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照清泉4
-
2 # 鑫時空剪輯
想來那會大學剛畢業,經由家人洗腦而決心離開故土遠赴湖南。在等待出發的一段時間裡,倒真的沒有什麼難離家鄉,難捨親人的感覺,道真還有些躍躍欲試。
第一次去機場,第一次離開哈爾濱,第一次隻身去那麼遠的地方。
記得臨走的那天,我媽和我一起坐著機場大巴,辦登機牌,托執行李,囑咐我哪個包裡裝的是什麼東西,哪條毛巾洗臉用,哪條毛巾洗澡用,活脫脫把我當成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知道我過了安檢,要直奔候機場,我媽仍然在安檢的隔離帶邊上翹首以望,對我揮手。那一刻其實應當挺酸楚的,可是我真的沒哭,我媽也是。
買了本書,只等登機。那一時刻我都是躍躍欲試的,在天上的時候也一樣。對於我這麼一個從未出過家門的孩子而言,這一次隻身遠行更像是探險。外面的一切充滿了新鮮,充滿了不確定,充滿了我希望的樣子。
直到飛機落地的那一刻,仍舊沉浸在躍躍欲試當中的我,仍然沒有體會到現在腳下的這片土地,已經是距離親人兩千多公里的南方了。
直到滿世界聽不懂的方言入耳,我還是躍躍欲試的。
這一切都太好玩了。
隨後工作,生活,最慘的時候過著滿兜只剩15塊錢,出租屋裡只有兩個土豆的日子。即便到了那個時候,我依舊沒有想家的意思。一次日常回到出租屋裡,日常把衣服仍在洗衣機旁邊,日常開啟微博找樂子。是那首《機器靈砍菜刀》的歌,眼淚就像瘋了一樣地往外冒。因為與人合租還要顧及自己的面子,又不敢哭出聲只能咬緊了後槽牙,咬得牙根發酸,一邊擦眼淚,一邊接著哭。
等情緒稍稍穩定了,打出的第一通電話就是給我媽。
三年了,那是我第一次主動給家裡打電話。
我媽開口的第一句就是:“沒錢了嗎?在那邊吃的咋樣啊,媽給你打過去。”
一句話,又一下子頂在我的喉嚨上。
不過還好,這一次我沒有淚奔,然後我倆就互相寒暄,什麼叮囑對方照顧好身體,叮囑對方早睡早起,這些叮囑大多是她說,我聽。
那時候腦中一直盤旋的那句話就是“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隨後又因為工作調停輾轉去了張家界,去了寧鄉,去了海南,去了興隆,去了南京,眼中的景緻一直在變,卻愈加覺得,不論他鄉還是故鄉,我一直都是個過客。
當我終於過上了期盼已久的“漂泊旅居”的日子,卻越來越覺得,所謂的漂泊,瀟灑很少,苦逼很多。
漂泊,並不快活。
後來母親大病,連夜訂機票回家,自此以後再也沒動過去南方工作的心思。一晃過去了這麼多年,第一次去南方和我第一次主動向家裡打電話這件事,恐怕已經刻在記憶裡面,這輩子都難以抹去了。
“此心安處是吾鄉”親人如若健康歡樂能得兩全,親人在哪,家便在哪。
最後把蘇老的這首詞完整地分享給樓主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不論後人將這首詞理解為情詩也好,思鄉也罷。情之所至,愛情親情,又有何區別呢?
-
3 # 暢言語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對家的懷念,其實是對人的思念。
房子不是家,親人們在一起,才是家!
-
4 # 閱讀與思維
家是夢想開始的地方,代表著溫暖,代表著關懷,有我們最思念的人,最親切的事。當我們遠離家鄉的時候,思念之情從未停止,儘管如今交通通訊十分發達,但思念之情卻不曾減少一分。
想家的時候,最有共鳴的詩句是張籍《秋思》中的:“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古時候,出門在外的遊子回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思念之情常常湧上心頭,尤其是在過節的時候。張籍的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表現出對家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這句“ 欲作家書意萬重” 本想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但卻不知從何寫起。
想家的時候,想給父母打個電話,電話未通之前,心中有著許多的話想說,可是當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卻不知如何開口,有的只是一句:“媽媽,最近好嗎?”
回覆列表
"想家的時候,哪句古詩最有共鳴?”
看了題目,我就想到了唐、王建的一首《十五夜望月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之夜,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像鋪了一層霜雪。聒噪的鴉鵲也靜下來了,冷氣襲人,秋露打溼了庭中桂花。絲絲寒意,輕輕襲來,望著月亮,浮想聯翩。望月思親,在家鄉的人思念遠方的親人,離鄉的人在遙望家鄉親人。詩人營造了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把遊子思鄉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首詩在我想家的時候,最能引起內心的共鳴。