是我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