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熙為人人

    歷史上“以勤先天下”的雍正皇帝在國力不弱的情況下,竟然向沙俄割地達十萬餘平方公里?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難以置信。到底是什麼原因?小熙和大家一起去探個究竟吧。

    第一個原因:

    雍正時期,被康熙沉重打擊過的準噶爾再度強大,威脅著清朝的西面和北面,並有滅清的野心。

    並且,準噶爾企圖勾結沙俄,合力滅清。 面對兩個強敵,雍正採取了分化政策。相比之下準噶爾比沙俄威脅更大,所以雍正的戰略方針是:對準噶爾集中兵力,以圖消滅;對沙俄消極退讓,以求和解。來換取沙俄不支援準噶爾的承諾。

    由此可見,準噶爾在大清西北的虎視眈眈,是導致雍正向沙俄割貝加爾湖地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個原因

    雍正割讓十萬餘平方公里土地給沙俄,壓縮了蒙古各部的活動範圍。並且,沙俄對漠北蒙古各部形成了巨大威脅,漠北蒙古各部只有依附清朝才有安全感,從而鞏固了清朝的北疆。

    割土求和有失國家與領土尊嚴,即便是為了鞏固北彊,但一下子割出十萬平方公里,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點!大家覺得呢?

  • 2 # 冷麵鍾馗笑面佛A君悅

    謝謝邀請,首先就是當時沙俄實力就算不比大清強,也弱不到那兒,清廷就算百分之百的完勝,戰線拉的太長,補給駐守都會加大清廷的負荷,若是呈拉鋸戰,清廷又有準噶爾這個大患,面對這兩個強敵清朝根本無力兩線作戰。兩方進行了著名的雅克薩之戰,最終以清朝勝利為結局,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但是此條約中康熙帝割讓了貝加爾湖以東的九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給沙俄。雍正皇帝執政期間,整頓吏治,實行新政,內憂外患阻力甚大,準格爾又連年襲擾,戰事不斷,中俄摩擦,綜合國力個人精力都不允許在擴大對外戰事,再樹強敵。除了維穩,只能維穩,心有餘而力不足。

  • 3 # BV瘋言瘋語

    首先,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將蒙古的準格爾視為最大隱患,因此必須平定,同時期的沙俄也對清朝虎視眈眈,如果此時發起雙線作戰,當時的清政府是無力承擔的,因此,兩權相害取其輕,為了穩住沙俄,清政府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割讓邊界25萬平方公里土地以穩住沙俄,這也是當時康熙皇帝做出的權宜之策,得以空出手來收拾準格爾。

    其次,康熙去世後雍正繼位。沙俄再次暗中支援準格爾進犯大清,清政府的兩次抵抗均告失敗,以當時雍正管理下的清政府完全有能力繼續發動戰爭,但當時的雍正皇帝卻主動割讓了貝加爾湖一線的土地給沙俄,其意是不想將戰爭擴大,緩兵之計而已。

    第三,貝加爾湖沿線每年的結冰期接近6個月,對當時清政府來說幾乎沒有實際作用,也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後世什麼旅遊只說在當時還沒有概念),基本屬於蠻荒之地。割土之舉同時還明確了清朝和沙俄的邊界,將歷史的爭端完全化解。通商促進了北方邊境貿易發展,切斷了沙俄對準格爾的支援路線。更重要的是,此舉為雍正解決內部問題和改革爭取了時間。

    雖說割地對清朝的作用是利大於弊,但我認為,從國家、民族大義上來看,這種行為是絕對不可取的,因為這樣的事情,有了第一次,必然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就比如1890年後的晚清政府。明朝皇帝雖說不靠譜者居多,但就不割地、不投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精神來說,還是要嚮明朝致敬的,哪怕亡國,也要保持一個國家應有的尊嚴和骨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秋節的來歷(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