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汁帶你看歷史劇
-
2 # 滄桑正道
在絕大多數人的腦海中,清朝末年腐朽的清朝軍隊拿著大刀和弓箭與洋人的長槍長炮血拼的場景已經是一個時代的恥辱記憶。彷彿弓箭和大刀就是清軍的標配,成了武器落後導致被動挨打的鐵證。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清軍真的是以弓箭大刀等冷兵器為主嗎?清軍真的是因為武器的落後才導致被動挨打的嗎?
清朝早期崇尚“騎射為本”,但是由於與明朝軍隊的對戰中吃了火器的虧,所以對火器尤其是火炮還是蠻重視的。但是後來天下平定以後,清朝就不重視火炮的開發啦!到鴉片戰爭時很多清朝士兵都是拿著火銃和冷兵器。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朝逐漸認識到西方武器的先進性,開始向西方學習。
辛亥革命時的革命軍,可見已經非常現代化,身背漢陽造步槍
學習西方的先進兵器,無外乎有兩種方式,購買和引進技術仿製。當時還沒有武器禁運這麼一說,所以基本上清朝給錢,西方各國就賣給清朝步槍和軍艦之類的裝備。到中法戰爭時期,清朝陸軍基本上都用上了西方同類步槍,不過海軍裝備還不行,那時北洋海軍還沒成軍。
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清朝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工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漢陽兵工廠、湖北槍炮廠等幾十處大型軍事裝備製造企業。有些工廠在甲午戰爭前後開始才開始形成規模,生產槍炮的工廠最初每年只能生產2000-3000支步槍,所以甲午戰爭中清軍裝備的主要是進口的毛瑟步槍。隨後產量上升,逐漸的裝備了清軍主要部隊。
清朝在1895年後引進了德國最新式的毛瑟1888式步槍,這種槍雖然有缺點,但是當時卻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步槍。到1900年清朝全國的兵工廠不僅能夠生產足夠數量的先進步槍,而且已經能生產機槍和帶復進裝置的速射炮了,而且彈藥的產量足夠使用,不存在缺乏彈藥的情況。況且清軍還有大量從國外購買的新式裝備。某些新軍甚至裝備了從美國購買的軍用步話機。所以說這時的清軍是一支裝備先進的軍隊。
然而手裡拿著世界最先進的步槍,裝備著機槍和步兵炮,裝備水平絲毫不亞於八國聯軍的清軍,在人數佔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卻一敗塗地。這種讓人心痛的結果就不能怪裝備了,只能從清朝內部來尋找原因
-
3 # 軍事簡評員
大家對於晚清的認識基於教科書上晚清被列強吊打所以認為晚清中國軍事落後。這個觀點其實是片面的,因為當時雖然清朝落後於西方列強,但在世界綜合實力排名也是能進入前十名的。舉個簡單例子,19世紀80年代的鎮南關大捷就是清朝和當時強國法國打的,結果清朝戰勝了法國軍隊,相信大家有看過這方面的電視。不錯,當時清朝軍隊大都使用冷兵器,不像西方普及了槍炮,但這也不能說明清朝武器就很差。雖然我們不知道當時馮子材將軍帶領的清軍配備,但我敢肯定的是武器不會落後很多,不然這場戰役很難打贏,我舉以下觀點證明我的看法:
首先,清朝自從19世紀60年代就認識到自己落後了,所以當時的洋務派就開始了救國運動,曾國藩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最初負責維修和太平天國作戰時的後勤配給,後來成為了軍工企業,湘軍當時雖說算不上新式軍隊,但戰鬥力是很強的,湘軍當時已經開始接受西方的武器,畢竟洋務派就是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這期間還有左宗棠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後來的北洋英雄鄧世昌就是畢業於這裡的。
這其後,李鴻章成為洋務派代言人,他大力發展淮軍,先後建立了三大艦隊,雖然當時不少船隻是從歐洲引進的,但當時中國造船技術也在積累,部分由中國造的船也被官方看中編入了水師,後來的甲午戰爭中這些船隻也有功勞的。簡單就說這個北洋艦隊的配置,那比日本是要先進很多的,清朝自詡為亞洲第一水師其實是有道理的,北洋艦隊的實力擺在那,至於後來會敗給日本,那不是因為武器不夠先進,後來由於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敗,後期北洋艦隊的經費被慈禧太后挪用來修建頤和園了,反觀日本呢一直加強海軍建設並一直為戰爭做準備。
所以說清朝軍隊武器並不是特別落後,海軍就是證明,陸軍方面可能和滿人騎射傳統有關,所以沒重視,直到後來19世紀80年代才開始令袁世凱在小站練兵,這就是後來北洋軍閥的軍隊雛形。
-
4 # 鄰家友人
晚清單純從武器上來講,常規的武器確實落後,但尖端的比如軍艦還是可以的。關鍵是統治階層的腐朽和社會制度的落後是晚清乃至中華民族的沒落是必然的結局。所謂破而後立,也是這一時代的血肉洗禮才讓中華民族重新煥發了生命力。
-
5 # 自主的人生自由的靈魂
晚清時期清兵的裝備並不差,甚至還算比較先進。當時的軍隊主要是陸軍和海軍,而陸軍的主要武器是槍和炮,海軍裝備主要是艦船及艦炮。晚清軍隊使用的槍、炮與歐美先進國家相當。
槍。晚清步兵使用的槍有:德國製造11毫米口徑連發毛瑟步槍、英制溫徹斯特步槍、俄羅斯制哈乞開斯步槍、奧地利產8毫米口徑曼利夏連發騎槍、曼裡徹式來福槍、6發轉輪左輪手槍,著名的馬克沁機槍。
炮。清軍裝備有先進的克虜伯大炮3百多門,60毫米後裝炮和37、57、87毫米多種速射炮。
艦船。當時的北洋水師有大小軍艦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艦隊實力亞洲第一。中日甲午海戰後,清政府又從英國購買了“飛霆”號魚雷炮艇(驅逐艦),滿載排水量401噸。武器系統包括2門3.75英寸速射炮,4門3磅炮,2具雙聯裝回旋式魚雷發射管,1具艦首單管魚雷發射管。從德國購買了“飛鷹”號艦艇,排水量850噸,主炮是2門105毫米克虜伯速射炮。從英國購買了 “海圻”號、“海天”號巡洋艦,裝備203毫米主炮2門,120毫米(4.7英寸)速射炮10門,47毫米副炮12門,37毫米機關炮4門,魚雷發射管5具,滿載排水量4300噸,航速24節。從德國購買了“海容”、“海籌”、“海琛”巡洋艦,裝備105毫米40倍徑克虜伯速射炮8門,3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8毫米馬克沁機關炮6門,60毫米克虜伯行營炮1門,14英寸魚雷發射管3具,滿載排水量2950噸。
-
6 # 維海805
筆者認為滿清後期在與外部侵略者交鋒中屢次失敗原因是多方面。其主因是國家制度的失敗。滿清錯失了改革的機遇,因循守舊與當代先進國家差距拉大,最終退出歷史舞臺。滿清失敗次要因素是官僚腐敗軍事實力包括軍事裝備軍人素質較差不能與敵方相比。一個王朝不管其表面多麼強大,如果它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落後於外界。不能與世界潮流接軌滅亡是遲早的事。
-
7 # 三亞的海
晚清的武器裝備個人觀點大致應該劃分兩個時期來評價。以剿滅太平天國為分界線,之前的武器裝備與西方列強比相差甚遠,之後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逐步有了改善。
以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深刻地認識到清朝當時的軍事思想、武器準備、生產技術、人員訓練已經遠落後於工業革命之後的歐洲列強。於是克服重重阻力,向清庭痛陳厲害,興辦洋務。開辦了中國早期的軍工製造業,如江南造船廠、漢陽製造局等,同時派遣了大量的人員出國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和生產技術,才有了後來名噪一時的北洋水師。
但是晚清的洋務運動由於其所處的歷史背景,有著深刻的侷限性,只能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樹,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全面落後的局面。在加之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政治傾軋,使洋務運動的推進更是舉步維艱。以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腐敗的政治體制、內憂外患的國情、華人普遍沒有受教育的素質、落後的科學技術,僅僅依靠少數人的覺醒和洋務運動是不可能改變武器裝備和軍事上的落後局面的。
-
8 # 辰熙loser
晚清所處的那大半個世紀,世界是在飛速進步的,武器哪怕只差個十年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清政府洋務運動的時候,砸了很多錢買了各個國家最好的武器,這也是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認為中體西用獲得很好效果產生蜜汁自信的原因。
但是,清政府比日本的差距在哪,日本是和魂洋才,不僅買裝備武器也買制度文化,整個國家民族都重塑一遍,最終決定戰爭勝敗的,武器固然重要,根源還是使用武器的人啊。
蒙古王爺對抗英法聯軍的時候,下令不要開炮,要用祖宗的光榮傳統戰敗英法聯軍,於是拉著自己的蒙古騎兵團去正面對剛人家的火槍隊,被一輪一輪齊射射爆了騎兵隊伍最終慘敗。滿清的軍隊也不是說沒有意志沒有勇氣沒有武器,而是觀念落後。
對付日本人打甲午海戰的時候也一樣,在甲午海戰前幾年,清朝的軍艦開到日本長崎去,清朝的水軍上岸嫖宿和日本人發生衝突,互相鬥毆,各自死了好多人,北洋水師的軍隊把炮口對準長崎,日本立馬嚇尿,經此一役,日本對清朝更加戒備痛恨,拼命追趕,終於在甲午海戰裡面養足精力一路殺來。然而此時的清朝面對舉國攻來的日本,南洋水師拒絕和北洋合作,北洋孤軍奮戰還各種毛病集中爆發,最終慘敗。清政府的北洋南洋水師都是聘請的西洋人,而且都是很出色的軍事長官,無奈這些人空掛職位而無實際權威,中國的軍隊,始終還是拿著西洋武器的傳統軍隊。
回覆列表
首先說清朝武器及科技的確落後,雖然清朝也購買了大量的火器,但問題的癥結在於武器落後實際上只是統!治階!級統治落後的一個表象或者說一部分結果,落後是全方位的,是底層邏輯的。那時候的中國處在工業革命的歷史必然階段,不是這樣實現工業化,就是那樣實現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